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化学】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化学】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姜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B.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 “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而“绳锯木断”则不包含化学变化
    D.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空气为胶体,能有利于光线的折射,从而导致海市蜃楼的形成,A正确。
    B.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
    C.滴水穿石是指石头在水滴或雨滴的侵蚀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溶解,从而使石头穿孔;“绳锯木断”指的是用绳子把木头锯断,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C正确;
    D.豆腐的原料黄豆富含蛋白质,经水浸、磨浆、除渣、加热,得到的蛋白质的胶体,点豆腐就是设法使蛋白质胶体发生凝聚而与水分离,所以卤水点豆腐,是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D。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①NaHCO3= Na++H++ CO32- ② NaHSO4 = Na++H++ SO42-③H2SO4 = 2H++ SO42- ④KC1O3 = K++ C15++3O2-
    A. ①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碳酸是弱酸,NaHCO3是H2CO3的酸式盐,HCO3-不能拆,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①错误;
    ②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属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电离出Na+、H+、SO42−离子,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②正确;
    ③硫酸为二元强酸,一步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③正确;
    ④氯酸钾是强电解质,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故④错误,答案选C。
    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48g O3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B. 1mol 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所含原子数为3 NA
    D. 0.1mol/L NaC1溶液中所含Na+数目为0.1 NA
    【答案】A
    【解析】A正确;B错,1mol NH3 所含有的原子数为3NA;C错,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D错,无溶液体积无法计算;
    4.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强酸和强碱性环境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Fe2+、K+、SO42-、NO3- B. Na+、K+、SO42-、NO3-
    C. Mg2+、NH4+、SO42-、Cl- D. Ba2+、Na+、MnO4-、S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说明离子既不与H+反应也不与OH-反应,则在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Fe2+有颜色,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沉淀,在酸性溶液中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碱性条件下Mg2+、NH4+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四种离子既不与H+反应也不与OH-反应,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在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
    D.MnO4-有颜色,且Ba2+、SO4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5.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D. 过滤
    【答案】B
    【详解】A.胶头滴管使用时应垂直、悬空于试管正上方0.5cm处,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杂进气管较长,浸入液体以下,出气管在液面以上,故B正确;
    C.大试管口应该向下倾斜,防止液体回流,造成试管炸裂,故C错误;
    D.过滤操作时倾倒液体应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上且低于滤纸边缘,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故D错误。答案选B。
    6.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C→CO B. CO2→CO C. CuO→Cu D. H2SO4→BaSO4
    【答案】A
    【详解】A.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其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碳是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2价,二氧化碳是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故B错误;
    C.氧化铜转化为铜单质,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氧化铜是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故C错误;
    D.硫酸转化为硫酸钡,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D错误。答案选A。
    7.下列除杂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操作
    A
    CO2
    CO
    O2
    加热
    B
    KCl
    K2CO3
    稀H2SO4

    C
    Cu(OH)2
    CuSO4
    Ba(OH)2溶液
    过滤
    D
    Fe(NO3)2溶液
    AgNO3溶液
    足量铁粉
    过滤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
    B、K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CuSO4与Ba(OH)2溶液生成Cu(OH)2和BaSO4两种沉淀,在Cu(OH)2中引入杂质,故C错误;
    D、2AgNO3+Fe=Fe(NO3)2+2Ag,可将杂质除去,故D正确。
    故选D。
    8.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AgNO3溶液 ④滴加Ba(NO3)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应该先滴加Ba(NO3)2溶液检验CO32-,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Mg(NO3)2溶液检验OH-,过滤,最后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检验Cl-,所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B, 本题选B。
    9.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5种物质:H2S、S、FeCl3、FeCl2、HCl.已知H2S为反应物,则另一反应物是( )
    A. S B. FeCl2 C. FeCl3 D. HCl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S守恒,反应中H2S被氧化成S,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分析。
    【详解】H2S为反应物,根据S守恒,S为生成物,即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0,H2S→S为氧化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同时发生,根据各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另一过程为FeCl3→FeCl2,Fe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至+2价,另一反应物为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2FeCl3=S↓+2FeCl2+2HCl,答案选C。
    10.500mL含有MgCl2 、NaC1、Na2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含有C1-为1.8mol,Na+ 为2mol,Mg2+ 为0.5mol,则SO4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6mo1/L B. 0.7mo1/L C. 1.0mo1/L D. 1.2mo1/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任何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带有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可得n(Na+)+2n(Mg2+)=n(Cl-)+2n(SO42-),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式子,可得2+2×0.5=1.8+2n(SO42-),解得n(SO42-)=0.6mol,由于溶液的体积是500mL,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0.5L=1.2mol/L,选项C正确。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 分
    11.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有强还原性,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析出金属铜
    B. 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C.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D. 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
    【答案】A
    【详解】A、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则Na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析出金属铜,选项A不正确;B、Al(OH)3具有弱碱性,可与胃酸中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除去过多的胃酸,选项B正确;C、过氧化钠可以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水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用作供氧剂,选项C正确;D、烟花中添加的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在灼烧使发生焰色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选项D正确;答案选A。
    12.溶液中有0.2mol XO4-,加入0.3mol Na2SO3恰好反应,已知Na2SO3被氧化成Na2SO4,则还原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4 D. 0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分析。
    【详解】设还原产物中X的化合价为y,XO4-中X的化合价为+7价,Na2SO3被氧化成Na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至+6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0.2mol×[(+7)-y]=0.3mol×[(+6)-(+4)],解得y=+4,答案选C。
    13.已知有如下氧化还原反应:Zn+2HNO3+NH4NO3=N2↑+Zn(NO3)2+3H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有Zn是反应的还原剂
    B. 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 该氧化还原反应转移了5e-
    D. 若产生N2的体积为2.24 L,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答案】AD
    【详解】Zn转化为Zn(NO3)2,其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失2e-,Zn为还原剂,Zn(NO3)2为氧化产物;铵根离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生成N2,失3e-,NH4NO3为还原剂,N2为氧化产物;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生成N2,得5e-,HNO3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由此可知Zn和NH4NO3为还原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此过程中转移了5e-,则A错误,B、C正确。D选项没有给出标况下,无法用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出N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出转移电子数,D错误。故A、D错误,B、C正确。答案选AD.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Fe跟稀H2SO4反应:2Fe+6H+=2Fe3++3H2↑
    B.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C. 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OH)2+2H+=Cu2++2H2O
    D. NaHCO3与稀HCl反应:2H++CO32—=CO2↑+H2O
    【答案】BC
    【详解】A. Fe跟稀H2SO4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
    B.澄清的石灰水中Ca(OH)2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需拆成离子形式,NaHCO3是弱酸H2CO3对应的酸式盐,HCO3-不能拆。反应中NaHCO3过量,Ca(OH)2 与NaHCO3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故B正确;
    C. 氢氧化铜是难溶物,不能拆,HCl是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则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Cu2++2H2O,故C正确;
    D.NaHCO3是弱酸H2CO3对应的酸式盐,HCO3-不能拆,则NaHCO3与稀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D错误。答案选BC。
    15.将定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时,收集到CO2aL,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CO2 2 aL (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则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和CO2以及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其中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包含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碳酸钠,所以根据CO2的体积可知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选B。
    非选择题
    16.我国很早就使用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填字母)。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3)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C (2). CuO (3). Cu2(OH)2CO3+4H+=2Cu2++3H2O+CO2↑ (4). ①⑤ (5). Cu2(OH)2CO3=2CuO+H2O+CO2↑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物质的分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其中盐按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按是否溶于水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
    ②离子方程式书写时遵循一写二拆三删四查的原则。其中可溶性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单质、气体、氧化物、弱电解质、水不拆,保持化学式的形式。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详解】(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所以Cu2(OH)2CO3属于碱式盐。本小题答案为:C。
    (2)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则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本小题答案为:CuO。
    (3)由信息可知“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则铜绿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本小题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
    (4)反应①中铜转化为铜绿,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有价态变化,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是铜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没有价态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⑤是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有价态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本小题答案为:①⑤。
    (5)铜绿在受热时可直接分解生成物质B、CO2和水,因为B为CuO,则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17.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式为:3C+2K2Cr2O7 +8H2SO4===3CO2↑+2K2SO4
    +2Cr2(SO4)3 +8H2O。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H2SO4 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氧化性 B.氧化性和酸性 C.酸性 D.还原性和酸性
    (4)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 mol,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L。
    【答案】(1). (2). K2Cr2O7 (3). C (4). C (5). 4.48
    【详解】(1)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为+4价,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由化合价前后的变化分析可得双线桥法如下: ;
    (2)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剂为K2Cr2O7,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碳元素被氧化,故答案为:K2Cr2O7、C;
    (3)H2SO4 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故答案为:C;
    (4)由上述双线桥法可得关系式为:12e-——3CO2,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mol,则生成气体的为:0.8mol÷12×3=0.2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4.48L。
    18.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Ⅰ.(1)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步骤1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精制时所用试剂为:a.盐酸;b.BaCl2溶液;c.NaOH溶液;d.Na2CO3溶液。加入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II.实验室利用精盐配制480mL 2.0mol·L-1NaCl溶液。
    (4)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NaCl________g;
    (6)配制时,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冷却 ⑤转移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操作中还缺少一个重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错误操作可使所配制氯化钠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
    a.容量瓶洗净后残留了部分的水
    b.转移时溶液溅到容量瓶外面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1). c (2). 过滤 (3). bdca或cbda或bcda (4).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 58.5 (6).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7). bd
    【解析】(1)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镁离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氯气和镁,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答案选c;(2)步骤1中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分离操作的名称是过滤;(3)Ca2+用碳酸钠除去,Mg2+用氢氧化钠除去,SO42-用氯化钡除去,最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酸化。但由于过量的氯化钡要用碳酸钠来除,所以碳酸钠必需放在氯化钡的后面,而氢氧化钠可以随意调整,因此加入试剂的顺序是bdca或cbda或bcda。(4)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需要500mL容量瓶,则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NaCl的质量是0.5L×2.0mol/L×58.5g/mol=58.5g;(6)根据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冷却⑤转移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可知还缺少一个重要步骤是洗涤(烧杯和玻璃棒);(7)a.容量瓶洗净后残留了部分的水不影响;b.转移时溶液溅到容量瓶外面,溶质减少,浓度偏低;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d.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答案选bd;
    19.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e.__________。
    (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_______处。冷凝水由____口流出(填f或g)。
    (4)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和物质的量浓度 (c),把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稀释成2mol/L的稀硫酸100mL,需要量取浓硫酸_______ mL,若配制时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定容,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 蒸馏烧瓶 (2). 冷凝管 (3). 锥形瓶 (4). c (5). 酒精灯 (6). 蒸馏烧瓶支管口 (7). f (8). 10.9 (9). 偏大
    【解析】
    【分析】(1)根据蒸馏实验使用的仪器分析仪器的名称;
    (2)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
    (3)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互溶,沸点不同,用蒸馏法分离,冷却水下进上出在冷凝管中停留时间长,效果好;
    (4)根据进行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b、e分别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本小题答案为: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
    (2)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查漏,则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c。本小题答案为:c。
    (3)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互溶,沸点不同,选蒸馏法分离,则图中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测的是馏分的沸点,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下进上出在冷凝管中停留时间长,效果好,冷凝水由g口通入f口流出。本小题答案为:酒精灯;蒸馏烧瓶支管口;f。
    (4)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n(前)=n(后)




    温度升高,溶液体积变大当溶液冷却之后,体积减小,也就是等于冷却之后加的水比理论上少,所以说溶液浓度偏高。本小题答案为:10.9;偏大。
    20.某固体可能含有NH4+、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取等质量的两份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I.一份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g ,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g沉淀。
    II.另一份固体与过量NaOH浓溶液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L(标准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中沉淀质量减少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II中产生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中是否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验证是否含有该离子_____(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案】(1). Cu2+ (2). NH4+、Na+、CO32-、SO42- (3). BaCO3+2H+=Ba2++CO2↑+H2O (4). NH3 (5). NH4++OH-=NH3↑+H2O (6). 0.3 mol/L (7). Cl- (8).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溶解,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固体中含有Cl-,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固体中不含有Cl-
    【详解】一份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g沉淀,说明一定含有SO42-、CO32-,且n(SO42-)=n(BaSO4)=4.66g÷233g/mol=0.02mol,n(CO32-)=n(BaCO3)=(6.63g-4.66g)÷197g/mol=0.01mol;另一份固体与过量NaOH浓溶液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L即0.03mol(标准状况),该气体是氨气,所以含有铵根离子0.03mol,由于阴离子所带电荷大于阳离子所带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应还存在Na+,氯离子不能确定。则
    (1)该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Cu2+,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H4+、Na+、CO32-、SO42-。
    (2)实验I中沉淀质量减少的是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3)实验II中产生气体是氨气,化学式为N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将产生的气体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0.1L=0.3mol/L。
    (4)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该固体中是否含有的离子是Cl-,由于硫酸根、碳酸根离子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所以实验验证是否含有该离子实验操作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溶解,滴入过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固体中含有Cl-,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固体中不含有Cl。
    21.将一定质量的Al、Mg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8.96L;如果将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6.72L。
    (1)混合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混合物中各成份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2Al+2OH-+2H2O=2AlO2-+3 H2↑ (2). m(Mg)=2.4g m(Al)=5.4g
    【解析】
    【分析】(1)Al、Mg混合物中,Mg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有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Mg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6.72L气体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而Al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体积相等,据此可计算出Mg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然后根据反应方程式分别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Al、Mg混合物中只有Al与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本小题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2)Al、Mg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只有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又由于等质量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相同,都为6.72 L,则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为8.96 L−6.72 L=2.24 L,
    设Mg的质量为x,Al的质量为y,
    Mg+2HCl=MgCl2+H2↑
    24g           22.4L
    x            2.24 L
    则:x=2.4 g,
    2Al+6HCl═2AlCl3+3H2↑     或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67.2 L       54g                     67.2 L
    y               6.72 L        y                        6.72 L
    则y=5.4g,
    答:混合物中Mg的质量为2.4g, 铝的质量为5.4g.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