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l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Mn—55 Cu—64 Ag —108 Ba—137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NaOH
汽油
KClO3
乙醇
危险警告标签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汽油属于易燃物,图为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故B正确;
C.KCl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C正确。
D.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剧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D错误;
答案选D。
2.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 过滤 B. 渗析
C. 萃取 D. 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A错误;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B错误;C.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故C正确;D.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B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
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D
蒸馏:冷凝管破裂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受热不均匀会导致蒸发皿破裂,A项正确;B.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B项正确;C.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与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无关,C项错误;D.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受热不均匀会使冷凝管破裂,D项正确;答案选C。
4.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
A. NaCl 和 淀粉 B. BaSO4 和 CaCO3
C. CuO 和 KCl D. Mg(NO3)2 和 I2
【答案】C
【详解】A.NaCl和淀粉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A不选;
B.BaSO4和CaCO3均不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B不选;
C.CuO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可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故C选;
D.Mg(NO3)2和I2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D不选;
答案选C。
5.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2SO4的分类正确的是 (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弱酸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难挥发性酸 ⑦一元酸 ⑧二元酸
A. ①②④⑤⑥⑦ B. ①④⑤⑥⑧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④⑤⑥⑦
【答案】B
【详解】①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从性质分类属于酸,故①正确;
②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H2SO4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②错误;
③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③错误;
④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④正确;
⑤H2S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故⑤正确;
⑥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故⑥正确;
⑦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⑦错误;
⑧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⑧正确。
答案选B。
6.下列关于 0.2 mol/L 硝酸钾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 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202 g
B. 100 m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0.02 mol
C. 从 1 L 该溶液中取出 500 mL 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L
D. 1 L 水中溶解 0.2 mol 硝酸钾,即可配得 0.2 mol/L 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1L 0.2mol/L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硝酸钾质量=1L×0.2mol/L×101g/mol=20.2g,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溶质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00mL0.2mol/L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物质的量=0.1L×0.2mol/L=0.02mol,故B正确;
C、溶液时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溶质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从1L该溶液中取出500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故C错误;
D、1L水中溶解0.2mol硝酸钾,得到溶液体积大于1L,配得硝酸钾溶液浓度小于0.2mol/L,故D错误;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可导致实际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部分NaOH吸收了水分
B. 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就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并定容
C. 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答案】A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部分NaOH吸收了水分,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A正确;
B、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溶液冷却下来,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错误;
C、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体积不变,浓度不变,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D错误;
答案选A。
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
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分液
【答案】C
【详解】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答案选C。
9.下列关于Fe(OH)3 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Fe(OH)3 胶体的胶粒直径大于100nm
B. 在制备Fe(OH)3 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 溶液和Fe(OH)3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 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D
【详解】A、Fe(OH)3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A错误;
B、Fe(OH)3胶体是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生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胶体的生成,因为加热过长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故B错误;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NaCl溶液无现象,Fe(OH)3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Fe(OH)3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MgCl2=Mg2++2Cl− B. NaOH=Na++O2−+H+
C. HCl=H+ +Cl− D. K2SO4=2K++SO42−
【答案】B
【详解】A.MgCl2是盐,能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NaOH=Na++OH-,氢氧根离子为整体,不能拆分,故B错误;
C.盐酸是强酸,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
D.硫酸钾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故D正确;
答案选B。
1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 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铁质菜刀生锈
【答案】C
【详解】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是因为空气中O2、水蒸气、CO2与铜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Cu+O2+H2O+CO2=Cu2(OH)2CO3,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氢气气球遇明火爆炸,发生的反应是:2H2+O22H2O,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与酸雨反应:CaCO3+2H+=Ca2++CO2+H2O,此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铁质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O2、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Fe+O2+xH2O=Fe2O3xH2O,铁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1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 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是还原剂
C.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 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答案】D
【详解】A.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作氧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还原剂,例如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故D正确;
答案选D。
13.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Ca2+、Mg2+、SO42-)的试剂加入顺序的三种方案不正确的是( )
A. BaCl2→NaOH→Na2CO3→盐酸
B. NaOH→BaCl2→Na2CO3→盐酸
C. Na2CO3→NaOH→BaCl2→盐酸
D. BaCl2→Na2CO3→NaOH→盐酸
【答案】C
【解析】A. 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Ba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A正确;
B. 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Ba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B正确;
C.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和前面过量的CO3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但不能出去过量的Ba2+,故C错误;
D. 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Ba2+,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1 mol甲烷的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
B. 在0℃、101kPa下,2 mol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
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为22.4 L
D. 1 mol O2 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是32 g
【答案】B
【详解】A、根据PV=nRT可知1 mol气体不在标准状况下也可能是22.4 L,故A错误;
B、在0℃、101kPa下,即在标准状况下,2 mol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mol×22.4L/mol=44.8 L,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1 mol水的体积不是22.4 L,故C错误;
D、1 mol物质的质量与状态无关、与外界条件无关,故D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Na+、Fe3+、Cl-、SO42-
B. 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Ba2+、K+、NO3-、OH-
C.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NO3-、CO32-
D. 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Cl-、CO32-
【答案】C
【详解】A、在溶液中铁离子为黄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强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都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应该显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发生下列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性离子,比如Fe3+、NO3-(H+)、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比如S2-、I-等不能大量共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
C. 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
D. 24 g O2 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详解】A、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28g÷28g/mol=1mol,则含2NA个氮原子,A错误;
B、4 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为4g÷40g/mol=0.1 mol,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错误;
C、1 mol O2分子的质量是32 g,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则24 g O2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AgCl↓+NO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C.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
D.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银是可溶性盐,需要拆写成离子,故错误;B、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不相等,故错误;C、BaCl2+H2SO4=BaSO4+2HCl,其离子反应式为Ba2++SO42-=BaSO4↓,故正确;D、应生成Fe2+,故错误。
18.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广谱消毒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则反应后Na2SO3转化为( )
A. Na2SO4 B. SO2 C. S D. Na2S
【答案】A
【解析】反应物为NaClO3和Na2SO3,NaClO3生成ClO2是化合价降低的过程,由此可知在反应中NaClO3为氧化剂,Na2SO3为还原剂,NaClO3被Na2SO3还原生成ClO2,则Na2SO3被氧化生成+6价S,由选项可知,只能为Na2SO4.故选A.
19.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Fe3++2Br﹣,判断下列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r﹣、Fe2+、I﹣
B. I﹣、Fe2+、Br﹣
C. Br﹣、I﹣、Fe2+
D. Fe2+、I﹣、Br﹣
【答案】B
【详解】2Fe3++2I-=2Fe2++I2中铁离子是氧化剂,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碘离子被氧化,则还原性是I->Fe2+;Br2+2Fe2+=2Br-+2Fe3+中单质溴是氧化剂,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还原性是Fe2+>Br-,因此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Fe2+、Br-。
答案选B。
20.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电池为铅蓄电池,PbO2作为铅蓄电池的重要原料有广泛的用途。己知:5PbO2+2Mn2++4H+=5Pb2++2Mn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bO2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 生成1 mol的Pb2+,转移电子5 mol
D. 酸性环境下PbO2 的氧化性强于MnO4-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中Pb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M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7价,所以PbO2为氧化剂、锰离子为还原剂,所以PbO2体现氧化性,故A错误;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是MnO4-、Pb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5,故B错误;
C.生成1mol的Pb2+,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故C错误;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中,氧化剂是PbO2,氧化产物是MnO4-,所以酸性环境下PbO2的氧化性强于的MnO4-,故D正确;
答案选D。
21.等体积NaCl、MgCl2、AlCl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若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三种盐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 1︰2︰3 B. 9︰6︰1 C. 3︰2︰1 D. 9︰3︰1
【答案】D
【解析】因n=cV,取等体积NaCl、MgCl2、AlCl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即NaCl、MgCl2、AlCl3溶液提供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三种盐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3︰1︰1/3,D正确。
22.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 ②1.204×1023个 H2S ③6.4g CH4 ④0.5mol HCl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小: ④>③>②>① B. 原子数目: ③>①>④>②
C. 密度大小: ④>②>③>① D. 质量大小: ④>③>②>①
【答案】B
【详解】标准状况下,①6.72 L NH3的物质的量是6.72L÷22.4L/mol=0.3mol;
②1.204×1023个H2S的物质的量是;
③5.6 g CH4的物质的量是5.6g÷16g/mol=0.35mol;
④0.5mol HCl。则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四种物质的体积大小顺序为④>③>①>②,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四种物质中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mol、0.6mol、1.75mol、1.0mol,因此原子数目大小顺序为:③>①>④>②,B正确;
C.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34、16、36.5,因此密度大小顺序为:④>②>①>③,C错误;
D.根据m=n×M可知,四种气体的质量分别为:5.1g、6.8g、5.6g、18.25g,因此四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为:④>②>③>①,D错误;
答案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56分)
23.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_ (填“f”或“g”)。
(3)某校环保兴趣小组在处理污水样品时,需用质量分数为36.5% 、密度为1.2g/cm3 的浓盐酸配制成250mL 0.1mol/L的稀盐酸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Ⅱ中的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
(4)根据计算,本实验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 mL,本实验应使用的量筒是___。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否则无分,下同)
10mL B. 50mL C. 100mL D. 250mL
(5)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槽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1000mL容量瓶 (3). 温度计 (4). g (5). 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规格错误。 (6). 2.1 (7). A (8). A E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①是蒸馏烧瓶,仪器④是1000mL容量瓶;
(2)蒸馏实验用的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缺少的为温度计;实验中为达到最佳冷凝效果,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即冷凝管的进水口是g;
(3)用浓盐酸配制成250mL 0.1mol/L的稀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mL容量瓶,另外转移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即图Ⅱ中的两处错误分别是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规格错误;
(4)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g/cm3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是=12mol/L,则本实验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因此实验应使用的量筒是10mL的,答案选A;
(5)A. 容量瓶带有瓶塞,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摇匀,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
B.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润洗,B错误;
C. 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和溶解固体,C错误;
D. 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和溶解固体,D错误;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E正确。
答案选AE。
24.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V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3.01×1023个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L,它与_____g CO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3)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其质量为30g,则其中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Cu投入足量的FeCl3的水溶液中,两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3)当有0.4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4)当有1 mol FeCl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
【答案】(1). m/18V mol·L-1 (2). 11.2 (3). 28 (4). 16 (5).
(6). FeCl3 (7). Cu (8). 12.8g (9). NA
【详解】1、(1)V 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化学式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3.01×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5mol×22.4L/mol=11.2L。含有1mol氧原子,则相应CO的物质的量是1mol,即它与28gCO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3)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设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y=1、28x+32y=30,解得x=y=0.5,则其中氧气的质量为16g。
2、(1)化合价升高元素是Cu,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是Fe,得到电子,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2,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2)化合价降低元素Fe元素所在的反应物FeCl3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元素Cu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Cu;
(3)根据方程式当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是1mol,当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是0.2mol,质量是0.2mol×64g/mol=12.8g;
(4)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得到1个电子,则当有1 mol FeCl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25.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CO2 ③H2SO4溶液 ④铁 ⑤熔融KHSO4 ⑥BaCO3固体 ⑦液氨 ⑧CuSO4 ⑨石灰水(请用序号填写)。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①的水溶液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①的水溶液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③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⑤⑥⑧ (2). ②⑦ (3). H++OH-=H2O (4). Cu2++2OH-=Cu(OH)2↓ (5). Fe+2H+=Fe2++H2↑
【详解】①氢氧化钠固体是强碱,属于电解质;
②CO2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
③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熔融KHSO4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
⑥BaCO3固体是盐,属于电解质;
⑦液氨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
⑧CuSO4是盐,属于电解质;
⑨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⑤⑥⑧;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⑦;
(3)①的水溶液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①的水溶液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5)③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26.有一瓶溶液只含Cl-、CO32-、SO42-、Na+、Mg2+、Cu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通过实验:①原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Mg2+、Cl- (2). Cu2+、CO32-、SO42- (3). Na+ (4). Cl- (5). 是 (6). 溶液呈电中性,必须同时含有阴、阳离子
【详解】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Mg(OH)2,说明溶液中含有Mg2+,没有Cu2+;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CO32-、SO42-,因为BaCO3和BaSO4都难溶于水,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生成的沉淀为AgCl,说明含有Cl-,则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含有Mg2+、Cl-,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u2+、CO32-、SO42-,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缺是否含有Na+;
(2)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存在CO32-、SO42-,阴离子只有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肯定有Cl-存在。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l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1—35.5 K—39 Ca—40 Fe—56 Mn—55 Cu—64 Ag —108 Ba—137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的物质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NaOH
汽油
KClO3
乙醇
危险警告标签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汽油属于易燃物,图为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故B正确;
C.KCl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C正确。
D.乙醇属于易燃物,不属于剧毒品,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故D错误;
答案选D。
2.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 过滤 B. 渗析
C. 萃取 D. 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A错误;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渗析利用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故B错误;C.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故C正确;D.胶体微粒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有关,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B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
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D
蒸馏:冷凝管破裂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受热不均匀会导致蒸发皿破裂,A项正确;B.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B项正确;C.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与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无关,C项错误;D.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受热不均匀会使冷凝管破裂,D项正确;答案选C。
4.能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 )
A. NaCl 和 淀粉 B. BaSO4 和 CaCO3
C. CuO 和 KCl D. Mg(NO3)2 和 I2
【答案】C
【详解】A.NaCl和淀粉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A不选;
B.BaSO4和CaCO3均不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B不选;
C.CuO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可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故C选;
D.Mg(NO3)2和I2均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故D不选;
答案选C。
5.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2SO4的分类正确的是 (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弱酸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难挥发性酸 ⑦一元酸 ⑧二元酸
A. ①②④⑤⑥⑦ B. ①④⑤⑥⑧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④⑤⑥⑦
【答案】B
【详解】①硫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从性质分类属于酸,故①正确;
②氧化物是指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H2SO4由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②错误;
③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③错误;
④硫酸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④正确;
⑤H2SO4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属于含氧酸,故⑤正确;
⑥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故⑥正确;
⑦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⑦错误;
⑧1molH2SO4可电离出2mol氢离子,属于二元酸,故⑧正确。
答案选B。
6.下列关于 0.2 mol/L 硝酸钾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 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202 g
B. 100 mL 该溶液中含硝酸钾 0.02 mol
C. 从 1 L 该溶液中取出 500 mL 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L
D. 1 L 水中溶解 0.2 mol 硝酸钾,即可配得 0.2 mol/L 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1L 0.2mol/L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硝酸钾质量=1L×0.2mol/L×101g/mol=20.2g,溶液体积不知不能计算溶质物质的量,故A错误;
B、100mL0.2mol/L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物质的量=0.1L×0.2mol/L=0.02mol,故B正确;
C、溶液时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溶质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从1L该溶液中取出500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2mol/L,故C错误;
D、1L水中溶解0.2mol硝酸钾,得到溶液体积大于1L,配得硝酸钾溶液浓度小于0.2mol/L,故D错误;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可导致实际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部分NaOH吸收了水分
B. 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就将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并定容
C. 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D.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答案】A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部分NaOH吸收了水分,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A正确;
B、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未冷却立即配制溶液,溶液冷却下来,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B错误;
C、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体积不变,浓度不变,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D错误;
答案选A。
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 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
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分液
【答案】C
【详解】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分液适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答案选C。
9.下列关于Fe(OH)3 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Fe(OH)3 胶体的胶粒直径大于100nm
B. 在制备Fe(OH)3 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胶体的生成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 溶液和Fe(OH)3 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 Fe(OH)3 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D
【详解】A、Fe(OH)3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故A错误;
B、Fe(OH)3胶体是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生成的均一稳定的分散系,在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中,加热煮沸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胶体的生成,因为加热过长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故B错误;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NaCl溶液无现象,Fe(OH)3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
D、Fe(OH)3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MgCl2=Mg2++2Cl− B. NaOH=Na++O2−+H+
C. HCl=H+ +Cl− D. K2SO4=2K++SO42−
【答案】B
【详解】A.MgCl2是盐,能完全电离出镁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NaOH=Na++OH-,氢氧根离子为整体,不能拆分,故B错误;
C.盐酸是强酸,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
D.硫酸钾是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出硫酸根离子和钾离子,故D正确;
答案选B。
1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 充有氢气的气球遇明火爆炸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铁质菜刀生锈
【答案】C
【详解】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是因为空气中O2、水蒸气、CO2与铜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Cu+O2+H2O+CO2=Cu2(OH)2CO3,反应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
B.氢气气球遇明火爆炸,发生的反应是:2H2+O22H2O,氢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与酸雨反应:CaCO3+2H+=Ca2++CO2+H2O,此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铁质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O2、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2Fe+O2+xH2O=Fe2O3xH2O,铁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12.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 作氧化剂的物质不能是还原剂
C. 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 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答案】D
【详解】A.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作氧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还原剂,例如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故D正确;
答案选D。
13.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Ca2+、Mg2+、SO42-)的试剂加入顺序的三种方案不正确的是( )
A. BaCl2→NaOH→Na2CO3→盐酸
B. NaOH→BaCl2→Na2CO3→盐酸
C. Na2CO3→NaOH→BaCl2→盐酸
D. BaCl2→Na2CO3→NaOH→盐酸
【答案】C
【解析】A. 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Ba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A正确;
B. 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Ba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B正确;
C.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和前面过量的CO3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但不能出去过量的Ba2+,故C错误;
D. 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能够除去SO4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能够除去Ca2+和前面过量的Ba2+,加入过量NaOH溶液能够除去Mg2+,过滤除去沉淀,加入过量稀盐酸能够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再加热除去过量的盐酸,该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顺序都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1 mol甲烷的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
B. 在0℃、101kPa下,2 mol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44.8 L
C. 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为22.4 L
D. 1 mol O2 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是32 g
【答案】B
【详解】A、根据PV=nRT可知1 mol气体不在标准状况下也可能是22.4 L,故A错误;
B、在0℃、101kPa下,即在标准状况下,2 mol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mol×22.4L/mol=44.8 L,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1 mol水的体积不是22.4 L,故C错误;
D、1 mol物质的质量与状态无关、与外界条件无关,故D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Na+、Fe3+、Cl-、SO42-
B. 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Ba2+、K+、NO3-、OH-
C.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NO3-、CO32-
D. 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K+、Fe2+、Cl-、CO32-
【答案】C
【详解】A、在溶液中铁离子为黄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强碱性溶液中,这些离子都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显红的溶液应该显酸性,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且亚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掌握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发生下列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化性离子,比如Fe3+、NO3-(H+)、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比如S2-、I-等不能大量共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 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 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 NA
C. 1 mol O2分子的质量等于1 mol氧原子的质量
D. 24 g O2 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详解】A、28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28g÷28g/mol=1mol,则含2NA个氮原子,A错误;
B、4 g金属钙的物质的量为4g÷40g/mol=0.1 mol,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错误;
C、1 mol O2分子的质量是32 g,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C错误;
D、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则24 g O2和24 g O3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Cl-===AgCl↓+NO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Ag+Cu2+
C.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Ba2++SO===BaSO4↓
D.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硝酸银是可溶性盐,需要拆写成离子,故错误;B、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不相等,故错误;C、BaCl2+H2SO4=BaSO4+2HCl,其离子反应式为Ba2++SO42-=BaSO4↓,故正确;D、应生成Fe2+,故错误。
18.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广谱消毒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则反应后Na2SO3转化为( )
A. Na2SO4 B. SO2 C. S D. Na2S
【答案】A
【解析】反应物为NaClO3和Na2SO3,NaClO3生成ClO2是化合价降低的过程,由此可知在反应中NaClO3为氧化剂,Na2SO3为还原剂,NaClO3被Na2SO3还原生成ClO2,则Na2SO3被氧化生成+6价S,由选项可知,只能为Na2SO4.故选A.
19.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Fe3++2Br﹣,判断下列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r﹣、Fe2+、I﹣
B. I﹣、Fe2+、Br﹣
C. Br﹣、I﹣、Fe2+
D. Fe2+、I﹣、Br﹣
【答案】B
【详解】2Fe3++2I-=2Fe2++I2中铁离子是氧化剂,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碘离子被氧化,则还原性是I->Fe2+;Br2+2Fe2+=2Br-+2Fe3+中单质溴是氧化剂,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还原性是Fe2+>Br-,因此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Fe2+、Br-。
答案选B。
20.电动自行车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电池为铅蓄电池,PbO2作为铅蓄电池的重要原料有广泛的用途。己知:5PbO2+2Mn2++4H+=5Pb2++2Mn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bO2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 生成1 mol的Pb2+,转移电子5 mol
D. 酸性环境下PbO2 的氧化性强于MnO4-
【答案】D
【详解】A.该反应中Pb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M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7价,所以PbO2为氧化剂、锰离子为还原剂,所以PbO2体现氧化性,故A错误;
B.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是MnO4-、Pb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5,故B错误;
C.生成1mol的Pb2+,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故C错误;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中,氧化剂是PbO2,氧化产物是MnO4-,所以酸性环境下PbO2的氧化性强于的MnO4-,故D正确;
答案选D。
21.等体积NaCl、MgCl2、AlCl3溶液分别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若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三种盐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 1︰2︰3 B. 9︰6︰1 C. 3︰2︰1 D. 9︰3︰1
【答案】D
【解析】因n=cV,取等体积NaCl、MgCl2、AlCl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即NaCl、MgCl2、AlCl3溶液提供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则三种盐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3︰1︰1/3,D正确。
22.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3 ②1.204×1023个 H2S ③6.4g CH4 ④0.5mol HCl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小: ④>③>②>① B. 原子数目: ③>①>④>②
C. 密度大小: ④>②>③>① D. 质量大小: ④>③>②>①
【答案】B
【详解】标准状况下,①6.72 L NH3的物质的量是6.72L÷22.4L/mol=0.3mol;
②1.204×1023个H2S的物质的量是;
③5.6 g CH4的物质的量是5.6g÷16g/mol=0.35mol;
④0.5mol HCl。则
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四种物质的体积大小顺序为④>③>①>②,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四种物质中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mol、0.6mol、1.75mol、1.0mol,因此原子数目大小顺序为:③>①>④>②,B正确;
C.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34、16、36.5,因此密度大小顺序为:④>②>①>③,C错误;
D.根据m=n×M可知,四种气体的质量分别为:5.1g、6.8g、5.6g、18.25g,因此四种气体的质量大小顺序为:④>②>③>①,D错误;
答案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56分)
23.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如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装置Ⅰ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_ (填“f”或“g”)。
(3)某校环保兴趣小组在处理污水样品时,需用质量分数为36.5% 、密度为1.2g/cm3 的浓盐酸配制成250mL 0.1mol/L的稀盐酸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Ⅱ中的两处错误分别是______。
(4)根据计算,本实验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 mL,本实验应使用的量筒是___。 (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否则无分,下同)
10mL B. 50mL C. 100mL D. 250mL
(5)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槽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 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1000mL容量瓶 (3). 温度计 (4). g (5). 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规格错误。 (6). 2.1 (7). A (8). A E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①是蒸馏烧瓶,仪器④是1000mL容量瓶;
(2)蒸馏实验用的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缺少的为温度计;实验中为达到最佳冷凝效果,冷凝管下口是进水口,上口是出水口,即冷凝管的进水口是g;
(3)用浓盐酸配制成250mL 0.1mol/L的稀盐酸溶液需要使用250mL容量瓶,另外转移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即图Ⅱ中的两处错误分别是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规格错误;
(4)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g/cm3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是=12mol/L,则本实验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因此实验应使用的量筒是10mL的,答案选A;
(5)A. 容量瓶带有瓶塞,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摇匀,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A正确;
B. 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润洗,B错误;
C. 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和溶解固体,C错误;
D. 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和溶解固体,D错误;
E.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E正确。
答案选AE。
24.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1)V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3.01×1023个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______L,它与_____g CO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3)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其质量为30g,则其中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Cu投入足量的FeCl3的水溶液中,两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3)当有0.4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4)当有1 mol FeCl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
【答案】(1). m/18V mol·L-1 (2). 11.2 (3). 28 (4). 16 (5).
(6). FeCl3 (7). Cu (8). 12.8g (9). NA
【详解】1、(1)V 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 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根据化学式可知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则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3.01×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0.5mol×22.4L/mol=11.2L。含有1mol氧原子,则相应CO的物质的量是1mol,即它与28gCO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3)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设氮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则x+y=1、28x+32y=30,解得x=y=0.5,则其中氧气的质量为16g。
2、(1)化合价升高元素是Cu,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元素是Fe,得到电子,化合价升高数=化合价降低数=转移电子数=2,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2)化合价降低元素Fe元素所在的反应物FeCl3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元素Cu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Cu;
(3)根据方程式当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是1mol,当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是0.2mol,质量是0.2mol×64g/mol=12.8g;
(4)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得到1个电子,则当有1 mol FeCl3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25.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CO2 ③H2SO4溶液 ④铁 ⑤熔融KHSO4 ⑥BaCO3固体 ⑦液氨 ⑧CuSO4 ⑨石灰水(请用序号填写)。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①的水溶液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①的水溶液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③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⑤⑥⑧ (2). ②⑦ (3). H++OH-=H2O (4). Cu2++2OH-=Cu(OH)2↓ (5). Fe+2H+=Fe2++H2↑
【详解】①氢氧化钠固体是强碱,属于电解质;
②CO2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
③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熔融KHSO4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
⑥BaCO3固体是盐,属于电解质;
⑦液氨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
⑧CuSO4是盐,属于电解质;
⑨石灰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⑤⑥⑧;
(2)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⑦;
(3)①的水溶液和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①的水溶液和⑧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5)③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26.有一瓶溶液只含Cl-、CO32-、SO42-、Na+、Mg2+、Cu2+六种离子中的某几种。通过实验:①原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②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③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有的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Mg2+、Cl- (2). Cu2+、CO32-、SO42- (3). Na+ (4). Cl- (5). 是 (6). 溶液呈电中性,必须同时含有阴、阳离子
【详解】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Mg(OH)2,说明溶液中含有Mg2+,没有Cu2+;原溶液中加Ba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CO32-、SO42-,因为BaCO3和BaSO4都难溶于水,原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生成的沉淀为AgCl,说明含有Cl-,则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含有Mg2+、Cl-,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u2+、CO32-、SO42-,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缺是否含有Na+;
(2)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存在CO32-、SO42-,阴离子只有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肯定有Cl-存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