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1.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设计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6452492/0-173278897491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明确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学习重点:学会使用观察法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学习难点:观察法的实施和观察结果的交流。
课时活动设计
通过多媒体出示蝉吸食树汁的图片,阅读课本第6页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的蝉的一段话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认识生物?
设计意图:由图片和文学作品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可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的方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从而引出观察法。
出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能区分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吗?你是依据什么特征区分的?如果仅凭肉眼观察不能完全将它们区分开,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分辨?如果追踪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你还可以依据什么特征来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初步明确认识身边的生物可以从观察开始,明确观察除了可以直接用肉眼,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方案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分组讨论制定观察方案并落实。观察植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比较不同植株的高度、形态和生长环境等;观察动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回班后在班内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所观察到的生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得到的观察结果不同,哪些因素会影响观察结果?举例说明如何进一步观察某种生物。
方案二: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观察校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的方案,多媒体出示相关生物的图片。出示杨树和柳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杨树和柳树的树干、枝条、叶的形状和颜色、花和果实的区别等。出示三角梅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叶和花的形状和颜色,思考:紫红色的结构是它的花瓣吗?出示白头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它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不是随便看看,需要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交流观察结果。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有计划和耐心,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观察法。
教师归纳总结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对生物种类进行简单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的种类。
出示兔的头部和猫的头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然后提出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后,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将观察得到的结果与他人交流讨论。
多媒体展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提出问题:这段文字中说到了哪些植物?又提到了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渗透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观察法:①确定观察目的;②明确观察对象;③做好观察记录;④交流观察结果。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教案,共1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建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