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外研必修第二册Unit6 Presenting ideas and Reflection 名师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外研必修第二册Unit6 Presenting ideas and Reflection 名师教学设计第1页
    外研必修第二册Unit6 Presenting ideas and Reflection 名师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外研版 (2019)Unit 6 Earth first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外研版 (2019)Unit 6 Earth first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学前分析,课时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设计理念
    Grant Wiggins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大概念”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其核心是“为理解而教”。《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再次提到“大概念”,它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诚然,通过单一语篇建构大概念很难实现。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以理解为出发的教学设计成为必然。
    纵览本单元语篇,可概括为三个主题,分别为正视环保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及践行环保理念。单元共7课时,课时1,3,4为正视环保问题;课时2,5为增强环保意识;课时6,7为践行环保理念。7个相互关联的课时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大观念,即正视全球面临的环保问题,了解先进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共同关爱地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本课为第七课时,属于单元第三子主题,同时也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本课从解读单元整体结构图出发,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单元整体学习概念。随后通过一系列指向深度学习的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碳足迹的内涵,帮助学生感知当前环境问题。随后通过提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链接单元知识,通过造句练习单元语法内容,并借助词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最后,通过回顾单元语篇主题意义,再次提及单元大观念,帮助学生提升环保意识。最后的作业更是整合单元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并指导学生践行环保理念,保护地球。
    二、学前分析
    本课是2019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必修二 Unit 6 Earth first Perid 7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n
    主题语境:人与自然——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呵护地球
    单元主题意义:正视全球面临的环保问题,了解先进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共同关爱地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单元子主题:1. 正视环保问题
    2. 增强环保意识
    3. 践行环保理念
    三、课时文本分析
    【What】
    本课语篇内容较少,因此补充了一则视频素材,内容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碳足迹。
    【Why】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了解碳足迹的概念,继续提升环保意识。
    【Hw】
    语篇以漫画形式介绍碳足迹定义,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解说了解其定义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环境保护有了一定的概念。能够就环境保护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但对碳足迹这一概念还不了解,讨论碳足迹时词汇使用比较有限,同时,回顾第一节课学习的词汇及表达也有一定程度的遗忘。因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碳足迹内涵的基础上,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同时以碳足迹为主线,回顾单元内容。
    五、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讨论碳足迹的定义,提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
    2. 计算并建立自己的碳足迹记录;
    3. 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缓解环境问题的措施。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讨论碳足迹的定义,提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
    2. 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缓解环境问题的措施。
    七、教学过程
    时长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深度学习特征
    10 mins
    Lead-in
    感知与注意
    Activity 1
    Find the wrds
    Activity 2
    Carbn ftprint:
    What is it?
    对应目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讨论碳足迹的定义,提出减少碳足迹的措施;
    对应目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价值与评判)
    计算并建立自己的碳足迹记录;
    1. T greets Ss and shws Ss the vcab game. Then, ask Ss t find the wrds they learned in the unit.
    T asks Ss what carbn ftprint is and remind them f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first perid.
    T then plays a vide abut carbn ftprint and asks Ss t fill in the blanks.
    T then asks Ss why we need t reduce carbn ftprint. T presents a website that Ss can use t calculate their wn carbn ftprint.
    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与已知,为接下来学习进行铺垫。
    激活学生已知,为接下来学习预热。
    引导学生了解碳足迹的定义。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碳足迹。
    学生能够找到至少15个本单元学到的词汇
    学生能够说出第一节课学到的关于碳足迹的内容。
    学生能够正确填写空中内容。
    学生能够登录网站利用工具对碳足迹进行计算。
    活动与体验:学生关注图中不同要素,并找到本单元学过的词汇。
    本质与变式:
    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对视频内容进行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20 mins
    Activity 3
    Use it sentences
    内化与运用
    批判与评价
    目标3(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讨论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缓解环境问题的措施。
    Activity 4
    Vcab mind map
    内化与运用
    T guides Ss t use the measures t make sentences n their wn
    T presents a mind map f the vcab in this unit and asks Ss t fill in the blanks.
    引导学生通过造句回顾单元语法。
    引导学生通过填写词汇思维导图,回顾本单元所学词汇。
    学生能够根据图中提出的相关措施进行造句。
    学生能够用形容词描述看到这些数字的心情。
    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
    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到的内容进行迁移创造。
    本质与变式:
    学生在填写思维导图时对不同内容进行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5 min
    Activity 5
    Self-reflectin
    批判与评价
    T asks Ss t finish the self-reflectin chart (bth class-wise and unit-wise)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学生能如实完成自我反思表。
    5 min
    Activity 6
    Assignment
    批判与评价
    迁移与创造
    T ask Ss t create a carbn ftprint lg and reflect n what they can d prtect the envirnment.
    总结本单元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表格。
    迁移与创造、价值与评判:
    学生综合运用本科学到的知识到新的情境当中,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判断、评价及修正。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整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分别从词汇、语法及语篇意义角度对整个单元进行总结。辅以与单元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充足语料支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达到单元的整体目标。

    相关教案

    外研版 (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5 On the road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外研版 (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5 On the road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wha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