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前导入,情境引入,典例讲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 九年级上册 BS版
1. 因式分解法的定义.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 的乘积时,可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2.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我们知道,若 ab = 0,则 a = 0 或 b = 0.类似地,解方程 (x + 1)(x - 1) = 0 时,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x + 1 = 0 或 x - 1 = 0 来解.你能求出方程 (x + 3)(x - 5) = 0 的解吗?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引例:根据物理学规律,如果把一个物体从地面以 1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那么经过 x s 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为 (10x - 4.9x2) m. 你能根据上述规律求出物体经过多少秒落回地面吗?(精确到 0.01 s)
分析:设物体经过 x s 落回地面,这时它离地面的高度为 0 m,即
10x - 4.9x2 = 0. ①
∵ a = 4.9,b = -10,c = 0,
∴ b2-4ac = (-10)2 - 4×4.9×0 =100.
公式法解方程 10x - 4.9x2 = 0.
配方法解方程 10x - 4.9x2 = 0.
4.9x2 - 10x = 0
两个因式乘积为 0,说明什么?
或 10 - 4.9x = 0
降次,化为两个一次方程
解两个一次方程,得出原方程的根
这种解法是不是更简单?
10x - 4.9x2 = 0 ①
x(10 - 4.9x) = 0 ②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 0,而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就可以用前面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因式分解法.
一移— —使方程的右边为 0;
二分— —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
三化— —将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四解— —写出方程的两个解.
简记歌诀右化零,左分解;两因式,各求解.
试一试:下列各方程的根分别是多少?
(1) x(x - 2) = 0;
(1) x1 = 0,x2 = 2.
(2) (y + 2)(y - 3) = 0;
(2) y1 = -2,y2 = 3.
(3) (3x + 6)(2x - 4) = 0;
(3) x1 = -2,x2 = 2.
(4) m2 = m.
(4) m1 = 0,m2 = 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3 x2=2 x ;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2)5 x ( x +1)=6( x +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3)2 x ( x -3)=3 x -9;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4)( x -3)2=(2 x +1)2.
【点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若两个因式的积为0,则这两个因式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0.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这几种方法需要灵活并熟练运用.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x +8)(7 x -5)=0;
(2)(6 x -1)2=6 x -1;
(3) x (4 x +11)=8 x +22;
(4)2( x -3)= x2-9.
解: x1=3, x2=-1.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2)(2 x -3)2=9(2 x +3)2;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3) x2-6 x +5=0;
(3)原方程可变形为( x -1)( x -5)=0.∴ x1=1, x2=5.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4)( x +4)2-4( x +4)+3=0.
(4)原方程可变形为[( x +4)-1][( x +4)-3]=0.∴( x +4)-1=0,或( x +4)-3=0.∴ x1=-3, x2=-1.
【点拨】通过对比此题中的各种解法,我们可以知道:①解一元二次方程,优先选择因式分解法;②若无法进行因式分解,再考虑公式法.其中,“十字相乘法”需要熟练掌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法能处理所有一元二次方程,但是计算量较大,可作为最后的解题手段.
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2)(3 x -4)2=(4 x -3)2;
解: x1=-1, x2=1.
(3)3 x2+2 x -5=0;
(4)( x -3)( x +1)=5.
解: x1=-2, x2=4.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2 k +1) x + k2+ k =0.(1)求证: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已知△ ABC 的两边 AB , AC 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第三边 BC 的长为5.当△ ABC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k 的值.
(1)证明:∵Δ=[-(2 k +1)]2-4( k2+ k )=1>0,∴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已知△ ABC 的两边 AB , AC 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第三边 BC 的长为5.当△ ABC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k 的值.
(2)解:∵ x2-(2 k +1) x + k2+ k =0,∴ x2-[ k +( k +1)] x + k ( k +1)=0.∴( x - k )[ x -( k +1)]=0.∴ x1= k , x2= k +1.∵ k < k +1,∴ AB ≠ AC .
①当 AB = k , AC = k +1,且 AB = BC 时, k =5,三边长5,5,6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②当 AB = k , AC = k +1,且 AC = BC 时, k +1=5.解得 k =4.三边长4,5,5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k 的值为4或5.
【点拨】对于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若题目中的条件涉及根的值,可用十字相乘法求根,或者直接用公式法求根,且求出的根含有参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结合的问题,最后一定要检查解是否符合题意.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kx2-(4 k -3) x +3 k -3=0.(1)求证:无论 k 取何值,该方程都有实数根;
(1)证明:当 k ≠0时,Δ=[-(4 k -3)]2-4 k (3 k -3)=4
k2-12 k +9=(2 k -3)2≥0.∴无论 k 取何值( k ≠0),原方程都有两个实数根.当 k =0时,方程变为3 x -3=0.解得 x =1. 此时,原方程有一个
实数根.综上所述,无论 k 取何值,原方程都有实数根.
(2)若 x =-1是该方程的一个根,求 k 的值;
(3)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均为正整数,求整数 k 的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4 估算说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前导入,典例讲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课前导入,典例讲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