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4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分几步呢?应注意哪些?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利用同学们刚才所回答的“路程=速度×时间”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如图,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 m,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
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
合作交流: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梯子底端与墙面的水平距离是多少?怎么求?(2)此问题的已知量、未知量是什么?相等关系是什么?如何建立方程?(3)方程的解是否都符合题意?
解:设梯子顶端下滑x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
根据勾股定理得,(8-x)2+(6+x)2=102,解得,x1=0,x2=2,根据题意x1=0舍去,所以x=2.答:当梯子顶端下滑2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
由勾股定理可得开始时梯子底端与墙面的水平距离为6 m.
(2)如果梯子的长为13 m,梯子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2 m,那么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
则(12-x)2+(5+x)2=132,解得,x1=0,x2=7,根据题意x1=0舍去,所以x=7.答:当梯子顶端下滑7 m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
例1: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 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 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的中点.一艘军舰从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 海里)
∵AB⊥BC, AB = BC =200n mile, ∴DF⊥BC, DF =100n mile, BF =100n mile.
解: 设相遇是补给船航行了x n mile,那么DE = x n mile , AB+BE = 2x n mile,EF=AB+BF-(AB + BE) =(300 - 2x)n mile.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2 = 1002 + (300 - 2x)2.整理得: 3x2 - 1200x+100000 = 0 ,解方程得 3x2 - 1200x+100000 = 0 ,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n mile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直接设:问什么设什么;也可以间接设.)
列:列代数式表示题中的量,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验:检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
答:答案也必须是完整的语句.
1.《九章算术》中有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如图,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丈=10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若设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x尺,则可以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 )
A.x2+32=(1﹣x)2B.x2+(1﹣x)2=32C.x2+(10﹣x)2=32D.x2+32=(10﹣x)2
2.如图,将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个角各剪掉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剩余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纸板的厚度忽略不计)若该无盖盒子的底面积为900cm2,盒子的容积是( )
A.3600cm3 B.4000cm3C.4500cm3 D.9000cm3
3.如图,邻边不等的矩形花园ABCD,它的一边AD利用已有的围墙(墙足够长),另外三边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8m,若矩形的面积为36m2,则AB的长度是 m.
4.某中学有一块长30m,宽20m的矩形空地,计划在这块空地上划分出四分之一的区域种花,小明同学设计方案如图所示,求花带的宽度.设花带的宽为xm,则可列方程为
.
(30﹣2x)(20﹣x)= ×20×30
5.(2022泰州中考)如图,在长为50m、宽为38m的矩形地面内的四周修筑同样宽的道路,余下的铺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1260m2,道路的宽应为多少?
解:设路宽应为x米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50﹣2x)(38﹣2x)=1260,解得:x1=4,x2=40,∵40不合题意,舍去,∴x=4,答:道路的宽应为4米.
6.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5cm,BC=7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后,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2)在(1)中,△PQB的面积能否等于7cm2?请说明理由.
解:(1)设经过x秒以后△PBQ面积为4cm2,根据题意得 (5﹣x)×2x=4,
整理得:x2﹣5x+4=0,解得:x=1或x=4(舍去).答:1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
(2)由题意得: (5﹣x)2x=7.
整理,得x2﹣5x+7=0,因为b2﹣4ac=25﹣28<0,所以,此方程无解.所以△PBQ的面积不可能等于7cm2.
1.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应用问题有哪些步骤?2.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审、设、列、解、验、答
(1)求得的结果需要检验,看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2)设未知数可直接设元,也可间接设元.
数学湘教版2.6.1菱形的性质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数学湘教版2.6.1菱形的性质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261菱形的性质课件pptx、261菱形的性质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2.6.1菱形的性质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2.6.1菱形的性质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261菱形的性质课件pptx、261菱形的性质教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2.6.1菱形的性质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2.6.1菱形的性质公开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八下·湘教·26菱形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pptx、261菱形的性质教案docx、261菱形的性质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