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过关检测)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展开一、(2022秋·福建省厦门市槟榔中学·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④辞不买。子侄以为言⑤,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①陆少保:元方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遽:急忙,立即。⑤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尊君在不
②相委而去
③远近称之
④久而益敬
(2)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②不尔,是欺之也。
(4)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之义;“方”有“方正”“正直”之意,请结合(甲)(乙)两篇短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答案】
(1)①同“否”。②舍弃。③代词,指代元方父亲。④更加。
(2)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①(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自己先离开了。②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4)【甲】文中元方面对友人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后面的“入门不顾”更体现了他的刚正率直。【乙】文中的元方“卖宅”一事反映出他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正直无欺。所以这两位“元方”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①句意为:你的父亲在不在?;不:同“否”。
②句意为: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③句意为: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之:代词,指代元方父亲。
④句意为: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益:更加。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主语前应该有停顿,表示句子的开始,“元方”前要断开;对话处要停顿,“曰”后要断开;转折词前要停顿,“但”前要断开。所以断句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①重点词:中:中午;至,到;去,离开;注意“过中不至”前要补充主语“友人”;
②重点词:尔,这样;欺:欺骗;之,代词,指买房的人。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友人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后面的“入门不顾”更体现了他的刚正率直;根据【乙】文“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由此可见这两位“元方”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分析】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二、(2022秋·重庆忠县·七年级统考期末)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华歆与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褒赏篇》)
[注释]①辄:立即,就。②邪:通“耶”,语气词“吗”。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太丘舍去: ②下车引之:
③歆辄难之: ④遂携拯如初: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华歆与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B.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友人惭,下车引之
D.元方入门不顾 尊君在不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哪些做人的道理?
【答案】
(1) 舍弃 拉,牵拉 对……感到为难 当初
(2)①(家父)等您很久都不到,已经离开了。②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3)B
(4)甲文:做人要明理诚信。乙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舍:舍弃;
(2)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3)句意:华歆对此感到为难。难:对……感到为难;
(4)句意:于是就像当初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初:当初。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待:等待;至:到;去:离开。
(2)本:原先、开始;疑:指犹豫不决。
(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危难、祸患/意动用法,对……感到为难;
B.均为动词,均译为:舍弃;
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元方;
D.副词,表否定,没有/通假字,同“否”;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道理。
根据【甲】文“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据理力争维护父亲的形象;启发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明辨是非(明理)。
【乙】文将王朗因船上宽敞选择让搭乘的人上船,在危急时刻却想将搭乘的人抛弃的举动与华歆选择帮助他人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因情况危急就抛弃他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启发我们做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分析】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对此感到为难(而没立刻答应)。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已经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像当初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三、(2022秋·辽宁盘锦·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蹴躇。
(选自《世说新语》)
注:韪:读wěi,人名;蹴趼:读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尊君在不
②去后乃至
③莫不奇之
④既通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要求断两处。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甲乙两文都是写古代聪明的少年,请指出两文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
(1) 同“否”,吗 才 对……感到奇怪 已经
(2)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3)①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②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
(4)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吗。
(2)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3)句意: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奇:对……感到奇怪。
(4)句意:差役已经通报后。既:已经。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字伯阳)有师徒之称。
“与”为连词,应在“与”前断一处;且在主语“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后断一处;
故断为: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顾:回头看;
(2)了了:聪明;大:长大;佳:出众、优秀。
(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据理力争维护父亲的形象,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元方的聪明伶俐;
根据乙文“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可知,孔融说自己是李府君的亲戚,用孔子与老子有师徒之称来解释原因;面对陈韪的刁难,孔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表面夸赞陈韪小时候聪明,实则贬低陈韪现在不怎么样;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孔融的聪明智慧;
可见两文都通过语言描写,突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
【分析】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任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他的亲戚才得以通传。孔融到他家门前,对差役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差役已经通报后,(孔融)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指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和您祖先伯阳(指老子,字伯阳)有师徒之称,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戚关系。”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非常尴尬。
四、(2022秋·山东德州·七年级统考期末)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切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言之而去。
【注】①陈季方:即陈谌,陈元方亲弟,陈太丘的第六个儿子。②阿:山脚。
4.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期日中( ) ②言之而去( )
5.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言之而去
A.学而时习之 B.博学而笃志 C.温故而知新 D.相委而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
7.【甲】【乙】两文中,陈季方和陈元方的回答方式各有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体现了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答案】
①约定 ②离开
B
(1)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离开了。(2)桂树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
面对客人的问题,陈季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泰山和深渊为喻,说桂树不知道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自己不知道父亲有什么功德,体现了他的机智委婉,陈元方据理力争,对友人直接说你这样的做法既不讲信用又没有礼貌,体现了他的性情直率。
【解析】
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约定在中午。期:约定。
(2)句意为:说完就走了。去:离开。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例句中“而”用法:连词,表承接。
A.连词,表承接;
B.连词,表并列;
C.连词,表承接;
D.连词,表承接;
故选B。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重点的词有“期(约定)”“委(丢下)”“焉(哪里)”“渊泉(深渊)”等。
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甲文,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面对友人的做法,陈元方据理力争,不卑不亢,直接说你这样的做法既不讲信用又没有礼貌,体现了他的性情直率。
乙文,结合“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切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可知,面对客人的问题,陈季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泰山和深渊为喻,
面对客人的问题,陈季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父亲比作桂树,以泰山和深渊为喻,说桂树不知道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自然推出自己不知道父亲有什么功德,体现了他的机智委婉。
【分析】参考译文:
(乙)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你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说完就走了。
五、(2022秋·浙江金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甲】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世说新语•夙惠》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⑤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⑥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⑦、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⑧,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箅:蒸饭的工具。②馏:把事物蒸熟。③糜:粥。④识:记住。⑤绥:安抚。⑥恣:放纵,顺从。⑦周公:即西周初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⑧周旋动静
(1)请根据提示完成各题。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3)参考知识卡片,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甲文中这句话的意思。
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知识卡片】
词类活用,一般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充当其他词类的现象。有时,但用法比较特殊。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
(4)这两则故事中的元方,不仅早慧而且擅长言语,面对突发情况应对自如
【答案】
(1)①舍弃;②锅;③更加;④效仿;⑤B; ⑥A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3)陈太丘说:“像这样的话,只要喝粥就可以了?”
(4)①因为偷听父亲与客人讲话,导致饭没有蒸熟。
②用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来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
③陈太丘日常谈话、为政之道都以贤德著称,说明家庭环境利于成长,可以看出他平时学习勤奋。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俱委而窃听”句意:一同放下手头的事,都去偷听。结合“课文迁移法”,“相委而去”意为: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
②“饭落釜中”句意:要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成语“破釜沉舟”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此可知,釜,锅;
③“久而益敬”句意: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成语“老当益壮”指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多多益善”指越多越好,不厌其多。据此可知,益,更加;
④“孤法卿父”句意:我学你的父亲。结合“查找工具书”可知,法,效仿。故选④;
⑤本题考查敬辞的运用。
询问对方的观点应用“高见”。
故选B;
⑥本题考查谦辞的运用。
称自己的意见用谦辞“拙见”。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对话、句子结构成分、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故可断句为: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结合【资料卡片】内容,翻译时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词有:曰,说;糜,喝粥;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说明二人因为偷听父亲与客人讲话,导致饭没有蒸熟。
乙文中面对袁公用刁钻问题故意为难,元方用周公和孔子的例子来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父亲的体面。
从甲文陈太丘了解了元方忘了蒸饭的原因后,没有责备,反而赞扬可以看出他平时教育有方。从元方兄弟二人偷听父亲与客人的谈话并能全部记得,可以看出他好学的精神。
据此作答。
【分析】参考译文:
(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句子
方法
解释
宾客诣陈太丘宿
字形溯源法
(言,询问)+(旨,想法、思想)
拜访,拜见
俱委而窃听
课文迁移法
“相委而去”
①
饭落釜中
成语推断法
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②
久而益敬
成语推断法
老当益壮、多多益善
③
孤法卿父
查找工具书
①法律②标准③方法④效仿
④
请根据语境帮助小东和小阳选择合适的敬辞和谦辞
A.拙见B。高见
小东:除了根据字形结构和课文迁移,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推测字义呢?不知道小阳你有何⑤ 。(填字母序号)
小阳:依我⑥ ,(填字母序号),我们还可以根据成语来推断,并且可以借助工具书。
突发情况
应对方式
成长有利因素
①
如实相告,并用几乎记住全部谈话内容证明了自己的专注
③请结合文本,分析元
方成长的有利因素。
袁公用刁钻问题故意为难
②
专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真题+模拟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2 《陈太丘与友期行》 (真题+模拟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2《陈太丘与友期行》真题+模拟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专题02《陈太丘与友期行》真题+模拟专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卖油翁》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9 《卖油翁》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9《卖油翁》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专题09《卖油翁》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杞人忧天》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7 《杞人忧天》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7《杞人忧天》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专题07《杞人忧天》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