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原卷版)第1页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原卷版)第2页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原卷版)第3页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解析版)第1页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解析版)第2页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解析版)第3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狼》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5《狼》》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专题05《狼》》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诫子书》
    过关检测
    【1-北京市北师大二附中海淀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蒲松龄)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聊斋志异•牧竖》蒲松龄)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甲】中的屠户与【乙】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
    (1)B
    (2)①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②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3)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1)
    A.故:原来/故意;
    B.意:都解释为“神情”;
    C.前:上前/以前;
    D.去:距离/离开。
    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洞其中:在柴草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指挖洞。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竖:牧童;下:爬下树;绝:消失、没有。
    (3)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根据文章相关情节有理有据进行分析。如从甲文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看出儿儿狼的贪得无厌;从“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见狼的狡猾,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杀狼是正常的,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现;再看乙文中牧竖,从“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知,这两牧童“杀狼”则并没不是在受狼的威胁,他们利用了母狼爱犊的天性,是人性恶的一面表现,残忍无聊。综上分析,阐述理由即可。
    【点睛】
    参考翻译:
    甲: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2-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①肉归,日已暮,欻②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③;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是可笑也。
    【注】①货:出售、卖,②欻(xū):忽然,③少却:稍微退了退,④昧爽:拂晓、黎明。⑤逡巡:因有顾虑而徘徊,⑥罹:遭遇祸患。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意暇甚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
    (3)狼乃止___________ (4)大骇,逡巡近视之_______
    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停顿一处)。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时 狼 皮 价 昂 直 十 余 金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8.这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带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
    【答案】
    5.(1)神情、态度 (2)打洞 (3)停 (4)吃惊、害怕、震惊
    6.(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时 狼 皮 价 昂 /直 十 余 金
    7.(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8.示例:都写了狼的狡诈、贪婪,但最终都没有好的下场,惨遭灭亡。两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坏人,不仅斗争要彻底,而且要讲究策略、运用智慧来打败。
    【解析】
    5.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确定词义。
    (1)句意:神情十分悠闲。意:神情、态度。
    (2)句意: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3)句意: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止:停。
    (4)句意:(屠夫)感到非常害怕,他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看狼。骇:吃惊、害怕、震惊。
    6.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1)通常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因此“其一”后面需要停顿,再结合本句的意思“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可知正确的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2)通常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因此“价昂”和“直十余金”之间要断开,再结合本句的意思“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金子”可知正确的断句应为: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
    7.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作答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及句式:
    (1)之:结构助词,的。变诈:诡诈手段。几何:(能有)多少。哉:句末语气词,此处相当于“呢”。止:同“只”,只,只是。增:增加。笑:笑料。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捉鱼。“缘木求鱼”是省略句,正确的应是“(若)缘木求鱼”。则:表转折,却。罹:遭遇祸患。之:句末语气词,起不足音节的作用,不译。“狼则罹之”是省略句,正确的应是“狼(欲食肉)则罹之”。是:这。也:句末语气词。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谈启示。
    相同点:结合【甲】文“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可知,这里主要通过写狼不满足,以及两只狼声东击西想要攻击屠户来表现狼的贪婪,以及最后两只狼被屠户杀死可知贪婪狡猾的狼最终没有好下场;结合【乙】文“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可知,这里主要通过写狼为了吃肉被吊死在树上来表现狼的贪婪导致了它最终的悲剧。因此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都写了狼的狡诈、贪婪,但最终都没有好的下场,惨遭灭亡。
    启示:通过【甲】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以及【乙】文“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可知,屠户通过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与狼斗争并战胜了狼,从这个角度可以启示我们:面对生活中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不能一味地隐忍退却,应该用智慧和策略奋起反抗,与其坚持战斗到底。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在路上)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夫担子中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狼稍稍后退了几步;但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有办法了,就默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径直回家了。第二天黎明,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他焦虑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只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看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金子,屠夫得到了这张狼皮,发了一笔小财。爬上树去找鱼,狼本想吃肉却遭遇祸患这也不免太可笑了。
    【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林《狼》)
    【乙】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顾: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通道)
    C.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 D.得一人之使(使:使唤)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及其家穿井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有闻而传之者
    C.两狼之并驱如故 国人道之 D.其一犬坐于前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1.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昏花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多次用刀杀死了这只狼。
    B.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暴躁起来,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
    C.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
    D.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昏花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暴躁起来,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多次用刀杀死了这只狼。
    1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故事短小却意义深刻:甲文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善于斗争;乙文告诉我们不可轻信流言。
    B.甲乙两文情节跌宕起伏:甲文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乙文中丁氏表述不准确引发误会,让文章曲折有致,增强了可读性。
    C.甲乙两文为了塑造形象,都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甲文主要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乙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
    D.甲乙两文讲故事很有特色:两文均是先叙述故事,最后对故事进行议论,让读者能准确地把握作者观点和鲜明的态度。
    【答案】
    9.B
    10.D
    11.C
    12.C
    【解析】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为: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故选B。
    10.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其:代词,代指柴草堆/代词,他;
    B.而: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承接,不译;
    C.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词,代指这件事;
    D.于:都是介词,在;
    故选D。
    11.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瞑:闭上眼睛。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暴:突然。数刀:几刀。
    句子译为: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甲文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加少量的心理描写塑造形象,所以“甲文主要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乙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加少量的动作描写塑造形象,所以“乙文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的理解和分析有误;
    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没有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在外面(专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掘了水井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就去传播这个消息,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4-广东省深圳市深圳中学等十一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①,似甚恨怒,然遥忘不敢前。蛇果腹②,蜿蜒入穴,方将过平,鼠奔来,力噘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③便捷,欻然④通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之,啾啾如悼息⑤,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像花椒的果实。②果腹:饱腹,满腹。③故;本来。④欻然:忽然。⑤悼息:悲伤叹息。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弛担持刀______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
    (3)及入穴______
    (4)衔之而去______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文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B.甲文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和乙文中的“如是者/久”的停顿正确。
    C.甲文告诉我们对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甲文中的“狼不敢前”和乙文中的“嚼如前状”两个“前”字的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16.[乙]文中的张历友是蒲松龄的诗友,曾为此事作《义鼠行》一诗,诗云:“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这里的“黠”和[甲]文“狼亦黠矣”的“黠”分别体现在哪里?在情感态度上有何不同?
    【答案】
    13. 解除,卸下 从通道 等,等到 离开
    14.D
    15.(1)(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2)蛇入洞,老鼠就过来;蛇出来,它就走开,像这样反复了好长时间。
    16.甲文中的“黠”体现在一只狼假寐诱敌,另一只狼打洞将从背后攻击屠户;乙文中的“黠”等蛇入洞,老鼠就过来咬住尾部,当蛇出来,它就跑开,迫使蛇吐出吞下的死鼠。甲文的情感态度是批判和讽刺:乙文的情感态度是肯定和赞扬。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卸下担子拿起屠刀。弛:解除,卸下。
    ②句意为: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隧:从通道。
    ③句意为:等蛇入洞时。及:等,等到。
    ④句意为:用口衔着死鼠离去了。去:离开。
    14.
    D.“狼不敢前”中“前”名词作动词,前进,上前。“嚼如前状”中“前”是名词,从前。所以“两个‘前’字的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的说法错误;
    故选D。
    15.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假寐:假装睡觉。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②则:就。往:走开;如是:像这样。
    1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从甲④段文第“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甲文中的“黠”体现在一只狼假寐诱敌,另一只狼打洞将从背后攻击屠户;从乙文“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可知乙文中的“黠”体现在等蛇入洞,老鼠就过来咬住尾部,当蛇出来,它就跑开,迫使蛇吐出吞下的死鼠。
    “狼亦黠”狼也是狡猾的。黠:狡猾,狡诈。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狼的狡诈是批判和嘲讽的;“此鼠义且黠”意思是这只老鼠讲义气而且聪明。黠:聪明。乙文这只老鼠用咬蛇尾巴的办法让蛇进不了洞,从而让蛇吐出了另一只老鼠,真是聪明。作者赞扬老鼠的讲义气和聪明才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没有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杨天一说:看见两只老鼠出来,其中一只被蛇吞吃;其中另外一只眼睛瞪得象花椒的果实般大,好像十分愤怒,但远远望着不敢上前。蛇吃饱肚子,蜿蜒曲折地进洞;刚刚将蛇身经过了一半,另一只老鼠跑来,用力咬嚼蛇的尾巴。蛇发了怒,退回身子出了洞。老鼠本来就敏捷,忽然就逃离。蛇追不到而回。等蛇入洞时,老鼠又来了,如以前那样去咬嚼。蛇想进洞鼠就来,蛇出洞就跑开,如此反复好长一段时间。蛇只好出来,在地上吐出死鼠。另一只鼠马上过来嗅嗅死鼠,啾啾地悲鸣着好像在哀悼叹息,用口衔着死鼠离去了。朋友张历友为这事作了一篇《义鼠行》的文章。
    【5-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丙】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17.下列与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D.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18.选出加点“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学而时习之 D.夫君子之行
    19.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A.(人)没有淡泊的内心就没有明天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不能达到远方。
    B.不能淡泊自守就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不宁静专注就达不了远大的目标。
    C.(人)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D.不恬淡寡欲就没有明白志气;不宁静专一就不能到达远方。
    20.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重点阐释了学习、才干、立志这三者的关系,从正面论述,强调“淫慢”“励精”的影响。
    C.乙、丙两文说理透辟,但手法各异。乙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阐释,让说理走向深刻;丙文寓理于事,富有说服力。
    D.丙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答案】
    17.D
    18.D
    19.C
    20.B
    【解析】
    1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顾野有麦场: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顾:看,视;
    故选D。
    18.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代词,代指胳膊);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狼);
    C.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D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故选D。
    19.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词:无以,无法、没有办法、或“没有用来……的办法;明,明确;志,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
    正确翻译为:(人)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A.“明天的志向”和“达到远方”翻译错误,应当是“明确的志向”和达到远大的志向;
    B.“明白自己的内心”翻译有误,应当是“明确自己的志向”;
    D.“明白志气”和“到达远方”翻译有误,应当是“明确志向”和“达到远大目标”;
    故选C。
    2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乙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重点阐释了静心与学习、才干、立志这三者的紧密关系,而“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又从反面论述“淫慢”和“险躁”给学习带来的危害。所以“重点阐释了学习、才干、立志这三者的关系,从正面论述”理解有误;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诫子书》节选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狼》节选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6-海南省琼海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2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 B.险躁则不能治性(zào)
    C.目似瞑(míng) D.少时(shào)
    2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2)年与时驰( )
    (3)弛担持刀( ) (4)一狼洞其中( )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4.【甲】【乙】两文对我们为人处世均有指导作用,请你任选一文,简述自己得到的启示。
    【答案】21.D
    22. 明确志向 迅速逝去 解除,卸下 挖洞
    23.(1)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4.(意对即可)【甲】我们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同时要注意珍惜光阴,刻苦学习。【乙】对付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析】
    21.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D.少时(shǎo):一会儿;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句意是: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明志,明确志向。
    (2)句意是: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驰,迅速逝去。
    (3)句意是:卸下担子拿着刀。弛,解除,卸下。
    (4)句意是: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静,宁静专一;以,来;修,修养;身,自身;俭,俭朴;养,培养;德,品德。
    (2)之,助词,的;变诈,诡诈手段;几何,(能有)多少;止,只;增,增加;笑,笑料;耳,罢了。
    24.
    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作答时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来考虑。言之有理即可。甲: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得到“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的启示,结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可以得出“珍惜光阴”的启示,结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得出“志存高远”的启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我们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珍惜光阴,志存高远,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乙:结合“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可以得出“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的启示,结合“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可以得出“随机应变”的启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想方设法来自救。
    【点睛】
    译文:
    甲: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7-河北省唐山市深南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2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 B.屠乃奔倚其下
    C.居自后断其股 D.身亡所寄(《杞人忧天》)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恐前后受其敌( ) (2)一狼洞其中( )
    (3)意甚仓皇( ) (4)狼闻声四顾(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8.结合文段内容,谈谈甲乙两文中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案】
    25.B
    26. 攻击 打洞,挖洞 神情 看,张望
    27.(1)禽兽的欺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28.甲文中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愚蠢,乙文中主要表现了狼母爱的伟大。
    【解析】
    25.
    A.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今异义;
    B.古今同义,皆为“倚靠”;
    C.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古今异义;
    D.古义:同“无”,没有。今义:死亡。古今异义;
    故选B。
    2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害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2)句意: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打洞、挖洞。
    (3)句意:神情十分惊慌。意,神情。
    (4)句意:狼听到声音,四下张望。顾,看、张望。
    27.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只,只是;耳,罢了;(2)下,下来;已,已经;绝,断绝。
    28.
    考查分析形象特点。
    甲文中狼: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的贪婪。根据第三段中的“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狼的狡诈。根据第三段中的“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和“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狼的愚蠢,尽管狡诈无比,却还是被屠夫杀死。
    乙文中的狼。根据乙文中的“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可知,大狼为了救下两只小狼,在两棵树之间用力奔跑,最终力竭而死,可见它母爱的伟大。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 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8-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屠人货①肉归,日已暮,欻②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稍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是可笑也。
    (蒲松龄《狼》其一)
    【注释】①货:出售,卖;②欻:忽然;③蚤:同“早”;④昧爽:第二天拂晓;⑤逡巡:因有顾虑而徘徊;⑥罹:遭遇祸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意暇甚:
    (3)瞰担上肉:
    (4)缘木求鱼:
    6.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屠惧,示之以刃,稍却。
    7.你从甲文得到了哪些启示?
    8.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5.(1)追随,追赶;(2)神情;(3)窥视;(4)沿着
    6.(1)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挖洞,打算从通道进人,攻击它的背后。
    (2)屠户害怕,拿刀对着狼,狼稍稍退了一点。
    7.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8.相同点:都十分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道理:做人不能太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不计后果。
    【解析】
    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驱:追随,追赶;
    (2)句意: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
    (3)句意:(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瞰:窥视;
    (4)句意: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缘:沿着。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洞:挖洞;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可译为“从通道”;
    (2)惧:感到害怕;以:以:用、拿;刃:刀;稍:稍微;却:退却。
    7.
    本题考查启示。
    甲文,屠夫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于是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勇敢杀死了狼。启发可以从狼的角度理解: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也可以从屠夫的角度理解: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8.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文章中寄寓的道理。
    相同点:
    根据(甲)文“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知,狼一直跟着屠夫,得到骨头就停止,吃完就继续跟随,可见狼是贪婪的;(乙)文“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可知,狼为了吃掉肉选择爬树,却被钩刺死,可见狼是贪婪的。
    不同点及道理:
    根据(甲)文“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两只狼图谋前后夹击攻击屠户,一只狼还用假寐的方式迷惑屠户给另一只打动的狼创造机会,表现了狼的狡诈;
    根据(乙)文“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可知,狼为了得到肉不顾危险去吃肉,结果被刺死了;可见狼是愚蠢的;
    两文中的狼都是为了吃肉而丧命,启发我们为人莫贪,不能为了利益不顾及后果。
    【点睛】
    (甲)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9-广西梧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堆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⑤!然野心不过遁逸⑥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⑦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啮:咬。⑤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⑥遁逸:逃跑。⑦贻患:留下祸患。
    10.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B.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C.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D.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1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
    B.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似的
    C.乃伪睡以俟事 伪:假装
    D.主人昼寝厅事 昼:白天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可以为师矣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人不知而不愠
    C.更不止于野心矣/闻之于宋君
    D.犬阻之不使前也/久之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人们狼无论多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总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B.乙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定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C.甲乙两文都写狼阴险狡诈。甲文主要讥讽狼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D.甲乙两文都是先叙事后议论,文末直接赞扬屠户和富人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阳为亲呢,而阴怀不测。
    【答案】
    10.A
    11.A
    12.B
    13.D
    14.(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大意对即可。)
    (2)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大意对即可。)
    【解析】
    10.
    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三者是独立的主谓句。“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都省略了主语“二小狼”。断句为: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故选A。
    11.
    A.“恐前后受其敌”的意思为: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敌:攻击。故选A。
    1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介词,用/介词,凭借
    B.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C.于:介词,在/介词,被;
    D.之:代词,代狼/助词,起协调音节的作用;
    故选B。
    13.
    D.“文末直接赞扬屠户和富人勇敢、机智,余味无穷”有误。甲文间接赞扬屠户勇敢、机智,乙文对富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的行为表示嘲讽、批评。故选D。
    14.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耳,罢了。
    (2)重点字词:阳,表面上;阴,背地里。
    【点睛】
    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0-广西河池市天峨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乙】
    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稍①长,亦颇驯,主人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环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②。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主人悟,遂杀之而取其革③,曰:“狼子野心,诚不谬④也!
    (选自《狼子野心》)
    【注】①稍:渐渐地。②俟,等到。③革,皮。④谬,差错。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缀行甚远( ) (2)其一犬坐于前( )
    (3)乃佯睡以俟( ) (4)遂杀之而取其革(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
    11.【甲】【乙】两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甲】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从表达方式上看,【乙】文主要以____________为主。
    12.甲乙两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9.连接、紧跟 像狗一样 假装 他,他的,指狼
    10.(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2)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
    11. 动作 记叙
    12.共同特点:贪婪、凶残、狡诈。启示:面对凶恶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紧跟着(他)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2)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一样;
    (3)句意:(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假装:假装;
    (4)句意: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其:代词,指狼。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少时:一会儿径去: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伺:等到;其:代词,他,指富人;觉:察觉、发觉;啮:咬;喉:喉咙。
    11.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表达方式。
    根据【甲】文“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甲】文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屠夫在遇到狼时内心的恐惧,在杀狼后的感悟;桂花【甲】文“投以骨”“复投之”“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等语句可知,【甲】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屠夫用“投之以骨”“持刀威胁”“以刀劈狼”的方法,最终杀掉狼的过程。
    根据【乙】文“有富人出猎,偶得二狼子,归而与家犬杂畜”“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遂杀之而取其革”等语句可知,本文主要写富人引狼入室,养狼为患,在发现狼的野心后将其杀掉的事,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12.
    本题考查事物特点及启示。
    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
    根据【甲】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在得到骨头时就不在跟随屠夫,吃完后就有跟上去,可见狼是贪婪的;“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等语句可知,两只狼相互配合,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地上,将眼睛闭上迷惑屠夫,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体现了狼的凶残、狡诈的;根据【乙】文“二狼伺其未之觉,将啮其喉”可知,狼想在富人熟睡未发觉时咬他的喉咙;可见狼是贪婪、凶残、狡诈的;据此概括即可。
    启示:
    【甲】文,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于是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勇敢杀死了狼。启发可以从狼的角度理解: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也可以从屠夫的角度理解: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富人引狼入室,狼想在富人熟睡时咬破富人的喉咙,体现了狼子野心;启示我们:本性难移,对于坏人要有所防范。
    【点睛】
    【甲】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说:“狼子野心,这句话一点也没有冤枉它们啊!”
    【11-四川省泸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
    (甲)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3.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B.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C.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D.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1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
    B.将啮其喉 啮:咬
    C.信不诬哉 信:信任
    D.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贻:留下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阴险、狡猾、奸诈的共同特征。
    B.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
    C.乙文告诉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楚事物的实质。
    D.甲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6.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答案】13.A
    14.C
    15.D
    16.①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一样的蹲坐在(屠夫)前面。
    ②(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顺。主人竟忘了它们是狼。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这件事是我的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额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只是有野心。“此事从侄虞惇言”意思是“这件事是我的堂侄虞敦说的”,句意完整不能断开;“然”表转折,之前要断开;排除BC两项。“阳为亲昵”与“阴怀不测”是不同的两种表现,“阳为亲昵”和“而阴怀不测”之间要断开;排除D项。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故选A。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C.有误,句意: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信:确实;
    故选C。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错误,甲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不是记叙;
    故选D。
    16.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径,径直;去,离开;犬,像狗一样;于,在。
    ②稍,渐渐地;颇,很;驯,驯顺;补出省略的主语“两只狼”。
    【点睛】
    译文:
    【甲】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件事是我的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只是有野心。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2-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古文阅读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有删减)
    (乙)
    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斫蟒首。首伤而吞不已。然头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奄将气尽。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噫!农人中乃有悌弟如此哉!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信然!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乃悟前狼假寐( )
    (2)盖以诱敌 ( )
    (3)蟒亦负痛去 ( )
    (4)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 )
    8.用“/ ”给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标两处)。
    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竟曳兄出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斫蟒首。
    10.结合选段内容,具体分析“屠户”与“弟弟”两人形象的异同点。
    【答案】
    7.才 大概,原来是 也 到
    8.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竟曳兄出
    9.(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弟弟)看到哥哥被蛇咬,于是愤怒地拿出砍柴的斧头砍蟒蛇的头。
    10.同:屠户和弟弟都非常勇敢,屠户面对狼抓住时机砍杀狼,弟弟砍了蛇头后又把哥哥从蛇口中拽出来。
    异:屠户还非常机智,识破了两只狼的诡计。弟弟重情义(敬爱兄长),本来很害怕想要逃走,但是仍然留下来帮助哥哥脱险。
    【解析】
    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乃:才。
    (2)句意: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盖:大概,原来是。
    (3)句意:大蟒也因受伤负痛走了。亦:也。
    (4)句意:一路上歇息了十几次,才背回家。至:到。
    8.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为:弟弟在紧急中没有别的办法可施,就用两只手攥住兄的两只脚用力与蟒争夺,竟然把兄从蟒的口中拖了出来。“弟急极无计”是原因,“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是弟的行动,“竟曳兄出”是结果。故断为: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与蟒争/竟曳兄出。
    9.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能有多少。
    (2)重点词:遂,于是、就;出,抽出;斫,砍。
    10.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理解文章大意,找出人物的言行表现,进行分析。
    甲文中,屠户面对凶恶的两只狼,勇敢机智地战胜了他们。从“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可见屠户的机智,借助草垛防备狼的袭击;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屠户抓住时机把狼杀死,显说明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乙文中的弟弟,“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斫蟒首”“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竟曳兄出”等,表现出他的英勇无畏;“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弟弟看到哥哥被巨蟒咬往,最初非常害怕,几欲逃走,但立刻又上前奋不顾身地与巨蟒搏斗,从蟒口中救出了哥哥,可见他重情重义,舍命也要救兄长。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二人形象的异同点即可。
    【点睛】
    译文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地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胡田村有家姓胡的,兄弟二人到山上砍柴,无意中走到深山峡谷中。突然遇到一条大蟒,长兄走在前边,被大蟒咬住。弟弟在后面见了,最初惊吓得想逃跑,见到哥哥被蟒咬住向下吞,就奋不顾身地抽出砍柴的斧头,向大蟒的头砍去。大蟒虽然受了伤,但仍然咬住不放。长兄的头虽说被吞进去,幸而肩膀吞不下去。弟弟在紧急中,没有别的办法可施,就用两只手攥住兄的两只脚,用力与蟒争夺,竟然把兄从蟒的口中拖了出来。大蟒也因受伤负痛走了。细细一看长兄,鼻子耳朵都已经化掉,气息奄奄,很是危险。他用肩扛起长兄往回走,一路上歇息了十几次,才背回家。请医生给医治,在家养了半年才好。唉!在农人中,竟有这样的弟弟!有的说:“大蟒没有杀死他的长兄,那是被他弟弟的德行与义气所感化。”的确是这样!
    【13-山东省滩坊安丘市、高密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布袋、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发而视之
    2.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苏 子 夜 坐 有 鼠 方 啮 拊 床 而 止 之 既 止 复 作。
    3.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5.《狼》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________的特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________的特点;《黠鼠赋》中“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写出了“鼠”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1)像狗似的(像狗那样) (2)挖洞、打洞(3)离开 (4)打开
    2.苏 子 夜 坐/ 有 鼠 方 啮/ 拊 床 而 止 之/ 既 止 复 作。
    3.C
    4.(1)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2)(童子)把袋子翻转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
    5. 贪婪(凶残) 勇敢 狡猾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技巧:把握句子翻译,进而准确理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犬,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似的(像狗那样)。
    (2)一狼洞其中: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挖洞、打洞。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去,离开。
    (4)发而视之:打开袋子来看里面。发,打开。
    2.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若是长句,一般根据分句的意思断句;若是短句,一般根据句子成分断句;同时注意关联词和虚词,一般在在关联词和虚词前断句。
    (1)苏子夜坐:苏子在夜里坐着。有主语,有谓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坐”后面断。
    (2)有鼠方啮:有只老鼠在咬(东西)。有主语、谓语,也是一个完整句子,在“啮”后面断。
    (3)拊床而止之: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这句话两个主语都省略了,只出现了两个谓语,这两个行为是连续的行为,断在一起,故在“之”后面断。
    (4)既止复作: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这句话主语是“声音”,写声音的状态,是一个完整的表达,故在“既”之前断。
    故句子: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3.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用;
    B.介词,用;
    C.连词,来;
    D.介词,用;
    故选C。
    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翻译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整体流畅。
    (1)之,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目,眼睛。似,好像。瞑,闭上眼睛。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悠闲、从容。甚,很。
    (2)覆,翻转。出,倒出。之,代词,老鼠。堕,落。乃,就。走,跑。
    5.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形象分析。
    (1)结合“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屠户把所有的骨头都给了狼的,但是狼仍不满足,仍然跟着,写出狼的贪婪、凶残。
    (2)结合“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可知,看到一只狼闭上眼睛,堵在路前,屠户克服恐惧,迅速决断,拿起刀与狼对抗,杀死了一只狼,看出了屠户的勇敢、果决。
    (3)结合“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的翻译“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可知,老鼠用咬袋子的声音招来人打开袋子,用假死逃脱,看出老鼠的狡猾。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咬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破袋子,用假装咬袋子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14-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 顾:
    (2)其一犬坐于前 犬:
    (3)一狼洞其中 洞:
    (4)眈眈相向 眈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9.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答案】
    6.(1)看,视。 (2)像狗似的 (3)挖洞 (4)凶狠注视的样子。
    7.(1)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B
    9.D
    【解析】
    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麦场。顾,看,视;
    (2)句意: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3)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堆打洞。洞,洞穴,名词活用作动词,挖洞;
    (4)句意:瞪眼朝着屠户。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7.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只是)”“耳(罢了)”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8.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原来/故意;
    B.神情、态度/神情、态度;
    C.上前/先前的;
    D.距离/离开;
    故选B。
    9.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D.有误,“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错误,乙文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匹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匹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匹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两个牧童进入山里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先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15-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④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狼》其三)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④吹豕之法:豕,猪。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隔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 顾:
    (2)一狼洞其中 洞:
    (3)令不可去 去:
    (4)股直不能屈 股: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B.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C.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D.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3.【甲】文通过屠户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_________的本性;【乙】文屠户用 ____________(方法)杀死恶狼。
    14.《狼三则》选自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富有深意,这两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案】10.(1)看,视(2)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3)离开(4)大腿
    11.B
    12.(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如果不是屠户,谁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13. 贪婪、凶狠、狡诈、可笑……(任选其一,意思对即可) 吹豕之法
    14.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析】
    1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 顾:看,视;
    (2)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3)句意:让(狼的爪子)缩不回去。去: 离开;
    (4)句意:大腿不能弯。股:大腿。
    11.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句意为:只有一寸的小刀,于是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
    “惟有小刀不盈寸”中,“惟”为副词,修饰谓语“有”,宾语“小刀”,“不盈寸”为宾语补足语,修饰“小刀”,故此处停顿;
    “遂割破狼爪下皮”中,“遂”连词,修饰谓语“割破”,“狼爪”为定语,修饰宾语“下皮”,故此处停顿;
    “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吹豕之法”为状语,修饰“吹”,宾语“之”,代指狼,故此处停顿;
    因此,该句正确停顿为: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2)非:如果不是;乌:哪里,怎么;谋:办法。
    13.
    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由甲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狼在得到骨头后,一只停下,另一只狼继续跟着屠户,如此反复,可见狼的贪婪、狡猾;
    由“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狼在装睡,企图麻痹屠户,另一只狼想从背后袭击屠户,从中可见狼的狡猾和凶狠;
    由甲末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狼的阴谋诡计在人类的面前只是雕虫小技,由此可见狼的可笑;
    故甲文通过屠户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狡诈、可笑的本性。
    由乙文“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可知,屠夫抓住狼爪后,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
    故乙文屠户用“吹豕之法”杀死恶狼。
    14.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概括。
    作答此题,需明确选文中“屠户”和“狼”的指代意义,然后联系文章内容,阐释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
    两则故事中的狼,实指现实生活中的恶势力。作者借屠户杀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不要心存侥幸,也不能屈服退缩,更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运用机智的方法将其战胜,取得最终胜利。
    意思对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屠夫晚上回家走在路上,因为被路上的狼盯上,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狼把爪子伸进去探寻,屠夫立即抓住,让狼的爪子缩不回去。可是又没办法杀死狼。只有一寸的小刀,于是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才用腰带绑上。出去一看,狼胀得像牛一样,大腿不能弯,嘴巴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就把它背回家了。
    如果不是屠夫的话,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16-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②!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俟:等待。②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④贻患:留下祸患。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屠自后断其股( ) (2)一狼洞其中( )
    (3)将啮其喉( ) (4)再就枕将寐(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8.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细读两文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两位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5. 大腿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咬 睡觉
    6.(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野兽(的凶残本性)不值得多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留下祸害呢?。
    7.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8.共同点:阴险,狡诈,狡猾。(答出一点即可)。
    【甲】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段作者揭露(指出)狼的野心,秉性不改。(答出“痛斥、憎恨狼秉性不改”的也可)
    【解析】
    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大腿;
    (2)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3)句意:去咬他喉咙。啮:咬;
    (4)句意:于是依旧准备睡觉。寐:睡觉。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径,径直;去,离开;犬,像狗一样;
    (2)不足道,不值得说;何,为什么;贻,留下,遗留;患,祸患。
    7.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
    “稍长”是指时间,“亦颇驯”指两只小狼被驯服的样子,“竟”表转折;应在“亦颇驯”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8.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第一问:
    根据甲文“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两只狼相互配合,一只狼在前面迷惑屠夫,另一只狼想从屠夫身后攻击屠夫;可见狼是狡猾、阴险、奸诈的;根据乙文“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可知,狼表面被驯服,实际上只是隐藏了本性,想在富人睡觉时咬断富人喉咙;可见狼是狡猾、阴险、奸诈的;据此回答两文中狼的共同特征即可。
    第二问:
    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狼再狡猾也还是被聪明勇敢屠夫杀掉了,言语间尽是对狼(狡猾)的讥讽;
    乙文“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意思是:野兽这样凶残不值得一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点明狼凶狠残暴的本性,通过富人的行为来痛斥狼本性难移。
    【点睛】
    【甲】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白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
    这件事是我的从侄(共曾祖父兄弟的儿子)虞敦说的。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不值得一说,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17-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二中共同体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狼子野心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2)盖以诱敌________
    (3)与家犬杂畜_____________
    (4)信不诬哉 __________
    10.阅读两篇文章,请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语: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短文里都描绘了狼的形象,我在甲文中看到了这样的狼:(1)_________;而乙文中的狼除此之外,还多了这样的一点:(2)____________。
    小文:你说的没错。我还发现两文中,作者最后都发表了议论小结,我来翻译原句给你听一下。《狼》一文中,蒲松龄是这样评论狼的:(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子野心》一文中,纪昀对人养狼一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嗯,这样看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狼通常是邪恶的代名词。我从蒲松龄的《狼》这个故事中获得了这样的道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不仅如此,我读到纪昀的最后一句话,还明白一个道理:(6)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从隧道 表揣测,大概,原来是 养 虚假,虚妄
    10.贪婪、凶狠、狡诈 本性不改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野兽本性不值一提(说), 这个为什么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对待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软弱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解析】
    9.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隧:从隧道;
    (2)句意: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盖:表揣测,大概,原来是;
    (3)句意: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畜:养;
    (4)句意:确实不虚妄啊。诬:虚假,虚妄。
    1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
    甲文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文章突出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第(1)空应填“贪婪、凶狠、狡诈”。
    从乙文中“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可知,狼嗜人是狼的本性,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第(2)空应填“本性不改”。
    《狼》一文中,蒲松龄是这样评论狼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句中的重点词语: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只是。第(3)空应填“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子野心》一文中,纪昀对人养狼一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句中的重点词语有:足:值得。道:说。贻:留下。患:祸患。第(4)空应填“野兽本性不值一提,这个为什么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甲文屠户杀狼之事,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第(5)空应填“对待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软弱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让我们知道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人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狼一样凶恶的东西丧失警惕,会是非常危险的。第(6)空应填“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
    【点睛】
    [甲]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参考译文:
    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相处地相安无事。时间长了,狼长大了,也很驯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中午,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群发出愤怒的“呜呜”声,惊醒起来,四周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靠着枕头准备睡觉时,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待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狼不让它向前。主人就把狼杀了,剥了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堂侄虞惇那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野兽本性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18-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用足趴地。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两狼之并驱如故 驱: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 (4)相去数十步 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了母爱。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写两狼一明一暗“诱敌”。【乙】文开头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D.【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描写和议论。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样。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 (1)驱:追随,追赶; (2)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3)洞:挖洞(名词用作动词) (4)去:距离
    2.(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2)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3.D
    4.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示例一:屠户靠勇,牧童靠谋。更赞同牧童以谋取生,因为它展示人类有智慧;
    示例二:更赞同屠户做法,面对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童“杀狼”是有预谋而杀之,是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重点字词: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驱:追随,追赶。
    (2)重点字词: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3)重点字词: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挖洞(名词用作动词)。
    (4)重点字词: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去:距离。
    2.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之,的;几何,多少;止,只;耳,罢了。
    (2)重点字词:之,代词,它,指狼;绝,断。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甲】文既有对屠夫智斗两狼的描写,也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阐发议论,但【乙】文只有对两牧竖戏弄大狼的描写,没有引发议论;
    故选D。
    4.
    本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认识。
    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结合内容,言之有理即可。如,赞同甲文屠户的做法。狼贪婪、狡诈,代表邪恶势力,对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不能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乙文中,狼并没有对牧童做什么,牧童却要伤害它们,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出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牧童的做法太残忍,孩子的暴力倾向,表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结合以上分析,整理答案。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19-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大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⑤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⑥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⑦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啮:咬;⑤诬:虚假、虚妄;⑥遁逸:逃跑,这里是隐藏的意思;⑦贻患:留下祸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仅,只) B.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C.再就枕将寐(睡觉) D.其一犬坐于前(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止增笑耳 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犬阻之不使前也
    C.而顷刻两毙 乃杀而取其革
    D.屠惧,投以骨 乃伪睡以俟
    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作者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屠户危急的处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后文描述屠户与狼的斗争作了铺垫,扣人心弦。
    B.乙文的富人把狼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以致险些丧命,发现狼的企图后,果断地杀死了心怀叵测的狼。
    C.甲文“狼不敢前”这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结果,表明狼与屠户进入僵持阶段;乙文“乃伪睡以俟”体现了富人的机智。
    D.甲文最后一段嘲笑狼顷刻而毙的结局,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乙文最后一段对狼表示谴责,对富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
    8.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
    5.D
    6.A
    7.D
    8.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解析】
    5.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大意: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选D。
    6.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末语气词,罢了/句末语气词,罢了;
    B.主谓间,取独/代词,指狼;
    C.转折,然而/顺承,并且;
    D.介词,用/表目的,来。
    故选A。
    7.
    本题考查文本理解。
    D.“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判断错误;直接嘲讽狼顷刻而毙,从而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故选D。
    8.
    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意:打算;隧:名词用作状语,钻洞;以:来。
    【点睛】
    甲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非常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他看到的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中主要堆积着柴火,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对手。  
    狼狡猾,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参考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20-江西省九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牧竖①捕狼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②;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③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嗥:嚎叫③趋:奔向。
    9.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_____
    (2)意甚仓皇 意: _____
    (3)狼辍声四顾 顾 :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11.请分别概述【甲】文中屠夫和【乙】文中两牧童的形象。
    【答案】
    9. 像狗一样 神情 看
    10.(1)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从通道钻入从后面来攻击屠夫。
    (2)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故意让它痛嚎。
    11.屠夫:勇敢机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两牧童:冷酷无情,凶恶残忍,毫无人性。
    【解析】
    9.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犬:像狗一样;
    (2)句意:神情非常惊慌。意:神情;
    (3)句意: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顾:看。
    10.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量字字落实,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
    (1)洞:这里作动词,指挖洞。意:打算。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竖:童仆。故:故意。令:让。嗥:嚎叫。
    11.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从甲文“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可知,屠户面对恶狼,勇敢机智,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乙文“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可知,牧童采取“调动对方,疲于奔命”的策略,轻松获得了小狼,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表现了两牧童冷酷无情,凶恶残忍,毫无人性。
    【点睛】
    [甲]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参考译文:
    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后,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子、耳朵,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2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

    清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象 虎①
    元 刘 基
    楚人有患狐者,多方以捕之,弗获。或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②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匠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③下,狐入遇焉,啼而踣④。他日,豕曝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⑤。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⑥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呴⑦而前,攫而噬之,颅磔⑧而死。
    【注释】①象虎:老虎模型,木偶。②詟(zhé):恐惧,害怕。③牖(yǒu):窗户。④踣(bó):跌倒。⑤掎(jǐ)诸衢(qú):把守在大道上。⑥驳:传说中的猛兽名。⑦呴(hǒu):同“吼”。⑧磔(zhé):裂开。
    12.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 (2) 一狼洞其中( )
    (3)或教之曰( ) (4)马雷呴而前 ( )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田 者 呼 豕 逸 于 莽 遇 象 虎 而 反 奔 衢 获 焉
    14.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乃使匠作象虎,取虎皮蒙之。
    15.两文中的人物在面对恶兽的威胁时,都积极地想办法,但是为何屠夫最终成功了,而楚人失败了?请结合两篇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
    12. 只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代词,代楚人 向前行;前行(名作动)
    13.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
    14.(1)狼也是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楚人)就让(木匠)做了只老虎模型,拿虎皮蒙上。
    15.答案:屠夫在面对狼的狡猾贪婪,能不为假象迷惑,对狼的奸诈能及时醒悟,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所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楚人也是比较聪明的,能够想到用老虎的模型来吓走本来就害怕老虎的动物,但是在面对比老虎还凶猛的野兽时,仍然按老办法处理,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不听从周围人的劝告,自大狂妄,所以失败了。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只有剩下的骨头。止:通“只”。     
    (2)句意: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3)句意:有的人就开导他道。之:代词,代楚人。
    (4)句意:駮雷鸣般地吼叫着奔上前来。前:名词作动词,向前,前行。
    13.
    本题考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及断三处的要求,然后结合句意和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此句意为:(他在)田里叫了一声,猪逃入草丛中,遇见老虎模型便返身跑往大路,被抓住了。结合句意及句子结构可知,这句叙述了田人用象虎制服糟蹋农田的猪的过程。“田 者 呼”是主谓句,断开;人的行为引起猪的反应,“豕逸于莽”还是主谓句,断开;猪于情急中“遇象虎而反奔衢”,这是一个连动句,“获焉”是事件最终的结果,故这两句中间断开。故断句为:“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返奔衢/获焉”。
    1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注句式。
    (1)重点词:亦,也。黠,狡猾。之,结构助词,的。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古今异义词,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哉,表反诘,相当于“呢”。
    (2)重点词:乃,于是,就。使,让。作,制作。取,拿。蒙,盖。之,代象虎。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的屠户,起初対狼抱有幻想,以为扔几根骨头可以打发掉狼,当骨头扔完,两狼一起追赶他时,他开始分析自己的处境,机智巧妙利用有利地势,积极投入和狼的斗争中,抓住有利时机杀死假睡的狼,又能除恶务尽,杀死另一只准备偷袭的狼。可见屠户面对凶恶贪婪的狼,能认清它的本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取得胜利。乙文中的楚人,想利用“象虎”吓跑狐狸,除掉猪的经验,想再除掉自己压根就不了解的驳,结果丧命,因为他处理问题(处理驳时)不从实际出发、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照搬经验。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骨r扔了一块骨头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感到处境非常困窘急迫,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过了一会儿,蹲着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对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个遭受狐狸祸害的楚国人,用了很多种方法捕捉它,没有抓获。有的人就开导他道:“老虎,是山里野兽之雄者。天下的野兽见到它,都吓得失魂落魄的,趴着等候处置。”(他)就让(木匠)做了只老虎的模型,拿虎皮蒙上,拿出来放到窗户下面。(一只)狐狸进入,遇见了,(吓得)惊叫并跌倒了。过几天,有一只猪损害他的农田,(他)就(在草丛里)埋伏下老虎模型,又让儿子拿着戈把守在大路上。(他在)田里叫了一声,猪逃入草丛中,,遇见老虎模型便返身跑往大路,被抓住了。那楚国人十分高兴,认为老虎模型都可以用来让天下所有野兽臣服的。在这时,旷野里有个似马非马的动物,披着老虎模型迎上前去。有人制止他道:“这是駮啊,真的老虎尚且不能抵挡,你前往要失败的。”不听。駮雷鸣般地吼叫着奔上前来,抓住他就咬,楚人被撕裂了头颅死去了。
    【22-广东省阳山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2)并驱如故 (3)顾野有麦场 (4)洞其中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既 而 奄 奄 僵 卧 久 之 不 动 竖 下 视 之 气 已 绝 矣
    1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先写两牧童对两只小狼“谋分捉之”,然后通过大狼的反应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答案】
    6.(1)仅,只;
    (2)一起;
    (3)看,视;
    (4)挖洞。
    7.(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或: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9.B
    10.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1.D
    【解析】
    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剩下骨头。止:仅,只;
    (2)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并:一起;
    (3)句意:(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4)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洞:挖洞。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2)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止:只,仅仅;增:增加;笑:笑料、笑话;耳:罢了。
    8.
    本题考查从寓言中获得的启示。
    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于是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勇敢杀死了狼。启发可以从狼的角度理解: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也可以从屠夫的启角度理解: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9.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像原来一样/故意;
    B.神情/神情;
    C.向前/先前;
    D.离开/距离;
    故选B。
    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既而奄奄僵卧”形容大狼因奔波劳累而死的情状;“久之不动”点明牧童将要“下视”的时机;“气已绝矣”是牧童“下视”的结果;应在“久之不动”前后各断一处,在“气已绝矣”前断一处;
    故断为: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1.
    D.【甲】文“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将“狼蹲坐的状态”比作“狗蹲坐的样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乙】文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点睛】
    【甲】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
    【2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重庆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②憖(yìn)憖然:惊恐疑惑.小心谨慎的样子。③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④跳踉(liáng):跳跃。③㘎(hǎn):同“吼”,怒吼。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恐前后受其敌 甚恐
    C.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D.转视积薪后 然往来视之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一会儿,它的眼睛闭上了,想着休息一会。
    理解: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狼的神情,看似放松,实则另有企图。
    B.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翻译: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理解:运用了动作描写,先写虎一纵一吼震慑住对方,再“断其喉”击其要害,生动而具体。
    14.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5.【甲】文的“狼”和【乙】文“驴”最终都难逃一死,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却不同:【甲】文的狼“①______”,人更“②_________ ”,【乙】文中的驴“③________”但老虎“④__________(要求①③用原文回答,②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16.用“/”标示下列句子的语音停顿。
    (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答案】
    12.C
    13.A
    14.C
    15. 狼亦黠矣 机智、勇敢 技止此耳 善于斗争,观察仔细,敢于尝试又十分谨慎
    16.(1)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2)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解析】
    12.
    A.都是“用”的意思;
    B.都是“害怕,担心”的意思;
    C.仅,只/停止;
    D.都是“看,观察”的意思;
    故选C。
    13.
    A.翻译错误,整句的翻译是:时间长了,它的眼睛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故选A。
    1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C.“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错误,应是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
    故选C。
    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甲文中狼阴险狡猾,善于欺骗,但最终难逃一劫,被屠户杀死了。故①为:狼亦黠矣;
    屠户的性格是变化发展的,刚开始是害怕,后来“两狼之并驱如故”,促使他逐步走向机智和勇敢,故②为:机智、勇敢;
    结合乙文“‘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的意思: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故③为:技止此耳;
    乙文中的老虎小心谨慎,本领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不贸然斗争,进攻前深入调查探究底细,掌握了敌人的详细资料时,再攻其要害。对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击,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几经探索,逐渐摸清了对方底细,识破了驴的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并最终战胜了对方。故④为:善于斗争,仔细观察,敢于尝试又十分谨慎。
    16.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①句子的意思是: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而”表示转折,之后要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句子的意思是: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好事者”为句子的主语,主谓之间要断开。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点睛】
    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时间长了,狼的眼睛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的靠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之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跑的远远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老虎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轻慢地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驴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24-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香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注】①欻(xū):忽然。②蚤:同“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7.下面的句子朗读时需做一次停顿,请你用“/”作标记。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8.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隧:
    (2)示之以刃 以:
    (3)直十余金 直: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10.【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
    7.其 一 / 犬 坐 于 前
    8.(1)隧:从隧道(2)以:把(3)直:价值
    9.(1)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引诱敌人。
    (2)(就像)爬上树去找鱼,狼遭遇了祸患,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10.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诈阴险:[乙]文中的狼愚蠢。
    【解析】
    97.
    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该句中“其一”指另一只狼,是句子的主语,在划分节奏时可与后文断开,根据题干中“朗读时需做一次停顿”的要求,可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8.
    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特别注意重点篇目的熟记;再者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实词必须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意为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隧:从隧道;
    (2)句意为: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以:把;
    (3)句意为:能值十几两银子,直:价值。
    9.
    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句重点词语:乃,才;假寐,假装睡觉;盖,原来是。句意为: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为了引诱敌人;
    (2)句重点词语:缘,沿着;罹,遭遇。句意为:(就像)爬上树去找鱼,狼遭遇了祸患,这实在是太可笑了。
    10.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从甲文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乙文中“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及走,又从之”等句子可以看出两文中的狼都很贪婪。但两文中的狼又有不同点,甲文中“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以看出狼的阴险和狡诈,乙文中“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可以看出这只狼的愚蠢。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25-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狼径去 径:_______________
    (2)狼亦黠矣 黠:_______________
    (3)令不可去 去:_______________
    (4)股直不能屈 屈:_________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3.【甲】【乙】两选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描写(描写方法),【甲】文第二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4.【甲】【乙】两选文中的屠户各自是怎样战胜狼的?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11. 径直 狡猾 离开 弯曲
    1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到这个计策呢?
    13. 动作 议论
    14.【甲】文中的屠户抢占有利的地形,趁狼假寐和钻洞时战胜两狼。【乙】文中的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往狼身体里吹气,使狼身体膨胀不能动,从而制服狼。告诉人们面对恶势力,要善于动脑筋,敢于斗争,才能有获胜的机会。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径,径直。
    (2)句意为:狼也是很狡猾了。黠,狡猾。
    (3)句意为:让它不能离开。去,离开。
    (4)句意为: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曲,弯曲。
    1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的理解:(1)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止,只是;耳,罢了;(2)非,不是;乌,怎么;此,这;谋,谋划。
    13.
    考查比较阅读。
    第一空:
    【甲】文中的“暴起、劈、毙、转视、断、毙”等词语是对屠户杀狼时的动作描写;【乙】文中的“奔入、捉、割破、吹之、缚以带、负之以归”是对屠户用吹豕之法杀狼的动作描写;所以两文都用了动作描写。
    第二空:
    【甲】文第二段是作者对前文故事发表的看法和观点,作者认为,狼虽然狡猾,但与人的智慧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笑料;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其中寄寓的道理。
    第一问:
    根据【甲】文前文中的“屠乃奔倚其下”可知,屠户占据了有利地形,避免了腹背受敌;根据“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可知,屠户趁狼假装睡觉时杀死了第一只狼;根据“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知,屠户趁第二只狼打洞时杀死了它;由此可知,屠户善于捉住有利时机;
    根据【乙】文中的“以吹豕之法吹之”和“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可知,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吹狼,让它的身体膨胀,从而制服了狼。
    第二问:
    狼在两文当中有其象征意义,象征着社会上的恶势力。【甲】文中的屠户面地狼时,先是退让妥协,后勇敢反抗,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武杀死了狼;【乙】文中的屠户用自己擅长的吹猪之法吹狼,最终让狼全身膨胀,不得行动,从而制服了狼;这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时,不能退让妥协,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就能战胜恶势力。
    【点睛】
    【甲】译文: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去,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的话,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26-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②,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③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④之,可笑矣。
    (蒲松龄《狼》)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昧爽:拂晓,黎明。③逡qūn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④罹lí:遭遇;遭受(灾祸或疾病)。
    15.【甲】【乙】两文都选自文言小说集《______________》,作者蒲松龄,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
    (2)屠自后断其股 股:________________
    (3)有屠人货肉归 货: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夫很害怕,________________,(狼)稍稍退缩了几步;________________,(狼)又跟着屠户。
    18.你从屠户或狼身上分别获得了哪些启示呢?请你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答案】
    15.《聊斋志异》 清
    16.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股:大腿。 货:卖。
    17.(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拿着屠刀(比划着)给狼看 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
    18.示例1:我从屠户身上获得的启示是: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甲文中屠户刚开始对狼心存侥幸,后来他丢掉幻想,奋起杀死了两只狼,靠勇敢拯救了自己;乙文中屠户用钩子将肉挂在树上引诱狼吞食,最终狼毙命,屠户用智慧保护了自己。
    示例2:我从狼身上获得的启示是:人不能贪婪,贪婪会招致巨大的祸患。甲文中两只狼交替吃完屠户扔的骨头,仍然贪得无厌紧跟屠户,最终被屠户杀死;乙文中狼为了吃屠户挂在树上的肉,反而被钩子刺穿嘴巴,因为贪婪而丢掉生命。
    【解析】
    15.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代表篇目有《狼》《连城》《促织》等。
    16.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3)句意: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货:卖。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变诈:巧变诡诈;几何:能有多少;
    (2)以:拿着;刃:刀;及:等到。
    18.
    本题考查谈启示。
    甲文“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弛担持刀”“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和“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表现了狼贪婪、凶狠、狡诈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要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由乙文“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可知,狼的下场是悲惨的,究其原因,就是狼的贪婪,所以通过主旨句“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我们不能过分贪婪,否则不仅不会得到便宜,反而会造成悲惨的下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27-上海市浦东新区多校联考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狼》)
    9.【甲】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书名)一书;【乙】文的作者是清代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穿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乙】文中画线句。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2.从【甲】文中的宋君行为来看,宋君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乙】文中以狼的狡诈衬托出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 吕氏春秋 蒲松龄
    10. 开凿,挖掘。 打洞。
    1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12. 具有审慎的态度、求实的精神 果断、勇敢
    【解析】
    9.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
    文学常识的背记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字、号、评价等要对应,不可张冠李戴。填空题不能写错字。【甲】文《穿井得一人》选自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吕氏春秋》;【乙】文选自清代蒲松龄所编写的《聊斋志异》中的《狼》。
    1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及其家穿井”的句意是: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穿:开凿,挖掘。
    (2)“一狼洞其中”的句意是: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11.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径去(径直离开)、犬(像狗一样)、于(在)”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从【甲】文看,宋君面对大家“丁氏穿井得一人”的传说,而是“令人问之于丁氏”,说明宋君是个不盲目轻信传言,注重实地调查、实事求是之人。从【乙】文看,文中叙写狼的狡诈,从侧面衬托出屠户果断、勇敢,突出地表现了屠夫是一个勇敢斗争、善于斗争之人。据此理解,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填写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28-海南省海口市城西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
    (2)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
    (4)止露尻尾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5.两篇选文都是经典之作,虽然体裁不同,但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请任选一篇,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答案】
    13. 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的目标; 挖洞 仅,只
    14.(1)依靠内心淡泊、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2)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5.示例:《诫子书》一文给我们的启示:学习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狼》选文给我们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志:明确志向。
    (2)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3)句意: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4)句意: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止:通“只”,仅,只。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来;修身:修养身心;俭:节俭。;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2)径去:径直走开;犬:名记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坐于前:蹲坐在前面。
    15.
    本题考查理解表达能力。可从两篇文章所述的事件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悟。紧扣事例,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诫子书》给我们的启发是:修身养性贵在“静”、“俭”。“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告诉人们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俭以养德”,告诉我们生活务必要节俭,并以此培养自己的德行。
    《狼》选文写一个屠户归途遇狼,起初畏惧退——后来奋起搏斗,终于击毙两狼的故事,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揭示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并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的人面前,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
    【点睛】
    参考翻译: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9-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自《狼》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意暇甚 意甚仓皇。
    C.久之,目似瞑, 久之不动 D.其一犬坐于前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
    7.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C.【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对狼都是排斥的,也因此涌现了许多写狼含有贬义的成语,如:狼狈为奸、如狼似虎、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气已绝矣”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后文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C.【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心理和神态描写。
    D.【甲】【乙】两文中屠户和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屠户靠勇,牧竖靠智。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2)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译文:
    【答案】
    6.A
    7.D
    8.C
    9.(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译文: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
    【解析】
    6.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前的/特意、故意;
    B.神情/神情;
    C.助词,无义/助词,无义;
    D.在/在;
    故选A。
    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气已绝矣”的意思是:气息已经断了。并非倒装句。
    故选D。
    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都运用心理描写”错误,两文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故选C。
    9.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耳,语气助词,罢了。
    (2)重点字词:谋,商量;登,攀爬;去,距离。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母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母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母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母狼已经断了气。
    【30-广西百色市德保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⑤!然野心不过遁逸⑥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⑦耶!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蓄: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啮:咬。⑤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⑥遁逸:逃跑。⑦贻患:留下祸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主人昼寝厅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屠乃奔倚其下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D.竟忘其为狼 为人谋而不忠乎
    11.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B.【乙】文画横线文字断句划分为“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C.【甲】文按照屠夫遇狼,御狼,杀狼,讽狼的顺序来叙述事件。
    D.【乙】文中“狼子野心”被后人提炼为成语,意为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目似瞑,意暇甚”一句。
    B.【乙】文“稍长,亦颇驯”中“长”为多音字,根据文意,应读“zhǎnɡ”。
    C.【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D.【甲】【乙】两文都写了人与狼的故事,都揭露狼阴险狡诈的本性,赞扬人的机智果敢。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答案】
    10.B
    11.C
    12.D
    13.(1)才醒悟到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于迷惑敌方呀。
    (2)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
    【解析】
    10.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有:存在,持有/连词,通“又”,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
    B.昼:白天/白天
    C.乃:于是/才;
    D.为:是/替;
    故选B。
    11.
    C.甲文按照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来叙述事件;根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分析,“讽狼”是点明主旨的,在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并不属于“记叙事件”的范畴;
    故选C。
    12.
    D.根据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分析,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根据乙文“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可知,狼的本性是阴险狡诈的,富人却做出了“引狼入室”的蠢事;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外表和他表面上的行动,可能他心底狠毒,防人之心不可无;据此分析,“都赞扬人的机智果敢”表述有误;
    故选D。
    13.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乃,才;悟,明白;假寐,假装睡觉;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2)重点字词:阳,表面上;为,装作;而,表转折,但是;阴,背地里。
    【点睛】
    【甲】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他)就说:“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31-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①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注释】①淮南之事:淮南王刘长(刘邦之子)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骄横之极,后参与谋反,在被押解远地途中绝食身亡。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B.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C.不循法度(遵照) D.恩宠不可恃(倚仗)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少时,一狼径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C.学而时习之/寡人天子之弟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祯捕而杖杀之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犬坐于前。
    (2)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
    17.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18.写出【甲】文中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9.简要分析【乙】文中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4.A
    15.B
    16.(1)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李明后来果然犯法获罪,被贬到黔中。
    17.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1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或恶势力。
    19.示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A.句意: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攻击”;
    故选A。
    15.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词义及用法。
    A.神情、态度/意图,打算;
    B.都是动词,译为“离开”;
    C.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结构助词,译为“的”;
    D.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可是”/连词,表示承接,不译;
    故选B。
    16.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此题重点词语:
    (1)犬: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狗似的”。于;介词,译为“在”,状语后置句。
    (2)坐法:因犯法而获罪。迁:这里指贬谪,降职。于:介词,“到”。
    17.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停顿。要先疏通句意,再结合句子结构分析怎样断句。此句主语是“大王”,“奉行”是谓语动词,故“大王不奉行国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要断开;“独……乎”是固定句式,故在“独”前面断开;此句意思是: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故此句断句为: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18.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评论,提炼重点语句来分析作答。
    甲文叙述完屠夫杀死两只狼的故事后,最后一段发表议论,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即“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或恶势力。(或面对危险,不要畏惧,要善于观察和利用周围环境,想办法摆脱。)
    19.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提炼关键语句分析概括。
    ①由乙文“曹王(李)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祯曰:‘恩宠不可恃……’”可知,孔祯考虑事情周全,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
    ②“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表明,孔祯对欺凌百姓的人毫不手软,严惩不贷,足见其执法严明;
    ③“祯曰:‘恩宠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表明,孔祯从淮南王刘长的经历上预料到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并及早规劝他,可见他的远见卓识。
    【点睛】
    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隧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孔祯,唐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任州刺史,不遵守法令制度,孔祯常常进行规谏。李明说:“我是皇上的弟弟,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孔祯说:“恩宠不可倚仗,大王不奉行国法,恐怕今日的荣誉地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淮南王刘长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有人欺凌虐待老百姓,孔祯就把这些人抓起来杖打而死。李明后来果然获罪判刑,被贬谪到黔中(今湖南沅陵西)。他曾对人说:“我后悔没有听孔长史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
    【32-2022年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本文选自蒲松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此时屠户对狼除了恐惧,还抱有幻想和侥幸。
    C.文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目似瞑,意暇甚”一句。
    D.本文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12.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是点睛之笔。结合课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两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链接材料】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虎亦随入。穴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室虎退路,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答案】
    10.不一会,一只狼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户的面前。
    11.D
    12.文章最后一段揭示道理。材料最后一段批判老虎的贪婪,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去,离开;犬,像狗一样。
    11.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有误,本文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故选D。
    12.
    本题考查文章作用的分析。
    本文最一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以议论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必将取得胜利。
    材料最后一段,也是议论,“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作者告诉人们不能贪婪,该停止时就要停止,否则也会落得如文中的狼和虎一样的下场。
    根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链接材料:
    有个砍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砍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砍柴人十分为难,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想到竟然出了山洞外,于是(砍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不一会)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33-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请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和义项。
    (1)顾野有麦场
    A.cháng ①晒打粮食的平坦空地。 ②种植菜蔬瓜果的地方。 ③量词,一事起讫的时间为一场。
    B.chǎng ④场所,许多人聚集的地方。 ⑤指科举考试的地方。
    (2)少时
    A.shǎo ①数量小,不多。 ②减少。 ③轻视,贬低。 ④稍,略微。 ⑤不多时,一会儿。
    B.shào ⑥年幼,幼小。 ⑦副职,辅佐。 ⑧小。 ⑨姓。
    14.狼的“黠”体现在哪些方面?
    15.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内容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结合《狼》一文,说说郭沫若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答案】13.(1)A① (2)A⑤
    14.(1)缀行甚远(或尾随跟踪,寻找机会);(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交替缀行,不受诱惑);(3)眈眈相向(与人对峙,琢磨对策);(4)分兵两路(正面假寐,背后偷袭)。(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5.这副对联表达出郭沫若对蒲松龄在文学创作上高人一等的技巧的赞赏,借谈妖说鬼,来揭露和批判丑陋的现实社会。《狼》一文,蒲松龄将狼人格化,写出了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狡诈,讽刺抨击了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可谓入木三分。(结合文章,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
    (1)句意: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读cháng,指晒打粮食的平坦空地。故选A①。
    (2)句意:不久,一会儿。指时间很短。少,读shǎo ,意思是不多时,一会儿。故选A⑤。
    14.
    本题考查形象特点。结合对狼的描写作答。“黠”指狡猾,奸诈。“缀行甚远”意思是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可见狼想伺机吃掉屠户;“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意思是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可见其没有落入屠户的圈套,依然交替跟随;“一狼径去”意思是一只狼径直离开了,结合后文的“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可知其另有图谋,而“犬坐于前”是在迷惑、牵制屠户,“目似瞑,意暇甚”说明这只狼表演得逼真,这几句都表现出狼的奸诈狡猾。
    15.
    本题考查拓展阅读。“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高人一等:既指蒲松龄在小说中塑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更生动,又指蒲松龄的写作才能不同常人。刺贪刺虐:贪虐,指贪官污吏。指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主题思想是讽刺社会中的贪婪和暴虐。《狼》一文,蒲松龄将狼人格化,通过狼的“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一连串动作刻画了狼的贪婪、凶残;用“径去”“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洞其中”表现狼的狡猾。这里的“狼”即人类社会中“贪虐”的代表,作者借此讽刺抨击了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可谓入木三分。
    【点睛】
    译文: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4-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C.屠暴起(突然) D.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1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D.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19.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
    16.蒲松龄
    17.B
    18.B
    19.议论,嘲讽了像狼一样狡诈的禽兽,揭示了主题: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解析】
    16.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背记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字、号、评价等要对应,不可张冠李戴。《狼》节选自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所写的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
    17.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B.“恐前后受其敌”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不是“敌人”。故选B。
    18.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不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故选B。
    19.
    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理解。文章的前面主要是记叙狼跟着屠户,屠户杀狼,采用的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结尾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意思是“狼也很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这是作者针对上面叙写故事所发表的议论,告诉我们对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要敢于斗争,以及应该用智慧战胜敌人,智慧比武力更重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收束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5-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本文作者________,字留仙,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
    1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敌( )   (2)股( )
    1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
    10. 蒲松龄 聊斋志异
    11.B
    12. 攻击 大腿
    13.骨头已经扔尽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4.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意对即可)
    【解析】
    10.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
    “其一”为主语,“犬坐于前”为谓语;在主谓间断句;
    故断为:其一/犬坐于前。
    故选B。
    12.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恐前后受其敌”句意: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敌:攻击;
    (2)“屠自后断其股”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重点词有:尽,完;矣,了;而,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并,一起;驱,追赶;如故,像原来一样。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寓意。
    (1)形象。结合第二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知,屠户把骨头投尽了,狼仍然不满足,仍然跟随,看出狼的贪婪;结合第四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狼打算使用诱敌之策,前后夹击屠户,看出狼的凶狠和狡诈。
    (2)寓意。这则寓言里有狼和屠户两个形象,寓意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去考虑。从狼的角度:狼是如此的贪婪、凶狠、狡诈,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对狼以及狼一样的人是持讽刺态度的,故可知这则故事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恶人怎样狡诈,最终都会失败的。屠户的角度:屠户开始时心存幻想,充满畏惧,步步后退,换来的是狼的步步紧逼,后来终于醒悟,抛弃幻想和恐惧,勇敢的和狼斗争,并且知道依靠柴草堆,防止狼的前后夹击,识破了狼的诱敌之策,击败了狼。由此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和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6-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
    (3)其一犬坐于前( ) (4)—狼洞其中( )
    16.翻译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答案】
    15. (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大腿 (3)像狗一样 (4)打洞
    16.狼很狡猾,但一会儿工夫就被杀死了。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17.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8.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诚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意同即可)
    【解析】
    15.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担心前后遭受狼的攻击。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3)句意: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4)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挖洞。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16.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句中:亦:也。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耳:罢了。据此翻译即可。
    17.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要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开始屠户很害怕,表现在“屠惧,投以骨”,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接下来第③段中“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写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第④段“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然后又“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他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8.
    本题考查分析形象和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分析狼的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狼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缀行甚远”“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见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写出了狼的贪婪的特点;“眈眈相向”“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写出了狼想吃掉屠户的凶狠,“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亦黠矣”写出了狼的狡诈。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从两个方面谈启示,一是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另一方面可以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生活中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7-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屠暴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狼亦黠矣(狡猾)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又数刀毙之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D.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夫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54.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9.B
    10.A
    11.B
    12.C
    13.(1)屠户就奔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4.启示: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
    9.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屠夫突然跳起来,暴的意思是突然。所以“屠暴起(暴躁)”不正确;
    故选B。
    10.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以:都是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来;
    B.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代指狼;
    C.前:前面/名词作动词,前进,上前;
    D.顾:看,视/回头看;
    故选A。
    1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B.意思是: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隧入”是“意将”宾语,不应分开,“以攻其后也”是前者的目的,不应分开,故可断句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故选B。
    12.
    C.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所以“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倚:靠。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②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
    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第⑤段“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到的启示:面对像狼那样的恶势力,以退让求生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够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没有了,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想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38-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得骨止 得一人之使用 B.一狼径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C.场主积薪其中 杯水车薪 D.而顷刻两毙 俄而雪骤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B.“屠惧”“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句话表现了屠户狡猾老道的斗争精神。
    D.文章叙议结合,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点明了故事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18.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出了狼的哪些共同本性?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注】①畜(xù);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啮(niè):咬。
    【答案】
    15.B
    16.(1)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17.D
    18.①凶残。选文中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链接材料】中狼“将啮其喉”,都写出了狼的凶残。②狡诈(或:阴险)。选文中“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处,【链接材料】中“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都写出了狼的狡诈。
    【解析】
    15.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
    A.得:都解释为:得到。意思相同;
    B.去:离开/消失。意思不相同;
    C.薪:都解释为:柴草。意思相同;
    D.顷刻:不久,一会儿/俄而:不久,一会儿。意思相同;
    故选B。
    16.
    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乃:副词,于是,就;倚:靠;其:代词,代指柴草堆;弛:解除、卸下。
    (2)重点词:洞:名词做动词,挖洞;意:意图;隧:隧道,这里指从隧道,名词做状语;攻:攻击。
    17.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
    A.本文叙事简洁而又情节曲折,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第一段)———惧狼(第二段)——御狼(第三段)——杀狼(第四段)。理解有误。
    B.“屠惧”“投以骨”表现屠户对狼的恐惧,“复投之”表现屠户对狼仍抱有希望,希望狼停下来不要再追赶他。理解有误。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句话表现了屠户勇敢的斗争精神,不是“狡猾老道”。理解有误。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分析“物”的形象。结合“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及有关叙述来分析。
    ①结合《狼》一文第二段句子“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链接材料】中句子“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将啮其喉”可知,狼的共性是贪婪和凶残。
    ②结合《狼》一文中第四段句子“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链接材料】中句子“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可知,狼的共性是阴险狡诈。
    【点睛】
    参考译文
    《狼》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链接材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39-海南省海口市2021-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
    (3)顾野有麦场( ) (4)一狼洞其中( )
    11.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2.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
    9.D
    10. (1)攻击 (2)大腿 (3)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4)动词,打洞
    11.(1)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12.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解析】
    9.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我们先作让步”理解有误,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妥协;
    B.“遇狼—御狼—惧狼—杀狼”排序有误,应该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对狼的怜悯”表述有误,“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妥协和退让,对它心存希望和侥幸;
    故选D。
    10.
    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担心前后遭受到两狼的攻击。敌:攻击。
    (2)句意: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3)句意: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4)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推中挖洞。洞:动词,打洞。
    11.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句中:尽:完。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
    (2)句中:乃悟:才明白。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据此翻译即可。
    12.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形象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即可。从文中“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句子可以看出狼的贪婪;“眈眈相向”表现了狼的凶狠;“狼不敢前”“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句子表现了狼的狡诈。
    至于启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总结。例如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他开始对狼还抱有幻想,最后迫不得已才开始抵御狼,最终杀死狼。这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从狼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开始狼很吓人,而且凶狠、狡诈,但它们毕竟不是屠户的对手,最终也只是落得双双毙命的下场。这告诉我们:像狼这样的恶势力,最终一定会被正义所消灭。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推中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0-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弛担持刀 驰:解除,卸下。
    B.意暇甚 暇:从容,悠闲。
    C.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挖洞。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通道,地道。
    1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以诱敌 静以修身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曲肱而枕之
    C.两狼之并驱如故 因往晓之
    D.屠乃奔倚其下 去后乃至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多为鬼狐等怪异故事,本文就出自此书。
    B.文中“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贪婪和凶残;“其一犬坐于前”写出了狼的狡猾。
    C.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揭示主旨,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的道理。
    D.本文语言简洁而生动,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13.D
    14.A
    15.D
    16.(1)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
    【解析】
    13.
    D,句意为: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隧,名词做状语,从通道。故选D。
    14.
    A.以:目的连词,来/目的连词,来;
    B.而:表转折/表修饰;
    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杞人;
    D.乃:于是,就/才;
    故选A。
    15.
    D.本文通过狼的“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一连串动作刻画了狼的贪婪、凶残;用“径去”“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洞其中”等动作表现狼的狡猾;通过“投以骨”“复投之”等动作表现屠户开始时的软弱;用“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等动作表现屠户的机智反抗;用“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等动作表现屠户杀狼的干净利落,由此可知,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本项中的“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说法错误;
    故选D。
    16.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径,径直;去,离开;犬,像狗似的。
    (2)黠,狡猾;顷刻,一会儿;几何,能有多少。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跟随屠户)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害怕,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根据表格内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缀行甚远
    字形推测法:,“系”像一丝线,“叕”像缝合的线,本意:缝合,连接。

    一狼径去
    勾连课文法:太丘舍去

    乃悟前狼假寐
    参考成语法:梦寐以求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狼与鼠有什么共同特征。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链接材料】
    晚上,苏轼在床上坐着,听到有老鼠咬东西的声音,就让书童拿蜡烛照床下。童子发现床下有一个袋子,说:“啊,有老鼠钻进袋子里了。”苏轼举起蜡烛,靠近袋子,袋子里毫无动静。打开一看,发现一只死老鼠。书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算是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拦截。苏轼叹了口气,说:“这就是老鼠的狡猾呀!”
    【答案】
    (1)①紧跟;②离开;③睡觉。
    (2)①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有多少呢?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共同特征是狡猾。从《狼》可知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从材料可知对待敌人不能疏忽大意。
    【解析】
    (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紧跟着走了很远。缀:紧跟。根据题干有字形推测法,也能得出此义。
    (2)句意:一只狼径直离开。去:离开。“太丘舍去”的“去”也是“离开”的意思。
    (3)句意: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寐:睡觉。“梦寐以求”的“寐”即“睡觉”的意思。
    (2)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屠,屠户;止,只、仅。
    (2)重点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能有多少;耳,罢了。
    (3)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阅读启示。
    第一问:
    文中写因屠户背倚积薪,手持利刀,两狼不敢向前;结果“一狼径去”,另有图谋;另一狼“犬坐于前”,牵制屠户,显示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意图麻痹屠户;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杀死一狼;“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发现“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再次点明狼的狡诈阴险;
    链接材料中写老鼠钻入袋子中不得出,便故意咬东西弄出声响,引起人的注意。当人打开袋子时,老鼠装死,趁人不备借机逃走,可见老鼠非常狡猾的;由此可见,“狡猾”是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狼和老鼠的共同特征。
    第二问:
    结合屠户遇到狼后,由惧狼到最终勇敢杀狼的故事,由文中屠户的作法,可见对像狼一样恶势力不要抱有幻想,要勇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根据链接材料“打开一看,发现一只死老鼠。书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算是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拦截”可知,对于像老鼠这种狡猾的敌人,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疏忽大意,要时刻防备他们的花招。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2-上海市普陀区十二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狼(节选)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1)选文的作者是清朝的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一句中“复”字表现了屠夫对狼_____的心理;“又”字写出了狼_____的本性。
    【答案】(1)蒲松龄
    (2)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
    (3) 害怕、恐惧 贪婪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狼》出自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而,但是;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的意思:“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复”是“又”的意思,结合“屠惧,投以骨。……复投之”,可知屠户两次将骨头都投给狼的举动,是因为屠夫心中害怕、恐惧,对狼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可知屠户两次将骨头投给狼并没有阻止住狼的追逐,屠户的迁就退让策略的失败,体现了狼的贪婪凶恶。
    【点睛】
    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4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止有剩骨        ②顾野有麦场
    ③其一犬坐于前      ④一狼洞其中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其一犬坐于前 B.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D.投以骨      静以修身
    11.把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9.(1)止:仅,只;
    (2)顾:看,视;
    (3)犬:像狗似的(像狗一样);
    (4)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10.B
    11.①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2.示例一:对于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示例二: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猾,终归要失败。
    【解析】
    9.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句意为:只有剩下的骨头。止:通“只”,仅有。
    (2)句意为: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3)句意为: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4)句意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10.
    A.介词,对/介词,在;
    B.都是代词,其中的;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介词,拿、把/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故选B。
    11.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测,大概,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敌:敌人;
    (2)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哉,语气词,相当于“啊”。
    12.
    本题考查从寓言中获得的启示。
    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于是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勇敢杀死了狼。启发可以从狼的角度理解: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也可以从屠夫的启角度理解: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4-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狼亦黠矣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
    (3)意暇甚__________
    (4)屠暴起__________
    14.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狼/得骨止 B.恐/前后受其敌 C.以刀/劈狼首 D.其一犬/坐于前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狼给人的印象是阴险狡诈的,但狼也有其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些方面,请列举出狼具有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两条),并对其进行说明。
    【答案】
    13. 狡猾 看,视 从容、悠闲 突然
    14.D
    15.(1)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16.(任选两条即可)(1)拼搏:狼能驾驭变化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2)合作: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3)和谐共生:狼一直保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
    (4)执着:狼的态度很单纯,那就是对成功坚定不移地向我。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狼也是狡猾的动物。黠:狡猾。
    (2)句意: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3)句意:神情悠闲得很。暇:从容、悠闲。
    (4)句意:屠户突然起身。暴:突然
    14.
    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划分朗读停顿。解答此题要理解句意。
    D. “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犬”为名词做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其中“其一”做主语,“犬坐于前”是由状语“犬”和谓语中心词“坐”及补语“于前”构成,“犬坐于前”为谓语部分,所以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故选D。
    15.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洞:挖洞;其:指代柴草堆;意:意图;隧:通道,这里名词作状语,意思是从通道;入:进入;以:来;攻:攻击;其:指屠户;后:后面。
    (2)之:的;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止:只;增:增加;笑:笑料;耳:罢了。
    16.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意作答即可。
    示例:1.同进同退:虽然通常独自活动,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不会发现哪只狼在同伴受伤的时候独自逃走。
    2.知己知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充分的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他,所以狼在一生中攻击很少失败。
    3.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懂得如果没有自我生存技能,在自然界就很难立足。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45-广东省广州市番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B.意暇甚 意与日去
    C.一狼径去 太丘舍去 D.止增笑耳 终日在天中行止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害怕的心理,而御狼、杀狼的过程则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
    B.“屠乃奔倚其下”写出屠户跑到柴草堆后面躲避狼的攻击,可见他非常恐惧狼,只好继续妥协。
    C.“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的“亦”字承接了上文屠户出其不意杀死前狼的行动,再次凸显他的果断。
    D.最后一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的本质,嘲笑其“顷刻两毙”的结局。
    【答案】
    7.C
    8.(1)两只狼都不敢向前,蹬眼朝着居户。
    (2)另一只篡在积薪中打洞,想从通道进入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9.B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故:原来/学过的知识;
    B.意:神情/意志;
    C.去:都是“离开”;
    D.止:通“只”/停留;
    故选C。
    8.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注句式。
    (1)重点词:前,向前。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彼此,互相。向,面对。
    (2)重点词:洞,打洞。其中,柴草堆中。意,打算。隧,从隧道。以,连词,来。其,代屠户。
    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联系上下文逐项分析推断。
    B.“屠乃奔倚其下”写出屠户在认清自己的处境危急的现状后,决定放弃幻想,以柴草堆为掩护,准备和狼斗争;
    故选B。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骨扔了一块骨头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感到处境非常困窘急迫,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过了一会儿,蹲着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对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6-湖南省湘潭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屠自后断其股( )
    11.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
    10. 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大腿
    11.C
    12.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解析】
    10.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②句意: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股,大腿。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C.有误,“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概括不全面,“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的形象,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狼的形象”;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注句式。
    重点词:之,结构助词,的。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古今异义词,多少,这里是“能有多少”。哉,语气词,相当于“啊”。止,通“只”。笑,笑料。耳,罢了。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骨r扔了一块骨头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感到处境非常困窘急迫,担心身前身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过了一会儿,蹲着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对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7-安徽省芜湖市市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将隧入 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以诱敌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15.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6.最后一段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13. 顾:看,视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4.(1)一会儿,一匹狼径直离开,另一匹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面前。
    (2)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狼)也死了。
    15.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6.议论。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3.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先理解句子大意,再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顾:看,视;
    (2)句意为: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打洞;
    (3)句意为:打算要钻洞进去。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4)句意为: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关注特殊句式。
    (1)重点词意为:少时,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于,在。
    (2)重点词意为:自,从。断,砍断。其,代狼。亦,也。毙,杀死。之,代狼。
    15.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结合句子成分综合分析断句。句子的大意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禽 兽 之 变 诈”做句子主语,因此断开;“几 何 哉?”此处指“有多少呢?”,做句子谓语和宾语。据此断句为: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6.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和阅读启示。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根据“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作者借两只狼的最终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启示类题解答时,要求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劝自己从文中悟出的道理、或评价任人物、现象等。结尾句子的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可见动物的欺骗手段再多,在机智勇敢的人类面前,最终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48-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 不屑一顾
    B.恐前后受其敌 势均力敌
    C.自后断其股 悬梁刺股
    D.乃悟前狼假寐 梦寐以求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 B.屠乃奔倚其下 及其家穿井
    C.两狼之并驱如故 下车引之 D.而顷刻两毙 学而时习之
    9.《狼》一文故事虽短,但情节波三折,请在下图相应的位置补充情节。

    【答案】
    7.B
    8.B
    9.①骨尽狼驱 ②倚薪御狼 ③奋起杀狼
    【解析】
    7.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辨析。
    A.顾:都是“看”的意思;
    B.敌:攻击/相当;
    C.股:都是“大腿”的意思;
    D.寐:都是“睡觉”的意思;
    故选B。
    8.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用法辨析。
    A.以:介词,用/连词,用来;
    B.其:都是代词,代柴草堆/代丁氏;
    C.股: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元芳;
    D.转折连词,但是/顺接连词,并且;
    故选B。
    9.
    本题考查情节概括。全文共五段,可以根据题干提示,结合文章叙事部分,从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概括,同时注意已知情节的概括角度、短语结构。“晚归遇狼”对应①段“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为故事的开端,“投顾止狼”对应②段“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概括为“骨尽狼驱”,“前后受敌”对应③段“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③段“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可概括为“倚薪御狼”,这些都属于故事的发展;④段“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这属于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够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49-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只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炸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止有剩骨 止: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
    (3)其一犬坐于前 犬:_________
    (4)盖以诱敌 盖:_________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示正确的朗读停顿。(每句限标一处)
    (1)屠乃奔倚其下
    (2)其一犬坐于前
    1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0. 仅,只。 看,视。 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1.(1)骨头已经投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12.(1)屠/乃奔倚其下 (2)其一/犬坐于前
    13.示例一: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
    事例二: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
    10.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有剩下的骨头。止:通“只”,只有。
    (2)句意: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看,视。
    (3)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4)句意: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1.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尽,完;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
    (2)重点字词:乃,才;假寐,假装睡觉;盖,原来是,大概是。
    12.
    本题考查断句。要根据句子成分断句或者虚词断句,也可根据句子意思断句。
    (1)“屠”句子主语,“乃奔倚其下”为句子谓语,可以在“屠”后断开停顿,再根据这句话意思: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故断句为:屠/乃奔倚其下。
    (2)“其一”是“其中一只狼”,句子的主语,“犬坐于前”意思为“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句子的谓语,故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13.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理解主旨。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理解。根据结尾段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可知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这句议论的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给我们以启示,狼够狡猾,但是最终被屠户杀死了。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终会取得胜利。
    【点睛】
    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0-天津市红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4.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屠暴起(突然) B.缀行甚远(紧跟)
    C.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狼亦黠矣(狡猾)
    1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C.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复投之 亦毙之
    1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B.“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
    C.屠户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的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
    【答案】
    14.C
    15.D
    16.C
    【解析】
    14.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屠自后断其股”的意思是: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股:大腿。不是“屁股”。故选C。
    15.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敌:动词,攻击/名词,敌人;
    B.止:动词,停止/同“只”;
    C.意:名词,神情/名词,意图
    D.之:都是代词;
    故选D。
    1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有误,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就可以看出,屠户在“骨已尽矣”之时就准备主动出击了。“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也说明屠户是后发现了狼的诡计的。故选C。
    故选 C。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1-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顾野有麦场 顾全大局
    C.狼不敢前 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相委而去
    8.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读后笔记,画线句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户初遇两狼,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担中的剩骨上,并没有意识到狼的贪婪本性。直到骨头没有了,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他,他才发现没有退路,只能自救。麦场的有利地形帮他改变了窘境,与狼对峙起来。B可这两只狼真是狡猾,竟然分头行动,要前后夹击屠户。屠户虽然此时还不明白为何前面的狼像要睡着了,但不敢怠慢,抓住时机,奋起杀狼。C正准备赶路时,他突然发现柴草堆上原来还有一个洞,另一只狼想从洞的那头攻击自己。屠户立即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杀死了它。D至此,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是为了诱惑自己。但无论怎样,狡猾的动物终究会被勇敢机智的人类打败。
    A.A B.B C.C D.D
    9.文中的屠户悟出两只狼的狡猾,果断斩杀了它们。下面的链接材料中,段姓富商也有所感悟,他悟出了什么?是怎样去做的?你对此又有何感悟?
    【链接材料】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②六年,段忽系狱③。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食④,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⑤;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①畜:养。②熙宁:宋神宗年号。③系狱:囚禁于牢狱。④食:通“饲”,喂养。⑤堪:能忍受。
    【答案】
    7.D
    8.C
    9.示例:段姓富商悟出鹦鹉虽然被人喂养,但在笼子里并不快乐,鹦鹉也渴望自由。于是他放了鹦鹉。对此,我悟出人应该理解动物,尊重动物。(人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不论人或动物都是渴望自由的……)
    【解析】
    7.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止:副词,只、仅/动词,停止;
    B.顾:动词,看/动词,照管;
    C.前:动词,上前/名词,前面;
    D.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
    故选D。
    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正准备赶路时,屠夫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意图从通道里来攻击屠夫的后面。本项的“他突然发现柴草堆上原来还有一个洞”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C。
    9.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感悟。
    根据“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端愁苦”可见段姓富商认为,人失去自由非常痛苦,没有快乐。“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鹦鹉将“君”的感受推及到“吾”,富商设身处地想想,动物与人一样也只有自由才会快乐。因此他明白了鹦鹉也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被囚禁在笼中。富商的做法是“即日放之”,把鹦鹉从笼子里放了出来,可见段姓富商真正明白了自由的可贵。前两问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第三问,考查阅读启示。根据“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可知,富商失去自由之后,非常痛苦。根据“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可知,鸟儿被关在笼中,失去了自由,同样非常痛苦。由此可知,不管人还是动物,自由都是最为珍贵的权利,如果失去了自由,就没有快乐可言;或:人要理解、尊重动物,不能为一己私利或私欲而限制动物的自由。只要结合文章主题,扣住“自由”“尊重”等词语,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添笑料罢了。
    链接材料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曾经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姓段的富商剪了鹦鹉两边翅膀上的羽毛,把它放在雕花的笼子里。熙宁六年,姓段的富商突然因为出事被关进监狱。等他回来时,对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在监狱只待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笼子里待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把它放了。
    【52-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同学们设计了“去”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帮助推测词义,补全积累卡。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甲】①前往 ②说不过去
    【乙】①失去 ②大江东去
    【丙】①离开 ②相去无几
    11.叹词是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或表示呼唤应答的词,如哼、啊、哈哈、哎哟等,用以表达愤怒、高兴、痛苦、恐惧等感情。在朗读表演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我们可以在课文中加入恰当的叹词。请加入朗读小组,完成小题。
    ⑴下面两位同学朗读的处理方式和理由,最合理的一项是( )
    【甲】朗读:啊?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理由:屠户此刻已将骨头扔尽,而两狼仍紧追不舍,不由心生疑惑。
    【乙】朗读: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理由:两狼如此狡猾,却还是败在了屠户的手里,真是好笑!
    ⑵请你从文中另选一处加上一个叹词,并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12.下文中的“狸”和课文中的“狼”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结合两文内容,简要说明其具体表现。
    郁离子居山,夜有狸①取其鸡,追之,弗②及。明日,从者擭其入之所以鸡③,狸来而絷④焉。身缧⑤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
    注:①[狸]狸猫。②[弗]不。③[从者擭(huò)其入之所以鸡]随从用鸡作诱饵,在狸猫进入的地方放置了捕兽木笼。④[絷(zhí)]拘禁。这里指被关进木笼。⑤[缧(léi)]捆绑,拘禁。
    【答案】
    10.丙
    11.(1)乙
    (2)示例:
    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恍然大悟,原来前面的狼假装睡觉是要诱骗他上当。
    12.贪婪。狼得到骨头犹不停止,直到被屠户杀死。狸猫因为贪吃鸡走入陷阱,被抓后仍不肯松口。
    【解析】
    10.
    ①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去:离开。
    ②本题考查结合词义举例子。
    “说不过去”的意思是:不合情理,无法交代。去:交代。
    “大江东去”的意思是: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多表示历史向前发展。去:前往,到别处。
    “相去无几”的意思是: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去:距,距离。
    故选丙。
    11.
    (1)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叹词。
    【甲】“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意思是: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这里屠户是非常害怕的。用“啊?”表示疑问,对屠户害怕的心理产生疑问,与语境不符。故不合理。
    【乙】“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意思是: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这里嘲笑和讽刺狼的贪婪和狡猾,最终还是被杀。“哼”一词表示对狼的嘲讽。故符合语境。
    故选乙。
    (2)本题考查给句子加叹词并说明理由即可。结合语境和屠户的心理来分析。示例:啊?目似瞑,意暇甚。屠户对狼假装睡觉,神情悠闲表示怀疑。狼一心要吃了屠户,怎么这里会放松警惕呢?
    12.
    本题考查理解“物”的性格。结合【甲】文句子“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选材句子“身缧而口足犹在鸡,且掠且夺之,至死弗肯舍也”可知,骨头没有了,狼仍追赶不休;狸猫贪吃鸡被抓,被抓后,身体被捆着但口和脚还在鸡身上,边打还边抢那鸡,它到死也不肯放开,这些都表现了它们的贪婪。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郁离子住在山里。夜晚,有野猫偷他的鸡,追它没追上。第二天,家人在它进入的地方装上捕兽木笼并用鸡做诱饵,野猫一来就被困住了。它身体被捆着但口和脚还在鸡身上,边打边抢那鸡,它是到死也不肯放的。
    【53-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
    ①狼不敢前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
    14.对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原来、以前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从隧道
    C.其一犬坐于前 狗
    D.一狼洞其中 挖洞
    15.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语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亦毙之 B.顾野有麦场/元方入门不顾
    C.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D.一狼径去/相委而去
    16.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0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
    13.向前走 前面
    14.C
    15.D
    16.B
    17.①屠夫就跑去靠在柴堆的下面。②禽兽的机变狡诈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两只狼不敢上前。前:向前走。
    ②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前:前面。
    14.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词语。
    A.句意: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故:原来、以前;
    B.句意: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隧:从隧道;
    C.句意: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狗:像狗似的;
    D.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挖洞;
    故选C。
    15.
    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辨析。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词语。
    A.之:补充音节,无实义/之:代狼;
    B.顾:看见/回头看;
    C.敌:攻击/敌方;
    D.去:都是离开
    故选D。
    16.
    本题考查朗读停顿。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意思,再进行判断。这句话的意思是: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此句陈述两只狼的行为,所以依据“前狼”“后狼”可以断一层,两句都是主谓句,“而”连词,表转折,更倾向转入下一层意思可单独断开,也可和后面的主谓句划在一起。因此,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或者“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故选B。
    17.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①重点词有:乃,于是,就。奔,跑。倚,倚靠。其,代麦草堆。弛。放下。持,拿起。
    ②重点词有:之,结构助词,的。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添笑料罢了。
    【54-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六片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
    (3)目似瞑,意暇甚( )
    9.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1.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狼的成语吗?(至少三个)
    1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林的书房,“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讽刺了狼的狡猾。
    【答案】
    8.连接、紧跟 攻击 神情、态度
    9.(1)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0.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或: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大意对即可)
    11.示例: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心狗肺。(或:狼子野心、狼烟四起、如狼似虎、狼吞虎咽、鬼哭狼嚎、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等至少三个)
    12.C
    【解析】
    8.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2)句意: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3)句意: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意:神情、态度。
    9.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径,径直;去,离开;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2)重点词:变诈,巧变诡诈;几何,(能有)多少;止,同“只”,只是。
    10.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本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可知在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妥协退让是不可能的,不能有幻想,要勇敢地与之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或者结合“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分析,说明像狼这样的恶人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1.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要求写出至少三个有关狼的成语,比如:狼吞虎咽、狼狈不堪、豺狼当道、狼狈为奸、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如狼如虎、鬼哭狼嗥,等。要注意书写正确无误。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本文通过狼的“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一连串动作刻画了狼的贪婪、凶残;用“径去”“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洞其中”表现狼的狡猾;通过“投以骨”“复投之”表现屠户开始时的软弱;用“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表现屠户的机智反抗;用“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表现屠户杀狼的干净利落,由此可知,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本项中的“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相关试卷

    专题10 《陋室铭》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10 《陋室铭》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10《陋室铭》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专题10《陋室铭》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卖油翁》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9 《卖油翁》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9《卖油翁》过关检测解析版docx、专题09《卖油翁》过关检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孙权劝学》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专题08 《孙权劝学》 (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08《孙权劝学》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专题08《孙权劝学》过关检测-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