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5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7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第8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3章中考探究课件,共20页。
    第3章 运动和力中考探究 本章内容主要学习力的知识,以力为主线,贯穿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摩擦力、压强等知识点。本章内容在中考中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内容以考点为例说明。考点1 运动描述与速度的计算 中考属于综合性的考试,往往把参照物和物体的运动以及速度大小综合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属于简单题。典例1 [2022·杭州中考] 小金和小杭并排坐在等待发车的和谐号列车上。此时,边上有一列复兴号列车也在等待发车。过了一会儿,小金说,我们的车开动了。而小杭却说,我们的车没有开动,因为站台柱子没有动。小金判断和谐号列车开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杭 B.和谐号列车 C.复兴号列车 D.站台柱子C[解析] 小金和小杭并排坐在等待发车的和谐号列车上,小杭与和谐号列车,小金与和谐号列车,站台柱子与和谐号列车之间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和谐号列车与复兴号列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金是以复兴号列车为参照物,判断和谐号列车开动了。考点2 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中考考查较多的是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常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改编,推陈出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典例2 [2022·丽水中考] 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景。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析] 比赛时两位队员在冰壶前方擦刷冰面,使冰面形成水膜,其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力,故A错误;冰面上的水膜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属于熔化,故B错误;冰壶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考点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中考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情况,有时会拓展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与外延,并加以运用来提升难度。典例3 [2022·温州中考] 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B[解析] 由图可知,小球运动至甲处时,速度大于其上方位置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当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后,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以甲处的速度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考点4 二力平衡 中考考查学生是否知道二力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典例4 [嘉兴中考]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二力平衡时,在轻质塑料片两端的细绳上挂等重的钩码,手放开塑料片后,可观察到塑料片将( )CA.向左下运动 B.向右上运动 C.仍静止不动 D.转过一定角度[解析]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图中虽然二力看起来是斜的,但依然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松手后塑料片保持静止。考点5 压强知识 中考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会直接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知道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液体深度的关系。角度1 增大和减小压强典例5 [2022·宁波中考]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根据需要常常要考虑受力面上的压强大小。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A.&1& 坦克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B.&2& 单钢轮压路机有较重的前轮C.&3& 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D.&4& 背包用较宽的背带B[解析] 坦克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单钢轮压路机有较重的前轮,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背包用较宽的背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角度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可初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有关。受力面积[解析] 本图是同一个瓶子的两种放置状态,压力大小相等,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本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等于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_____毫升水。480 角度3 液体的压强典例7 [衢州中考] 图甲所示的容器常用来研究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 不能[解析] 橡皮膜在容器壁的同一侧,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时,橡皮膜凸起的情况不变,反映了水向容器某一方向有压强,不能作为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的证据;(2)小科去掉图乙中3个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并不是最下端的小孔喷水距离最大,难道不是水压越大喷水距离也越大吗?深入思考后他认为小孔喷水距离还可能与小孔离地高度有关。于是,他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Ⅰ.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Ⅱ.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Ⅲ.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一段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Ⅳ.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Ⅲ。Ⅴ.移去大可乐瓶,测出相关数据得出初步结论。①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解析] 实验中,三个小孔的高度相同,逐个喷水的过程中,水面到每个小孔的深度不同,比较每个小孔喷水的远近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所以小科重新设计实验想探究的问题是: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②步骤Ⅲ中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不同[解析] 一个小孔喷水一段时间后,再让另一个小孔喷水,这样水面逐步下降,可以改变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从而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见,这里对“一段时间”的要求是:让水面到各个小孔的深度不同。谢谢大家!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