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杨远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从微观视角认识盐的构成,知道盐的分类方法;
2、了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的引导能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将常见的物质(酸、碱、盐)分类;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结构,并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盐的组成;2、将常见的物质(酸、碱、盐)分类。
教学难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比较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过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后,对金属的活动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酸、碱的分类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对本节中盐的认识、分类和化学性质的学习。
2、学生的生活常识,对课本中提到的盐和生活中吃的食盐容易混淆。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见导学单。(选择5道2018年各地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相关中考试题,由浅入深排列,巩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与中考接轨。)
板书设计:分主、副两块板书。
主板主要以提纲式记录主要知识点便于学生归纳记忆。
副板主要记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比较从容,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2、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建立物质分类思想,构建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图。3、关注学生学情,展示学生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不足之处:
1、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这个实验可以交给学生做,让学生描述其反应现象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2、教学中提高探究意识,遇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
改进措施:
加强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及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多学习他们分析问题的方式。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图片:
出示常见酸和碱的图片;
出示生活中食盐图片
提出问题:盐=食盐?
问题:什么是盐?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补充。引入课题。
学生动手书写图片中常见酸和碱的化学式。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酸和碱,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引导学生区分生活中的食盐与化学上的盐。避免学生混淆。
出示学习目标
1、从微观视角认识盐的构成;2、能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将常见的物质(酸、碱、盐)分类;3、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知道本节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知道本节学习目标,便于学生紧扣目标学习。
交流与讨论: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氯化钠、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硝酸铵都是盐,它们在组成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上述各物质的化学式并引导学生从微观构成 上来认识盐,及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来区分酸、碱、盐。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结构,并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实践1
试一试:将下列物质分类。
H2SO4 NaOH Na2SO4 HCl Na2CO3 NaCl AgNO3 CaCO3 CuSO4 Cu(OH)2 CaCl2 NH4NO3
学生思考、回答。
(在导学单上填写)
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金属跟盐溶液反应吗?(教师提供药品、仪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⑴金属跟盐溶液是否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⑵单质铁和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及观察、思考、交流、回答。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并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是有条件的。
观看视频
教师播放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视频
学生观看并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微观实质。
实践2
1、 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 Zn和Cu D.Cu和Mg
2、要验证Zn、Fe、Cu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可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 Fe、Cu、Zn(NO3)2溶液
B. Cu、FeCl2溶液、ZnCl2溶液
C. Zn、FeSO4溶液、CuSO4溶液
D. 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在导学单上填写)
巩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记忆及使用。引发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思考。
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1、从微观视角认识盐的构成;2、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将常见的物质(酸、碱、盐)分类;3、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加深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记忆。
学习反思
问题:盐溶液还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常见的酸和碱),构建酸碱盐之间的知识关系网络。
学生思考、回答。
帮助学生构建酸碱盐知识网络图,形成“知识系统化”学习模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回顾,课前热身,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思考交流,案例分析,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