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当堂检测题
展开一、选择题
1.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黄梅时节家家雨”,②“清明时节雨纷纷”,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2.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行政区域(如下图),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划分的主要指标和方法是( )
A.按照自然特征划分B.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C.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D.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
3.读图,图示反映出区域的主要特征( )
A.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B.具有一定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具有关联性D.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
4.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
C.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5.读某区域图,完成图示区域( )
A.该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农业发达,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该地区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
6.区域是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下图所示地区就是以不同指标划分了同一种区域的不同边界线。完成多条界线( )
A.是由于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而形成的B.体现了区域边界的过渡性
C.说明区域内部地理要素具有渐变特征D.体现了区域边界的明确性
7.读图,下列关于图中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为阴山,是我国年等降水量线200mm经过地方
B.②为祁连山脉,为我国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③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D.④为秦岭,是我国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8.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划分成下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9.下表为2020年我国四大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统计表。我国四大地区中( )
A.甲目前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科技B.乙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增长最慢
C.丙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以轻工业为主D.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边境贸易频繁
10.我国某大学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读“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的差异B.纬度位置的差异C.大气环流的差异D.海拔高低的差异
11.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河口
B.②地是拍摄该山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C.③地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
D.④地位于⑤地的正西方向
12.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祁连山脉
B.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山脉④阿尔泰山脉
C.①雪峰山脉②长白山脉③秦岭山脉④大别山脉
D.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阴山山脉④横断山脉
13.下面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
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新疆、云南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陕西
14.读图“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①②③三根曲线代表年降水量等值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②是我国农耕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C.③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①②③年降水量的渐变规律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15.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区域。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个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三个区域的关系说明区域具有高低不同的层级
B.①②③三个区域间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定性质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之间的关系与图中①②③三个区域间的关系对应相似
D.图中①②③三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形状和明确的边界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中汉语方言区分布图与气候农业分布图。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区域的划定依据
(1)(易)人类划分不同类型的区域的依据: 。按某种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为 区域。按照某种人文特征或人文需要划分的区域为 区域。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区域。
(2)(易)在七大汉语方言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讨论其分布特点。
(3)(中)分析并说出中汉语方言区与气候农业区分别是根据什么地理要素划分的?
考点2.区域的特征
(4)(易)请对下列说法,进行辨析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
②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③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较大差异( )
④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
(5)(中)气候农业区图中能体现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6)(中)在气候农业区图中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耕作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考点3.区域的判读方法
(7)(易)根据区域相关判读,完成下面问题。
(8)(中)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线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9)(中)图中汉语方言区分布区与气候农业分布区( )
A.是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B.边界是明确的
C.属不同类型的区域D.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考点4.区域特征分析与判断
(10)(易)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 的整体——有利于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 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 发展。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都具有 ——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发展。
(11)(难)分析并说出气候农业分布图中气候区与农业区的分布特征。
(12)(难)分析并说出气候农业分布图中气候区与农业区的类型划分与自然特征。
(13)(难)分析并说出气候农业分布图中气候区与农业区的相互关系。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岛不仅地处热带北缘,长夏无冬,而且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每年冬季,这里都会成为东北老年人的度假胜地。下图为海南岛区域图。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特征。
(2)简述海南岛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3)分析冬季海南岛成为东北老年人心目中度假天堂的原因并指出这种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
18.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3年9月9日6时10分,摩洛哥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31°N,8.55°W)位于阿特拉斯山脉西南部,目前已造成2800多人死亡,2500多人受伤。随着救援和恢复工作的继续,死亡人数可能还会上升。此次受灾地区的大多数建筑物都是用砖石或土坯等传统建筑材料建造而成。
材料二 阿特拉斯山脉主峰海拔4165米,山区自然风光独特,山顶终年积雪,山脉东侧一年四季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沙漠广布;西北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材料三 以下左图为摩洛哥位置图,右图为震后受损房屋景观图。
(1)简述摩洛哥的地理位置特征。
(2)推测摩洛哥的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3)说明阿特拉斯山脉东侧是沙漠,西侧是“北非花园”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是广西北部地区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形象地道出了喀斯特地貌区容易导致干旱的缺点。如图示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山峰和河流的分布。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广西北部地区“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的成因。
(3)调查发现,1000米左右的山区是长寿者集中区,大高加索山区、安第斯山区和我国广西山区,都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区。请从地形对人体和其他地理要素影响的角度,分析广西山区居民长寿的原因。
地区
甲
乙
丙
丁
主要农产品产量占比(%)
谷物
20.4
24.5
31.5
23.6
棉花
0.0
7.1
5.0
87.9
油料
5.4
19.0
44.0
31.6
糖料
0.2
13.5
1.2
85.1
步骤
判读方法
明确类型
明确该区域是按照什么 和 划分的,属于什么类型
区位特征
判断该区域所在的 ,及其与周围区域的
边界形状
主要用于记忆该区域的 特征,以便迅速准确的识别
区内共性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 性
区间差异
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上的
参考答案:
1.B
【详解】谚语①“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的“雨”指的是南方地区的梅雨;谚语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描述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4、5月份,来自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与冷气团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华南准静止锋导致的;谚语③“早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因为该区域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年温差大和日温差都很大,降水稀少,其主要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谚语④“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描述的是华北平原;这里的“三月无雨旱风起”指的是华北地区的春旱;谚语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山”指秦岭,该山脉与淮河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该线是水田旱地分界线;根据题意,①②③④描述的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平原的地理特征。故选B。
2.D
【详解】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江苏省三大行政区域划分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划分的主要指标和方法是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虽然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作为行政区域划分的指标不能是自然特征或者人文特征,必须是按照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划分,行政区划之内的区域都是行政区政府的管理目标,D正确;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是自然区域,A错误;按照人文特征划分的是社会、文化区域,B错误;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区域类型多样,图中区域划分无法直接体现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内部整体一致,但仍存在区别。区域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可变性、层次性。
3.C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为乙区域提供劳动力、自然资源,乙区域为甲区域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表明两区域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之间具有相关联性,C符合题意;图示反映不出区域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具有明显的界线,排除ABD。故选C。
4.C
【详解】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A错误;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B错误;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C正确;各植被带属于同一层次,D错误。故选C。
5.D
【详解】读图,图示区域是西欧,该区域人口稠密,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农业发达,以乳畜业为主,B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C错。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D对。故选D。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本区位于中纬度(40°~60°)大陆西岸,终年盛吹偏西风,风从西面海上吹来,沿岸又有暖流,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登陆后受地形抬升,即能大量降水。就西欧来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很强大,温度湿度较高,沿岸又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再加上西欧的地势低平,平原和山地皆呈东西走向,故使西风和气旋等可深入内陆,扩大了大西洋影响的范围,使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典型。
6.B
【详解】图示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属于主观因素,区域地理环境没有改变,A错误;图示地区就是以不同指标划分了同一种区域的不同边界线,说明划分的指标不同,体现了区域边界的过渡性,B正确;图示区域的划分是人们的主观因素不同,不能说明区域内部地理要素具有渐变特征,C错误;图示区域边界没有明确性的分界线,D错误。所以选B。
7.C
【详解】由图可知,①是阴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年等降水量线400mm经过地方,所以A错; ②是贺兰山,所以B错; ④为秦岭,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所以D错; ③是太行山脉,其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C正确。 故选C。
8.C
【详解】如图示绿色中国在我国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年降水量超过800mm,不是以草原为主,A错误;银色中国在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植被相对稀疏,以畜牧业为主,B错误;金色中国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戈壁和沙漠分布较多,C正确;黄色中国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冰川并不广布,D错误。故选C。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根据图表可知,甲地棉花占比为0,应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地油料、糖料占比较高,应为我国东部地区,丙地油料和谷物占比较大,应为我国中部地区,丁地棉花占比最多,应为我国西部地区。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应该是重工业,A措误;乙地为我国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但由于人口迁入,人口增长较快,B错误;丙地为我国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以重工业为主,C错误;丁为我国西部地区,有着较长的边境线,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边境贸易频繁,D正确。故选D。
【点睛】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承接产业转移,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线是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读图可知,该分界线主要呈东西走向,且东部一直延伸至海洋。而我国西部海拔高,阻隔作用强,过渡带较窄,东部海拔低,所以过渡带较宽,从而导致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存在差异,D正确。该分界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纬度位置的差异不大,B错误。大气环流与海陆位置的差异对该线西、中、东段南北宽度差异影响相对较小,AC错误。故选D。
11.B
【详解】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①位于山脊位置,不会有河流发育, A 项错误;②地位于山麓,且其与主峰之间等高线分布较为均匀,坡度变化不大,视野较好,能够看到主峰,故 B 项正确;③地位于南侧山峰的偏北位置,北半球的冬季日出东南方向,该地会被山峰阻挡视野, C 项错误;根据指向标,④地位于⑤地的西南方向, D 项错误。故选B。
【点睛】山麓是构成山地三大要素之一,指山坡和周围平地明显的交线或山坡和周围平地之间的过渡带。在山麓地带一般有较厚的松散沉积物覆盖,覆盖物大多来源于山坡,并且和山坡的各次剥蚀作用能够对应起来。
12.A
【详解】①山脉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为太行山;②山脉为江西与福建的分界线,为武夷山;③山脉为新疆西藏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④山脉为甘肃与青海的分界线,为祁连山。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3.B
【详解】黑龙江位于黑龙江省(龙江),该省是我国主要粮食基地(稻谷),土壤肥沃,耕地众多(沃野),大小兴安岭常年被积雪覆盖(苍松雪岭),位于黑龙江省,故①描述我国黑龙江省;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广布,特色建筑是蒙古包(碧草毡房),以畜牧业为主(牛羊壮),故②描述我国内蒙古省;琼是我国海南省简称,五指山位于海南省中部。故③描述我国海南省;“石林”是云南省昆明的著名景观,是我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故④描述的是云南省。对联中描写的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故本题选为B。
14.B
【详解】①线靠近阴山和贺兰山,是我国200mm等降水量线,是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大约重合,A错误;②线斜穿黄河,是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农耕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B正确;③大致在秦岭—淮河附近,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③②①降水逐渐减少,是由于距海距离越来越远导致的,D错误。故选B。
【点睛】400mm等降水量线,是中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同时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15.A
【详解】读图可知,①区域包含②区域,②区域包含③区域,体现了区域具有高低不同的层级,A正确;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特定性质具有差异性,B错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而图中三个区域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C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区域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如行政区界线,有的是模糊的,如自然区界线,D错误。故选A。
16.(1) 地域差异 自然 人文 行政
(2)北方方言区。分布面积广,集中连片分布。
(3)北方多平坦开阔的平原和高原,交通联系方便,便于人们交往、交流,语言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别不大;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交流,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方言。汉语方言的划分根据是人文要素特征。气候农业区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湿润地区为水田耕作区;半湿润区为旱地耕作区;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成为草原放牧区。
(4)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①正确。 有些区域,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但不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②错。 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是区域整体性表现。区域之间差异性较大,是区域差异性表现,③错误 有些区域,如自然带或语言区等,边界具有过渡性质,④正确。
(5)B
(6)C
(7) 指标 方法 位置 相互关系 轮廓特征 一致 差异
(8)C
(9)C
(10) 统一 全面发展 差异 协调 开放性 协同
(11)东部降水量在400毫米以,属于季风气候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属于大陆性气候区或高寒气候区;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为湿润、半湿润区,故东部为农耕区,其中南方地区为水田,北方以旱地;西部降水不足400毫米,为干旱、半干旱区,为草原牧区。
(12)气候区划分依据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属于自然区域。农业区的类型划分依据是生产方式,属于经济区域。气候区与农业区都表现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
(13)湿润区位于南方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形成水田耕作区;半湿润区位于北方温带,降水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水,冬季严寒干燥,形成旱地耕作区。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分析】本题以汉语方言区分布图与气候农业分布图为背景,涉及了区域的划定依据、区域的特征、区域的判读方法、区域特征分析与判断等地理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运用技能,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划定依据是地域差异。按某种自然特征划分的区域为自然区域。按照某种人文特征或人文需要划分的区域为人文区域。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行政区域。
(2)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区面积广大,语言差别不大,集中连片分布。
(3)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山川的阻隔;也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因素,如人口迁移、长期的小农经济及战争造成的分裂割据等。北方多平坦开阔的平原和高原,交通联系方便,便于人们交往、交流,语言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别不大;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交流,因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方言。因此汉语方言的划分可以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区分。根据这种划分方式,汉语方言主要分为北方方言区、赣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和客家方言区等。
农业生产往往要根据当地具体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来决定农业发展的类型、种植制度、布局结构等。因此气候农业区划根据农业气候条件(光、热、降水等)的地区差异进行的区域划分。如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湿润地区指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主要种植水稻,为水田耕作区;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主要种植小麦等旱地作物,为旱地耕作区;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成为草原放牧区。
(4)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①正确。有些区域,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但不是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②错。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性和连续性,是区域整体性表现。区域之间差异性较大,是区域差异性表现,③错误。有些区域,如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④正确。
(5)气候农业区图中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降水量的多少,湿润地区指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半干旱区降水量200-400毫米,因此体现了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B正确;气候农业区图中未能体现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AC错;干湿地区的边界属于具有过渡性质的边界,D错。故选B。
(6)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农耕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草原放牧区,不同干湿地区的生产方式不同,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C正确,ABD错。故选C。
(7)明确该区域是按什么指标和方法划分的,属于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区位特征要判断出该区域所在位置,与周围区域的相互关系;通过感悟和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区内共性是指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间差异主要是通过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8)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如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AB错;区域之间差异性较大,是区域差异性表现,D错;区域可以有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差异性,C正确。故选C。
(9)图中的汉语方言区分布区与气候农业分布区中汉语方言区是按人文特征划分的,气候农业分布区是按气候要素划分的,A错;汉语方言区分布区与气候农业分布区都没有明确的边界,B错;汉语方言区分布区与气候农业分布区划分的目的和标准不同,属于属不同类型的区域,C正确;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差异不大,D错。故选C。
(10)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利于区域的全面发展。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都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11)读图可知,我国东部降水量在400毫米以,属于季风气候区,由南向北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西部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分布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高寒气候区;东部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为湿润、半湿润区,适宜种植业发展,故东部为农耕区,其中南方地区为水田,北方以旱地;西部降水不足400毫米,为干旱、半干旱区,天气植被以草原为主,为草原牧区。
(12)气候区划分依据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属于自然区域。农业区的类型划分依据是生产方式,属于经济区域。由图可知,气候区与农业区自南向北,由东向西,都表现出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
(13)图中的湿润区位于南方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适宜水稻种植,形成水田耕作区;半湿润区位于北方温带,降水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利于发展小麦、玉米种植,形成旱地耕作区。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17.(1)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以红壤为主,较为贫瘠;河流较多,呈放射状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率高,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2)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建设不便,交通线路较少;中部高,四周低,交通线多沿海岸呈环状分布。
(3)海南岛冬季气候适宜;环境优美。区域特征:差异性;关联性。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区域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区域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五个角度分析。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据图可知,海南岛中部多山地,因此地势特点为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以酸性的红壤为主,较为贫瘠;图中显示,海南岛河流较多,水系由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状;海南岛由于多山地、丘陵,因此植被覆盖率高,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2)地形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从交通线路分布和走向的角度分析。海南岛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不便于进行交通建设,因此交通线路较少;该岛中部高,四周低,加上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所以交通线多沿海岸呈环状分布。
(3)东北冬季气候寒冷,不适宜老年人生活,而海南岛纬度低,冬季气候适宜,又有独特的海岛风光,吸引东北老年人来此旅游。两地气候不同,体现了区域差异性;东北老年人来海南岛旅游,体现了区域关联性。
18.(1)摩洛哥属于中低纬度(北温带)国家;地处北半球、东半球;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大西洋,北临地中海;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西班牙相望,北部为直布罗陀海峡;扼地中海-大西洋门户。
(2)摩洛哥的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地形大多数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靠近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3)该地区位于非洲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东北-西南走向阿特拉斯山既阻挡了西风的深入同时也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而且西部加纳利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使得西部成为“北非花园”;东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距海较远,处在背风坡,气候干旱,形成沙漠。
【分析】本题以摩洛哥区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理位置特征、城市区位因素、气候的成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中纬度及地中海可知,摩洛哥位于30°N左右,因此属于中低纬度;由纬度变化规律可知,位于西经0°至10°,因此地处北半球、东半球;由摩洛哥位置图可知,其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大西洋,北临地中海;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西班牙相望,北部为直布罗陀海峡,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地理位置重要。
(2)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结合纬度位置(气候)、河流流向(地形)等,可以推测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沿海地区。从气候来看北部、西部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从地形看,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靠近海洋,海运交通便利,便于居住,发展经济,城市分布。
(3)“北非花园”的美称,因其气候宜人,从气候角度,结合该地大气环流及地形对气候影响分析说明;该地区位于非洲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东北-西南走向阿特拉斯山既阻挡了西风的深入同时也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而且西部加那利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适宜,成为“北非花园”;东侧距海较远,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较为干旱,加之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使得东侧形成沙漠。
19.(1)本区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
(2)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不利于地表水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下渗性强;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
(3)山坡地形,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强健心脏和体魄;广西山区无酷暑严寒,气温适宜;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气压适中;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山泉水无污染,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利于身体健康等。
【分析】本题以广西的区域图为材料,涉及地形特征、喀斯特地貌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简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形种类、分布、地势起伏、特殊地貌等几个方面总结。由于该地位于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部及图中山脉分布较多分析,本区以高原、山地为主;从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确定西北高,东南低;从当地地下水丰富、地表水贫乏分析得出喀斯特地貌广布。
(2)分析广西北部地区“地下水长流,地上渴死牛”的成因,要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土壤蓄水量有限,不利于地表水保存;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多断层裂隙,流水溶蚀导致地下溶洞、暗河发育显著,地表水下渗性强。
(3)地形因素:山坡地形,长年健步出行和劳作,强健心脏和体魄;山区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且负氧离子浓度高;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气压适中;山泉水处于河流上游,无污染,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利于身体健康。气候:广西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山区地势高,无酷暑严寒,气温适宜等。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类区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文化区,下面文化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精品课时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多种多样的区域优秀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略,【答案】, 【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