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章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共15页。
第七章基础实验7溶液的酸碱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药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B.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未加热前先通一会一氧化碳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不吻合的是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3.为了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一种溶液缓慢滴入另一种溶液中,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数据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力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溶液温度升高B.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C.90s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D.如用pH传感器代替温度传感器也能达到实验目的4.下列饮品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B.橘子汁C.牛奶D.豆浆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酸碱度 6.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显酸性 B.Z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Z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Y一定是水7.实验前恰当处理实验仪器和用品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用烧杯需要干燥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需先将试纸用水润湿C.做铝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铝条需要用砂纸打磨D.进行过滤操作,需用水将滤纸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内壁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B.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C.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D.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9.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室温时水中溶解性: B.溶液pH:C.硫元素质量分数:D.空气中物质含量: 10.经测定下列物质的pH值如下表中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A B.B C.C D.D二、判断题11.胃酸过多的人需常喝苹果汁( )12.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13.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的pH会使结果偏小( )14.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定值偏大( )15.用pH试纸不能区分肥皂水和食醋( )三、科学探究题16.某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牙膏除主要活性成分外。还有约占牙膏成分50%的CaCO3[或SiO2、Al(OH)3、CaHPO4]等摩擦剂和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于是对自己牙膏中的摩擦剂是什么产生了兴趣。【建立假设】我牙膏中的摩擦剂有碳酸钙。【进行实验】①取2厘米长牙膏于小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分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②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③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我牙膏中的摩擦剂一定有碳酸钙。【反思交流】有同学指出上述实验没有对 是否存在进行检验,因此,实验结论不成立。【拓展延伸】资料表明可以利用钙离子与草酸根离子(C2O42-)结合产生草酸钙沉淀来检验钙离子。请写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四、综合应用题17.碳酸氢钠(NaH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②碳酸氢纳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或受热分解均生成Na2CO3、H2O和CO2。【实验探究】探究1:NaHCO3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碳酸氢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1)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探究2: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5℃;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搅拌,测得温度为20.8℃。(2)实验中配制的NaHCO3溶液 (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3)由上述实验可知:NaHCO3固体溶于水 (填“放热”或“吸热”)。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放热的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 。探究3:久置的NaHCO3样品中NaHCO3含量的测定将一瓶在潮湿空气中久置的NaHCO3样品(假设只有NaHCO3和Na2CO3)混合均匀后,称取19.0g混合物,加热至恒重,称其质量为15.9g。(4)①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至0.01%)。②若上述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18.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如图1所示为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OH﹣+H+=H2O,写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 。③写出b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填化学式)。(3)某同学欲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MgCl2、Na2SO4杂质制取精盐,制作流程如图2.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①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写出用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③某同学为验证溶液A中含有NaOH,设计如下实验:取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A中含有NaOH。请分析该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原因 。(4)某同学对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含量进行探究。取样品20g于烧杯中,加水全部溶解后,滴加C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得到10g沉淀。计算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9.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上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图像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中的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②曲线上M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情况是 。③向烧杯中倾倒20g(滴有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要使反应后的溶液变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结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2)为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某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根据图示实验,甲同学认为:NaOH与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科学,理由是 。(3)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36.5g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25%的盐酸,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实验结论:影响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 。饮品柠檬汁橘子汁牛奶豆浆pH2.2~3.53.1~4.26.3~6.67.4~7.9选项ABCD物质苹果汁牛奶牙膏油污净pH值36.5812温度10℃20℃30℃40℃溶解度8.1g9.6g11.1g12.7g烧杯编号ABCDE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5%10%15%20%25%反应后溶液温度(℃)24℃34℃46℃54℃54℃参考答案:1.B【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药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选项正确;B、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测溶液的pH,水会稀释待测溶液,测得的碱性溶液的pH偏小,测得的酸性溶液的pH偏大,选项错误;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的融化物落到瓶底导致瓶底受热不匀发生炸裂,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未加热前先通一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选项正确,故选B。2.D【详解】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与对应的表述吻合,不符合题意;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硫酸完全反应,硫酸质量相同,锌不铁活泼,相同时间内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图像与对应的表述吻合,不符合题意;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加,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对应的表述吻合,不符合题意;D、NaOH的pH是大于7的,加水稀释后,NaOH的浓度减小,pH随之降低,但它永远呈碱性,所以pH越来越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7,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不吻合,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磁力搅拌器的作用是搅拌,加快反应速率,故A说法错误;B、图像中的温度变化不能确定是哪种溶液滴向另一种溶液,故B说法错误;C、由图可知,随着溶液的滴入,温度逐渐升高,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最高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90s是在温度最高之后,故此时稀盐酸或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不只有氯化钠,故C说法错误;D、若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最后氢氧化钠过量后大于7,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最后稀盐酸过量后小于7,用pH传感器代替温度传感器也能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即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D。4.A【详解】溶液的pH氧气>二氧化碳,与数轴关系不一致,故C错误。故选C。10.A【详解】试题分析:A、苹果汁的pH为3,小于7,显酸性.B、牛奶的pH为6.5,小于7,显酸性.C、牙膏的pH为8,大于7,显碱性.D、油污净的pH为12,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苹果汁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错误【详解】胃酸含有盐酸,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常喝苹果汁,错误。12.正确【详解】使用PH试纸测溶液PH值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抹于PH试纸上,待颜色稳定后与标准被色卡比对,读出PH值,故正确。13.正确【详解】用湿润的pH试纸测顶氢氧化钠的pH,相当于对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稀释后再测定,稀释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碱性减小,所以测定的pH偏小,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14.错误【详解】如果用水润湿PH试纸,测酸性溶液时,相当于往酸性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变大;测碱性溶液时,相当于往碱性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变小;测中性液体,加水的话PH还是为7,不影响。错误。15.错误【详解】肥皂水显碱性,pH>7,食醋显酸性,pH<7,可用pH试纸区分肥皂水和食醋,错误。16.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a(OH)2+CO2=CaCO3↓+H2O 钙离子(Ca2+) (NH4)2C2O4+CaCl2=CaC2O4↓+2NH4C1【详解】进行实验: ②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反思交流:由于上述实验只是检验了碳酸根离子,但并没有对钙离子是否存在进行检验,因此,实验结论不成立。拓展延伸:根据题意可知,草酸铵[(NH4)2C2O4]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故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4)2C2O4+CaCl2=CaC2O4↓+2NH4C1。17.(1)碱性(2)不是(3) 吸热 盐酸的稀释过程可能放热(4)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根据差量法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9.0g-15.9g=3.1g固体减少的质量即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则有x=8.4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答: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44. 21%; 偏小【解析】(1)酸氢钠溶液pH约为10,NaHCO3溶液显碱性;(2)碳酸氢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9. 6g,即20℃时100g水中溶解9. 6g碳酸氢钠达到饱和状态,10mL水中最多溶解0.96g的碳酸氢钠,在20℃时将0. 5g的碳酸氢钠加入10mL水中形成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3)室温下(20℃),边搅拌边向盛有0. 5g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测得温度为18. 5°C,说明碳酸氢钠溶于水吸收热量,恢复至室温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10mL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20℃),测得温度为20. 8℃,此时温度升高,但有可能是加入20%的盐酸时,盐酸稀释放出的热量,并不能说明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热;(4)①见答案;②若测定过程中未加热至恒重,碳酸氢钠可能未完全分解,最终测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能偏小。18.(1)水(2) H2SO4+2NaOH=Na2SO4+2H2O 2OH﹣+Cu2+=Cu(OH)2↓ NaOH、Na2SO4(3)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NaOH+MgCl2=Mg(OH)2↓+2NaCl 加入的澄清石灰水会引入新的氢氧根离子,无法验证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4)47%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解得x=10.6g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答: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详解】(1)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2)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为OH﹣+H+═H2O,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可以表示为:;③b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3)①操作b(蒸发)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澄清石灰水会引入新的氢氧根离子,无法验证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4)已知生成物碳酸根的质量为10g,可结合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等于20g减去碳酸钠的质量,即可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9.(1) 乙 恰好完全反应 无 3.9% 9.2g(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大量的热(3)盐酸的浓度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详解】(1)①由图1可知,开始时溶液pH大于7,呈碱性,故为稀盐酸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对应乙图。②曲线上M点pH为7,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③稀盐酸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为7,呈中性,酚酞变为无色。解:设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x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设需要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y(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干扰中和反应放热的判断。(3)从A到E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依次增大,加入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温度依次升高,故影响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盐酸的浓度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