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第一框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第二框明确概念的方法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一框判断的概述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课时作业
展开考点一概念的含义
1.(概念的含义)新赛道、烟火气……成为2022年的网络热词,其中“烟火气”的概念为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下列关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形式
B.同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
C.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D.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特征)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由此可见,概念( )
①来源于被反映的对象,具有主观性 ②经过思维改造和加工,具有客观性 ③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 ④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具有概括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③④
3.[2023·河北省邯郸市高三调研](概念与语词)“发小”是指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长大后又经常在一起的朋友。通俗而言就是“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死党、小伙伴”。而外交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还把“发小”解释为“发言人办公室小伙伴的爱称”。上述两种解释( )
A.违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B.表明同一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C.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都不是概念的范畴
D.违背了矛盾律,两者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考点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4.[2023·浙江省温州市高三检测](什么是内涵)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从________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 )
A.内涵B.外延C.内涵和外延D.概念外延
5.[2023·天津市静海区高三调研](什么是外延)劳动法中的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下列属于这一概念的外延的是( )
①6岁时或能做家务的小明 ②北京冬奥会的青年志愿者 ③以直播带货为生的李小二 ④在某国有企业上班的张三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2023·山西省忻州市高三联考](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不论是男人、女人,汉族人、少数民族人,中国人、外国人,都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揭示了( )
①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③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 ④词语和概念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
A.③④B.①②
C.①③D.②④
7.[2023·广东省阳江市高三联考](正确认识相容关系)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示表示如下。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
②A“海南省的城市”和B“海口市”
③A“我校的教师队伍”和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
④A“河北省”和B“北京市”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8.[2023·山西省太原市高三质检](正确认识不相容关系之一)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位于介休市、灵石县、沁源县三市县地界,属晋中市代管。“绵山风景名胜区”与“晋中市”这两个词项的外延之间是( )
A.种属关系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
9.[2023·福建省高三模拟](正确认识不相容关系之二)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准确把握概念,能为我们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奠定基础。下列是同学们在学习概念的相关知识中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外延上是矛盾关系
②“白马”和“马”在外延不相容关系上种属关系
③“元宇宙是网络数字绿洲”是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 ④“运动会”与“田径比赛项目”外延上是属种关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关键能力综合练
[2023·广东省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2)动物与马;
(3)马与动物;
(4)中学生与球迷;
(5)团员与非团员;
(6)输与赢。
运用所学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的知识,分析每组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升级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可见,“人”这一概念( )
①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②规定了人的本质属性 ③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④具有具体性和个别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23·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质检]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因此,在研究命题、推理之前必须首先研究概念。关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这个词似乎很抽象,很陌生,所以并不是在广泛地运用
B.思想离不开语言,但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并不是十分重要
C.任何一个概念都要借助语词来表达,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够表达概念
D.我们掌握概念,不用掌握和了解语词的多样性
3.[2023·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上月考]“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对两个“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两个语句中表达的是同一概念
B.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
C.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全同关系
D.二者从外延上看应属于交叉关系
4.实体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实体经济的外延 ②揭示了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 ③揭示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叉关系 ④指明了实体经济和物质生产活动之间的种属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2023·湖北省高三上联考]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交叉关系是不同概念的外延具有部分相同性。下列各组概念中,属于交叉关系的有( )
①出口商品——新能源汽车 ②青年——共青团员
③成年人——不超过45周岁的人 ④非知识分子——文盲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6.[2023·山西省忻州市高三上联考]反物质就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这些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自旋、同位旋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奇异数等量子数与之相反。对反物质的定义分析正确的是( )
A.反物质与物质属于反对关系
B.反物质与物质属于种属关系
C.反物质与物质属于矛盾关系
D.反物质与物质属于对称关系
7.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猫”和“白猫”,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是( )
A.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 全同关系
C.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 种属关系
8.[2023·山东省滕州市高三上期中检测]下列选项描述符合欧拉图图示信息的是( )
①A“土豆”和B“马铃薯” ②A“工厂”和B“工人”
③A“马”和B“白马” ④A“中学生”和B“共青团员”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9.[2023·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下联考]根据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①全同关系。S:党员干部 P:国家公务员
②属种关系。S:大学生 P:学生
③矛盾关系。S:唯物论 P:唯心论
④反对关系。S:红的颜色 P:绿的颜色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2023·北京市大兴区高三上期末]用图示表示下面各组概念外延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eq \(\s\up7(),\s\d5(A)) eq \(\s\up7(),\s\d5(B))
eq \(\s\up7(),\s\d5(C)) eq \(\s\up7(),\s\d5(D))
[答题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符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1)请从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批驳材料中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2)试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上分析“马”与“白马”以及“黄马”与“黑马”的关系。
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D
解析: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故D入选。概念、判断、推理都是抽象思维的形式,故A中的“唯一”错误。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故B错误。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概念也不例外,故C排除。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被反映的对象,①错误。概念需要发挥思维的作用,需要经过思维改造和加工,具有主观性,而不是具有客观性,②错误。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可见,概念抽象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③符合题意。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可见,概念概括了一类事物的共性,具有概括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答案:B
解析: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概念。“发小”可以是“从小和自己一起长大的死党、小伙伴”。也可以是“发言人办公室小伙伴的爱称”。两种解释不是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的条件下,所以不违反同一律,A项说法错误。“发小”在不同的场合解释为不同的意思,表明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B入选。对于“发小”的两种解释,都抓住了“经常在一起”和“一起成长的小伙伴”等本质,C说法错误。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是“自相矛盾”,对于“发小”的两种不同的解释,并不自相矛盾,没有违背矛盾律,D不选。故本题选B。
4.答案:A
解析: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根据题干中给数字经济下的定义来看,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反映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可见,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A符合题意。概念的外延数字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材料是从内涵方面界定“数字经济”这个概念,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答案:D
解析:以直播带货为生的李小二与在某国有企业上班的张三均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属于劳动者这一概念的外延,③④符合题意。6岁的小明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不属于劳动者这一概念的外延,①排除。志愿者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而劳动者是以获取收入和报酬为目的的,②排除。故本题选D。
6.答案:B
解析:“男人、女人,汉族人、少数民族人,中国人、外国人”侧重从“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方面对其描述,“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侧重从“人”这一概念的内涵方面对其描述,①符合题意。我们确定了“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或内涵),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确定其内涵(或外延),其他概念亦是如此,因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②符合题意。男人与女人、汉族人与少数民族人、中国人与外国人都属于概念外延的不相容关系,不属于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③错误。该判断揭示的是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之间的关系,未强调词语和概念之间的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B。
7.答案:B
解析:假设A、B为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有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图①是全同关系,而A“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和B“毕业班全体师生”,A班的教师和B班的教师可能有交叉关系,也有可能是全异关系,①错误。图②表述的A和B属于属种关系,“海南省的城市”与“海口市”是属种关系,A“海南省的城市”包含B“海口市”,②正确。图③是种属关系,A“我校的教师队伍”包含在B“我校全体教职员工”里面,A和B属于种属关系,③正确。“河北省”“北京市”的外延完全不同,二者是全异关系,而图中表示的A和B是交叉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B。
8.答案:D
解析:全异关系是指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绵山风景名胜区”与“晋中市”这两个词项的外延是不相容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是全异关系,故D正确。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为种概念。“绵山风景名胜区”与“晋中市”这两个词项的外延之间是全异关系,不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故A、B不符合题意。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绵山风景名胜区”与“晋中市”这两个词项的外延之间是全异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故C错误。故本题选D。
9.答案:A
解析:同一属概念之下的两个在外延上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外延上是矛盾关系,故①正确。外延不相容关系有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全异关系。“马”和“白马”在外延上是属种关系,②说法错误。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元宇宙是网络数字绿洲”是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③说法正确。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应该是“运动会的项目”中包含着“田径比赛项目”,“运动会”与“田径比赛项目”是全异关系,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
关键能力综合练
答案:(1)全同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2)属种关系。动物的外延包含着马的全部外延,动物为属概念,马为种概念;(3)种属关系。马的外延包含于动物的全部外延中,动物为属概念,马为种概念;(4)交叉关系。中学生与球迷之间有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5)矛盾关系。团员与非团员包含在人这一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人的外延。(6)反对关系。输与赢包含在比赛结果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比赛结果的外延。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指向“六组概念”,要求调用概念的基本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每组概念之间的关系。解答说明类主观题,侧重于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的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史记》的作者”就是司马迁,二者的外延相同,属于全同关系。有效信息②:“动物与马”→“马”属于“动物”,“动物”的外延大于“马”的外延,“动物”与“马”的外延属于属种关系。有效信息③:“马与动物”→“马”属于“动物”,“动物”的外延大于“马”的外延,“马”与“动物”的外延属于种属关系。有效信息④:“中学生与球迷”→有的“中学生”是球迷,有的“球迷”是中学生,“中学生”与“球迷”的外延属于交叉关系。有效信息⑤:“团员与非团员”→根据是否隶属于团组织划分团员与非团员,就单个人而言,只有两种可能:“团员”与“非团员”,“团员”与“非团员”的外延属于矛盾关系。有效信息⑥:“输与赢”→存在三种情况:“输”“和”“赢”,“输”与“赢”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二者属于反对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确定本题涉及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的有关知识要点,结合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分析。
核心素养升级练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故①符合题意。“人”的这一概念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而不是规定了人的本质属性,故②排除。“人”这一概念舍去了不同人的个性特征,只抓住了“人”的共性进行概括,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故③符合题意。“人”这一概念舍去了不同人的个性特征,只抓住了“人”的共性,所以不具有具体性和个别性,故④排除。故本题选B。
2.答案:C
解析:概念这个词似乎很抽象,很陌生,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离不开它,都在广泛运用着它,A错误。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十分重要,思想是离不开语言的,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和形成都要借助语言,思想的表达也要通过语言。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也离不开语言中的语词,B错误。任何一个概念都要借助语词来表达,但是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能够表达概念,为了正确地表达概念,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语词的多样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表达多种概念,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只是经马行过,不曾差壕寨用水平打量地面高下”中的“水平”是指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大军威武多雄壮,训练水平更繁难”中的“水平”是指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因此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故A说法错误。材料中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B符合题意。两个“水平”表达的是不同概念,在外延关系上属于不相容关系,故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4.答案:A
解析:“实体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揭示了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揭示了实体经济的外延,故①②正确。交叉关系亦称“部分重合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外延间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材料没有涉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叉关系,③排除。实体经济和物质生产活动之间是属种关系,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出口商品中,可能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中,有些可能出口,二者属于交叉关系,①正确。共青团员都是青年,青年—共青团员的关系属于属种关系而非交叉关系,②排除。不超过45周岁的人群中,18~45岁的属于成年人,18岁以下的属于未成年人,二者属于交叉关系,③正确。所有的文盲都属于非知识分子,非知识分子—文盲的关系属于属种关系而非交叉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反物质就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说明物质的外延包含着反物质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所以反物质与物质的关系属于种属关系,B表述正确。是对反物质与物质关系错误的理解,A、C、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7.答案:B
解析: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而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猫”的部分外延与“白猫”的全部外延重合,属于属种关系,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外延全部重合,属于全同关系,故B正确。“猫”的部分外延与“白猫”的全部外延重合,属于属种关系,故A错误。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是外延全部重合,属于全同关系,故C错误。“猫”的部分外延与“白猫”的全部外延重合,属于属种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本题选B。
8.答案:C
解析:图是全同关系,土豆和马铃薯是同一种植物,是全同关系,①入选;图是全异关系,工厂和工人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不相同,不存在包含关系,②不选。图是种属关系,马的概念的外延要大于白马,欧拉图所展示的关系是反的,③不选。图是交叉关系,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这二者的概念的外延有交叉的部分,④入选。故本题选C。
9.答案:D
解析:并非所有的国家公务员都是党员干部,二者不是全同关系,①对应错误。学生包含大学生,S与P是种属关系,②对应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符合矛盾关系的定义,③对应正确。绿色和红色只是众多颜色中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二者是反对关系,④对应正确。故本题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北京人中有的在北京工作,有的不在北京工作,在北京工作的人中有的是北京人,有的不是北京人,因此,北京人与在北京工作的人是交叉关系,A错误,但符合题意。全异关系又称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米和分米是全异关系,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在类A和类B中,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反映这两个类的概念A与B就有交叉关系。女学生中有的是运动员,有的则不是运动员;而女运动员中有的是学生,有的则不是学生。因此,女学生与女运动员的关系是交叉关系,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在概念a和概念b的关系上,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属种关系。所有的动物都属于生物,但有的生物不属于动物,因此,生物和动物的关系是属种关系,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1.答案:(1)①正确地使用概念,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马”这一概念的内涵抽象概括了所有马的共同本质属性,“马”概括的不是马的形体、颜色等非本质属性。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马”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所有不同颜色的马。因此,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一种诡辩。
(2)①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②种属关系或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马”的外延比“白马”的外延大,且包含着“白马”的全部外延,因此,二者是相容关系中的属种关系。③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黄马”与“黑马”在外延上不具有相同部分,都包含在“马”这一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马”的外延。因此,“黄马”与“黑马”是不相容关系中的反对关系。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批驳材料中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请从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正确地使用概念,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关键词②:“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可联系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说明“马”这一概念的内涵抽象概括了所有马的共同本质属性,“马”概括的不是马的形体、颜色等非本质属性;“马”这一概念的外延包括所有不同颜色的马。因此,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是一种诡辩。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上分析“马”与“白马”以及“黄马”与“黑马”的关系。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马”与“白马”→可联系教材知识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马”的外延比“白马”的外延大,且包含着“白马”的全部外延;关键词②:“黄马”“黑马”→可联系教材知识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黄马”与“黑马”在外延上不具有相同部分,都包含在“马”这一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马”的外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课后作业题</a>,共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概念的概述同步测试题</a>,共6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个正确判断形成的途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