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课后测评
展开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4.1 概念的概述 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动物”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不同动物(如马、牛、羊等)的个性特征,只抓住“动物”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如猫狗),而指所有的动物。这表明( )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 ②概念具有生动性
③概念具有概括性 ④思维具有间接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②中“生动性”是形象思维的特征。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2.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猫”与“白猫”,“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是( )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
C.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解析】B
3.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 )
A.都是客观存在的
B.概念就是客观事物本身
C.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解析】概念不是客观存在的,A错误;B错误,正确的概念反映事物本身;C不符合题意。所以选D。
4.“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与“商品是劳动产品”,“儿童是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与“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通过以上两组语词对比,对我们准确定义的逻辑规则启示是( )
①定义不能用比喻,应当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
②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应该揭示被定义项是什么
③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要全同
④定义项不能包含被定义项,避免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范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它没有直接、准确的揭示“儿童”的本质属性,这启示我们定义不能用比喻,应当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①正确。②: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句式或负概念,该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中两组语词均不涉及用否定语句来下定义,②不符合题意。③:“商品是劳动产品”,其中商品是被定义项,劳动产品是定义项,商品的外延比劳动产品的外延小,这启示我们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要全同,③符合题意。④:题中两组语词均不涉及同语反复、循环定义,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无理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与“整数”、“实数”与“虚数”、“正整数”与“负整数”,以上四组概念间关系用欧拉图分别表示为(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解析】①:图代表全同关系,无理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是全同关系,故“无理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可以用图①表示,①排第一位。②:图表示属种关系,“有理数”包括“整数”,两者是属种关系,故“有理数”与“整数”可以用图②表示,②排第二位。③:图表示矛盾关系,“实数”与“虚数”是矛盾关系,故“实数”与“虚数”可以用图③表示,③排第三位。④:图表示反对关系,“正整数”与“负整数”是反对关系,故“正整数”与“负整数”可以用图④表示,④排第四位。故本题选D。
6.有同学将“工人”和“工厂”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画成下图。这一画法( )
A.正确,因为工人与工厂这两个概念属于种属关系
B.正确,因为工人与工厂这两个概念属于属种关系
C.错误,因为工人与工厂这两个概念属于全异关系
D.错误,因为工人与工厂这两个概念属于矛盾关系
【解析】C:“工人”和“工厂”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是全异关系。该同学错误的实质在于将概念之间的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工人是在工厂里面工作的,所以将“工人”这个概念的外延画在“工厂”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C符合题意。ABD:“工人”和“工厂”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是全异关系,不是种属或属种关系,也不属于矛盾关系,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7.下列选项中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能用以下图示表达的是( )
A.诗人 诗歌 诗集 B.绘画 音乐 艺术
C.教师 党员 女性 D.工人 农民 技工
【解析】A:该项中的三个概念是互异的,互不相容,A不符合题意。B:该项中“艺术”包含“绘画”与“音乐”,而“绘画”与“音乐”是反对关系,B不符合题意。C:该项中这三个概念是互为交叉关系,符合题干中的图示,C符合题意。D:“工人”包含“技工”,而“工人”与“农民”是相异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C。
8.下列选项与“春夏秋冬—四季”概念关系一致的是( )
A.喜怒哀乐—情绪 B.赤橙黄绿—颜色
C.早中晚—一天 D.东南西北—四方
【解析】ABC:依题意知,四季就是指春夏秋冬,二者是全同关系。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的表现,但是人的情绪仅仅是喜怒哀乐;赤橙黄绿是颜色,但是,颜色还有其他;早中晚是一天中的三个时段,但是,一天不仅仅包括早中晚。因此ABC是种属关系。ABC不选。D:东南西北就是指四方,四方就是指东南西北。二者是全同关系。D正确。故本题选D。
9.“中国”与“河流”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解析】ABD: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以下几种: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但是,“中国”与“河流”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不相容的关系。ABD不选。C:两个概念外延不相容关系,称为全异关系。“中国”与“河流”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不相同的。C正确。故本题选C。
10.“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身份低微,“鄙”是指地处偏远,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①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定会表达不同概念
②要区分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以避免混淆
③《出师表》中的“卑鄙”与现在的“卑鄙”是交叉关系
④《出师表》中的“卑鄙”与现在的“卑鄙”是全异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也可以表达同概念,①错误。②④:题中《出师表》和现在的“卑鄙”一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是全异关系,这也启示我们要区分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以避免混淆,②④正确。③:《出师表》中的“卑鄙”与现在的“卑鄙”是意思完全不同,属于全异关系,不是交叉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D。
11.下面对所给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正确的是( )
①国家→阶级性 ②国家→社会性 ③商品→使用价值 ④商品→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国家是经济及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①正确。②:社会性也是国家的属性,但不是本质属性。②不选。③:使用价值,即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是任何物品都具有的属性,是物品的自然属性。但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③排除。④: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物品的独有的本质属性。④正确。故本题选B。
12.“谁曾见过‘一’,我们只见过某一个人,某一棵树,某一间房,而决不会见到作为数学研究对象的‘一’;类似的,我们也只能见到圆形的太阳,圆形的车轮,而决不会见到作为几何对象的真正的‘圆’。”这段话旨在表达( )
A.每一事物总有许多性质和关系 B.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C.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 D.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解析】A:题中没有体现每一事物总有许多性质和关系,A排除。B: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也就是说,概念这种思维形式的特点在于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了它的非本质属性,因而概念具有抽象性。也正因为这样,概念具有概括性,概念可以概括具有一定本质属性的事物。题干揭示了数学概念“一”和“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征,B项正确。C: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总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脱离语词的赤裸裸的思想概念是不存在的。语词是概念的物质承担者或者物质外壳。但题中没有体现出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C排除。
D:题中没有涉及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D排除。故本题选B。
13.与“麦克风”、“话筒”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致的是( )
A.巧克力∶糖果 B.炒鱿鱼∶解雇
C.引擎∶发动机 D.买单∶结账
【解析】C:麦克风就是话筒,但是麦克风是音译词语,“麦克风”与“话筒”是全同关系,引擎就是发动机,同时引擎也是音译词语,“引擎”与“发动机”也是全同关系,C正确。
A:“麦克风”与“话筒”外延完全重合,而“巧克力”与“糖果”属于属种关系,A不符合题意。B:“炒鱿鱼”与“解雇”属于全同关系,但“炒鱿鱼”并不是“解雇”的音译词,B不符合题意。D:“买单”与“结账”属于交叉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A.B.C.D.
【解析】A:亚洲国家真包含中国,发展中国家真包含中国,但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是真包含关系,二者有交叉点,中国即属于亚洲国家,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故A符合题意。
BCD: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A。
15.“刑法”与“法律”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解析】B: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两个概念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刑法”是一种法律,故刑法是种概念,“法律”是属概念,因此两个概念的关系是种属关系,B符合题意。A:“刑法”是一种法律,故刑法是种概念,“法律”是属概念,因此两个概念的关系是种属关系而非属种关系,A错误。CD:“刑法”与“法律”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包含关系或种属关系,不是交叉关系或全同关系,CD错误。 故本题选B。
16.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错误在于( )
A.反映了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B.已经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
C.没有揭示人的属性 D.没有如实地反映人的本质属性
【解析】ABCD:概念的内涵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柏拉图给人下的定义的明显错误,是未抓住人会思想,会使用生产工具之类的特征,只是现象化地将人与飞禽走兽区别开来。并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没有如实地反映人的本质属性,ABC排除,D正确。故本题选D。
17.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 )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
C.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解析】A: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全相同,很显然,“马”与“白马”不存在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中国的首都”与“北京”的外延不存在种属关系,A错误。B: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很显然,“马”与“白马”不存在种属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的外延完全相同,属于全同关系,B符合题意。C: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中国的首都”与“北京”的外延完全相同,而不是只有一部分,C错误。D:“马”与“白马”的外延属于属种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中国的首都”与“北京”的外延不是种属关系,而是属于全同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
18.在“《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郭沫若”这两个概念是( )
A.全同关系 B.反对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解析】A:“《屈原》的作者”和“郭沫若”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一致,都指的是“郭沫若”这个人,因此二者之间是全同关系,A正确。BC:全异关系又称为不相容关系,依据全异的不同情况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即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即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都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屈原》的作者”和“郭沫若”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一致,不是反对关系和全异关系,BC错误。D: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之间有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屈原》的作者”和“郭沫若”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一致,D错误。故本题选A。
19.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它的特征是( )
①抽象性 ②社会性 ③能动性 ④概括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④: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因而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征,①④正确。②:概念特征没有社会性,②不符合题意。③: 思维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等共同特征,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可分为( )
A.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B.相互依存关系
C.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D.对立统一关系
【解析】C: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容的部分,不相容关系指不具有相同的部分,C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1.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1)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看,“白马”与“马”是什么关系?
(2)“课桌”与“马”是什么关系?
【答案】(1)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但是,“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显然,如果把“白马非马”解释为“白马不等于马”,则公孙龙的论证是正确的,但如果解释为“白马不是马”,则公孙龙的论证属于错误的论证。
(2)“马”与“课桌”不仅内涵上不同,而且外延上也无重合之处,二者之间属于全异关系。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把握适度原则课后测评,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把握适度原则 过关检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