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巩固练习
展开1.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笔”与“毛笔”、“福建的省会”与“福州”的关系分别是( )
A.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 全同关系
C.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 种属关系
2.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给苹果下定义,小兰说:“苹果是红色的水果。”有同学拿出青苹果反问说:“这是苹果吗?”上述材料强调小兰( )
A.看到了苹果的显著特征 B.没有揭示苹果的本质属性
C.对苹果的概念进行了准确定义 D.没有使用语词表达苹果的概念
3.下列各组概念与各组图形之间的关系匹配正确的是( )
A.a中年人、b教师、c青年人
B.a警察、b刑警、c党员
C.a中国人、b中国律师、c中国法学教授
D.a大学生、b小学生、c优秀大学生
4.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的角度看,恩格斯所使用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与“这位巨人”之间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全同关系 D.交叉关系
5.小王同学元旦时给好朋友小李发了一个红包。下面是他们的部分聊天记录。
小李: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小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
小李: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别的意思。
小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他们的对话体现的道理有( )
①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③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④同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分为以下四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看,这四种关系分别是( )
A.全同关系 种属关系 属种关系 交叉关系
B.矛盾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反对关系
C.相容关系 种属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7.“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动物”和“植物”,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
①都是不相容关系即全异关系 ②分别是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③分别是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④都是不相容关系即反对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
A.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经济
B.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思想、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C.鱼是用鱼鳃呼吸、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9.“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10.下列关于“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概念是反映事物所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B.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C.一个语词只能表达同一个概念 D.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11.“刑法”与“法律”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12.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 )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
C.种属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13.“中国位于亚洲。”这句话中的“中国”和“亚洲”两个概念的外延是( )
A.包含关系 B.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同关系
14.实体经济,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 ②揭示了实体经济的外延
③指明了实体经济与物质生产活动的种属关系 ④揭示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交叉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刘大学即将毕业,他起草了一封求职信。关于求职单位,他提出了如下要求:(1)跨国公司。(2)提供出国培训机会。(3)月薪20 000元以上。(4)提供住所。(5)工作地交通方便。他把这份求职信复印了100份,寄给了有关单位。两个月过去了,他的求职信没有收到任何反馈。眼见同班同学陆续收到面试通知,小刘沉不住气了。于是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求职条件。他把(4)和(5)删去,把(1)改为“大公司、大企业”,把(3)改为“月薪12 000元左右”。把修改后的“求职信”重新发了出去,一个月后,小刘终于收到两家单位的的面试回函,但是双方最终没有达成就业协议。
这时,同班同学大都已经找到了工作,小刘心慌了。他来到系主任的办公室进行咨询。王主任看了他的求职信后拿起笔,把(1)删去了,把(2)改为“提供培训机会”,把(3)改为“月收入8 000元左右”。小刘把王主任修改过的“求职信”又发了出去。不到两个星期,就有六家单位回了函。经过面试,小刘很快就被某公司录用。
运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相关知识,分析小刘对“求职信”不断修改的必要性。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天,某市机关马科长给顺风饭店赵经理写了一个通知,说:“今天上午十一点半有六个兄弟单位的人到你店参观,并用午餐。望做好准备,热情接待。”赵经理为了弄明白到底有多少人到饭店就餐,就又打电话问马科长,马科长不耐烦地在电话里说:“通知上写得很明白了嘛,有六个兄弟单位的人。”“啪”的一声挂了电话。
请问:马科长写的通知到底有没有错误?如有,错在何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毛笔”属于“笔”的一种,因此“笔”与“毛笔”是属种关系;“福建的省会”与“福州”的外延完全相同,因此二者是全同关系,B正确。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2.B 解析:小兰只看到了部分苹果的外部特征,没有揭示其本质属性,B正确,A错误。小兰从外观颜色的角度定义苹果,没有对苹果的概念进行准确定义,C错误。小兰使用了语词来表达苹果的概念,不过没有对苹果的概念进行准确的定义,D错误。
3.A 解析:“a中年人”与“b教师”有交叉关系,“b教师”与“c青年人”又有交叉关系,青年教师和中年教师是反对关系,A正确。“a警察”与“b刑警”是属种关系,不是交叉关系,B错误。“a中国人”与“b中国律师”是属种关系,不是全异关系,C错误。“a大学生”与“b小学生”是反对关系,不是矛盾关系,D错误。
4.C 解析:“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这两个概念都是指马克思本人,外延完全相同,属于全同关系,C正确。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的关系,材料没有体现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排除A、B。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关系,材料没有体现,D排除。
5.A 解析:材料中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这表明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①③入选。材料中的“意思”是同一个词语,但都表达不同的含义,并不是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也不是同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②④不选。
6.D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这四种关系分别是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D入选。A、B、C均错误,排除。
7.A 解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动物”和“植物”,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都是不相容关系即全异关系,分别是矛盾关系、反对关系,①②入选,③④不选。
8.B 解析:根据概念内涵的要求,概念的内涵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A、C、D均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不符合题意。B只反映了社会关系所包含的内容,没有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属性,符合题意。
9.D 解析:“工厂”和“工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工厂”和“工人”这两个概念属于完全不同的种类。“工厂”属于社会组织的一种,“工人”属于职业的一种,二者之间是全异关系,D正确。
10.B 11.B 12.B
13.B 解析:“亚洲”和“中国”都是单独概念,因此,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不相容关系,也就是全异关系。
14.A 解析:③混淆了种属关系与属种关系;材料没有涉及二者的交叉关系,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
15.答案:①小刘之前没有找到工作主要原因是求职信的“条件太多、要求太高”。从逻辑上讲就是没有处理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②找工作时,条件越多,要求越高,可选的单位越少;条件越少,要求越低,可选的单位越多。③小刘两次经过减少条件、降低要求,扩大了意向单位的范围,从而找到了工作。
16.答案:①马科长的通知有错误。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显然,马科长的通知并没有写明确。因为,“六个兄弟单位的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可能是一个兄弟单位的六个人,也可能是六个兄弟单位的所有人,既可能是六个人,也可能不止六个人。究竟有几个人,不明确。③启示:日常生活中,为准确表达思想,必须准确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混淆概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判断的概述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判断的概述综合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