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春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019309/0-17005764976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 热爱生活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 散 步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思路,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3.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学习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激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
2.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它象征着生机,象征着希望。一提到春,我们总会在心灵深处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我们思想的河流也会随之跳动出对生命充满热爱的美妙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跟随朱自清先生的笔触去感受春的气息。(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主学习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文体知识
1.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具有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特点。一般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2.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
字音字形
嗡嗡(wēnɡ) 酝酿(yùnniànɡ) 窠巢(kē) 应和(hè) 嘹亮(liá)
朗润(rùn) 黄晕(yùn) 抖擞(dǒu sǒu) 胳膊(b)
词语释义
朗润:明亮滋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舒活:舒展活动(手脚等)。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
三、文本探究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以及易读错的字音。
2.教师点评朗读,纠正字音和应该重读、停顿的地方。
3.理清文章思路。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景物的。
【交流点拨】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总—分—总的顺序来描写春天的景物。第1段:盼春;第2—7段:绘春;第8—10段:颂春。
深层领悟
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点明主题,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四、板书设计
第1段:盼春
春 第2—7段:绘春
第8—10段:颂春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天,万物苏醒,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目之所及都是一片明媚。作为文学大家的朱自清,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通过他的笔,我们是否会看到更不一样的春天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朱自清的《春》,去感受春天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预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三、文本探究
深层领悟
1.在“绘春”这部分内容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景图?
【交流点拨】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交流点拨】第一句是从“点”的角度描绘;第二句是从“面”的角度描绘;第三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四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及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春花图的?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在第4段中,作者按照从高到低,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树上的花、花下的蝴蝶、地上的野花。写法特点:运用排比、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色味结合,全方位地描写春花的美。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的艳丽;“花里带着甜味儿”写出了花的味道;“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
4.作者通过哪些感觉器官来写春风?
【交流点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触觉,描写春风的和煦;“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通过嗅觉,描写春风的芳香;“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通过听觉,描写声音的悦耳。
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句,形容春雨的“密”“细”“亮”“柔”,通过印象的叠加,强化了表达效果。
6.在第6段中,“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句话似乎与写春雨无关,能否删去?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这句话虽未写雨,但是却写出了春雨带给人们的安静、温馨,营造了一种寂静、祥和的氛围。
7.描绘了5幅春图后,为何还要写迎春图?文中引用俗语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由景及人,春到人乐,与开头相呼应。引用俗语,意在告诉人们:要抓紧时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8.课文的最后3段,作者又写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课文最后3段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按照“娃娃—小姑娘—青年”的顺序,写出了春天不同阶段的不同景象,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娇媚多姿与健壮,概括突显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盼春(第1段 )——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四、板书设计
春醒图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绘春(第2—7段)
春
春雨图
迎春图
娃娃(新)
小姑娘(美)
颂春(第8—10段)
青年(力)
初中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教案,共7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