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谌丽华
一、什么是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概念为主线,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载体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旨在促进学生将“大观念”与“小单元”相结合,使“知识结构化、技能情景化、问题情景化”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或专题、话题、大问题)、目标、任务、情景、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二、大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往的普通教学是以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视角孤立的“课时教学”,过分强调“教学速度和知识效率”,达不到知识、思维和素养生长应该具有的“课标”高度,不符合当今素养导向要求。
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跨课时衔接,也可以是跨单元的衔接,甚至跨学段之间都能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把知识穿成一个串。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利用大单元整合的思想,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三、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
整个单元教学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而非一味沿袭教材、教参和学辅资料的规定与说明,并在系统分析基础上组建单元、确实主题、明确目标、评价先行、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以及课型、课时、作业、测试统筹安排与科学设计。下面就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跟大家一起谈谈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设计
(一)“对标”课程标准
(二)确定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2、通过操作活动,从实例中理解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根据表面积的含义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的计量单位并形成表象,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4、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到生活中解决有关问题;5、能综合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其应用价值。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并能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创设单元任务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章节,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是要求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追求大单元的教学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呢?《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五年级上册我们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呢?对六年级《圆和圆柱》的学习又会给出什么样的启发呢?
单元整体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单元评价任务
第二部分:探究性课时教学设计
单元探究课1
单元探究课2
单元探究课3
单元整理课
五、大单元教学设计与传统模式教学设计的区别
单元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
二上
测量长度
课程学段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
内容要求: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知道体积(或容积)的度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体验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了解这些图形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几何直观: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景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模型意识:
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
三上
周长
三下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五上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五下长
方
体
正
方
体
教学内容
第一节: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第二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例1: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2:计算纸袋(没有上面)的表面积
第三节:体积与体积单位;
第四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第五节:问题解决;
综合与实践: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六上
圆的面积
学业要求: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能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这些图形的展开图,会计算这些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
能够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初步了解数学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六下
圆柱和圆锥
学生已经知道和掌握的知识
学生已经理解的概念和几何模型
需要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学习能力
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可以分解成简单的图形来求面积;
1、(变化)通过切割和拼接等方法可以将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进行可以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
2、(联系)发现图形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图形面积的猜想。
3、(发展)图形间的联系和转换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图形之间的规律。
思考能力:
能正确找到计算面积和体积所需要的数据。
能以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将未知图形(圆柱)的表面积计算转化为已知图形的表面积计算。
能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设计任务情境
单元任务:认识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评价任务
课型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单元起始课
制定单元学习路径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和学习的必要性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探究课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图形的面、棱、顶点的感知与分析,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探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单元探究课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探究课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整理课
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形成思维导图
能理解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综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标准
能根据图形特征及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灵活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单元主题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
探究课
备课人
谌丽华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到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建筑物、设施、装饰等,
并从对话中体会到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计算。
2.通过主题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从中联想到已学过的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如图形
的面积)。
3.通过观察、操作、抽象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难点: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进行重新整合)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根据单元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描
述出图片信息,并提出数
学问题。
根据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
师:1.观察单元主题图,说一说图
中的信息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学过的数学知识?
2.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地方有长方体或正方体,再看看图中三个小朋友关心得问题,让你又想到了什
么?
3.用所学过的知识初步设想一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学生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哪方面的知识?
4.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为什
么我们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表面积和体积?
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多角度思考提
出多个问题。
2.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在具体情境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任务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
顶点
任务二: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大小
关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整合教材,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活动一: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通过直观图形,确认顶点是三条棱(长、宽、高的相交点),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正方体
的6个面大小相等。
三、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活动三:“通过量一量,比一比”,
小组通过共同探索棱与棱之间的
长短关系,确认:长方体的4条长分别相等,4条宽分别相等,4条高分别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同.
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与我
们学过的哪一部分的知识有联系?
1.能用数学语言准确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
棱和顶点。
2.能较迅速的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
3.能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联系起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辨析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异同,是学习图形知识的有效策略。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好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巡视了解掌握情况。能通过刚才的练习准确地找出所需的数
据,解决问题。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1.自主练习:教材练习十二
拓展应用:《同步》47页第7题。
用一根2m长的绳子捆扎一根礼品盒(如图)。如果打结处绳子长30cm,这根绳子够长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
思考:上题与三年级求长方形的周
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可以通过课后的练习,增强对长方体和正方
体特征的理解。
2.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看怎么有效的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抓住求包装带长度的实质就是求被捆扎部分的棱长总和,并与三上求长方形的周长相联系。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基本知识的训练,又能充分挖掘习题的功能,及时进行拓展训练,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注重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变式与拓展练习,引导学生依据题目特点灵活掌握长方体的棱长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探究课
备课人
谌丽华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实例中理解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2.能根据表面积的含义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会平面与立体的转化与对应,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认识到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
系,借助观察和已有的表象,自己探索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不同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难点:怎么利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进行重新整合)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通过剪一个长方体盒子这样动手活动的过程,从感知“表面”到理解表面积,即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它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学生通过展开图自主探索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是由
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是什么形
状?
活动一:拿一个长方体盒子,把它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沿它的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并多角度思考提出多个问题。
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一个立体图形都是由一些面围成的,其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表面积。同时让学生经历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探究出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整合教材例1、例2、课堂活动及
问题解决例1。
活动一:将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沿棱剪成6个面,分别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
活动二:把面积相等的面摆在一起。(与例1结合起来,总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活动三: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应用(例2和问题解决例1)
三、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活动一: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第三种方法。并总结出计算规则柱体表面积的简便方法。
会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来思考。
2.能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将生活中的实物转化成具体的图形,并能正确分析具体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与长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不能机械地套用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公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方法。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如何灵活的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图形的转换,找到计算长方体表
面积的第三种方法,为后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做准备。
任务二:探究计
算所有规则柱体表面的简便
方法。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思考:1、你能描述上面几种图形
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有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计算上
面所有的图形的表面积。
试一试:做下图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绸
布?
此题可以放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出不同的思路,既可以用一个面的面积乘4,也可以用展开的方法来解决,展开成一个长方形。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之间研究、讨论、探
索出计算规则柱体表面积的简便方法,即:将这些图形沿一条棱剪开后侧面就是一个长方形。
S表=S侧(S长)+2S底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进一步大胆去猜测和验证规则柱体表面积的简单计算方法,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再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型
探究
备课人
谌丽华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2.通过操作、填表、对表中数据的比较与交流,体会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的内在
关系,抽象概括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一般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分析推理总结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
难点:体会体积(或容积)的意义和理解“等积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进行重新整合)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评价标准
【学习目标一】能根据情境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学习目标二】
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
【评价一】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理解体积(或容积)的意义。
【评价任务二】
通过活动和课件模型的操作与演示,掌握体积及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调整教材顺序,理解体积的意
义后再理解容积的意义。
例1: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观察土豆放入前后量
杯中的水位变化。
【学生活动一】
说一说: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
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二】例5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感受1立方厘米有多大?
活动二:感受1立方分米有多大?
活动三:在墙角搭一个1m3框架,感知1m3的实际大小。
活动四:课件模型的操作与演
示,直观地看到1dm3=1000cm3。再类比推导出1m3与1dm3的进率关系。
1.学生能提取有用的信
息和合适的问题。
2.通过“说一说”感受任何一个物体都要占有
空间。
3.能体验到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不同,从而建立体积的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思想。
在脑海中建立1立方厘米的大小观念,为生活中正确应用体积单位打下基础。
加深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可。
3.通过课件模型的操作与演示,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以及各种活动和实际操作,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体积单位的大小及它们
之间的进率。
整合教材50页例1、比一比,51页例2,53页例2总结出解决与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探索运用,迁移拓展
活动一:(50页)例1 、用一些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积木拼长方体。
活动二:比一比
活动三:整合教材51页例2,53页例2(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延伸拓展:圆柱体的体积
1.能通过拼摆、填表、数据分析等操作活动,体会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的内在关系,抽象概括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一般
方法。
通过例1得出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结合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特征,自主探索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即: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体会所有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4.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体会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了解“体积=底面积×高”是所有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为后面探索圆柱与圆
锥的体积做了必要的准备。
54页例3:运用“等积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会求体积,还要掌握已知体积求与体积相关数量的变式问题。
四、探索运用,迁移拓展
(54页)例3 、把一个棱长是20cm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长25cm,宽16cm,高23cm的长方体容器中,这时的
水位是多少厘米?
延伸拓展:把一个长6.28cm,宽2cm,高10cm的长方体容器中装满水,然后倒入一个底面半径是2cm的圆柱形容器中,这时的水位是多少厘米?(只说方法,不计算)
1.能运用“等积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等积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做准备。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不仅会求体积,还还要掌握已知体积求与体积相关数量的变式问题。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复习整理
课型
探究
备课人
谌丽华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综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进行重新整合)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教学活动
评价标准
【学习目标一】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巩固和拓展)
【评价一】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任务一: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一:基础性巩固复习。
例:用铁丝先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然后又把它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 )。
活动二:拓展延伸
例:如图是由64个边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成红色,表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1.学生能较熟练的利用长方体棱长总和的特点解决问题。
2.能较熟练的运用长方体顶点、棱和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不同题型,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目标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评价二】会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任务二: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表面积的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
活动一:基础巩固练习
例:填表
活动二:结合平面图形中切割和拼接等方法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
变化。
例:把两个棱长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18dm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
积是( ),体积是( )。
1.能通过填表、数据分析等操作活动,掌握最基本的已知长、宽、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巩固,并且能沟通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以及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2.能将有关平面图形的拼接知识迁移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中来。
【设计意图】巩固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将平面图形面积的应用和立体图形表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联系起来,找到知识的共性。
【学习目标三】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拓展延伸。
【评价三】会将已学知识进行迁移提升,充分利用图形之间的联系,提升对图形的认识。
任务三:拓展延伸
活动一:如下图,把一些练习本叠放成长方体形状,再把这些练习本均匀地斜放,它们的
( )
A、体积和表面积都相等
B、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C、体积不相等,表面积相等
D、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思考:体积为什么没变?表面积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活动二:如图1,一个长30cm、宽15cm、高20cm的长方体玻璃缸里有一些水。现一头抬高如图2所示,AB=4cm。这些水的体积是多少?如果这头再抬高,水至玻璃缸口正好与缸口重合(水没有溢出),如图3所示,这时CD长多少厘米?(单位:cm)
1.能运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类推出三棱体与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2.抓住图形变化中不变的量进行分析,透过变化看不变。
【设计意图】1.能运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类推出三棱体与长方体体积之间
的关系。
2.抓住图形变化中不变的量进行分析,透过变化看不变。
传统模式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
时
的
区
别
总课时安排:14课时
总课时安排:8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应用——1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2课时
体积与体积单位——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运用,表面积的计算和体积的计算)——3课时
问题解决——2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综合与实践——1课时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式
的
区
别
通过观察、操作、抽象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以及面的特征有清醒地认识,教师可“一句带过”。重点引领学生结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特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的特点以及计算棱长总和的方法。
从长方体的展开图出发,通过例1学习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例2的实际应用。
整合教材第二节和问题解决中的例1,充分利用长方体的展开图的不同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材安排4个例题来认识和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1个例题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和课件展示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单位和单位直接的进率。
有关体积的计算,教材安排了4个例题。
整合教材中的例题,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体会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了解“体积=底面积×高”是所有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为后面探索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做了必要的准备。
传统的教学更注重按教材体系按部就班
的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何。
实行大单元教学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勾起与本单元相关联的旧知,把与本单元有关的知识串成线,同时激起学生对与本单元知识体系有关的新知的
好奇和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4 认识图形(一)教案及反思,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复习课∣新北师大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梳理概念,回忆计算公式,填表,梳理基本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解题经验,完成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