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2.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5.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难点: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具准备】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仪器(试管、集气瓶、矿泉水瓶、烧杯、吸管)及药品(二氧化碳、紫色石蕊溶液、醋酸溶液、蒸馏水)。
教学方法 学法
创设情境 模拟实验
↓ ↓
探究学习 自主探究
↓ ↓
生活链接 学以致用
↓ ↓
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
【授课教案】
续表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动画的名字叫《救救北极熊》,北极熊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去动画片里面找答案。
播放《救救北极熊》动画片
同学们的表情很凝重,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
【观看】
【回答】看到了北极冰川融化,北极熊的家乡被破坏。是因为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北极熊的热爱和同情,在视频中体会大自然被破坏的严重后果,情绪自然流露。
二氧化碳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讲述屠狗妖的故事,这个屠狗妖其实是二氧化碳,从中能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呢?
【注意】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要进行灯火试验。
【倾听】【思考】
【回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
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不是就一无是处了呢?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用途呢?
关于二氧化碳有这样几种说法:
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农民说它是“植物的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请同学们想一想,每句话说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用途。
【小组讨论】
【回答】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云雾。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器。
抹墙的石灰乳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拟人化的说法使教学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能力。
展示课题
二氧化碳究竟是怎样一种物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
思考
引出课题
实验探究
【实验】观察手中塑料瓶中的二氧化碳,说说它的物理性质,可以闻一闻、看一看。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及可燃性。
二氧化碳能不能像水一样倾倒呢?倾倒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播放倾倒二氧化碳的视频
【回答】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察】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由现象得结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并能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干冰
【展示】干冰制造舞台效果的图片
【提问】是什么物质制造了这种梦幻般的美丽的舞台效果?
固态二氧化碳因为外形像冰,所以叫做“干冰”。干冰放在空气中非常容易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常用来作制冷剂,具体用途有哪些呢?
欣赏图片
【阅读】
【回答】冷藏、保鲜、人工降雨等。
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舞台效果联系起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塑料瓶里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向塑料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
各小组进行实验,出现明显现象:塑料瓶变瘪了。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总结】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怎样的呢?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升高温度则溶解的更少。
展示碳酸饮料的图片,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喝,但是喝完之后有一个困扰:打嗝,打出来的嗝是什么气体呢?
【阅读】
【思考】
【回答】是二氧化碳。
将二氧化碳与学生喜欢喝的碳酸饮料联系起来,将生活融入化学课堂中。
【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
阅读课本实验过程,列出实验步骤;
演示实验
解释现象
【阅读】
【列步骤】
观察实验并说出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一步一步地推导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1.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吗?
2.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一回事吗?
同桌【讨论】
【回答】1.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不是一回事。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是化学变化。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能力,并能清楚地区分两个过程。
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分解H2CO3CO2+H2O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熟悉方程式的写法,记忆、练习
锻炼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掌握本节重点。
化合反应
分析比较下列反应
①CO2+H2OH2CO3
②Fe+O2Fe3O4
③C+O2CO2
④P+5O2P2O5
分析每个反应的特点。
总结共同点。
反应物均为两种,产物均为一种。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能利用比较法学习化学
分解反应
【过渡】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请同学们写出文字表达式。
【问题】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找出共同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总结】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特征:一变多表达式:AB+C
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总结共同点:
三个制氧气的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利用比较法学习化学
板书设计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初中沪教版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授课教案,动画展示,学生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授课教案,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教版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具准备,授课教案,交流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