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教版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2.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授法、讨论法,学生阅读,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授课教案】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导探究
讨论交流
展示评价
设疑引入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2.水电解后质量减轻了。
【提问】上述几个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请你和同学们讨论交流后回答。
【续问】你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为什么质量守恒吗?
【动画展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讨论】学生看完动画后分组讨论并交流回答。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原子种类不变2.原子数目不变3.原子的质量不变微观
4.总质量守恒5.元素种类不变宏观
【提问】镁条的燃烧这个变化,可用下列三种方式表示: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判断哪种表达方式最好?好在哪里?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镁条+氧气氧化镁
c.2Mg+O22MgO
【总结】第三种表示方法最好,它是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后得出
宏观与微观的转化
学生总结比较
回顾引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直观感受化学变化中微观粒子的“变”与“不变”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微观含义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探究
化学方程式
的意义
【过渡】前面我们学过原子和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又知道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又具有哪些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问题】什么叫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总结】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4P+5O22P2O5。
【问题】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具有哪些优点呢?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它把“质”和“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示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量上的关系,以后我们再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时就要用它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信息?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进行总结(以木炭燃烧为例)
【学生阅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三点意义。
C+O2CO2的意义
【总结】化学方程式具有的意义。
(1)表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回忆以前的知识
【学生阅读】
【回答】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1.表示出了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
2.表示出了反应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3.表示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很明显地看到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
【回答】化学方程式具有三点意义。
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例如,C+O2CO2;反应物为C和O2,生成物为CO2,反应条件为“点燃”。
2.表示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如:C+O2CO2
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表明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粒子数量关系。例如,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三者之间的个数比为1∶1∶1。
明确化学用语的规范性
能正确利用化学语言
正确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微观和宏观的意义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化学方程式的
读法
【讨论】如何读:C+O2CO2?
【归纳】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读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3)读出各粒子间的个数比。
【小结】(1)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号虽与数学中的“+”和“=”号在形式上一样,但其意义却不相同。化学方程式中的“+”,在读时不读“加”而是读“和”。
(2)化学方程式中的“等号”表示“生成”的意思,同时表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每种原子的总个数也不变。“=”读作“反应生成”而不能读“等于”。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化学式一样,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我们来看下面的讨论题。
【投影】展示讨论
【反馈练习】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2H2O2H2↑+O2↑
【学生读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学生讨论】
【回答】(尽量鼓励学生多回答一些信息,只要从这两个化学方程式能得到的都对)
【总结】可见化学方程式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和条件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通过学习,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利用它既可以知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又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选择适当的物质与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启示或发现?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
总结所学知识
将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创设情景
引导探究
讨论交流
展示评价
模式一、出示下列几种反应的描述,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种描述的特点:
【图示】铁丝燃烧,火星四射
【提问】观察比较几种描述的特点,然后从中选出最科学的一种。
1.图示:只知现象,不知还有哪些物质参加反应,生成哪些物质。
2.中文陈述:知道反应物、生成物。
3.文字表达式:比中文陈述更简便。
4.化学反应式:具备文字表达的优点,且还知道组成物质的元素。
模式二、兴趣实验“大象牙膏”。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了适量洗洁精一类的发泡剂,并混入一定红颜色的色素,然后将碘化钾溶液迅速倒入盛着过氧化氢溶液的细口瓶当中,大量浅红色的泡沫从瓶口涌出,源源不断就像挤不完的牙膏。接下来的实验换上浓度高于30%的双氧水,泡沫像喷泉一样喷出,还带着大量热气!
讨论交流后得出
【中文陈述】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化学反应式】Fe+O2Fe3O4
激发兴趣,思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以旧导新,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创造知识递进的坡度;借助导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促使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将学生引入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也是出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发展学生观察识别能力的需要。
利用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引课,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探究
化学反应方程
式书写原则
【过渡】【提出问题】那么,怎样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准确表示上述反应,使其给我们提供如下信息?
(1)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2)需在什么条件下反应?
(3)反应中生成了哪些物质?
(4)反应中各粒子间的相对数量如何?
(5)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提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此表达式有何缺陷?
【继续提问】Fe+O2Fe2O3此表达式有何错误?
【小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方程式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符号表达式】
Fe+O2Fe3O4
【回答】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同了。
【回答】生成物错误。
小组讨论解答
化学方程式
的配平
【观看视频】
【提问】视频中是如何使氢气、氧气和水平衡的?
【总结】(1)若化学式前配的化学计量数为“1”,则“1”省略不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就是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右下角的数字不能改变。
【观看视频】
【总结】方程式的配平回答:
在H2前配上一个数字2,在O2前配上一个数字1(不写出),在H2O前配上一个数字2,式子两边每种原子的个数就相等了,这时得到的就是一个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了。
通过视频直观形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方程式的书写
【过渡】如何正确地写出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呢?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以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所讲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对书写步骤进行总结。
【总结】
1.写:[补充]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是一种物质,是两种或多种物质,则用“+”将反应物或生成物加以联结。
2.配(讲解最小公倍数法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数目变化较大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调整其他原子的个数。例题:在P+O2——P2O5中,先找出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于是在O2前边加上系数5,在P2O5前边加上系数2,使左右两式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后再调整P前面的系数4,使短线左右两边所有元素的原子种类相同、个数相等、质量也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P+5O2——2P2O5)。
3.注。
4.等。
【小结】化学方程式中“↑”和“↓”的应用:
①“↑”或“↓”是生成物状态符号,无论反应物是气体还是固体,都不能标“↑”或“↓”;
②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则使用“↓”;若不在溶液中进行,无论生成物中是否有固体或难溶物,都不使用“↓”
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
【学生阅读】
【回答】书写化学方程式有如下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线或箭头联结,如: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验证检查。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示。
4.最后:将短线改为等号,意味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归纳
归纳总结
方程式配平的注意事项
①“加热”是最常用的化学反应条件,“加热”用符号“△”表示。
②若反应进行只需1个条件,就把此条件写在短线上方,若需2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短线上、下两方。如:2KClO32KCl+3O2↑
③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气体,需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符号。如2H2O2H2↑+O2↑。
④在溶液中的反应,反应物中没有固体,而生成物中出现了固体,则需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注“↓”符号。
⑤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气体,则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符号。同样,若溶液的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物中又出现了固体,则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明“↓”符号。如S+O2SO2
学会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结归纳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延伸探究
方程式配平常用方法
(1)奇数变偶数法
(2)暂定分数分配法(质量守恒法)
学习其他方法配平方程式
—
板书设计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粒子数量比。
3.读法:
(1)质的读法。
(2)量的读法。
(3)粒子个数读法。
二、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1.写
2.配
3.注
4.等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授课教案,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教版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具准备,授课教案,交流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授课教案,思考、回答,聆听、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