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1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1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1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18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20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834339/0-169487469822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过关训练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过关训练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过关训练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过关训练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过关训练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过关训练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过关训练课件,共34页。
过 关 训 练第一章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3 mB.人头发直径约为0.7 mmC.答卷用的黑色中性签字笔长度约为15 cmD.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 dmC2.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D3.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 m/s,下列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客机在1 s内的速度为250 mB.客机在1 s内的速度为250 m/s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 m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 m/sC4.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则“行驶的列车”和“树木向后退”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地面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列车D5.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相对( )A.地球静止 B.太阳静止 C.月亮静止 D.火星静止A6.对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是机械所做的运动,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人不属于机械,所以人走路不是机械运动C.物体的一切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D.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D7.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 s内通过30 m的路程,则他在第3 s的速度是( )A.18 km/h B.5 km/h C.18 m/s D.15 m/sA8.小明上学时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6 km/h,放学后由原路返回,返回时平均速度为4 km/h。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为( ) A.4.6 km/h B.4.8 km/hC.5.0 km/h D.5.2 km/hB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1-1所示,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 m处相遇B.在0~10 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C.在10~20 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 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 m/sD10.运动会男子100 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C.在20~80 m内,刘泉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1.图1-2是小明同学测量一个物体长度的示意图,这个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2.8312.如图1-3所示,机械停表显示的时间为_________s。70.813.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8.23 cm,8.25 cm,8.24 cm,8.78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cm。8.78 cm减小误差8.2414.2020年12月17日,带有无价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实施两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离地面10 km时,打开降落伞,历时6 min,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着陆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返回器是__________的,返回器从打开降落伞到着陆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运动10015.小莉和小明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明家离学校远720 m。每天早晨,小明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明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出发5 min后刚好同时到达学校。则小明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m/s。1.2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4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_。甲丙乙17.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合__________m/s(结果保留1位小数)。在10:05,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____km。6016.7105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8.(8分)图1-5甲是某版本物理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1-5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的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 cm、30 cm、45 c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00 s、1.92 s、2.82 s。(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方法2(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使斜面倾角变大(或让铅笔由斜面顶端下滑)(4)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也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增加玻璃管的长度,增加下落时间,以便测量时间(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停表(2)实验中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时间小(1)动车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长时间?解:(1)特快T131运行的时间为12:31-09:45=166 min,动车D413运行的时间为11:56-10:06=110 min,动车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为166 min-110 min=56 min。答:(1)动车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56 min。(2)动车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结果保留1位小数)五、综合能力题(共9分)2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1-8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1-8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刻度尺停表(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__________(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间纸锥下落的__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乙时间高度(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__________(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A(4)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9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C、D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C、D两位置间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先变大后不变0.16(5)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乙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两纸锥的________不同。质量
过 关 训 练第一章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3 mB.人头发直径约为0.7 mmC.答卷用的黑色中性签字笔长度约为15 cmD.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 dmC2.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D3.客机匀速飞行的速度为250 m/s,下列对其物理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客机在1 s内的速度为250 mB.客机在1 s内的速度为250 m/sC.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 mD.客机每秒飞过的路程为250 m/sC4.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则“行驶的列车”和“树木向后退”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地面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列车D5.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相对( )A.地球静止 B.太阳静止 C.月亮静止 D.火星静止A6.对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是机械所做的运动,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人不属于机械,所以人走路不是机械运动C.物体的一切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D.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D7.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 s内通过30 m的路程,则他在第3 s的速度是( )A.18 km/h B.5 km/h C.18 m/s D.15 m/sA8.小明上学时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6 km/h,放学后由原路返回,返回时平均速度为4 km/h。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为( ) A.4.6 km/h B.4.8 km/hC.5.0 km/h D.5.2 km/hB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1-1所示,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 m处相遇B.在0~10 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得快C.在10~20 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 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 m/sD10.运动会男子100 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C.在20~80 m内,刘泉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1.图1-2是小明同学测量一个物体长度的示意图,这个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2.8312.如图1-3所示,机械停表显示的时间为_________s。70.813.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8.23 cm,8.25 cm,8.24 cm,8.78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cm。8.78 cm减小误差8.2414.2020年12月17日,带有无价月壤的嫦娥五号返回器以“打水漂”的方式,实施两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离地面10 km时,打开降落伞,历时6 min,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着陆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返回器是__________的,返回器从打开降落伞到着陆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km/h。运动10015.小莉和小明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明家离学校远720 m。每天早晨,小明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明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人同时出发5 min后刚好同时到达学校。则小明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m/s。1.21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4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_。甲丙乙17.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合__________m/s(结果保留1位小数)。在10:05,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__________km。6016.7105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8.(8分)图1-5甲是某版本物理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1-5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的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 cm、30 cm、45 cm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00 s、1.92 s、2.82 s。(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方法2(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使斜面倾角变大(或让铅笔由斜面顶端下滑)(4)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也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增加玻璃管的长度,增加下落时间,以便测量时间(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停表(2)实验中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时间小(1)动车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长时间?解:(1)特快T131运行的时间为12:31-09:45=166 min,动车D413运行的时间为11:56-10:06=110 min,动车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为166 min-110 min=56 min。答:(1)动车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56 min。(2)动车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合多少米每秒?(结果保留1位小数)五、综合能力题(共9分)2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1-8甲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1-8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刻度尺停表(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__________(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间纸锥下落的_________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乙时间高度(3)实验中发现时间较难测量,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在图乙中选择纸锥__________(填“A”或“B”)进行实验较好。A(4)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9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C、D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C、D两位置间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先变大后不变0.16(5)小芳又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重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乙中的这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是两纸锥的________不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