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解析)
展开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绿水(lù) 碣石(jiē) 沧海(cāng)
B.竦峙(chì) 灿烂(càn) 龙标(biāo)
C.归雁(yàn) 澹澹(dàn) 潮平(zháo)
D.天涯(yá) 洛阳(luò) 夜郎(láng)
2.(易错题)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江春/入/旧年
C.闻道/龙标过/五溪 D.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其弟曹丕、曹植并成为建安文学时期“三曹”。
B.开篇点题,以“观”字统领诗歌全篇,写景抒情,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传达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C.“日月”“星汉”在海中出没,两个“若”字,实写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气势磅礴, 情景交融。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 情。
4.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初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了伤感的气氛,应读得轻而缓慢。
B.第二句点题,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第三四句意思关联很紧:“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的奇想,为什么会有此奇想?下句便是回答。诗人安慰朋友的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句话里。
D.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他倾诉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是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5.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天的壮丽画面,作者是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
B.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D.尾联中的“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6.《天净沙•秋思》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7.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秋词》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简洁勾勒了一个日落的画面,既交待了时间,更衬托了游子的悲哀。
B.《天净沙•秋思》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美好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秋词》则通过描写间接表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的诗情。
C.《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D.《秋词》一诗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8.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崔颢) B.《泊秦淮》(杜牧)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D.《次北固山下》(王湾)
二、情景默写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饱览沧海壮景,用“ , ”的诗句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屹立的画面。(曹操《观沧海》)
(2)《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哀伤愁绪的气氛的句子是“ , ”。
(4)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 , ”。
(5)人生如一叶扁舟羁旅漂泊,怀乡情思有增无减,诗人王湾借诗句“ , ”以风平浪静之小景言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之大景,将情思融于这美好的景致之中。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 , ”。
(7)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写出了浓重的乡愁,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三、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古诗就像一朵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任务。
(1)【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人名。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事,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谜底)
(2)【诗句竞猜】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请写出与下图内容相关的一句古诗。
(3)【撰写标题】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班于9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诗歌鉴赏
11.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接着描写自己所见的实景,用“澹澹”表现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竦峙”描绘① ;然后通过② (写法)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2)本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都描写了秋景。请你简要分析其表现的景物特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两首诗的内容均为表达朋友之间的感情,时节均为 。
1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进行赏析。
阅读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4.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都是春天。
B.作者借首句美丽景物的描写,怀念与好友王昌龄共同相处的美好时光。
C.“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孟浩然。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送别画面。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先用“杨花”和“ ”两个意象渲染气氛,后两句则把明月看成通情达意的使者,托明月将诗人 的情感带给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不直接抒写感情,只写离别之后所见的景色,却更能使人体会到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这两首诗表现的都是诗仙李白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写法上却各有妙处,可谓“万世一人”(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五、现代文阅读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
①春是春节的春。小孩子像一堆红萝卜四处滚动,他们兜里多了钱,还有鞭炮,眼睛东张西望。柴禾垛的积雪把孩子脸蛋映衬鲜红。春节驾到,它被厨房大团的蒸汽蒸出来,天生富足。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疲倦的,打底是豪迈的表情,即春节的表情。一只小白狗往桑塔纳车轮撒尿做记号,一会儿车开了,上哪儿找这个记号呢?春节把小狗乐糊涂了。春节是家家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烹饪大会、时装发布会、项目规划会,参与人士为全体国民。
②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③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④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⑤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⑥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⑦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⑧教员(温柔):春……
⑨孩子(倔犟):春!
⑩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⑪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⑫喊声太大了,屋檐的小鸟惊飞,风从树林跑过来,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6.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春美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本文内容回答)
17.文章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了春雪。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18.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本文第五段写的是春草,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三段同样写到了春草。请你比较一下,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0.文中以“春是……的春”开头,分别从春节、春雪、春分等方面来写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你认为“春”还是什么呢?请仿照文章写法,以“春是……的春”开头,再续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绿水(lù)——lǜ, 碣石(jiē)——jié;
B.竦峙(chì)——zhì;
C.潮平(zháo)——cháo;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朗读节奏。
C.句意为: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龙标”以地名代人名,“过五溪”是动宾短语,因此正确的停顿应为: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选C。
3.B
【详解】考查诗歌赏析。
A.“其弟”有误,应为“其子”;
C.“日月”“星汉”在海中出没是作者的想象,虚写,不是实写;
D.最后一句是合乐时而作,没有实际作用;
故选B。
4.A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柳絮落尽了,杜鹃也开始鸣叫了。这里的时节是暮春,所以A项里的“这首诗首句点出闻讯的时节——初春”不正确;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天的壮丽画面”有误,根据《次北固山下》中“ 江春入旧年(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可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冬末春初时的壮丽画面;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表述错误,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是可以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B.有误。《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美好是以乐景写哀情,并非直接抒发,而是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秋词》则通过描写直接表现了诗人激越向上的诗情。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题材。根据图片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知,这首诗的题材是“思乡”,
A.《黄鹤楼》的题材也是“思乡”,与图片中的古诗题材一致;
B.《泊秦淮》表达的是对统治者的批判,它的题材是“借古讽今”;
C.《天净沙·秋思》的题材也是“思乡”,与图片中的古诗题材一致;
D.《次北固山下》的题材也是“思乡”,与图片中的古诗题材一致;
故选B。
9.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澹澹、竦峙、灿烂、啼、溪、夜郎、残、藤、昏鸦、涯”等字词的写法。
10.(1)陆游
(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结合谜面关键词,“铁马冰河”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相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死悲九州未同”与陆游的《示儿》相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故可知谜底是陆游。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图片内容,可知图中要素有:马,小桥,流水,夕阳,枯树,人家。自然可联想到马致远的《秋思》,内容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定。
新闻的标题应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体现新闻的中心,一般可根据新闻的导语概括。
根据新闻第一句“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班于9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可知写出了活动的目的,内容,主办方,时间。故按照主体+事件的格式概括即可。即:我班圆满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或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11.(1) 山岛耸立的静态 虚写
(2)《观沧海》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惆怅凄苦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第①空:根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可知,意思是:海水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水何澹澹”是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一静一动,充分展现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竦峙”的意思是耸立、挺立,描绘的是山岛耸立的静态;
第②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运行,好像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好像都出于大海的胸怀之间。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间接抒情,也可以理解为托物言志。大海可以吞吐日月星辰,自己也可以像大海一样,暗含诗人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想要平定中原、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据此可知:虚写。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情感主旨。
《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秋季的景物渲染了悲凉氛围,“夕阳西下”点出了特定时间,特别是“断肠”一词更是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惆怅凄苦之情。
《观沧海》一诗中写到“水、山、树、草、风、波涛”等秋景,展示了大海的宏伟景象,衬托诗人广阔的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诗运用了夸张、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眼前的景象和诗人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12.春季(春天) 1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与关怀。
【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杨花落尽子规啼”“客舍青青柳色新”等语句可知,都描写了春天特有的景物,所以两首诗歌所描写的时节均为春季。
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本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抒发了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恳切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
14.B 15. 子规 牵挂与同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并非“美丽景物的描写,怀念与好友王昌龄共同相处的美好时光”;
故选B。
1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理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首句以“杨花”“子规”两个意象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情感真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诗歌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6.春,寄托了人们春节的希望,给人们带来春雪美景,是丰收的开始,展示了生命的力量,蕴含着开张奔放的活力,充满忙碌的气息,预示着生命的重新绽放。 17.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作答即可。 18.对春的喜爱、赞美,对春的生命力量的激情呼唤。 19.朱自清的《春》从正面描写草的情态,而本文从书法角度侧面表现草的气势。《春》中的草绿、嫩、多;而本文中的草肆意奔放,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20.仿照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解析】16.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找准相关的信息,确定具体语句,准确概括。
根据第①段“春是春节的春……人集体换上同样的表情:向往的、采购的、赴约的……”可概括春给人们带来希望;
根据第②段“春是春雪的春……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可概括春带来美丽的雪景;
根据第⑤段“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可概括春充满生命的力量;
根据第⑥段“春是春耕的春……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可概括春充满忙碌的气息,是丰收的开始;
根据第⑦段“春是春天的春……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可概括春充满奔放的活力,孕育着崭新的生命。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时应从表达效果、表现内容、表达感情等角度分析作答。
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注意找出具体句子,将修辞手法判断准确,然后赏析其妙处。
例如:“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运用比喻,将“春雪”比喻成“厚礼”“厚被”,突出作者对春雪的喜爱和赞美;“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写春雪的轻盈和晶莹剔透,表达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1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情感。借景抒情是散文常用的手法,要抓住不同景物的特征,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描写春雪、春水、春草等景象,突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春之美;借景抒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充满对春回大地的深情呼唤。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抓住不同的比较点加以区别赏析。
首先写法不同。《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直接描写小草的状态、颜色;本文中“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侧面表现了春草的气势。
其次所写春草的特点不同。《春》中“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草软绵绵的”突出春草绿、嫩、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十分可爱;本文中“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表明这里的草除了密、绿以外,还覆盖面广,肆意生长,张扬奔放,充满生命的激情。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首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写作特色,然后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体验拟写句子作答。
本题要仿照前七个自然段对“春”的描写,再拓展一个角度仿写,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如:春是春雨的春。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滋润了天地万物,催开了朵朵繁花。“春雨贵如油”,带给人们无限希望,令人充满无穷的幻想。春雨,似串串珍珠,如条条银丝,编制出春天最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