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第1讲 理清文章线索——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春》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讲 赏析修辞语句——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济南的冬天》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讲 赏析描写手法——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天的怀念》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讲 梳理情节内容——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步》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讲 如何读懂散文诗——命题组长划重点之《散文诗二首》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试卷 0 次下载
第3讲 读懂古诗词——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古代诗歌四首》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3讲 读懂古诗词——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古代诗歌四首》考点讲与练-七年级语文上册“夯基础”高效导与练(统编版),文件包含第3讲读懂古诗词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古代诗歌四首》考点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3讲读懂古诗词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古代诗歌四首》考点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讲:读懂古诗词——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古诗词四首考点讲与练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2.理解古诗词的省略和倒装,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能力3.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省略和倒装,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能力,读懂古诗词2.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答案:爱莫能助,助人为乐,乐在其中,中饱私囊,囊空如洗)(二)基础字词与文言现象1.字音碣石(jié) 沧海(cāng) 残夜(cán) 归雁(yàn) 昏鸦(yā) 萧瑟(sè) 咏志(yǒng) 枯藤(kū téng) 澹澹(dàn dàn) 竦峙(sǒng zhì) 一帆悬(xuán) 子规啼(tí)2.常见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以观沧海(“沧”同“苍”,青绿色。)山岛竦峙(“竦”同“耸”,耸立。)(2)古今异义东临碣石(古义:到达、登上;今义:靠近或对着。)次北固山下(古义:停宿;今义:次序或质量差。)乡书何处达(古义:信;今义:写。)(3)一词多义A.以:以观沧海(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歌以咏志(介词,用。)B.何:水何澹澹(副词,多么。)乡书何处达(疑问代词,什么。)C.行:日月之行(动词,运行。)行舟绿水前(动词,行驶。)(4)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三)古诗词的类型对于古诗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分(1)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2)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2.按诗歌表达方式分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3.按诗歌按内容/题材分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羁旅诗、怀古诗、贬谪诗、咏物诗、即事诗、哲理诗、闺怨诗、题画诗和干谒诗等。(四)读懂古诗词的技巧1.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1)《观沧海》临:到达,登上。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sǒng zhì):耸立。何:多么。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大的波浪。(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杨花: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与:给。(3)《次北固山下》次: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客路:即驿道。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乡书:家信。(4)《天净沙·秋思》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将要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断肠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2.熟知古诗词的省略古诗词中常见的省略现象如下:A.省略主语:例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其三》)分析:例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分析:例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分析:B.省略谓语:例1: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分析:例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分析:例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分析:C.省略宾语例1: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相思》)分析:D.省略中心词例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分析:例2: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分析:E.省略介词例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分析:例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分析:F.省略连词例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 杜牧《赤壁》说明假设)分析:G.省略方位词例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分析:例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分析:H.连结词语的省略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I.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分析:3.熟知古诗词的倒装古诗词中,常见的词句倒装现象如下:(1)主语后置例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分析:(2)宾语前置例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分析:例2: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分析:例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分析:(3)主宾换位例1: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分析: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分析:(4)定语位置变化①定语挪前例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分析:②定语挪后例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分析:例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分析:(5)状语位置变化①状语后置例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析:②状语挪前例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分析:(6)互文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五)准确翻译四首古诗词第一首:《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翻译: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翻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翻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翻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翻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星星)灿烂,若出其里。翻译:幸甚至哉,歌以(以歌)咏志。翻译: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翻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翻译:第三首:《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在)青山外,(我)行舟绿水前。翻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杨花落尽子规啼(时候),(我)闻道龙标过五溪。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海日生,旧年江春入。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达何处?(希望)归雁(送到)洛阳边。翻译:第四首:《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老树昏鸦(归巢)翻译: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潺潺)人家(炊烟缭绕)翻译:古道西风瘦马。——>西风(中)古道(上)瘦马(行走)。翻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翻译:四.真题训练训练(一):《观沧海》: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2.《观沧海》一诗中“ , ”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 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 , 。《次北固山下》:1.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 , ”一样的生态家园。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3.《次北固山下》中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 , 。 4.《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是: ,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天净沙·秋思》1.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 ,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3.该曲的主旨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训练(二):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读读写写。 沧海( )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2.速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①《观沧海》作者_____________东汉末年的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与其子_______ 、_______并称“建安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选自_____________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_________ 字_______号 _____, 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 。王昌龄, ______(朝代)诗人。④《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 ___________ ,“秋思”是 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 。 训练(三):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的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宋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2.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一联是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本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本意是酿酒发酵过程,在《春》一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B.黄晕:昏黄而明亮。(原句“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C.客路:旅人前行的路。(“客路”选自《次北固山下》)D.杨花:柳絮。(“杨花”选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训练(四):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过鸳湖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①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注释】 ①芜:丛生的草。(1)诗歌所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美景?(1)该诗以情韵取胜,用词精妙,你觉得诗歌中哪个词用得最妙?为什么?2.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作品中作者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训练(五)1.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_______天2.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五.课堂理解性记忆(一)基础字词1.字音碣石(jié) 沧海(cāng) 残夜(cán) 归雁(yàn) 昏鸦(yā) 萧瑟(sè) 咏志(yǒng) 枯藤(kū téng) 澹澹(dàn dàn) 竦峙(sǒng zhì) 一帆悬(xuán) 子规啼(tí)(二)文言现象1.通假字以观沧海(“沧”同“苍”,青绿色。)山岛竦峙(“竦”同“耸”,耸立。)2.古今异义东临碣石(古义:到达、登上;今义:靠近或对着。)次北固山下(古义:停宿;今义:次序或质量差。)乡书何处达(古义:信;今义:写。)3.一词多义A.以:以观沧海(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歌以咏志(介词,用。)B.何:水何澹澹(副词,多么。)乡书何处达(疑问代词,什么。)C.行:日月之行(动词,运行。)行舟绿水前(动词,行驶。)(4)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三)古诗词的省略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中心词5.省略介词6.省略连词7.省略方位词8.连结词语的省略9.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四)古诗词的倒装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换位4.定语位置变化:定语挪前;定语挪后5.状语位置变化:状语后置;状语挪前6.互文(五)背诵古诗词
第三讲:读懂古诗词——命题组长划重点之古诗词四首考点讲与练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字词2.理解古诗词的省略和倒装,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能力3.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省略和倒装,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能力,读懂古诗词2.进行真题训练,提高考生的答题能力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答案:爱莫能助,助人为乐,乐在其中,中饱私囊,囊空如洗)(二)基础字词与文言现象1.字音碣石(jié) 沧海(cāng) 残夜(cán) 归雁(yàn) 昏鸦(yā) 萧瑟(sè) 咏志(yǒng) 枯藤(kū téng) 澹澹(dàn dàn) 竦峙(sǒng zhì) 一帆悬(xuán) 子规啼(tí)2.常见的文言现象(1)通假字以观沧海(“沧”同“苍”,青绿色。)山岛竦峙(“竦”同“耸”,耸立。)(2)古今异义东临碣石(古义:到达、登上;今义:靠近或对着。)次北固山下(古义:停宿;今义:次序或质量差。)乡书何处达(古义:信;今义:写。)(3)一词多义A.以:以观沧海(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歌以咏志(介词,用。)B.何:水何澹澹(副词,多么。)乡书何处达(疑问代词,什么。)C.行:日月之行(动词,运行。)行舟绿水前(动词,行驶。)(4)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三)古诗词的类型对于古诗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分(1)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2)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2.按诗歌表达方式分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3.按诗歌按内容/题材分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羁旅诗、怀古诗、贬谪诗、咏物诗、即事诗、哲理诗、闺怨诗、题画诗和干谒诗等。(四)读懂古诗词的技巧1.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1)《观沧海》临:到达,登上。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sǒng zhì):耸立。何:多么。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洪波:大的波浪。(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杨花:柳絮。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与:给。(3)《次北固山下》次: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客路:即驿道。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乡书:家信。(4)《天净沙·秋思》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将要归巢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断肠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2.熟知古诗词的省略古诗词中常见的省略现象如下:A.省略主语:例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其三》)分析:例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分析:例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分析:B.省略谓语:例1: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分析:例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分析:例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分析:C.省略宾语例1: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相思》)分析:D.省略中心词例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分析:例2: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分析:E.省略介词例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分析:例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分析:F.省略连词例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 杜牧《赤壁》说明假设)分析:G.省略方位词例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分析:例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分析:H.连结词语的省略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I.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分析:3.熟知古诗词的倒装古诗词中,常见的词句倒装现象如下:(1)主语后置例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分析:(2)宾语前置例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分析:例2: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分析:例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分析:(3)主宾换位例1: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分析:例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分析:(4)定语位置变化①定语挪前例1: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分析:②定语挪后例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分析:例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分析:(5)状语位置变化①状语后置例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析:②状语挪前例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分析:(6)互文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五)准确翻译四首古诗词第一首:《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翻译: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翻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翻译: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翻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翻译: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星星)灿烂,若出其里。翻译:幸甚至哉,歌以(以歌)咏志。翻译:第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翻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翻译:第三首:《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在)青山外,(我)行舟绿水前。翻译: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杨花落尽子规啼(时候),(我)闻道龙标过五溪。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海日生,旧年江春入。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达何处?(希望)归雁(送到)洛阳边。翻译:第四首:《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枯藤(缠绕)老树昏鸦(归巢)翻译: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潺潺)人家(炊烟缭绕)翻译:古道西风瘦马。——>西风(中)古道(上)瘦马(行走)。翻译: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翻译:四.真题训练训练(一):《观沧海》:1.曹操的《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交代地点和事件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2.《观沧海》一诗中“ , ”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奇特想象(虚写),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 漂泊之感和落寞之情的两句是: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 , 。《次北固山下》:1.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我市建设成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所描绘的“ , ”一样的生态家园。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3.《次北固山下》中可以用来形容现在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 , 。 4.《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是: , 。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天净沙·秋思》1.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 ,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3.该曲的主旨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训练(二):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读读写写。 沧海( ) 碣石( ) 澹澹( ) 竦峙( ) 萧瑟( ) 2.速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①《观沧海》作者_____________东汉末年的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与其子_______ 、_______并称“建安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选自_____________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_________ 字_______号 _____, 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 。王昌龄, ______(朝代)诗人。④《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 ___________ ,“秋思”是 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 。 训练(三):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的背景:北征乌桓失败。诗歌特征:悲凉。B.《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宋代诗人。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2.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本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写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一联是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本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本意是酿酒发酵过程,在《春》一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B.黄晕:昏黄而明亮。(原句“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C.客路:旅人前行的路。(“客路”选自《次北固山下》)D.杨花:柳絮。(“杨花”选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训练(四):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过鸳湖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①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注释】 ①芜:丛生的草。(1)诗歌所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美景?(1)该诗以情韵取胜,用词精妙,你觉得诗歌中哪个词用得最妙?为什么?2.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作品中作者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训练(五)1.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_______天2.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①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五.课堂理解性记忆(一)基础字词1.字音碣石(jié) 沧海(cāng) 残夜(cán) 归雁(yàn) 昏鸦(yā) 萧瑟(sè) 咏志(yǒng) 枯藤(kū téng) 澹澹(dàn dàn) 竦峙(sǒng zhì) 一帆悬(xuán) 子规啼(tí)(二)文言现象1.通假字以观沧海(“沧”同“苍”,青绿色。)山岛竦峙(“竦”同“耸”,耸立。)2.古今异义东临碣石(古义:到达、登上;今义:靠近或对着。)次北固山下(古义:停宿;今义:次序或质量差。)乡书何处达(古义:信;今义:写。)3.一词多义A.以:以观沧海(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歌以咏志(介词,用。)B.何:水何澹澹(副词,多么。)乡书何处达(疑问代词,什么。)C.行:日月之行(动词,运行。)行舟绿水前(动词,行驶。)(4)词类活用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三)古诗词的省略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中心词5.省略介词6.省略连词7.省略方位词8.连结词语的省略9.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四)古诗词的倒装1.主语后置2.宾语前置3.主宾换位4.定语位置变化:定语挪前;定语挪后5.状语位置变化:状语后置;状语挪前6.互文(五)背诵古诗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