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5.声音的强与弱完美版教学课件ppt
展开5.声音的强与弱
【教材简析】
本课是声音单元第五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是通过直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课题。第二部分一共有3个主要活动,通过观察并比较尺子、皮筋、鼓三个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振动状态变化,知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第三部分用敲击音叉引起小泡沫球摆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的关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强弱不同的声音通过传播媒介传到耳内时的不同。
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有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但是,没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为什么会产生强弱不同的声音,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拨动钢尺、橡皮筋及敲击鼓面,知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关系。
科学思维: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证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探究实践: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况,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通过实践探究,寻找事实依据,形成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关联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如实记录不同物体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变化的关联。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每组提供钢尺、橡皮筋、鼓(鼓槌)、小泡沫、音叉、乒乓球(带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音频《将鼓独奏》片段、鼓
1.教师击鼓:听听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
声音的强弱我们可以用音量来表示,单位分贝。(板书)
2.感受音量的小游戏。教师播放一段鼓乐,里面有轻重不同的鼓声。学生伸出手臂,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放低手臂;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抬高手臂。
3.提问:声音强的时候物体在振动吗?弱的时候呢?它们的振动情况一样吗?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将观察点聚焦到物体振动与发出声音强弱的关系。
二、探究活动一:观察钢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钢尺
1.提问:现在给你一把钢尺,要让它们发出一个强的声音和一个弱的声音时,你们会吗?
请学生上台演示。钢尺伸出15厘米,用力拨动产生强音,轻轻拨动产生弱音。
2. 钢尺发出一个强的声音、一个弱的声音,振动情况一样吗?
学生猜测。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钢尺红点振动情况,记录。
4.研讨:钢尺发出一个强的声音,振动来回运动的距离大;钢尺发出一个弱的声音,振动来回运动的距离小。
5.教师引导:我们把物体振动时往返运动间的距离称为振动幅度。(板书图示)学生手势表示钢尺振动幅度大小。
小结: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设计意图】以观察钢尺产生强弱音为例进行研究,画质点观察钢尺振动幅度变化,用示意图和手势记录振动幅度的变化,一系列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建立“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之间的联系。
三、探究活动二:观察橡皮筋、鼓、音叉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预设18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橡皮筋、鼓、鼓槌、小泡沫、音叉组材
(一)出示实验器材:橡皮筋、鼓、鼓槌、小泡沫
1.提问:你能让这些材料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它们的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吗?
2.出示活动记录单,明确活动要求。
3.学生分组活动。依次观察并记录、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教师需要提出重复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做几次再记录。)
4.研讨:根据学习单进行交流
振动物体 | 振幅大小(可用示意图表示) | 声音强弱 | |
钢尺 | 轻轻拨动 |
|
|
用力拨动 |
|
| |
橡皮筋 | 轻轻拨动 |
|
|
用力拨动 |
|
| |
鼓面 | 轻轻击鼓 |
|
|
用力击鼓 |
|
|
(二)探究小泡沫球与振动音叉的关系
[材料准备:音叉、线、铁架台、棒槌、小泡沫球]
1.出示悬挂式装置,将小泡沫球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一个音叉。
2.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小泡沫球的变化。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3.发现: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振动幅度就不同,带动泡沫球的振动幅度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探究橡皮筋、鼓、音叉等发声的特点,学生观察到更多的事实,得到更多的实证,通过分析、归纳,清晰建立“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这一概念。
四、总结拓展(预设5分钟)
1.学生反馈交流:钢尺、橡皮筋、鼓、音叉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变化。并能通过多次的观察对比,将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联系起来。
小结: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提问:在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能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预设:学生能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提到音叉等发声物品都具有这些特点。)
3.围绕“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在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它的振动幅度会怎么变化?声音再强一点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鼓膜反证研究结论,同时,引领孩子走进真实世界关注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联系,进而散发学生的思维,学会从归纳走向演绎。
五、板书设计
【疑难解答】
1.在实验中,学生对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幅度不明显,如何处理?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些实验难点。拨动尺子观察振动幅度时,建议:1.尺子伸出桌面长度选择长一点,这样振动速度慢,便于观察;2.学生观察振动幅度时,建议结合尺子振动,同时用手势表示;3.如果借助手机摄像,建议侧面拍摄,并以硬卡纸画刻度做背景,以变观察到幅度变化。
2.在实验中,学生对观察到皮筋的振动幅度不明显,如何处理?
拨动皮筋观察振动幅度时,建议:1.安排用长粗皮筋进行演示;2.如果借助手机摄像,建议侧面拍摄,并以硬卡纸画刻度做背景,以变观察到幅度变化。
3.学生对声音的表述上,强弱和大小混淆,如何处理?
这节课还有一个的现象,很多受到生活习惯影响,把声音的强弱说成声音的大小,就是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小,老师要讲到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先让同学们理解了,就能避免出现再次说成大小的情况。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摆的快慢一等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摆的快慢一等奖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计量时间》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计量时间》单元第5课《摆的快慢》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优质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优质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6课《水的作用》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认识棱镜优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认识棱镜优秀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教科版五上《光》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教学课件pptx、教科版五上《光》单元第5课《认识棱镜》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