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二框 网上交友新时空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学段目标:能够得体地与人交往,团结互助,能够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学会合作。正确认识自己,自信乐观,与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还包括: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学会理性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依据课程标准,本课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相关内容,具体包括网上交友的特点、影响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具有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的能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察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正确使用互联网结交朋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塑造正确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观。2.教材解析本课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一框的内容,教材从“建立友谊”、“呵护友谊”两个方面,阐释建立友谊与处理冲突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建立并呵护自己的人际关系。本课时所涉及的教材内容在阐释个体交往行为与交往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文明”、“和谐”、“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关联。二、学情分析随着网络社会的加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未成年人主要面临着网络违法侵害、不良信息影响、个人隐私泄露和网络沉迷成瘾四种网路哦风险。一方面,互联网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的不当使用也给青少年带来不小的伤害。因此,本框旨在引导学生发展理性思维、辩证思考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避免不法侵害。同时引导学生提升网络素养,做到文明上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三、教学思想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就要直面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种活动型课程,就要通过活动把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学习道德和法治规范。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感悟生活中认识自我、认识与他人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判断,学会鉴别,学会不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育学会核心素养。四、教学目标1.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意识到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交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要学会理性对待,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友观,增强政治认同。2.通过案例分析,学会慎重结交网友,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掌握3.在网络交往中遵守道德、践行法律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视频观看,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与朋友交流,提高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辩证对待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结交网友。难点: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六、课程资源调查报告、案例整理、视频资源七、教学方法与工具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互动探究、合作探究2.工具和准备:视频整理、问卷星、资料整理、多媒体设备、PPT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出示我的朋友圈提问:这些同学书写的朋友圈除了我们现实生活的朋友还包括? 回答问题 随机交流 本环节旨在通过学生真实的朋友圈情况,让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现在的交友空间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还包括网络交友,以此导入新课。交友新时空1.组织学生出示关于中学生网络交友的调查报告结果并进行分享。 2.提问:通过第一小组的分享,我们发现网络交友具有哪些特点?小组展示与分享 思考回答问题 本环节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分享学生的调查报告,直观的将中学生网络交友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概括出网络交友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等。“慧眼”识真假1.提问:你知道哪些中学生网络交友不慎受到负面影响甚至伤害的案例? 2.为什么网络交友会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3.“慧眼”识真假,开展“火眼金睛”网络交友陷阱大排查活动。 4.组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预防网络交友伤害的小妙招。 学生展示中学生网络交友不慎的经典案例PPT 小组活动 思考交流 本环节继续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分享学生的调查报告,将中学生网络交友不慎受到负面影响的典型案例直观的呈现给同学们,借助开展“火眼金睛”活动,让学生自觉挖掘发现身边网络交友的一些不安全陷阱,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同时经过集思广益小妙招活动让大家进一步学会具体自我保护的技能与方法。经过思考以及交流分享,让学生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网络交友不慎给自己带来的重大影响,以此提高警惕,要慎重结交网友。同时了解案例中涉及到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制裁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要遵循法律法规。拥抱“真”友谊组织学生进行观点辨析:网络是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们的关系。 思考、交流 体验分享经过观点辨析和问题回答能够梳理出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区别,进一步感受到现实交往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应该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小结“网络”是一种便捷的交友平台,我们要辩证认识这个交友工具。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进行交友,更要重视现实中与同伴交往,珍惜真实的诚挚友谊。 九、教学评价(一) 课堂表现评价维度等级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优□良□合格□须努力2.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优□良□合格□须努力3.准备表达自己的观念,并能提供理论依据□优□良□合格□须努力4.对建立网络交友的特质能够准确描述□优□良□合格□须努力5.对慎重结交网友内容能够有深入的理解□优□良□合格□须努力6.表达清晰、流畅、有感染力□优□良□合格□须努力小组评语: (二) 作业评价 维度分值(100分)自评互评师评1.有效提取案例关键信息15 2.依据学科知识,分析案例20 3.结合学科知识与案例,形成明确观点20 4.组织有效语言回答问题20 5.分工有序,团队合作15 6.特色(理由呈现在评语中)10 注:评分权重——自评25%,互评35%,师评40% 小组评语: 老师评语: 十、课后作业 拓展性作业:书写一份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交友倡议书 案例1·打赏主播泄露支付信息2022年8月2日凌晨3时许,11岁女孩小静随妈妈赶到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北站派出所求助。此前,小静在某平台为主播打赏后,无意间泄露了妈妈的支付宝账号,紧随而来的是接连着67笔的账单共计27000余元。在直播间中,主播称打赏“9.9元抢主播99元红包”。网友以返“99元红包”为由,诱导小静偷拿家长的手机,并要求小静视频连线,指导小静冒充妈妈身份登录支付宝并开通“免密支付”。 警方接到报警的过程中,网友还在使用被害人账号不断刷单。民警联系支付宝客服,指导被害人将账户挂失,临时冻结账户从而及时止损。警方进一步与支付平台协作,找到刷单网购平台的监管部门。凌晨5时许,报警人被骗的钱款尽数追回。 案例2 解除游戏防沉迷,遭遇网友诈骗13岁的初中生小耀特别喜欢玩游戏,由于在线时间过长,被该游戏防沉迷系统强制下线。当朋友约他晚上玩游戏时,小耀却因为防沉迷系统限制而无法赴约。小耀在某平台刷短视频时,看到能帮助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设置的网友A某,小耀便主动添加了A某的QQ号。A某以解除游戏防沉迷系统设置为理由,要求小耀将其父母的银行卡及身份证照片、手机验证码发给他,并让小耀耐心等待。为了能够解锁玩游戏,小耀找理由偷偷将妈妈的银行卡和身份证以及手机拿到手,按照A某的要求提供给了他。几天后,小耀的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仍未解除,但发送给对方的银行卡内资金却一直减少,明显在被他人盗取。截至小耀妈妈报警当天,已损失10万元人民币。 案例3 网课途中陷入刷单陷阱,被诈骗19万元。 14岁的初中生橙橙上课走神时意外刷到“某网红生日福利群”里的刷单信息,该消息声称有小金额大回报的赚钱机会,只需要用父母的手机扫二维码刷单,就可以马上返本金和佣金。第一次操作后,橙橙成功收到本金和佣金,于是网友承诺之后一次性支付,让她连续操作四单。对方以二维码异常、审核需要费用、虚拟订单等托词,多次要求重新扫码。但等她操作结束,等到返现后,却发现对方把自己拉黑了。最后,共导致橙橙及其父母损失19万元人民币。 案例4:网上交友险酿悲剧上初中的小安父母亲都是做生意的,平时很少管她,她也不愿意父母亲过多干涉自己。在一次手机游戏中,一位配合默契的网友主动联系小安并加她微信。这位网友很细心体贴,经常嘘寒问暖,还不时给她在网上买点小东西。渐渐地,小安对这位未见过面的网友充满了信任。一段时间后,对方网友提出了见面的请求,小安知道线下见面的危险,不敢越出这一步。但是,她答应了与对方视频聊天。她觉得与对方只是视频,并没有出去见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几次视频过后,两人的关系也似乎更亲密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对方提出了线下见面的要求,小安再一次拒绝,对方突然发了一张某次视频聊天时的不雅截图,并且威胁她如果不听话,就将这些截图打印出来张贴到她家和学校附近。为此,小安感到了无比恐慌,完全不知所措,一天没吃东西,一整夜没有睡着。好在舍友发现了小安的反常行为,联系班主任和小安进行沟通,最终通过警方介入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热身,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