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展开课时跟踪练14
(2022·汕头高三阶段练习)如图为某地地形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等高线。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地地质地貌类型为(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关于该地地形地貌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会有冰川侵蚀、海水堆积
B.一定会有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可能会有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D.一定会有风力堆积、流水搬运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岩层表现出“中心老两翼新”的特征,地质构造属于背斜,C、D错误。从等高线分布看,中间A地海拔较低,为谷地地形,故A地的地质地貌类型为背斜谷,A错误,B正确。故选B。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层、冷凝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由图中石灰岩岩层较老,花岗岩岩层较新可知,沉积岩形成后,岩浆侵入岩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能会在岩浆周围形成变质岩,有变质作用,B错误,C正确。因为该地貌形成于陆地上,且地形为盆地,主要是堆积作用,但不一定会有风力堆积,D错误。由于当地海拔较低,且没有纬度信息不能判断有没有冰川侵蚀作用,A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2022·广东模拟预测)贵州赤水河畔拥有瀑布、湿地、翠林等美景,是山—水—林配置较好的风景区。下左图为赤水河流域某瀑布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
A.地壳抬升—流水沉积—重力崩塌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
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重力崩塌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有三个箭头指向丁,可推知丁代表岩浆,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判断出乙为岩浆岩,再根据已知条件“变质作用”可判定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图示岩层层状结构明显,符合沉积岩的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瀑布的形成与河流的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密切相关,较强的河流侵蚀与地壳抬升密不可分,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陡坎逐渐发育,在重力作用下岩体崩塌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形成规模较大的瀑布,由此可知,该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3.A 4.B
(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滑坡和堰塞作为一种灾变的地表过程,深刻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变化。青岗坝附近的金沙江河谷受到了多次滑坡堰塞事件的扰动,形成了大量湖相(湖泊环境中沉积)地层的多级阶地。下图示意青岗坝附近的金沙江阶地剖面及其相关沉积年代(单位:千年)推测。据此,完成5~7题。
5.该段河谷附近在地质时期曾发生多次滑坡事件,其主要原因是( )
A.河道侧蚀强烈 B.地壳抬升强烈
C.两岸地势陡峭 D.气候干湿交替
6.图中显示,该段河谷附近发生过的大型滑坡堵江事件至少有(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7.青藏高原隆起后,金沙江青岗坝及附近河谷发育的地质过程主要是( )
A.抬升—堆积—滑坡—堰塞—下切
B.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
C.下切—滑坡—堆积—堰塞—下切
D.抬升—堰塞—滑坡—堆积—下切
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谷两岸地势陡峭,易产生滑坡。金沙江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侧向侵蚀较弱,两岸山地陡峭,A错误、C正确;地壳抬升不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B错误;气候干湿交替是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滑坡没有明显影响,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本题选C。第6题,读图可知,该河谷阶地剖面中湖相沉积层与河流沉积层交替。阶地湖相沉积层主要是由于滑坡体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沉积形成,故依据阶地湖相沉积层的年代和阶地数量可以看出,该地至少发生过5次大型滑坡堵江事件,A、C、D错误,B正确,本题选B。第7题,青藏高原隆起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金沙江河谷;金沙江青岗坝及附近河谷发生多次滑坡堵江堰塞事件,抑制了河流下切,使附近河段从原先以下切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以“下切—滑坡—堰塞—堆积—下切”过程为主。每次滑坡堵江都造成坝体上游堰塞成湖,水动力环境的减弱导致上游发生强烈堆积,沉积厚层的堰塞湖相沉积,后来坝体被切穿,金沙江从堰塞湖相沉积上重新下切,或重新发育阶地,但之后又被滑坡堵塞,使得河谷再次发生强烈堆积,如此反复,形成了复杂的河谷发育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本题选B。
答案:5.C 6.B 7.B
(2022·福建龙岩某中学模拟预测)尖岭位于海南岛东南部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侧,海滩前缘是珊瑚礁和基岩平台,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若海浪越过滩脊,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读图,完成8~9题。
8.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 )
A.潮汐涨落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台风
9.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灰色砂壤层相比( )
①层理更明显 ②层理不明显 ③肥力更高 ④肥力更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8题,读材料可知,“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滩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当海浪越过滩脊后,会在陆地一侧形成颗粒较细的堆积物,称之为冲越扇”,据此分析可知,图中滩脊远高于潮汐平均水位,且该地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只有来势凶猛的台风带来大风浪才能越过滩脊,D正确,A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影响一般为正常天气,不如台风的风力大,故B、C排除;故选D。第9题,由图知,沉积砂层下层是在没有滩脊前潮汐作用下形成的,而上部(含冲越扇)是台风作用下形成,层理是岩石沿垂直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层状构造,它通过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和颜色的突变或渐变显现,沉积岩中的层理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结构和成分的变化或者沉积间歇、沉积季节的变化所致,上下层沉积条件明显差异,层理明显,此外,台风出现是周年性的,主要在每年的夏秋季节,且每次台风的风力强度并不相同,所以层理明显,故①正确,②错误;沉积砂层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砂壤层的性质则介于砂与黏土之间,其耕性和肥力较好,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答案:8.D 9.B
(2022·广东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土石分布示意图。图中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据此,完成10~12题。
10.山坡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11.推测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主要来源是( )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山顶 D.山坡风化
12.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 ②地表物质颗粒较粗,利于保水 ③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④地势较低,年降水量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0题,结合图例可读出,山坡堆积物中角砾最多,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磨圆度较差,未受到流水的磨蚀作用,且分布海拔较高,最可能是受冰川作用,D正确;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分选性和磨蚀作用强,可能性小,A、B错误;祁连山距海远,不会受海浪作用,C错误。故选D。第11题,从图中看,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冲积平原草原茂盛,且与山坡之间有冲积扇相隔,不可能是主要来源,A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因此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来源是冲积扇,B正确,C、D错。故选B。第12题,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①正确;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②错误;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③正确;该空间尺度较小,各地距离近,降水差异小,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
答案:10.D 11.B 12.C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雅丹是一种比较松软的湖泊沉积泥沙被风力侵蚀而成的平行垄槽地貌,一般出露在沙漠、戈壁中。近代以来,柴达木盆地气候不断向暖湿化转变,该地西北部形成了台吉乃尔湖区(如图1所示)。在东台吉乃尔河的下游地带,分布有世界罕见的水上雅丹(如图2所示)。自然状态下,水上雅丹分布范围与位置飘忽不定。台吉乃尔湖区的锂资源占我国盐湖锂资源总量的63%。为抽取、引流地下卤水,晒制、提取锂矿资源,2010年,流往东、西台吉乃尔湖的水道被采盐企业修建拦水坝阻断,使得东、西台吉乃尔湖及一里坪湖几近干涸,河水滞留于鸭湖和苦水沟,鸭湖迅速成为该区域最大的湖泊。近年来,鸭湖中一些柱状雅丹消失,部分水中雅丹也摇摇欲坠。
(1)简述台吉乃尔湖区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在自然状态下水上雅丹分布范围与位置飘忽不定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鸭湖部分水上雅丹衰亡的原因。
(4)针对台吉乃尔湖区盐湖锂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影响,有人建议应停止开发,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材料“雅丹是一种比较松软的湖泊沉积泥沙被风力侵蚀而成的平行垄槽地貌,一般出露在沙漠、戈壁中”可知,地质时期台吉乃尔湖曾为湖泊环境,随着泥沙逐渐在湖床不断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被风力侵蚀的前提是该地水量减少,泥沙出露地表,由此可判断后来又经历古湖泊萎缩干涸,风力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最终形成了与主导风向一致的平行垄槽型雅丹地貌;该地最后形成水上雅丹,由此可知该雅丹被水覆盖。由材料可知,近代以来,随着柴达木盆地的气候趋于暖湿,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增加且水位上涨,古湖沉积地层形成的雅丹被湖水浸泡,形成水上雅丹。第(2)题,根据材料“流往东、西台吉乃尔湖的水道被采盐企业修建拦水坝阻断,使得东、西台吉乃尔湖及一里坪湖几近干涸”可知,湖泊位于河流下游地带,地势低平,加上沙漠地区气温较高,导致蒸发量大,水位较浅;该地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季节变化大的影响,该地融水季节差异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导致湖水补给量差异大;受该地区冰雪融水、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周围河道被湖水反复淹没,易发生游移,故水上雅丹分布范围与位置飘忽不定。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水上雅丹所在岩层为比较松软的湖泊沉积泥沙,胶结程度差,底部常年浸泡在水中,雅丹底部岩层易变软;雅丹底部松软岩层在湖水长期浸泡侵蚀和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下,逐渐被掏空,导致重力坍塌,水上雅丹出现衰亡;当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均较大,岩石裂隙中水的不断冻融,加速雅丹底部岩层的侵蚀过程,导致岩层破碎,进而被掏空而坍塌:气温高,冰川融水多时湖面水位上升,会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因此水上雅丹逐渐衰亡。第(4)题,开采盐矿资源,改变了湖泊格局、水量和水位,湖泊的生态效益降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性质可能会随之改变,故可以从湖泊调蓄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湖水及水域原生环境破坏等方面思考。锂资源开发需要修建拦水坝,拦截了部分水体的流动,使得下游部分湖泊入湖水量减少,出现干涸,原有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锂资源的开发需要长期抽取地下卤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影响地被植物的生长;兴建盐场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导致湖泊周边盐碱湿地植被覆盖率降低,影响了湖泊的生态功能;该地有水上雅丹分布,资源的开发导致水域的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导致部分水上雅丹衰亡。
答案:(1)地质时期台吉乃尔湖区曾为湖泊环境,大量泥沙沉积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随着湖盆不断收缩趋于干涸,古湖中沉积地层暴露于地表;在风力和流水侵蚀下,古湖沉积地层不断被剥蚀,形成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近代以来,湖区气候转向暖湿,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湖泊面积增加且水位上涨,周围部分雅丹浸泡于水中,形成水上雅丹。
(2)下游湖区洼地较平坦,蒸发量大,水位较浅;高山冰雪融水使入湖水量季节不均;气候异常,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影响湖泊补给:下游湖区季节及年际变化较大,周围河道被湖水反复淹没,易发生游移。
(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水上雅丹底部长时间受水浸泡,岩层软化,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坍塌。
(4)修建拦水坝,使得部分湖泊干涸,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长期抽取地下卤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兴建盐场,导致湖泊周边盐碱湿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水上雅丹分布水域的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导致部分水上雅丹衰亡。
14.(2022·广东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
(1)说出图示区域因流水侵蚀已经发生的变化。
(2)列出悬崖Ⅰ、悬崖Ⅱ、悬崖Ⅲ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简述气候对图示区域悬崖演变的影响。
(4)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说明分水岭式悬崖Ⅱ未来的演化趋势。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高原表面河流侵蚀切割了高原面,在悬崖Ⅱ处分岭式河流的溯源侵蚀,使高原面面积变小,高原面上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悬崖Ⅰ处河流的溯源侵蚀使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西高止山区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悬崖Ⅰ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是由材料“在某一条河流上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可知,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Ⅰ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Ⅰ;该地区高温多雨,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Ⅰ,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第(3)题,由材料“河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力”可知,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径流量大,河流快速侵蚀利于悬崖发育;图示地区地势东高西低,西侧为迎风坡,低位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促进了分水岭的切穿,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侵蚀强烈,已形成的悬崖易坍塌、退化,促使悬崖逐渐降低。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河流侵蚀持续进行,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河流水量加大,河流溯源侵蚀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最终可能变成缓斜的山坡。
答案:(1)高原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起伏增大;悬崖Ⅰ所在山脉高度下降,被切穿形成豁口;总体地势降低,形成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
(2)悬崖Ⅰ先形成,悬崖Ⅲ其次,悬崖Ⅱ最后形成。理由: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Ⅰ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Ⅰ;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Ⅰ,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
(3)受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径流量大,河流快速侵蚀利于悬崖发育;西侧为迎风坡,低位河流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促进了分水岭的切穿,悬崖由海洋向陆地方向依次形成;高温多雨的环境,风化、侵蚀强烈,已形成的悬崖易坍塌、退化。
(4)随着河流持续下切,悬崖Ⅱ相对高度增大、长度加长;当河流切穿悬崖Ⅱ的分水岭后,在风化、侵蚀和崩塌作用下,相对尖耸的悬崖Ⅱ高度降低、拓宽。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热点情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热点情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共2页。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读图归纳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读图归纳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厘清图上箭头的方向,熟悉常见变式图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