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15第五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展开练案[15] 第一部分 第五章 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2023·湖南衡阳期末)白沙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山间盆地中,全年降水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白沙国家公园地貌为石膏沙漠,石膏颗粒细而轻,呈雪白色,极易溶于水。自然界中的石膏分布广泛,多形成于内陆湖泊或封闭海湾。白沙国家公园内有多种类型的沙丘,地貌景观丰富,为美国知名的旅游景区。下图示意白沙国家公园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于浇筑沥青水泥,白沙国家公园内的道路是直接用压路机在沙子上压制而成的,其主要原因是( A )
A.沙丘移动,经常掩埋道路
B.地处偏远,道路建设成本高
C.气候恶劣,施工条件较差
D.游客较少,对道路需求小
2.白沙国家公园内石膏沙漠的形成过程为( B )
A.地壳抬升—水相沉积—岩体风化
B.水相沉积—地壳抬升—岩体风化
C.水相沉积—岩体风化—地壳抬升
D.岩体风化—水相沉积—地壳抬升
3.其他地区少见白沙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C )
A.物质来源较少 B.地处偏远,难以发现
C.白沙保存条件苛刻 D.地质条件较稳定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白沙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山间盆地中,全年降水极少”可知,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在强风的驱驶下,白色的沙丘移动性强,经常掩埋道路,而该地降水极少,仅仅依靠浇筑沥青水泥等工程措施固定沙丘的效果较差,所以白沙国家公园内的道路是直接用压路机在沙子上压制而成的,既可以减小道路建设成本,又可减少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A正确;美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等自然因素不是白沙国家公园内的道路是直接用压路机在沙子上压制而成的主要原因,B、C错误;白沙国家公园作为美国知名的旅游景区,游客较多,但这与白沙国家公园内的道路是直接用压路机在沙子上压制而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石膏是由钙酸盐组成的沉积岩,由河流携带钙酸盐在内陆湖泊中不断堆积,后因地壳隆起抬升,湖泊的水蒸发后,石膏以结晶的形式沉淀下来;在风化、风力作用下,石膏晶体最终破碎成沙子,形成石膏沙漠。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结合材料及第2题分析可知,白沙沙漠的形成经历了水相沉积—地壳抬升—岩体风化,说明白沙沙漠形成地区的地质条件不稳定,D错误;“石膏颗粒细而轻,呈雪白色,极易溶于水”,而白沙沙漠分布的地区,全年降水极少,因此石膏颗粒广泛,据此可知,白沙沙漠保存条件苛刻,C正确;由“自然界中的石膏分布广泛”,说明白沙沙漠物质来源较广,A错误;其他地区少见白沙沙漠的主要原因与地处偏远,难以发现,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C。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 A )
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
5.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D )
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
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新疆中部和西部及小兴安岭西部,并且黄土高原地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由此推知该沉积物为黄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第四纪时期的冬季风从蒙古高原西部地区搬运过来,并在此处沉积形成的。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正确。小兴安岭东西两侧泥石流和冰水堆积都有分布,且东侧应更多,B、C错误。小兴安岭东侧降水更多,因此在东侧间歇性流水堆积更明显,D错误。故选A。第5题,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D。
(2023·福建莆田期末)风是塑造沙丘形态的主要动力因素。敦煌附近多沙丘链(新月形沙丘翼角相连而成的链状沙丘群)和金字塔沙丘。金字塔沙丘是在风的相互作用干扰下形成的有多个棱面的高大沙丘(下左图)。莫高窟气象站因靠近南部山地,风向与敦煌有明显差异,且存在显著的日变化。下右图示意敦煌气象站与莫高窟气象站的风向玫瑰。据此完成6~8题。
6.若只考虑风向,敦煌附近沙丘链的延伸方向是( D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方向 D.西北—东南方向
7.莫高窟气象站附近的金字塔沙丘明显的棱面数量为(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推测莫高窟气象站偏南风出现的时间及形成原因是( A )
A.凌晨 山风 B.午后 山风
C.凌晨 谷风 D.午后 谷风
[解析] 第6题,由敦煌气象站风向玫瑰图可知,敦煌附近主导风向主要来自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其中东北和西南风向更为突出。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风向为垂直关系,所以若只考虑风向,敦煌附近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主要为西北—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知金字塔沙丘是在风的相互作用干扰下形成的有多个棱面的高大沙丘,由左图及敦煌气象站风向玫瑰图可知,敦煌附近主导风向主要来自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所以莫高窟气象站附近的金字塔沙丘明显的棱面数量为3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由材料知莫高窟气象站靠近南部山地,且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可推测莫高窟气象站偏南风出现时为山风,C、D错误;山风出现时间为夜晚,白天盛行谷风,A正确,B错误。故选A。
(2023·河南安阳期末)晚白垩世(6 500万年前)以来,苏北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运动异常活跃,地层出现大量断裂带或断裂处,地幔中高温热融物质侵入或涌出地表,慢慢冷却形成岩浆岩岩层。如今该地区地壳运动虽不如以前活跃,但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沉积层地层非常厚,该时期的地层热导率比较低,大量“余热”被封存在3~10 km深的高温岩层中(相当于加了一层“被子”保暖,向地表传递热量变慢),这类高温岩层也称“干热岩”。下图为苏北盆地地热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苏北盆地地热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B )
①岩浆活动 ②变质作用
③断裂作用 ④重融再生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中新生代以来,苏北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地壳运动的特征主要是( D )
A.水平向北运动 B.水平向南运动
C.垂直上升运动 D.垂直下降运动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可知,地热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断裂带形成有关,再加上沉积层厚度大,大量“余热”被封存在3~10 km深的高温岩层中形成,①③正确,与变质作用和重融再生无关,②④错误,故选B。第10题,由材料“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沉积层地层非常厚”可知,地壳运动主要以垂直下降沉积为主,为沉积作用提供有利的沉积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陕西长安一中期中)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有六七级。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 )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
B.风力搬运——风力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
D.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
12.“沙不袭村”的主要原因是( A )
A.地形和河流改变沙砾运动方向
B.位于当地山地的背风地带
C.根系发达的植被固沙作用明显
D.沙丘上碎石固沙作用明显
[解析] 第11题,结合图文信息判断: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堆积形成的。海滨沙滩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因此平潭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2题,从图文材料里可以得出:沙丘临山,两侧为河流,当地全年盛行东北风。沙丘应处于迎风坡,而不是背风地带;植被较稀疏,不可能全面起到固沙作用;沙丘上虽有碎石覆盖,但很明显沙粒的流动性较大,从缝隙里是很容易有沙粒流动的,再则,碎石并非全部覆盖。所以B、C、D错误,直接排除。由于河流位于沙丘两侧,所以河流边的沙粒应该被流水搬运走,而背靠山又常年吹东北风,风将沙粒吹向君山,被君山阻挡后受环流作用影响应该会返回到达沙丘上空,再次沉落,而村庄又位于沙丘的两侧,故“沙不袭村”,A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
13.(2023·郑州四中高三阶段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研人员认为,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如海岸防护工程),未来湄公河三角洲的体积、面积将大幅度缩小。下图示意现今湄公河三角洲附近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
(1)判断湄公河流域距今1.2~0.85万年全球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析未来湄公河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度缩小的前提条件。
[答案] (1)升高。在流域地壳、降水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陆地面积减少只能是海平面上升所致;数千年海平面持续上升,只能是全球气温升高使得陆地冰川融化汇流入海、海水受热膨胀共同导致的。
(2)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继续上升;地壳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积速率;沉积速率小于侵蚀速率;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生态退耕、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河流含沙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解析] 第(1)题,海岸线能反映不同地质时期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自距今1.2万年海岸线至距今0.85万年海岸线,海岸线向陆地一侧退却,表明海水入侵,陆地面积萎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距今1.2~0.85万年前,湄公河流域的地壳、降水相对稳定,所以陆地面积减少只能由海平面上升所导致,表明距今1.2~0.85万年,全球气温升高,陆地高海拔地区冰川融化入海。同时,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第(2)题,区域地貌的变化受制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地壳下降,且下降的速率快于该地泥沙沉积速率,会导致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缩小。从外力的角度来说,该地三角洲面积受制于河流输沙量与海水侵蚀快慢的共同影响,若三角洲体积面积大幅萎缩,从河流的角度来说,流域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流域生态退耕,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同时水库等水利设施的修建拦蓄泥沙,使得河流输沙量减少。从海洋的角度来说,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剧,三角洲面积萎缩。
14.(2022·四川仁寿一中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如下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
(1)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
(2)分析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原石采集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
[答案] (1)火山喷发,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玛瑙原岩;原岩经风化,崩解破碎入河;被河水冲刷磨圆,并搬运至河口;在河口处因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沉积而成。
(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干湿季。湿季(丰水期)河流水位高,采集玛瑙原石难度大;干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沙滩裸露面积大,利于玛瑙原石采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好,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干河床与沙滩中”,可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玛瑙原岩;岩体经过重力崩解、风化、侵蚀后,再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最终被流水搬运至河口地势平缓的马哈赞加地区沉积,形成水冲玛瑙。第(2)题,马哈赞加水冲玛瑙以人工采挖为主,根据区域示意图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11月至次年4月,河流流量大,河水搬运玛瑙堆积在河床河滩,但河水水位高,不便于采集;该地区5~10月,降水量少,多晴天,河流水位低,河床河滩裸露,便于采石,因此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有明显的季节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5内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5内力作用塑造的主要地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河流的发育过程为,据图可知,古井中淡水的直接来源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跟踪练14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A地地质地貌类型为,图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冲越扇形成的原动力为,沉积砂层与下面的灰色砂壤层相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4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4新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石冰川上的岩石碎块,下列关于石冰川的说法,错误的是,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黄河口海岸带南段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