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变位或变形,大陆漂移,岩石圈,高低不平,太阳辐射能,松散物质,冰川融化,水热组合,大理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层级一 “必备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1]______。2.主要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①概念: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2]_________________,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②影响。
    (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3.影响结果:直接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7]___________。
    列举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1)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①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②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8]_____________。
    2.主要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13]________的过程。(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外力作用下,被[14]________离开原来的位置。(4)堆积作用。
    3.不同地区外力作用方式和强度存在差异(1)差异的原因:不同地区[17]__________状况不同。(2)举例。
    4.作用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19]______。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
    (2)沉积岩。按照颗粒大小分为[22]______、砂岩、页岩,以及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23]______岩。(3)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其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如页岩变质成为[24]____,石灰岩变质成为[25]________。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图所示。A为[26]__________; B为外力作用;C为[27]______作用; D为重熔再生作用。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命题探究] (2022年江苏高考地理)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如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1)~(3)题。
    (1)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2)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3)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D.接触变质岩区
    [核心归纳]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
    2.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地貌的判断(1)主要的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
    3.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1)大尺度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
    (2)小尺度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
    考向1 地壳运动及其形成地貌  (2023年安徽亳州模拟)我国东北地区在约2.8亿年前为半深海—滨浅海沉积环境,发育有巨厚的生物碎屑灰岩;在约2.5亿年前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发育有厚度较大的烃源岩。如图示意东北地区局部生物碎屑灰岩厚度和烃源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第1~3题。
    1.推测2.8亿年前至今,图示区域地壳运动的总体特征为(  )A.持续抬升B.持续下沉C.间歇性抬升D.间歇性下沉2.推测图中最先成为陆地的位置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3.图中①②两地中间区域生物碎屑灰岩厚度较①②两地薄,其主要原因是(  )A.侵蚀较强B.沉积较少C.断裂下陷D.人类破坏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生物碎屑灰岩和烃源岩都属于沉积岩,多个不同类型沉积环境的存在表明该地经历了由海洋到陆地的变化,地壳总体表现为上升隆起;每一类沉积岩的形成时间较长,说明形成时的环境变化不大,地壳基本稳定,故该地地壳运动的总体特征为间歇性抬升,C项正确。第2题,通过判读生物碎屑灰岩厚度等值线,可推测生物碎屑灰岩岩层底部的高低起伏状况,图中④地的生物碎屑灰岩厚度最薄,说明抬升前该地的地势最高,故④地最先成为陆地,D项正确。第3题,海拔较高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其生物碎屑灰岩厚度较薄,A项正确。
    考向2 外力作用的差异  (典型高考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第4~6题。
    4.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5.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6.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修建水库前河流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平原,B项正确。第5题,由材料可知,因为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使得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该区域为半干旱及半湿润区,断流后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河床裸露,易受风力侵蚀形成洼地,C项正确。第6题,洼地增多增大,主要发生在河流的断流时期,此时期水土流失和沼泽化出现的可能性较低;由上题分析可知,洼地是风力侵蚀所致,河流长期断流,风力作用加强,河床裸露,土壤含水量降低,容易导致土地沙化现象,C项正确;东北地区纬度高,且断流期间为冬春时节,蒸发并不旺盛,盐碱化现象不明显。
    知识点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命题探究] (2020年天津高考地理)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核心归纳]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能力运用]考向1 矿物与三大类岩石  (2023年黑龙江铁岭模拟)菱锰矿是玫瑰色结晶体,是提取锰的重要矿物原料,具有像木头纹理般的条纹外观。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西南部,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在2023年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展出了当地的“中国皇后”(如图),该矿石发掘之初外覆方解石。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岩石成因来看,“中国皇后”属于(  )A.变质岩B.沉积岩C.玄武岩D.花岗岩2.推测“中国皇后”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变质作用—岩浆侵入B.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苍梧县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具有木头纹理,所以“中国皇后”为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A项正确。第2题,材料“具有像木头纹理般的条纹外观”“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西南部,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说明该地最初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经地壳隆升变为褶皱,再经历岩浆侵入,围岩在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考向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023年陕西榆林模拟)福建省东山岛的风动石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是在第四纪海侵时期,由于海浪沿着花岗岩的纹理裂隙剧烈冲刷,使两块岩石的距离渐渐扩大,最后只剩很小的接触点支撑着,其余悬空,石危势险,摇摇欲坠。图甲为风动石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甲  乙
    3.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与风动石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4.风动石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海浪侵蚀—风力侵蚀—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固结成岩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风动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侵入型岩浆岩。读图可知,④由碎屑物形成,应为沉积岩;②③④均指向①,表明①为岩浆;②由岩浆形成,属于岩浆岩,所以③为变质岩。由此分析可知,与风动石一致的岩石类型应为②。第4题,风动石为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形成,所以最先发生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石,之后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再受海浪等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图示景观。所以风动石的形成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项正确。
    层级三 “核心素养”养成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常见图形]
    [判读技巧]1.第一步: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如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第二步: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属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属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属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属内力作用。
    [应用体验]  (2022年广东深圳期末)贵州赤水河畔拥有瀑布、湿地、翠林等美景,是山—水—林配置较好的风景区。图甲为赤水河流域某瀑布景观图,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甲 乙
    1.图甲中岩石的类型对应图乙中的(  )A.①B.②C.③D.④2.图示瀑布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A.地壳抬升—流水沉积—重力崩塌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流水侵蚀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重力崩塌

    相关课件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这是一份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地貌与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地貌与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冲积扇,2地貌观察的内容,绝对高度,断裂带,海陆变迁,喷出地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变位或变形,②影响,大陆漂移,岩石圈,高低不平,太阳辐射能,松散物质,冰川融化,水热组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