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2海水的运动
展开课时跟踪练12
(2022·浙江模拟预测)黄海沿岸流是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有显著季节变化。读黄海沿岸流和黑潮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黑潮流经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2.沿岸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第1题,读黄海沿岸流和黑潮分布示意图,该地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温度越低,据此可排除B、D两项;由图可知,黑潮自南向北流,为暖流,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相同的特点,故该海域等温线向北凸,故A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A。第2题,由题干可知,黄海沿岸流是自渤海和黄海北部向南流动的海流,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沿岸流势力最强,D正确;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故B、C错误;春季西北风不是最强盛的,故A错误。故答案选D。
答案:1.A 2.D
(2022·浙江宁波某中学模拟预测)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分别是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作用而成。罗斯地区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冰架正在消融。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 )
A.极地环流为顺时针环流 B.西风漂流性质上为寒流
C.西风漂流夏季强冬季弱 D.极地环流夏季位置偏北
4.冰架的消融对罗斯地区的影响有( )
①地面辐射增强 ②太阳辐射增多 ③大气辐射减弱 ④大气温度升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图中极地环流为逆时针环流,A错误;西风漂流性质是寒流,B正确;冬季南北温差大,西风在冬季更强,故西风漂流冬季强,C错误;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极地环流位置偏南,D错误。故选B。第4题,冰架消融,地面反射率降低,地面辐射增强,①符合题意;冰架消融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②不符合题意;地面辐射增强,大气辐射也增强,气温升高,③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答案:3.B 4.C
(2022·辽宁葫芦岛二模)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是一股垂直于海岸流向外海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地形区域。某个时刻,在风、波浪、潮流等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最终大量的海水从较低的缺口冲出形成离岸流,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造成溺水事件。下图为我国某海域地形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海滩最容易发生离岸流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在海滩不幸遇到离岸流,最科学的自救方法是( )
A.尽全力逆流游回岸边 B.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
C.平行于海岸向两边游 D.下潜到水底走回岸边
7.假如你站在图中岸边沙滩上,会发现离岸流处的海水( )
①清澈透明 ②颜色偏黄 ③风平浪静 ④浪花翻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离岸流多发于沙质海滩的横向沙坝、沟槽等区域;结合图例可看出,丙处北侧有一横向沙坝,南侧等深线向水浅的方向弯曲为沟槽地形,可判断出丙最容易发生离岸流,C正确;甲处等深线向水深的方向弯曲,为海底山脊地形,不易发生离岸流,A错误;乙和丁两地等深线稀疏平直,不易发生离岸流,B、D错误。故选C。第6题,由材料“强劲的水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在此区域活动的人群拖到外海”可知,离岸流速度快,因此不易逆流回岸边,可暂时随波逐流,A错误;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可行,但离岸流速度快,别人不一定发现,且别人发现后的救援不属于自救,B错误;离岸流是在海浪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底层海水也发生扰动,下潜更危险,D错误;由于离岸流宽度较窄,因此可向平行于海岸的两边游,C正确。故选C。第7题,由材料“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可知,离岸流发生时,海水聚集会使底层沙质搅动,使海水浑浊,颜色偏黄,①错误、②正确;离岸流速度快且表面平静,不易发觉,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
答案:5.C 6.C 7.B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数量较多且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近几十年来,该海区海冰数量呈现“多—少—多—少”的周期性变化,其原因主要是海冰的数量变化直接影响西风漂流的强弱,进而影响了秘鲁寒流和巴西暖流表层洋流的流量,而洋流流量的变化又对海冰数量产生影响。下图为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读图,完成8~10题。
8.正常年份,下列月份中德雷克海峡海冰面积最大的是(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9.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数年后又减少的原因是( )
A.巴西暖流增强 B.全球变暖
C.秘鲁寒流增强 D.西风漂流增强
10.德雷克海峡海冰增多的年份( )
A.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加 B.秘鲁沙漠出现沙漠花海
C.巴西暖流输送热量减少 D.巴西沿海降水异常减少
解析:第8题,海冰面积最大的时候,海水的温度最低。而德雷克海峡位于南半球,海水温度最低在南半球的冬季,且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海水温度最低出现在在8月份,D正确,C错误;1月和2月为南半球夏季,海水温度高,海冰容易融化,A、B错误。故选D。第9题,海冰数量增加数年后又减少说明海水温度升高,海冰融化变多。巴西暖流增强,会使得海水温度上升,A正确;全球变暖不会使海冰的数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B错误;秘鲁寒流和西风漂流增强,海水温度会下降,C、D错误。故选A。第10题,秘鲁寒流是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附近受地形阻挡北上的部分与东南信风形成的离岸寒流共同组成的。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则西风漂流北上部分更多,秘鲁寒流势力增强,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增加,A正确;秘鲁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B错误;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增加使得西风漂流通过海峡向东的海水减少,水位降低,吸引巴西暖流来补充海水,使得巴西暖流增强,巴西暖流输送热量增多,C错误;巴西沿岸受巴西暖流影响增强,降水变多,D错误。故选A。
答案:8.D 9.A 10.A
(2022·广东高三专题练习)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读图,完成11~12题。
11.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12.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海陆轮廓巨变 B.浮游生物减少
C.区域降水减少 D.加速海冰消融
解析:第11题,材料提示:“太平洋流入北冰洋海水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图示海域夏季以东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海水量最多,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第12题,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A错误; 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且暖海水从低纬带来众多浮游生物,故楚科奇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C错误;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融,故D正确。故选D。
答案:11.B 12.D
13.(2022·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是影响粤东至闽南沿岸夏季上升流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夏季珠江径流对东经116°以西的上升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
(1)分析甲处上升流的形成机制。
(2)指出上升流发生时,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说明夏季珠江径流对丙处上升流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原因。
解析:第(1)题,上升流,又名涌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铅直上升的流动。甲海区有西南风经过,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风可将沿海表层海水吹离,造成该处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海域的深层海水便会从深层涌流至该处作为补充,在沿岸形成上升流,受地形影响,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第(2)题,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或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密度大;海水的密度随时间、空间变化幅度较小;海水的密度大,浮力也大,在海水中游泳比在淡水中不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大于表层海水,甲处海水具有从底层携带来的大量营养物质,所以其密度较乙处海水更高。第(3)题,径流对上升流的抑制作用从地表径流量、结冰厚度、密度分析。夏季珠江径流能够抑制上升流,说明珠江径流足够大,且在水流速度上更快,能够迅速补充表层海水缺失后的部分,其次便是丙处距离珠江口近,受其影响大,珠江水较底层海水上升不明显。
答案:(1)西南季风在甲处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表层水减少,带动底层海水上泛;外海底层海水向岸运动,在甲处沿海底地形爬升,海水上涌。
(2)差异:与乙处相比,甲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原因:甲处表层海水来自底层海水的上涌。
(3)夏季珠江径流量大,在西南季风和海水运动的共同作用下,珠江水向东扩展到丙处表层,珠江水较底层海水密度小(盐度低),海水层结稳定,海水上升不明显。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巴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其海水流动受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图1是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巴斯海峡洋流季节分布图。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停滞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2中方框范围)海水水龄较大,对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影响。
(1)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判断图1中虚线与实线分别表示的月份并说明理由。
(2)根据图1,推测图2中甲、乙洋流分别出现在什么季节。
(3)请根据图2中所给的信息,分析方框内表层海水水龄较大的原因。
(4)图2方框内海洋水龄大,分析其对海洋生物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七月为澳大利亚的冬季,由于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以下沉气流为主,陆地近地面上形成高压中心,所以实线为七月;一月为澳大利亚的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快,空气辐合上升,以上升气流为主,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所以虚线为一月。第(2)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冬季澳大利亚大陆上由于降温快形成高压,巴斯海峡降温慢形成低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吹西北风,使得海水自西向东运动,所以乙为冬季洋流;夏季澳大利亚大陆上由于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巴斯海峡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吹东南风,使得海水整体自东向西运动,所以甲为夏季洋流。第(3)题,根据材料,海水的水龄主要与海水的流动性有关;巴斯海峡位于塔斯马尼亚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中间,海域相对封闭,水流相对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较慢;夏季,该地盛行东南风,对该地而言是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水龄较大、更新缓慢的深层海水上泛带至表层;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和西风漂流的影响,洋流沿巴斯海峡北部自西向东流动,对巴斯海峡东南部影响较小;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巴斯海峡东南部以东岛屿的阻挡,无法进入巴斯海峡,对该地影响相对较小;该地东南部以东有岛屿阻挡加之位于较封闭的巴斯海峡内,海水流动性更差。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及第(3)题分析可知,方框内水龄较大,所以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差,在此停滞时间较长,海水的更新缓慢,导致这里水中的溶解氧不足,海水质量较差,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当地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流走,使深层海水上泛,为表层带来充足的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对海洋生物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答案:(1)虚线为一月,实线为七月。七月为澳大利亚冬季,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一月为夏季,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空气辐合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
(2)甲为夏季洋流,乙为冬季洋流。因巴斯海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冬季吹西北风,海水自西向东运动;夏季吹东南风,海水整体自东向西运动。
(3)夏季,澳大利亚东南部盛行东南风,巴斯海峡东南部为离岸风,驱动水龄较大、更新缓慢的深层海水上涌;东南部海域相对较为封闭,水流较缓,更新不畅。冬季洋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主流轴偏北,对于巴斯海峡东南部的更新较弱;东澳大利亚暖流进入西风带后,顺着强劲的西风漂流东流,且受岛屿阻挡,无法进入巴斯海峡对其东南部水体进行更新。
(4)不利:因方框内水龄较大,停留时间较长,更新缓慢,导致这里水中溶解氧不足,水质相对较差,影响海洋生物生存。
有利:其受离岸风的影响,使深层海水上涌,为表层带来营养盐,对海洋生物的繁殖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专项练: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高考专项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推测智利竹鱼的生活习性是,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3海_气相互作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3海_气相互作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拉尼娜状态”下,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1海水的性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课时跟踪练11海水的性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白令陆坡流表层海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