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测评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
(2021年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沙漠地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丙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较强,风力沉积作用较强,流水侵蚀作用较弱,生物量小,因此生物风化作用较弱。第2题,由材料“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可知,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与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
(2022年甘肃武威期末)黄蜡石又名龙王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石英岩矿物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或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形成黄蜡石。黄蜡石按产出状况可分为山科、山流水和籽料。其中籽料也称水料,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温润细腻,玉质稳定,是雕刻师首选的黄蜡石玉料。如图为黄蜡石籽料(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乙)。据此完成第3~5题。
甲
乙
3.读图乙,黄蜡石主要组成物质属于下列哪种岩石( )
A.Ⅰ B.Ⅱ
C.Ⅲ D.Ⅳ
4.黄蜡石的籽料形成过程是( )
A.侵蚀—搬运—堆积—侵蚀
B.断裂—侵蚀—搬运—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磨蚀
D.断裂—崩塌—搬运—磨蚀
5.据材料推断我国黄蜡石广泛分布于( )
A.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
C.华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3.A 4.D 5.B 解析:第3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分析可知,图中Ⅰ为变质岩,Ⅱ为沉积岩,Ⅲ为岩浆岩,Ⅳ为岩浆,结合材料信息“石英岩矿物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或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形成黄蜡石”可知,黄蜡石属于变质岩,即为图中Ⅰ,故A项正确。第4题,黄蜡石的籽料多为圆形、扁圆形体,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成的新型岩石,黄蜡石的籽料受到内力作用(断裂—崩塌)后受到外力作用(搬运),最后经磨蚀成为圆形、扁圆形体,具备温润细腻,玉质稳定的特质,故D项正确。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黄蜡石的形成与酸性土壤有关,我国仅南方地区有酸性土壤分布,故B项正确。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据此完成第6~7题。
6.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7.推测1992—1997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6.D 7.B 解析:第6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作用为主,则近岸海域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延长。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作用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缩短。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第7题,1992—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缩小,说明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2022年湖北鄂北多校期中)盐风化作用是指因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导致的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的物理风化作用。盐风化作用在地貌上表现为形成大小不等的风化穴,小的为厘米级,大的可以达到几米。我国东部海岸带和西北干旱区盐风化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明显。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盐风化穴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我国西北地区盐风化形成条件与东部海岸带明显不同的是( )
A.岩石性质不同 B.含盐量大
C.温差变化较大 D.植被稀疏
9.在甲、乙、丙、丁四处中,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中西北侧盐风化穴比东南侧发育弱是因为西北侧( )
A.日照较差 B.降水量少
C.岩石坚硬 D.坡度较大
【答案】8.C 9.C 10.A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盐风化的岩石是存在于孔隙(或裂隙)中的盐类结晶膨胀而形成的岩石,所以岩石性质相同,含盐量都比较大,A、B项错误。盐风化作用都是在岩石上形成,都植被稀疏,D项错误。西北地区的盐风化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夏季高温,蒸发旺盛,晚上凉爽,昼夜温差大,盐分容易结晶,C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盐风化作用会导致岩石露头表面颗粒分解或脱落,由图示判断,甲处是盐风化穴的顶部,海拔较高,坡度较大,以侵蚀作用为主;乙位于盐风化穴的位置上,风化作用强,容易分解或脱落盐晶、砂岩颗粒;丙位于盐风化穴的底部缓坡位置,有利于堆积顶部脱落的盐晶或砂岩颗粒;丁位于西北侧的迎风坡的陡坡,以侵蚀作用为主,故C项正确。第10题,由盐风化作用的概念和图示可知,盐风化的形成条件是岩石中有可溶性盐类物质,含有孔隙的岩石以及干湿交替的环境。图中是我国西北某地,西北侧盐风化穴比东南侧发育弱是因为西北侧位于阴坡,光照不足,导致盐分不容易结晶析出,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射电望远镜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射电望远镜选址对无线电环境条件要求很高。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境(FAST)宣告落成启用。大窝凼地处深山,人烟稀少,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时期大窝凼曾是一片浅海,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并分析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射电望远镜项目选址该地的优势条件。
(3)除石灰岩外,图示地区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答案】(1)过程: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特征: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势起伏较大。
(2)可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便于排水;人口稀少(地处偏僻),无线电磁的干扰小(干扰信息小);位于高原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清洁或大气透明度高);周围高山环绕,能有效屏障周围的人为电磁波干扰。
(3)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地表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12.(2022年陕西西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黄山是皖南山区的最高山地,主峰——莲花峰海拔1 864米,处于我国最大丰水带内。在黄山154平方千米景区内,花岗岩体占107平方千米,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河流有36源和36峡谷。黄山花岗岩地貌的各种类型的形状和分布都有迹可循,且与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过程,图甲为几千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体在第三纪后期出露地表,呈穹形山体,四周被围岩山地包围;图乙为几百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二阶段):上新世(距今500万—250万年)穹形山体顶部和缓起伏,周边有明显切割并出现花岗岩山峰;图丙为今日的黄山地貌(第三阶段):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开始古夷平面被分割,产生峡谷和高峰。
(1)指出地质作用对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穹形山体形成的影响。
(2)简述三个阶段花岗岩山峰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变化。
(3)分析穹形山体周边花岗岩山峰发育的过程。
(4)未来黄山独特的地貌将逐渐被外力侵蚀夷平,推断其是否有“回春”(花岗岩山峰地貌重新出现)的可能,并说明原因。
【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黄山原有沉积岩层断层发育;伴随断层的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块体隆升,风化作用对上覆岩层的剥蚀加剧,花岗岩穹形山体出露。
(2)花岗岩山峰由穹形山体四周向中心发展;山峰相对高差增大;由缓丘向高山峡谷发育。
(3)穹形山体的出现使得黄山形成了放射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对穹形山体进行溯源侵蚀,边缘出现起伏和缓的花岗岩山峰;在河流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峰落差增大,穹形山体被切割,花岗岩山峰向中心发展。
(4)若地壳快速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穹形山体出露地面,在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下将再次出现原有地貌特征;若地壳保持稳定或下沉,则难以再次形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结果,板块构造学说,流水堆积地貌,冰川地貌,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流流向,根据河流判断地形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4页。
这是一份专题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通关训练B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海拔15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