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优质课件ppt
展开2 . 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什么叫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如图 2-17,直线 l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 AB 于点 O. 把 OA 沿直线 l 翻折,因为∠1=∠2=90°,OA=OB,所以 OA与OB重合.
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如图2-18,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l 交 AB 于点O,点P在上 PA 与 PB 相等吗?
我们可以运用图形运动的方法,利用线段的轴对称性,证明 PA=PB .
把△PAO沿直线 l 翻折(如图),因为 ∠POA= ∠POB,所以OA 落在射线OB 上,因为 OA =OB,所以点A与点B 重合.依据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知 PA 与PB 重合,所以PA=PB.
于是,我们得到如下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如图, ∵点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 AB=AC.
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线段自身所在的直线也是它的对称轴.
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的“距离”是“该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2. 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直接证明线段相等,不必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因此它为证明线段相等提供了新方法.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
如图 2-20,点P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l 外,PA交 l 于点Q,连接 QB. 因为点Q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 QA=QB,于是 PA=PQ+QA=PQ+QB > PB.
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B、BC 于点D、E,连接AE. 若 AE=4,EC=2,则BC 的长是( ) A. 2 B. 4 C. 6 D. 8
方法点拨 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线段间的转化,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本题中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将BC 的长转化为线段 AE+EC 的长,即可求解.
解:∵直线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 BE=AE. ∴ BC=BE+EC =AE+EC =4+2 =6.
1. 利用网格画线段 PQ 的垂直平分线 :
2. 如图,要在公路旁设一个公共汽车站,车站应设在什 么地方,才能使 A、B 两村到车站的距离相等?
解:如图所示,连接 AB,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l,直线l交公路于点 C,则点C就是汽车站的位置,此时 A,B 两村到车站的距离相等.
知识点 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如果一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条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吗?
若点Q在线段 AB 上,且 QA =QB,则Q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2-21(1)).
若点Q在线段 AB 外,且 QA=QB,则作 QM⊥AB,垂足为 M (如图 2-21(2)). 由∠QMA=∠QMB=90°,QA=QB,QM=QM,可证 Rt△QAM ≌ Rt△QBM (HL). 由此可知AM=BM,即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如图,∵ AB=AC,∴点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按下列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在△ABC 中,用直尺和圆规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l1、l2,l1、l2 相交于点 O,再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 你有什么发现?
BC 的垂直平分线过点O.
证明一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还可以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进行推理,思路有两种: 一是作垂直,证平分; 二是取中点,证垂直.
例1 已知:如图2-22,在三△ABC中,AB、AC 的垂直 平分线 l1、l2 相交于点 O. 求证:点 O 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证明:连接 OA、OB、OC.∵点O在AB 的垂直平分线l1 上,∴ OA=O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同理 OA=OC.∴OB=OC.∴点 O 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AD 为∠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AE=AF. 请判断线段AD 所在的直线是否为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若是,请给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教你一招 判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种方法: 一是定义法,二是判定定理. 一般习惯用定义法进行判断,而利用判定定理判断更简单. 用判定定理判定一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一定要证明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解:线段AD 所在的直线是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证明如下:连接DE、DF.∵ AD 为∠BAC 的平分线,∴∠EAD=∠FAD.在△AED 和△ AFD 中, AE=AF, ∠EAD=∠FAD, AD=AD,
∴△ AED ≌△ AFD.∴ DE=DF.∴点D 在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上.∵ AE=AF,∴点A 在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上.∴线段AD 所在的直线是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
切忌只证明一个点在直线上,就说过该点的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利用网格在图中找一点 O,使OA=OB=OC.
2. 直线l 外有点 A、B,若要在 l 上找一点,使这点与点 A、B 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点一定能找到吗?请你画图 表示各种可能的情况.
解:不一定能找到,各种可能情况如图所示.
知识点 3 角平分线的性质
如图2-23,OC是∠AOB 的平分线,如果把∠1沿 OC 翻折,因为 ∠1=∠2,所以射线 OA 与射线OB 重合.
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在∠AOB 的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 P,分别画点 P到OA 和OB 的垂线段PC和PD(如图2-24),PC与PD 相等吗?
我们可以运用图形运动的方法,利用角的轴对称性,证明 PC=PD .
把图2-24 中的△POC 沿OP 翻折(如图 2-25),因为∠AOP=∠BOP,所以OA与OB 重合,因为 PC⊥OA,PD⊥OB,依据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可知 PC 与 PD 重合,所以 PC=P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果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反过来,如果一个点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吗?
如图 2-26,点Q在∠AOB 内且QC⊥OA,QD⊥OB,垂足分别为 C、D,QC=QD,作射线 OQ. 因为∠QCO=∠QDO=90°,QC =QD,OQ=OQ,所以 Rt△QCO ≌ Rt△QDO. 于是∠AOQ=∠BOQ,即点Q在∠AOB 的平分线上.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如图,∵ OP 平分∠ AOB, PD⊥OA 于点D, PE⊥OB 于点E,∴ PD=PE.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比较
相同点:两者都可以直接得到两条线段相等;不同点:前者指的是点到点的距离,后者指的是点 到线的距离.
1.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由两个条件(角平分线、垂线)得到一个结论(线段相等). 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时,证明的线段是“垂直于角两边的线段”而不是“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
如图,在△ABC 中,∠C=90°,BD 平分∠ABC 交 AC 于点D. 若CD=6,则点D 到 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_.
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 条件中必须有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模型(即角平分线+两垂直), 若缺少某个部分, 则通过作辅助线补充完整,才能运用此性质解决问题.
解:如图,过点D 作DE ⊥ AB,垂足为E. ∵∠C=90°, ∴ DC ⊥ BC. 又∵ BD 平分∠ ABC, ∴ DE=CD=6, 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6.
利用网格画图:(1) 在 BC 上找一点P,使点 P 到 AB 和 AC 的距离相等;(2) 在射线 AP 上找一点Q,使 QB=QC.
解:如图所示(1)画出∠BAC 的角平分线交线段 BC 于点P,即为所求. (2) 画线段 BC的垂直平分线交射线AP于点Q即为所求.
知识点 4 角平分线的判定
在△ABC 中,用直尺和圆规分别作角平分线 AD、BE,AD、BE 相交于点P,再作∠C的平分线,你有什么发现?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如图,∵ P 为∠AOB 内一点,PD ⊥ OA, PE⊥OB,垂足分别为D、E, 且PD=PE,∴点P 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1. 使用该判定定理的前提是这个点必须在角的内部. 2. 角平分线的判定是由两个条件(垂线,线段相等)得到一个结论(角平分线).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它比利用三角形全等证两角相等更方便快捷.
例2 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 . 求证:点P在∠C的平分线上.
证明: 过点 P作PF⊥AB、PM⊥BC、PN⊥AC, 垂足分别为 F、M、N.
∵AD平分∠BAC,点P在AD上. ∴ PF=PN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 PF=PM. ∴ PM=PN. ∴点P在∠C的平分线上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例3 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 DF⊥AC,垂足分别为 E、F. 求证:AD垂直平分EF.
证明:∵ DE⊥AB,DF⊥AC,∠1=∠2, ∴ ∠3=∠4, ∴ DE=DF,AE=A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点 D、A在 EF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D 垂直平分 EF.
如图,BE=CF,BF ⊥ AC 于点F,CE ⊥ AB 于点E,BF 和CE 交于点D,连接AD. 求证:AD平分∠ BAC.
证明角平分线的方法: 1. 从数量上证明被要证的线分成的两个角相等. 2. 从形上证明角的内部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只需从要证的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再证明垂线段相等即可.这样把证“某线是角的平分线”的问题转化为证“垂线段相等”的问题,体现了转化思想.
证明:∵ BF⊥AC,CE⊥AB, ∴∠DEB=∠DFC=90° . 在△BDE 和△CDF 中,∠BDE=∠CDF, ∠DEB=∠DFC,BE=CF, ∴△BDE ≌△CDF. ∴ DE=DF.又∵ DF⊥AC,DE⊥AB, ∴点D在∠BAC 的平分线上,即AD平分∠BAC.
在一张纸上画△ABC 及其两个外角(如图). (1) 用折纸的方法分别折出∠BAD 和∠ABE 的平分线,设两条折痕的交点为 O;
(2) 用直尺和圆规作∠ACB 的平分线CF. 点O在射线 CF 上吗?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如下:分别过点O作OM⊥CD,OP⊥AB,ON⊥CE,垂足分别为 M,P,N. ∵ AO是∠BAD的平分线,OM⊥CD,OP⊥AB,
∴ OM=OP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可得ON=OP,∴OM=ON,∴CO是∠DCE 的平分线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又∵CF 是∠DCE 的平分线,∴点O,C,F 共线,即点O在射线CF上.
1. 如图,在△ABC中,BC=7,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B、BC于点D、E,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BC 于点 F、G. 求△AEG 的周长.
2. 如图,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 于点 D、E, AC=9,AE∶EC = 2∶1. 求点B到点E的距离,
3. 已知:如图,AB=AE,BC=ED,AF垂直平分CD. 求证:∠B=∠E.
4. (1) 利用网格画四边形 ABCD 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 设它们相交于点 O;
如图所示. (答案不唯一,画其中2条即可)
(2) 观察点O是否在另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上;(3) 把四边形 ABCD 的顶点D向左移动 8 格,还能观察 到与上面相同的结论吗?
(2) 点O在另两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3) 不能
5. 已知:如图,AB=AC,DB=DC,点E在AD 上. 求证:EB=EC.
证明:连接 BC. ∵AB=AC,DB=DC(已知), ∴AD是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点E在AD上(已知), ∴EB=EC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6. 已知:如图,AB=AC,点D、E 分别在AB、AC 上, 且AD=AE,BE、CD 相交于点O. 求证:点O在线段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ABE≌△ACD(SAS),∴∠ABE=∠ACD.∵AB=AC,AD=AE,∴AB-AD=AC-AE,∴BD=CE.在△BOD 和△COE 中,
7. (1) 利用网格画四边形ABCD两个内角的平分线,设 它们相交于点O;
解:如图所示. (答案不唯一,画其中 2条即可)
(2) 观察点O是否在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上;(3) 把四边形 ABCD的顶点D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 2 格还能观察到与上面相同的结论吗?
(2)点O在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上 (3)不能
8.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 DE⊥AB,DF⊥AC,垂足分别为 E、F,且 DE=DF . 求证:D是BC的中点.
∵DE⊥AB,DF⊥AC,且 DE=DF, ∴AD平分∠BAC(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BAD=∠CAD.又∵AB=AC,AD=AD. ∴△ABD≌△ACD (SAS). ∴BD=CD, ∴D是BC的中点.
9. 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ABC的面积为70,AB=16,BC=12. 求 DE 的长.
解:过点 D 作 DF⊥BC交BC 于点F. ∵BD 平分∠ABC,DE⊥AB,DF⊥BC, ∴ DE=D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0. 已知:如图,∠BAC 的平分线与 BC的垂直平分线相 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求证:BE=CF.
证明:连接 DB,DC. ∵DE⊥AB,DF⊥AC, ∠EAD=∠FAD,
11. 在七年级下册“证明”一章的学习中,我们曾做过 如下的实验:
画∠AOB=90°,并画∠AOB 的平分线OC..
(1) 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落在 OC 的任意一点P上,并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 OA、OB 垂直,垂足分别为 E、F(图①). 度量 PE、PF 的长度,这两条线段相等吗?
(2) 把三角尺绕点 P 旋转,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交 OA、OB于点 E、F (图②),PE 与PF 相等吗?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 PE=PF 的结论,现在请你证明这个结论.
证明如下: 如图,过点P分别作 PE⊥OA,PF⊥OB,交OA,OB 于点E′,F′.∵ OC是∠AOB 的平分线, 且 PE′⊥OA,PF′⊥OB,∴ PE′=P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AOB=90°,PE′⊥OA, PF′⊥OB, ∴∠EPF′=90°.又∵∠EPF=90°, ∴∠E′PE+∠EPF′=90°, ∠EPF′+∠FPF′=90°, ∴ ∠E′PE=∠FPF′.
在△PEE′和△PFF′中, ∠EPE=∠FPF′(已证),∵ PE′=PF′(已证), ∠EE′P=∠FF′P=90°(垂直定义),∴△PEE′≌△PFF′(ASA).∴ PE=PF.
宋朝有个历史学家叫司马光,他不仅因编著《资治通鉴》而流芳百世,而且他在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司马光有一次跟一群小伙伴玩耍,其中一个小孩不小心跌入储满水的大缸里,由于缸太高,同伴们无法救出这个小孩,大家都慌了神. 这时司马光把缸砸破,这样人便得救了. 在“让人离开水”有困难时,司马光设法“让水离开人”,这就是司马光的聪明所在.
倒过来想,就是逆向思考,这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本章中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进行逆向思考,经过证明就得到了它的逆定理——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又如,对整式乘法法则和公式进行逆向思考,就得到了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再如,探求证明的途径时,如果不能顺利地从条件出发推出结论,不妨逆向思考,即从结论出发,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往往能找到证明的途径。 学会“倒过来想”,有助于不断提高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轴对称,垂直平分线,PAPB,想一想,线段的对称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轴对称图形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教课内容ppt课件,共6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图文课件ppt,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