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共15页。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3.声音的记录:早期用机械唱片保存声音,后来人们发明了用 、 和 等记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播声音。 振动 振动 磁带 存储卡 激光唱盘 波 介质 真空 三、声速1.意义。描述声音传播的 的物理量。 2.大小。声音在 传播的距离。 3.影响因素。(1)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2)温度: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4.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时,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小于 ,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回声能使原声加强。 快慢 每秒内 不同 340 m/s 回声 0.1 s 0.1 s 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作 。它是声音在人体中的另一种传播途径和传导方式。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鼓膜 大脑 骨传导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2.发声体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会消失,可以继续向外传播。3.有时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我们不易观察,此时,我们可把物体的振动转化为小纸片等轻小物体的振动,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例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对振动进行放大。解析:大声说话时感觉到自己喉头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时,桌子振动发声,由于桌子的振动非常微小,不容易观察,因此我们可以在桌面上放纸屑或微小物体,通过微小物体的振动来证明发声的桌子在振动。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效果最差。3.用理想实验法探究真空不能传声:【例2】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钓小孩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 和 可以传声。 点拨:判断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通过什么介质传入人耳,应看物体与人耳之间有什么样的物质充当了传播声音的介质。若物体与人耳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若除空气外还有其他物质,则声音通过空气和该物质传入人耳。解析:鱼被吓跑是因为鱼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人和鱼之间的物质是空气和水,则声音的传播路径是人—空气—水—鱼,鱼被吓跑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答案:空气(气体) 水(液体)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B.叮咚作响的泉水C.正在发出悦耳响声的哨子D.牛叫时牛的声带 答案解析2.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答案解析二、声音的传播3.看图回答问题:(1)甲图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2)乙图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3)丙图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三、声速4.同一声音分别在铁棒、水、空气中传播,声速相比较( )A.在空气中最小 B.在水中最小C.在铁棒中最小 D.在三者中一样大 答案解析5.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 m/s。一个雷雨天,小芸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大约经过3 s,由此你估算打雷处到小芸的距离大约是 m。 答案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6.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D.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 答案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3.声音的记录:早期用机械唱片保存声音,后来人们发明了用 、 和 等记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播声音。 振动 振动 磁带 存储卡 激光唱盘 波 介质 真空 三、声速1.意义。描述声音传播的 的物理量。 2.大小。声音在 传播的距离。 3.影响因素。(1)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2)温度: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4.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 (2)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时,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小于 ,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回声能使原声加强。 快慢 每秒内 不同 340 m/s 回声 0.1 s 0.1 s 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作 。它是声音在人体中的另一种传播途径和传导方式。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鼓膜 大脑 骨传导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2.发声体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会消失,可以继续向外传播。3.有时物体发出声音时的振动我们不易观察,此时,我们可把物体的振动转化为小纸片等轻小物体的振动,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例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微小的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对振动进行放大。解析:大声说话时感觉到自己喉头振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时,桌子振动发声,由于桌子的振动非常微小,不容易观察,因此我们可以在桌面上放纸屑或微小物体,通过微小物体的振动来证明发声的桌子在振动。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它叫作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声效果最差。3.用理想实验法探究真空不能传声:【例2】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钓小孩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 和 可以传声。 点拨:判断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通过什么介质传入人耳,应看物体与人耳之间有什么样的物质充当了传播声音的介质。若物体与人耳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若除空气外还有其他物质,则声音通过空气和该物质传入人耳。解析:鱼被吓跑是因为鱼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人和鱼之间的物质是空气和水,则声音的传播路径是人—空气—水—鱼,鱼被吓跑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答案:空气(气体) 水(液体)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B.叮咚作响的泉水C.正在发出悦耳响声的哨子D.牛叫时牛的声带 答案解析2.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答案解析二、声音的传播3.看图回答问题:(1)甲图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2)乙图说明声音能在 中传播。 (3)丙图研究的问题是 。 答案三、声速4.同一声音分别在铁棒、水、空气中传播,声速相比较( )A.在空气中最小 B.在水中最小C.在铁棒中最小 D.在三者中一样大 答案解析5.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 m/s。一个雷雨天,小芸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大约经过3 s,由此你估算打雷处到小芸的距离大约是 m。 答案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6.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D.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 答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