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
4.1 水循环
>知识梳理<
水循环知识概览:
知识点一 “水的行星”:
- 从形态上看:
(1) 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
(2)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 从分布上看:
(1)海洋水特征: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
(2)陆地水特征: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3)大气水特征: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3. 从利用上看:
(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目前人类利用的很少。
知识点二 自然界的水循环:
- 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 动力: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3 . 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知识点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水循环还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 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 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5.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水和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6.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四、洪涝灾害防治:
1. 类型:
(1)洪水灾害:
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水位急速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
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是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2.防御洪涝灾害措施:
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学法指导:
- 根据箭头方向判断水循环环节:
(1) 水平箭头:高空的为水汽输送环节,地面的为地表径流,地下的为地下径流。
(2) 垂直向上的箭头: 起点为水面或地面的为蒸发,起点为植被的为蒸腾。
(3) 垂直向下的箭头:指向地面的为降水,指向地面以下的为下渗。
2.“四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1)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 看发生领域:海陆间循环的发生领域既有陆地又有海洋,陆地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陆地,海上内循环的发生领域只有海洋。
(3) 看循环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和降水,海上内循环只包含蒸发和降水。
(4)看参与水量: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
3. 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各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或下渗。
易错辨析:
长江水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长江注入太平洋,因此,参与海陆间循环,同时长江流域中水汽蒸发,也会降落到该流域,因此,也参与陆地内循环。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判断水循环环节和水循环类型:
读 “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 该示意图中①③④⑤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2. “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示意图中表示为( )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3. 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地下径流 B. 地表径流 C. 降水 D. 蒸发
【答案】1.C 2.C 3.B
【解析】
- 根据该水循发生的区域海洋与陆地之间,故为环海陆间循环。
- “一江春水向东流”即河流,属于地表径流,为⑤环节。
-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是地表径流,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考点二 判断洪涝灾害防治:
1. 要解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 修建水库 ② 加固沿海大堤 ③ 人工降水 ④ 修建入海新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华北地区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2.下列不属于该流域河流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原因的是( )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 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
3.若图示区域雨季在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
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
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
【答案】1.B 2.C 3.B
【解析】
1. 修建水库,调节海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决海水入侵问题;人工降水主要是针对降水季节变化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海河水的下泄,故选B。
2.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该流域河流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若水库较多,可调节河流径流,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项。
3.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产生的危害。图示区域属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绝收。故选B项。
4.2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知识梳理<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知识概览:
知识点一 海水的性质:
( 一)海水的温度:
1 .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
( 1 ) 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 2 ) 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
( 3 ) 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2 . 海水温度在垂向上的变化----自表层向深层不均匀 递减:
( 1 ) 在表层区,海洋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
( 2 ) 在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 3 ) 在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 二)海水的盐度:
1 . 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赤道附近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2 . 海水盐度在垂向上存在着分层 :
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 三)海水的密度:
1 . 在低纬度海区,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2 . 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知识点二 海水的运动:
1 . 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
2 .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波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等都有影响。
3 . 潮汐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有关。
4 . 洋流有寒流和暖流之分。
5 . 全球的大洋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海洋污染等都有影响。
学法指导:
-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水温不同。全球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域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同一海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 海水盐度大小的比较方法:
对于几个海区的盐度比较,一般先考虑纬度的差异,不同纬度海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盐度也不同,一般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向高、低纬度方向逐渐降低。如果是同一纬度地区,则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受寒流影响的海域,盐类溶解度小,且海水蒸发量较小,盐度较低;受暖流影响的海域,盐类溶解度大,海水蒸发量大,盐度较高。若为近岸地区则主要考虑河川径流的影响。河流水注入量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强,盐度降低幅度大,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小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弱,盐度降低幅度小,盐度较高。另外,高纬度海区结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盐度高,而结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盐度低。
- 寒、暖流交汇海域形成渔场的原因:
(1)随暖流来的多属暖水性鱼类,随寒流来的多属冷水性鱼类,寒、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
(2)寒、暖流交汇海域,海水扰动,下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
易错辨析:
- 海洋中深度越大,海水的密度一定越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在垂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但是有时候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现象。
- 潮汐能也是一种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因此,潮汐能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定是暖流。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大多是暖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大多是寒流,但并不绝对,如索马里暖流和索马里寒流则例外。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判断海水的性质:
- 下列关于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纬递减
-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在赤道附近
-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海区盐度高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 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 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 由南北纬40 °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答案】 1.D 2.C 3.A
【解析】
- 盐度的高低是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影响的,所以全球盐度分布规律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降低;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盐度较低。
- 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 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密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考点二 判断海水的运动:
海水运动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 夏威夷是冲浪爱好者的天堂,冲浪时人们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波浪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洋流的能量
2. 在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大的是( )
A.风浪 B.洋流 C.潮汐 D.海啸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 甲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
A.降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答案】 1.B 2.D 3.C
【解析】
- 冲浪主要是人们利用波浪的能量进行的运动,B项正确。
-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能在几小时内横穿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故海啸的能量巨大,对人类的破坏性最大,D项正确。
- 甲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C项正确。
4.3 海洋为人类
>知识梳理<
海洋为人类知识概览:
知识点一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海水养殖、石油开采、填海造陆等产业活动,让人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一)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并可以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二)海洋矿产资源:
1 .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2 . 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三)海洋空间资源:
1 . 海洋交通运输,具有运量大、价格低、污染少的特点。
2 . 海洋空间利用包括运输空间、海上生产空间、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
- 表现: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
2.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学法指导: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
(1)开发远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同时改革传统的捕捞方法。
(2)开发海洋食物链等级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
(3)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养殖和增殖业,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易错辨析:
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属于海洋能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属于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指潮汐、波浪、海流、温度差、盐度差等方式表达的动能、势能、热能、物理化学能等能源。海洋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判断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 图中a、b、c、d四处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是( )
①a处—渔业资源 ②b处—石油 ③c处—天然气 ④d处—锰结核
-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 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是( )
- 深海锰结核 B. 海水中的钠 C. 海水中的镁 D. 滨海砂矿中的金属
3 下列关于海洋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从多种海洋矿产资源中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B. 可燃冰分布于浅海沉积物中
C. 可燃冰是未来可能替代石油、天然气的能源资源
D. 滨海砂矿只能做建筑材料
【答案】1.B 2.A 3.C
【解析】
- 图中a处为大陆架,b处为海岭,c处为海沟,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①正确、②③错误;d处为海盆,主要有锰结核资源,④正确。故选B项。
- 深海锰结核因含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而成为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
- 人类可以从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中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而不是矿产资源,A错;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B错;滨海砂矿可分为非金属矿、重金属矿、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用多种用途,D错。
考点二 判断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中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多
2.对人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岛不是人工建造的岛屿
B.非洲国家相继修建了大量的人工岛
C.人工岛可作为深水港,修建城市、机场、公园、工厂等
D.通过海堤、栈桥、海底隧道等,将人工岛与海岛相连
3.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人工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流运动不会改变
【答案】1.B 2.C 3.C
【解析】
1. 由材料分析可知,棕榈岛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答案选B项。
2. 人工岛是人工建造的岛屿。美国、荷兰、法国、中国等相继修建了大量的人工岛。人工岛可作为深水港,修建城市、机场、公园、工厂等。通过海堤、栈桥、海底隧道等,将人工岛与海岸相连。。
3. 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故C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期末复习高二地理上学期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教师版docx、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期末复习高二地理上学期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