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这是一份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期末复习高一地理上学期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docx、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期末复习高一地理上学期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教师版)
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知识梳理<
影响植被类型分布的因素及地域分异规律:(重点记)
主要影响因素 | 植 被 分 布 | 地带性规律 | |
气候 | 气温 | 从赤道向两极,由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植被有规律地变化:在北半球大陆东岸,自南向北自然植被依次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在北半球大陆西岸,自南向北依气候次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 |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降水 | 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布规律。欧亚大陆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在欧亚大陆自东向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 |
地形 |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一般的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知识点一 主要植被:
1. 植被的概念: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
2. 植被分类:
自然植被:森林 、草原、荒漠、苔原、草甸、沼泽。
人工植被:农作物、人工林 、人工草场、城市绿地。
(一)主要植被
1. 森林的分布: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2. 森林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
(1)热带雨林植被特点:
① 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变化。
② 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见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
③ 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
① 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② 群落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林内没有板状根植物,也没有茎花现象得植物。
(3)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
① 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以减少水分及能量流失。
② 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
(4)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特点:
① 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② 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外貌非常特殊。
3. 草原的分布: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4. 草原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1)热带草原植被特点:
① 以旱生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② 具有极其独特的群落外貌。
(2)温带草原植被特点:
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 荒漠的分布: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
- 荒漠类型:热带荒漠、温带荒漠。
(1)热带荒漠、温带荒漠植植被特点:
① 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
② 有的植物叶片退化,有的茎叶有茸毛,有的有肉质茎叶,大多都有发达的根系。
知识点二 植被与环境:
1.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大尺度上:
① 影响因素:主要受气候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两者的组合状况的影响。
② 植被的变化:
a. 从赤道向两极,受热量的影响,气候呈带状分布,受气候影响,植被也呈带状分布。(纬度地带性)
b.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随水分条件的变化,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草原、荒漠。(经度地带性)
(3)中尺度上:
① 影响因素:地形。
② 植被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垂直地带性)
-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小区域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植 地表径流加强→水土流失→土壤贫瘠
被-----拦截降水的功能下降-----
地下水减少
破
坏-----光合作用减弱------------------大气质量变差
学法指导:
- 判断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的方法:
(1) 天然植被物种相对丰富,人工植被物种单一。
(2) 天然植被在自然状态下就能生长得很好,人工植被只能在人的管理下才能生长得很好。
- 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植被类型
(1)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木质大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状根,为热带雨林。
(2)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为常绿阔叶林。(3)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盛叶,冬季落叶,为落叶阔叶林。
(4)叶片呈针状,为针叶林。
(5)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为热带草原。
(6)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为温带草原。
3. 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景观的显著差异:
热带草原可看到大型的食草动物(如斑马)及大型的食肉动物(如狮子)等,有明显的湿季和干季;温带草原景观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大型的野生动物较少。
易错辨析:
草原植被不会有乔木和灌木的存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草原地区因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主要植被为草本植物,但是也有耐旱的灌木生长,其中热带草原区还有耐旱的乔木存在。
>常见考点<
考点一 植被的水平分布与植被特征: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 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 )
- 温带草原带 B. 热带雨林带
C.热带稀树草原带 D. 亚寒带叶林带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3.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答案】1.C 2.A 3.C
【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到,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热带稀树草原带。
2. 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匮乏。
3. 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
考点二 判断植被与环境: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小题。
- 图1中①、②、③三地与图2的景观依次对应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2. 造成图1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3.关于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影响植物的形态
B.环境影响植物的分布
C.从赤道到两极由于水分的改变植被出现递变
D.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由于水分改变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
【答案】1. A 2. B 3.C
【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出①是甲森林、②是乙草原、③是丙荒漠。
2.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所以造成图1中三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环境影响植物的形态与分布,A、B对;
从赤道到两极由于热量的改变植被出现递变,而非水分,C错;
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改变出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D对。
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叙述,故正确答案选C。
5.2 土壤的形成
>知识梳理<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 (重点记)
影响因素 | 对土壤的影响 | |
自然因素 | 成土母质 |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
气候 |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 |
生物 | 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生物可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 |
地形 | 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陡峭的山坡: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较快,不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较薄;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土层深厚 | |
时间 |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 |
人类活动 | 积极影响 | 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
消极影响 |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
-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功能: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知识点一 成土因素:
(一)成土母质 :
1 .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的初始状态。
2 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 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 : 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性,这是其与土壤的本质区别。
(2) 联系 :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气候 :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 土壤温度越高,土壤中化合物分解速率越快,微生物活动越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少。
(三)生物:
1. 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2.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母质虽然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这又为高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性。而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
(四)其他因素:
1 . 人类活动 :
(1)积极影响 :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2 .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
① 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垂直的分化。
② 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平坦地区,发育深厚土壤。
③ 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快,成土母质容易发育成深厚土壤。
3 . 时间对土壤的影响 :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知识点二 土壤剖面:
1 .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 . 土层分类: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1)有机层:有机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2)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3)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4)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5)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6)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3 . 森林土壤的特征:
森林土壤 :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森林土壤的分布: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
4 . 草原土壤:
(1) 草原土壤 :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2) 草原土壤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学法指导:
- 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性,这是其与土壤的本质区别。
(2)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 正确认识土壤剖面的特征:
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土壤分化成一系列组成、性质和形态各不相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发生层的顺序及变化情况,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性质。
易错辨析:
热带雨林地区自然土壤肥沃.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烈,溶解并带走可溶解的矿物,如钾、钠、镁、钙等,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养分而变得贫瘠。
>常见考点<
考点一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下列小题。
- 影响土壤质地的主要因素是( )
- 生物 B. 气候 C. 成土母质 D. 人类活动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 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 气候与地形 B. 气候与生物 C. 母质与生物 D. 地形与母质
3. 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 自然植被茂密 B. 有机质积累多
C. 生物残体分解快 D. 矿物养分流失快
【答案】1.C 2. B 3.B
【解析】
1.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影响土壤的质地。
2. 在土壤形成的各种主要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故选B。
3. 自然植被茂密的区域,水热资源一般比较丰富,生物残体分解快,土壤肥力不一定高,A、C错误;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生物残体和矿物养分流失快;与陡坡相比,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生物残体和矿物养分不易流失,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力较高,B正确、D错误。
考点二 常见土壤 :
下表中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土壤 | 水分 | 空气 | 矿物 | 有机质 |
a | 30% | 20% | 49% | 1% |
b | 25% | 30% | 37% | 8% |
c | 35% | 15% | 47% | 3% |
- 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
- 黑土、水稻土、红壤 B. 红壤、黑土、水稻土
C .水稻土、黑土、红壤 D. 红壤、水稻土、黑土
13. 表中所列土壤,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
A. 黑土 B. 水稻土 C. 红壤 D. 都不是
3. 下列常见几种土壤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B. 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
C. 黑钙土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D. 棕壤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
【答案】1.B 2.B 3.B
【解析】
1. 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少,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大,故b为黑土;c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其他两种土壤多,故为水稻土。
2. 水稻土是经人类长期种植水稻而形成的肥沃土壤。
3. A.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A错。
B.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B正确。
C.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C错。
D.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D错。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教师版docx、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docx、第四章地球上的水-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