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六章背诵学案
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二单元背诵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二单元背诵学案,共7页。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固体杂质的作用
2、描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特点;分析变化的原因;带来的后果
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
增长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砍伐森林,森林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影响: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极端气候多发。随全球气候变暖,各地热量条件、降水条件发生变化,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3、臭氧空洞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出现的原因;危害;措施
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0世纪80年代初,南极上空每年春季
臭氧空洞的成因:自然:太阳活动等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
人为:人类使用的氯氟碳化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
危害: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剂③加强国际合作。
4、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①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
②大量排放氯氟碳化物:臭氧减少,造成臭氧空洞
③大量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酸雨
④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主要是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导致:光化学烟雾
⑤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粉尘、烟尘,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
⑥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冬春季沙尘暴多发,固体杂质增多
5、课本P30活动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的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的原因?
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地形均以高原为主,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中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潜能。
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会危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
6、大气层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密度
7、对流层厚度时空规律
纬度:高纬8-9km,中纬10-12 km,低纬17-18 km
季节:冬季小,夏季大。
8、对流层的特点(气温,空气运动,天气)
(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原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气受热愈多,气温愈高,远离地面则气温逐渐降低。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原因: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高纬度地区受热少,对流层高度就低。)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原因: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易成云致雨。
9、平流层的厚度: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10、平流层的特点(气温,动气运动,天气)
(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原因:22~27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2)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原因: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3)天气晴朗,无云雨现象
原因:平流层水汽、尘埃含量极少,且以平流运动为主,所以天气晴朗,无云雨现象
11、平流层为何适合航空飞行
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不会上下颠簸;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对高空飞行有利。
12、高层大气的温度变化特点
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开始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13、高层大气的三个现象:流星,极光,电离层
14、逆温及危害
■■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下图所示。
■■逆温的影响
(1)有利方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
(2)不利方面
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
④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哪两个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有无选择性,什么物质起作用)?
削弱形式 | 削弱特点 | 大气成分 | 易被削弱的辐射 | 常见的自然现象 |
吸收作用 | 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臭氧(平流层) 氧原子(高层大气)
| 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 人类活动排入到大气中大量CO2等气体,使气温升高 |
反射作用 |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 云层、水汽、和较大的尘埃 | 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 |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
散射作用 |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 |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 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 |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天已明亮,日落后天不黑 |
无选择性,常常出现较大的颗粒尘埃影响局面 | 出现较大的颗粒尘埃 |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
3、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热源是什么?地面长波辐射
4、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高了大气温度,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较少
b.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又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
5、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
太阳辐射中的蓝紫色光被大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
6、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晴天,白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故温差大。
阴天,白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故温差小。
7、在晚秋和寒冬晴朗的夜晚多出现霜冻的原因?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8、人造烟幕防御霜冻的原理
人造烟雾使近地面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9、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气温较低,四川盆地太阳能不丰富而气温高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幅度大,因此气温较低;而四川盆地水汽多,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10、为何月球表面温度日较差大?
①月球没有大气,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月面温度升得很高;
②夜间由于没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昼夜温度变化大
11、为何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即高处不胜寒)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高,距地面越远,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越弱,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12、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第二节 热力环流与风
1、课本图2.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课本文字)。会画示意图;
(2)图b: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
(3)图c: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规律
规律1: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等。
规律2:同一垂直方向,随着海拔升高,等压面数值越来越小。.
规律3:同一水平方向,高压处等压面向高空凸,低压处等压面向近地面凹
规律4:近地面气压高低与高空相反。
规律5:地理上讲的高压、低压,指的是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两点气压的比较
规律6: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
规律7: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规律8:环流强弱取决于近地面两地的温差
规律9:把A、B、C、D四地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PB>PA>PC>PD
3、描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过程?(画出示意图、注意时间白天还是夜晚)
(1)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海陆风对沿海地区气温有何影响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凉爽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海陆风使得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4、山谷风
(1)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分析为何谷底多“夜雨”?
夜晚,山坡降温较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抬升谷地暖空气,水汽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故该地多夜雨。
(4)易形成谷地洼地或盆地的夜雨。
5、城市热岛环流
(1)城市热岛的形成: 城区人工建筑物较多,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城市大气污染相对较重,加剧温室效应;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建筑物密集,不利于散热;在静风或微风时。
(2)热岛环流的形成: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中心区上升,在郊区下沉;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于是中心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3)影响与应用
①城市上升气流有利于城市污染物向郊区扩散
②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卫星城应建在城市下沉气流距离之外
③因热引雨:市区温度高气流上升,导致市区降水多于郊区;
(4)减缓热岛效应措施
冷却: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水体面积;提倡绿色阳台、绿色屋顶;
散热: 合理规划和布局建筑物,增加空气流通性;合理布局工业区;建设通风走廊;
减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水平气压梯度力
7、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
| 方向 | 大小 | 对风的影响 | |
风速 | 风向 | |||
水平气压 梯度力 |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
地转 偏向力 | 始终与风向垂直 |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上为零 | 不影响风速的大小 |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
摩擦力 | 始终与风向相反 |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 使风速减小 |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 |
8、高空风与近地面风比较
| 高空风 | 近地面风 |
图示 (北半球) | ||
受力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F2(地转偏向力) 共同影响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 和F3(摩擦力) 共同影响 |
风向 | 与等压线平行 | 与等压线斜交 |
9、怎样画风?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10、风力大小怎样判断?
(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①在一幅图中,看等压线疏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②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③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④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
(2)看摩擦力大小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风力大。
(3)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选必三迎期中考试第二章背诵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一单元背诵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五单元背诵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