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六章背诵学案
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五单元背诵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五单元背诵学案,共7页。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第一节 植被
1、课本图P5.2
2、
森林类型 | 分布地区 | 气候特征 | 生态特征 |
热带雨林 |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 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叶尖滴水等现象 |
常绿阔叶林 |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没有板根、茎花现象 |
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 温暖生长季节达4~6 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 个月,降水适宜 |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
亚寒带针叶林 |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短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
热带草原 | 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 |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
温带草原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 |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
热带荒漠 | 热带沙漠气候 |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植物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 |
温带荒漠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3、学案P2,红树林的分布,特征,
(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
(2)植物特征
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
(3)、环境条件:
因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风力大且常受台风影响,支柱根与板状根就是适应沿海地区风力大的特点;因红树林生长在海水中,土壤中氧气含量少,所以发育突出地面的呼吸根;红树林“胎生”的特性,可保证其在复杂的潮汐环境下得以繁衍;因红树林生长在海水中,海水盐度大,所以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4)、对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①密集的支柱根和板状根可为海岸地区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②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因此可以为候乌提供越冬场所,也可以成为它们的迁徙中转站。
③茂密高大的枝体使得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等功能。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被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例如:小老头树是指造林后林木生长衰弱,呈现主干矮小、分枝多、萌条丛生、树冠平顶、根系发育不良、枯梢、甚至整株出现死亡、病虫害严重等特点,这些树木虽经多年生长,但一直难以成林成材。
为何会出现小老头树呢?
自然原因:
1.该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需水不足;2.风力较大,易摇动树木根系
人为原因:
1.由于缺水未及时灌溉;2.造林树种单一,造林密度过大;3.长期缺乏管理;4.种植不适宜树种
(2)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的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茎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
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
②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有绒毛,保温或抵抗灼热。
③植株矮小,贴地生长:气温低,植物生长慢,且低矮可保暖;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
④花色鲜艳:可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⑤花期短,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短促的暖季或雨季。
⑥茎: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或根系发育不良,根基不稳。
5、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在高纬度、低纬度地区最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6、课本P87,自学窗提示
在城市植树绿化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选用本地树种,体现本地特色,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二是多树种混栽,加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是乔灌草相结合,体现了自然植被中的垂直层次性。四是绿化率高,减少地面硬化,有利于水的下渗,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五章问题研究
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1、改变了水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等环节。
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
2、土壤具有蓄水功能。土壤截留降水之后,降水汇集到河流所需要的时间就延长了,这样就削减了洪峰,延长了洪峰到来的时间,减轻了洪涝灾害。
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
3、雨水花园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净化和蓄积。树皮覆盖层有利于雨水下渗并拦截地表杂物;种植土层维持生长绿色植物的功能;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和砂层对下渗雨水起到过滤和净化作用;;砂层和砾石层空隙大,能够蓄积下渗的雨水;导水管将净化后的雨水导出;通过浇灌城市绿地、弥补公共用水(如冲刷公厕)等,实现雨水资源化。
4、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
.雨水花园水分较充足,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改善局地小气候;植被较多,小环境良好,为鸟类、昆虫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为人类提供新的休闲观赏景观,降解污染;山城雨水花园可缓解水土流失;干旱区雨水花园可抑制沙尘
5、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
多孔隙、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不易被侵蚀、易维护
6、在什么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
多暴雨、地势低平的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形成旱灾的地区。
第二节 土壤
1、土壤的四种组成物质
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
(1)土壤颜色: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
(2)土壤质地
(3)土壤剖面构造
3、土壤颜色
土壤类型 | 我国主要分布区 | 成因及特点 |
黑色土壤 | 东北地区 | 夏季温暖湿润,草类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土壤颜色较黑 |
红色土壤 | 南方地区 |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中矿物质的淋溶作用强烈,氧化铁含量高,所以土壤呈红色 |
青色土壤 | 东部雨水较多且排水不畅或长期被淹的地区 |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
白色土壤 | 西部地区 | 气候干旱,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土壤常常呈白色 |
黄色土壤 | 黄土高原地区 | 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
4、图5.16,砂土,壤土,黏土的特点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具体比较如下:
| 砂土 | 壤土 | 黏土 |
图片 | |||
成分 | 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 | 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 黏粒占优势 |
通气、透水性 | 强 | 良好 | 差 |
保水、蓄水、保肥性能 | 弱 | 强 | 强 |
对农业的影响 | 易耕作 | 理想的土壤质地 | 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
5
、图5.17,图5.18,森林土壤和耕作土壤各有那些层,各层的特点(读一遍)
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土壤层 | 特点 |
有机层 |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
腐殖质层 |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
淋溶层 |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
淀积层 | 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
母质层 |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
母岩层 | 坚硬的岩石 |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土壤层 | 特点 |
耕作层(表土层或熟土层) | 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
犁底层(亚表土层) | 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
自然土层 |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
6、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
7、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植物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生物之间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 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8、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1)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
(2)不同气候类型下发育相应的植被,不同气候类型和植被下,发育相应的土壤,使得土壤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3)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 、冻土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
9、地貌对土壤的影响
(1)、在重力等作用下,从山顶到地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变化和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2)、海拔:水热垂直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和植被,形成山地土壤垂直分化
(3)、坡向: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状况好,蒸发量较大,水分状况差;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状况差,蒸发量较小,水分状况好。阴阳坡水热和植被不同,土壤不同
(4)陡坡,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在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细小风化物易流失,土层薄,土壤贫瘠
地势低洼的山麓低地或者谷地,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因接受细小风化物的堆积形成较厚的土层,土壤肥沃
10、时间对土壤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1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⑴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⑵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湿度状况
⑶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剥夺本应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⑷通过使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和微生物活动等。
人类活动 | 有利 | 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如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土、我国北方的黑垆土等 |
不利 | 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如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等 |
12、课本P92活动题(2)
1、岩石是紫色的,形成的风化壳也是紫色的,即土壤的矿物质是紫色的,所以土壤也呈紫色
2、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生长茂密的草甸;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机质分解慢;东北一年一熟,耕种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少,容易积累,土壤肥沃;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南方一年两熟或三熟,耕种消耗土壤有机质较多,不易积累,土壤相对瘠薄;南方降水多,雨水淋溶作用强
(3)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产物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接受细小风化产物堆积,成土母质颗粒细
13、
14、我国江南地区红壤分布广泛,红壤酸性大,黏重,缺乏有机质,是一种低产土壤,普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利用和改良红壤的方法有:
(1)种植绿肥作物,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2)使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性
(3)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透气性
⑷增施矿物肥,提高土壤肥力
⑸种植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茶树、油茶、杉木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
⑹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盐碱化问题
1、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地势低洼处,地下水埋藏浅②春秋季节干旱,多大风,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蒸发加剧,土壤中盐分在毛细作用下向地表输送,积聚。
2、以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为代表的西北灌溉农业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引黄河水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在毛细作用下向地表输送,积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3、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现象较突出,分析其原因。
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盐度高;旱涝频繁,涝时地下水位上升,旱时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旺盛,盐分聚积地表; 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盐碱地
4、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治理措施
合理灌溉,排灌结合,控制地下水位;引淡淋盐;增施有机肥;地面覆盖,减弱蒸发;培育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
5、温室大棚土壤盐渍化的原因及措施
(1)原因:①棚室内的土壤,较少受到自然降雨的影响,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中去,而是残留在土壤耕作层②棚室栽培,灌水次数频繁,使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形成板结层。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盐分不能渗透到土壤深层,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③施肥量过大。使一些无机盐残留于耕层土壤内,造成棚室土壤板结,加速了盐渍化。
(2)治理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选必三迎期中考试第二章背诵学案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一单元背诵学案,共4页。
这是一份2019人教版必修一迎年终考试第三单元背诵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十五前后,太阳,初八和二十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