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PPT+教案含练习全套
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课件PPTppt、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设计说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启迪。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引导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第二课时“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通过给出实验原理和信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操作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2.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的方法。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一定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填写探究(或实验)报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2.知道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用实验进行验证。3.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初步学习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学具蜡烛、火柴、烧杯、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集气瓶、水槽、水、吸管。授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化学的眼光、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大家非常熟悉的蜡烛,来体验一下化学探究的乐趣。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如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实验设计;4.实验操作;5.现象与结论;6.反思与评价;7.表达与交流。【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1.实验前: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2.实验中:观察到光、热、火焰、沉淀、气体等现象的产生。3.实验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教师点拨】描述实验现象时的注意事项1.描述实验现象而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即不能说出物质名称)。2.纯固体燃烧只发光,无火焰。3.烟与雾的区别: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教师提问】你能说出蜡烛具有哪些性质吗?这些性质属于蜡烛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你通过哪些现象和方法能了解到蜡烛的这些性质?要做什么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学生回答】学生观察、思考、回答。1.点燃前(实验前)(1)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气味。(2)用小刀切割观察硬度。 (3)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密度、溶解性。【教师提问】2.点燃蜡烛(1)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2)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高?哪层最暗?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是什么?3.熄灭蜡烛(1)熄灭蜡烛的现象。(2)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观察现象。【小组合作】探究蜡烛燃烧。了解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以及燃烧后的白烟能否点燃。将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学生整理器材,回答上述问题。【学生思考】1. 如何检验产物中的水蒸气?2.如何检验气体二氧化碳?3.白烟是什么物质?【教师点拨】1.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有水雾,则生成水。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壁有白色斑点),则生成二氧化碳。3.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学生活动】学生填写下表。步骤现象结论点燃前1.用小刀可切;2.将蜡烛放入水中不减少;3.浮在水面上。1. 质软 ;2. 难溶于水 ;3. 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1.焰心、内焰、外焰处火柴变黑程度 渐渐加深 ;2.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有 水雾生成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焰心温度 最低 ,外焰温度 最高 ;2.说明有 水 生成;3.说明有 二氧化碳 生成。熄灭后吹灭瞬间的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心飘出 。用火柴点燃白烟现象: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为 蜡烛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探究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对探究活动如何观察和描述?4.化学学习的三大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对实验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教师提问】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总结。课堂小结1.石蜡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燃烧的实验现象。2.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方法。3.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当堂达标1.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答案:D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根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 、 。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 (填字母)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 。答案:(1)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2.燃着时3.熄灭后二、实验探究的化学学习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2 氧气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22氧气pptx、22氧气第1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22氧气2doc、学案课题2氧气doc、关于氧气mp4、木条的燃烧wmv、木炭在氧气里燃烧wmv、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WMV等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完整版ppt课件,文件包含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第1课时课件PPTpptx、42水的净化第1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2 原子的结构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件PPT第1课时pptx、3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