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2 平面与平面垂直导学案
展开5.5.2 平面与平面垂直
新课程标准 | 学业水平要求 |
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 2.掌握用几何图形、数学符号表示空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 | 1.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能求简单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2.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理解并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应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3.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初步学会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4.掌握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定理,学会综合运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
课前篇·自主学习预案 |
1.半平面
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称为半平面.
2.二面角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
(2)相关概念:
①这条直线称为二面角的棱,②这两个半平面称为二面角的面.
(3)画法:
(4)记法:二面角α-AB-β或α-l-β.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________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如图:则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是∠AOB.
(6)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取值范围:0°≤θ≤180°.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文字叙述: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________,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2)图形表示:
(3)符号表示:α⊥β,a⊂α,α∩β=l,a⊥l⇒a⊥β.
(4)作用: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
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语言叙述: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2)图形表示:
(3)符号表示:l⊂α,l⊥β⇒α⊥β.
答案:2.(5)垂直
3.(1)交线
4.(1)垂线
课堂篇·研习讨论导案 |
研习1 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及应用(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题组训练]
[典例1] 1.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l,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α∩β=m,l⊥m,则l⊥β
B.若α∩β=m,l⊂α,l⊂m,则l⊥β
C.若α⊥β,l⊂α,则l⊥β
D.若α⊥β,α∩β=m,l⊂α,l⊥m,则l⊥β
2.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底面ABC,且PA=PB=PC,则△ABC是________三角形.
3.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四边形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G为AD边的中点.
求证:
(1)BG⊥平面PAD;
(2)AD⊥PB.
[自主记]
1.[答案] D
2.[答案] 直角
[解析] 设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O,因为平面PAB⊥底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所以O∈AB.
因为PA=PB=PC,所以OA=OB=OC,所以O是△ABC的外心,且是AB的中点,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3.[解] (1)由题意知△PA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所以PG⊥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G⊂平面PAD,
所以PG⊥平面ABCD,由BG⊂平面ABCD,所以PG⊥BG.又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DAB=60°,
所以△ABD是正三角形,所以BG⊥AD.又AD∩PG=G,AD,PG⊂平面PAD,所以BG⊥平面PAD.
(2)由(1)可知BG⊥AD,PG⊥AD,BG∩PG=G,BG,PG⊂平面PBG,所以AD⊥平面PBG,
又PB⊂平面PBG,所以AD⊥PB.
[巧归纳] 对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理解
(1)定理成立的条件有三个:
①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②直线在其中一个平面内;
③直线与两平面的交线垂直.
(2)定理的实质是由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故可用来证明线面垂直.
(3)已知面面垂直时,可以利用此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再转化为线线垂直.
研习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逻辑推理)
[典例2]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S中,已知∠BSC=90°,∠BSA=∠CSA=60°,又SA=SB=SC.
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四步 | 内容 |
理解 题意 | 条件:在四面体ABCS中,已知∠BSC=90°,∠BSA=∠CSA=60°,又SA=SB=SC. 结论:平面ABC⊥平面SBC. |
思路 探求 | 求证平面ABC⊥平面SBC,可证明二面角A-BC-S为直二面角,也可以证明AD⊥平面SBC,其中D为斜边BC的中点. |
续表
四步 | 内容 |
书写 表达 | 【证明】方法一:(利用定义证明) 因为∠BSA=∠CSA=60°, SA=SB=SC, 所以△ASB和△ASC均是等边三角形,则有SA=SB=SC=AB=AC,令其值为a, 则△ABC和△SBC为共底边BC的等腰三角形. 取BC的中点D,如图所示, 连接AD,SD,则AD⊥BC,SD⊥BC, 所以∠ADS为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 在Rt△BSC中,因为SB=SC=a, 所以SD=a,BD==a. 在Rt△ABD中,AD=a, 在△ADS中,因为SD2+AD2=SA2, 所以∠ADS=90°,即二面角A-BC-S为直二面角,故平面ABC⊥平面SBC. 方法二:(利用判定定理) 因为SA=SB=SC,且∠BSA=∠CSA=60°,所以△ASB和△ASC均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SA=AB=AC, 所以点A在平面SBC上的射影为△SBC的外心.因为△SBC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点A在△SBC上的射影D为斜边BC的中点,所以AD⊥平面SBC. 又因为AD⊂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SBC.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在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符号语言的规范性,证明面面垂直,条件一定要写全,不能有遗漏,特别是“垂线在平面内”这个条件. |
题后 反思 | 证明面面垂直的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找到另一个平面的垂线. |
[巧归纳] 证明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
(1)定义法:即说明两个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法: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即把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
(3)性质法: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此平面.
[练习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E为PD的中点.
(1)求证:PB∥平面AEC;
(2)若PA⊥平面ABCD,PA=AD,求证:平面AEC⊥平面PCD.
证明:(1)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
因为O为BD中点,E为PD中点,所以EO∥PB,
又EO⊂平面AEC,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2)因为PA⊥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PA⊥CD,又AD⊥CD,且AD∩PA=A,所以CD⊥平面PAD,又AE⊂平面PAD,所以CD⊥AE.
因为PA=AD,E为PD中点,
所以AE⊥PD.
又CD∩PD=D,所以AE⊥平面PDC,
又AE⊂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PDC.
研习3 平面与平面相交的综合问题(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角度1 求二面角
[典例3] 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的一点,且PA=AC,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自主记]
[解] 由已知PA⊥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PA⊥BC.因为AB是⊙O的直径,且点C在圆周上,
所以AC⊥BC.又因为PA∩AC=A,PA,AC⊂平面PAC,
所以BC⊥平面PAC.又PC⊂平面PAC,所以PC⊥BC.
又因为BC是二面角P-BC-A的棱,
所以∠PCA是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
又因为PA=AC,所以△P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PCA=45°,即二面角P-BC-A的大小是45°.
[变式探究]
将本例变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平面ABCD,求二面角B-PA-C的大小.
解: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AB⊥PA,AC⊥PA.
所以∠BAC为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又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所以∠BAC=45°.即二面角B-PA-C的大小为45°.
角度2 平面与平面相交的平行和垂直问题
[典例4] 在四面体D-ABC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自主记]
[证明] (1)因为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所以EF是△ABD的中位线,所以EF∥AD,
因为EF⊄平面ACD,AD⊂平面ACD,
所以直线EF∥平面ACD.
(2)因为AD⊥BD,EF∥AD,所以EF⊥BD.
因为CB=CD,F是BD的中点,所以CF⊥BD.
又EF∩CF=F,所以BD⊥平面EFC.
因为BD⊂平面BCD,
所以平面EFC⊥平面BCD.
[解题策略] 解决二面角问题的策略
(1)清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无关,通常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点作平面角的顶点.
(2)求二面角的大小的方法:
一作:即先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证:即说明所作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求:即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三角形算出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中关键是“作”.
[练习2] 1.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AD=DB,则( )
A.PD⊂平面ABC
B.PD⊥平面ABC
C.PD与平面ABC相交但不垂直
D.PD∥平面ABC
答案:B
2.如图,在三棱锥P-ABC内,侧面PAC⊥底面ABC,且∠PAC=90°,PA=1,AB=2,则PB=________.
答案:
解析:因为侧面PAC⊥底面ABC,交线为AC,∠PAC=90°(即PA⊥AC),所以PA⊥平面ABC,又AB⊂平面ABC,所以PA⊥AB,所以PB===.
3.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SA⊥平面A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点D,E,又SA=AB,SB=BC,求二面角E-BD-C的大小.
解:因为SA⊥平面ABC,
所以SA⊥BD.由已知SC⊥ED,SE=EC,SB=BC.
所以SC⊥BE,BE∩DE=E,所以SC⊥平面BED,所以SC⊥BD.
又因为BD⊥SA,SA∩SC=S,所以BD⊥平面SAC.
因为AC⊂平面SAC,所以BD⊥AC,所以BD⊂CD.
同理BD⊥DE,即∠EDC是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设SA=1,则SA=AB=1,
因为AB⊥BC,所以SB=BC=,
可证得CB⊥SB,所以SC=2,
所以在Rt△SAC中,∠DCS=30°,
所以∠EDC=60°.即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60°.
达标篇·课堂速测演习
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答案:D
2.已知直线l⊥平面α,则经过l且和α垂直的平面( )
A.有一个 B.有两个
C.有无数个 D.不存在
答案:C
3.(教材二次开发:练习改编)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D1-BC-D的平面角的大小为( )
A.30° B.45°
C.60° D.90°
答案:B
4.在三棱锥P-ABC中,已知PA⊥PB,PB⊥PC,PC⊥PA,如图,则在三棱锥P-ABC的四个面中,互相垂直的面有________对.
答案:3
解析:平面PAB⊥平面PAC,平面PAB⊥平面PBC,平面PAC⊥平面PBC.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AB∥DC,CD=2AB,AD⊥CD,E为棱PD的中点.
(1)求证:CD⊥AE;
(2)试判断PB与平面AEC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解:(1)因为PD⊥底面ABCD,
DC⊂底面ABCD,所以PD⊥DC.
又AD⊥DC,AD∩PD=D,所以CD⊥平面PAD.
又AE⊂平面PAD,所以CD⊥AE.
(2)PB与平面AEC不平行.
假设PB∥平面AEC,设BD∩AC=O,连接OE,则平面EAC∩平面PDB=OE,
又PB⊂平面PDB,
所以PB∥OE.
所以在△PDB中有=,
由E是PD中点可得==1,
即OB=OD.
因为AB∥DC,所以==,
这与OB=OD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PB与平面AEC不平行.
[方法技巧] 化归思想的运用
化归与转化思想贯穿立体几何的始终,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最基本的数学思想.
[示例]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DAB=60°,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1)求证:AD⊥PB;
(2)若E为BC边的中点,能否在棱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
[思路分析] (1)寻找AD垂直于包含PB的平面.
(2)分析时结合(1)及所给图形的特征,寻找与平面DEF平行且与平面ABCD垂直的平面,进而确定F的确切位置.
[解析] (1)证明:如图所示,设G为AD的中点,连接PG,BG,
∵△PAD为正三角形,
∴PG⊥AD.
在菱形ABCD中,
∵∠DAB=60°,
G为AD的中点,∴BG⊥AD.
又∵BG∩PG=G,∴AD⊥平面PGB.
∵PB⊂平面PGB,∴AD⊥PB.
(2)解:当F为PC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平面ABCD.证明如下:
设F为PC的中点,则在△PBC中,FE∥PB.在菱形ABCD中,GB∥DE.
∵FE⊂平面DEF,DE⊂平面DEF,EF∩DE=E,PB⊂平面PGB,GB⊂平面PGB,PB∩GB= B.
∴平面DEF∥平面PGB.
由(1),得PG⊥平面ABCD,而PG⊂平面PGB,
∴平面PGB⊥平面ABCD,
∴平面DEF⊥平面ABCD.
[题后反思] 空间问题化成平面问题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解题时要抓住几何图形自身的特点,如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注意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决.
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1 直线与平面垂直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1 直线与平面垂直导学案及答案,共14页。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导学案,共10页。
2021学年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导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