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2019)必修 第二册5.1 直线与平面垂直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5.5 垂直关系
5.5.1 直线与平面垂直
新课程标准 | 学业水平要求 |
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 2.掌握用几何图形、数学符号表示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位置关系. | 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明确定义中“任何”两字的重要性.(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2.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3.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描述定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4.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含义,并知道其求法.(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
课前篇·自主学习预案 |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文字叙述: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记作l⊥α.直线l称为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称为直线l的垂面,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称为垂足.
(2)符号表示:任意a⊂α,都有l⊥a⇒l⊥α.
(3)图形表示: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文字叙述: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
(2)符号表示:a⊥α,b⊥α⇒a∥b.
(3)图形表示:
3.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上________到平面的距离就是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4.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A称为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P向平面作垂线,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称为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投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PAO就是斜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
(2)当直线AP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所成的角是90°.
(3)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时,它们所成的角是0°.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文字叙述: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图形表示:
(3)符号表示:
a⊂α,b⊂α,l⊥a,l⊥b,a∩b=A⇒l⊥α.
答案:2.(1)平行
3.任意一点
5.(1)两条相交直线
课堂篇·研习讨论导案 |
研习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正确理解(直观想象、数学抽象)
[典例1] 1.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l⊥m,m⊂α,则l⊥α
B.若l⊥α,l∥m,则m⊥α
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
2.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任取一点(该点不在底面圆周上),过该点作另一个底面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与圆柱的母线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相交或平行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
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
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l⊥α;
③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没有与l垂直的直线;
④若直线l不垂直于平面α,则α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l垂直;
⑤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自主记]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④⑤
[巧归纳] 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双向”作用
(1)证明线面垂直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2)证明线线垂直
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即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研习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直观想象、逻辑推理)
[典例2] 如图所示,直角△ABC所在的平面外一点S,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求证:直线SD⊥平面ABC.
四步 | 内容 |
理解题意 | 条件:直角△ABC所在的平面外一点S,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结论:直线SD⊥平面ABC. |
思路探求 |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必须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此直线垂直.
|
书写表达 | 【证明】因为SA=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所以SD⊥AC. 如图,连接BD,在Rt△ABC中,则AD=DC=BD, 所以△ADS≌△BDS,所以∠ADS=∠BDS, 所以SD⊥BD.又AC∩BD=D,所以SD⊥平面ABC.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符号语言的规范性,证明线面垂直,条件一定要写全,不能有遗漏,特别是相交这个条件.
|
题后反思 | 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找到线线垂直,还要注意“相交”. |
[巧归纳] 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练习1] 如图,△ABC是正三角形,AE和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AE=AB=2a,CD=a,F是BE的中点,求证:DF∥平面ABC.
证明:取AB的中点G,连接FG,CG,可得FG∥AE,FG=AE.因为CD⊥平面ABC,AE⊥平面ABC,
所以CD∥AE.
又因为CD=AE.所以FG∥CD,FG=CD.
所以四边形CDF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CG.
又因为CG⊂平面ABC,DF⊄平面ABC,所以DF∥平面ABC.
研习3 线面垂直中的计算问题(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角度1 求距离
[典例3] 已知△ABC,AC=BC=1,AB=,S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A=SB=2,SC=,点P是SC的中点,求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自主记]
[解] 如图所示,连接PA,PB.易知△SAC,△ACB是直角三角形,所以SA⊥AC,BC⊥AC.
取AB,AC的中点E,F,连接PF,EF,PE,则EF∥BC,PF∥SA.所以EF⊥AC,PF⊥AC.
因为PF∩EF=F,所以AC⊥平面PEF.又PE⊂平面PEF,所以PE⊥AC.易证△SAC≌△SBC.因为P是SC的中点,所以PA=PB.而E是AB的中点,所以PE⊥AB.
因为AB∩AC=A,所以PE⊥平面ABC.从而PE的长就是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
在Rt△AEP中,AP=SC=,AE=AB=,
所以PE===,
即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变式探究]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90°,AB=BC=1,BB1=2.
(1)求异面直线B1C1与A1C所成角的正切值;
(2)求直线B1C1与平面A1BC的距离.
解:(1)因为B1C1∥BC,所以∠A1CB(或其补角)是异直线B1C1与A1C所成角.
因为BC⊥AB,BC⊥BB1,AB∩BB1=B,所以BC⊥平面ABB1A1,所以BC⊥A1B.
在Rt△A1BC中,tan∠A1CB===,
所以异面直线B1C1与A1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因为B1C1∥平面A1BC,所以B1C1到平面A1BC的距离等于B1到平面A1BC的距离,设B1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d,因为VB1-A1BC=VC-A1BB1,
所以S△A1BC×d=S△A1BB1×BC,可得d=,
直线B1C1与平面A1BC的距离为.
角度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典例4] 如图所示,在Rt△BMC中,斜边BM=5,它在平面ABC上的射影AB长为4,∠MBC=60°,求MC与平面CAB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由题意知,AB是MB在平面ABC内的射影,所以MA⊥平面ABC,
所以MC在平面CAB内的射影为AC.
所以∠MCA即为直线MC与平面CAB所成的角.
又因为在Rt△MBC中,BM=5,∠MBC=60°,
所以MC=BMsin∠MBC=5sin 60°=5×=.
在Rt△MAB中,MA===3.
在Rt△MAC中,sin∠MCA===.
即MC与平面CAB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解题策略]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一般步骤
(1)寻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2)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到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斜线与其射影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即为所求的角.
(3)把该角归结在某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练习2] 1.如图所示,若斜线段AB是它在平面α上的射影BO的2倍,则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
A.60° B.45°
C.30° D.120°
答案:A
2.如图所示,已知AF⊥平面ABCD,DE⊥平面ABCD,且AF=DE,AD=6,则EF=________.
答案:6
解析:因为AF⊥平面ABCD,DE⊥平面ABCD,
所以AF∥DE.
又因为AF=DE,所以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F=AD=6.
3.三棱锥S-ABC的所有棱长都相等且为a,求.S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如图,过S作SO⊥平面ABC于点O,连接AO,BO,CO,则SO⊥AO,SO⊥BO,SO⊥CO.
因为SA=SB=SC=a,
所以△SOA≌△SOB≌△SOC,所以AO=BO=CO,
所以O为△ABC的外心.因为△ABC为正三角形,所以O为△ABC的中心.因为SO⊥平面ABC,
所以∠SAO即为S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在Rt△SAO中,SA=a,AO=×a=a,
所以cos∠SAO==,
所以S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达标篇·课堂速测演习 |
1.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不可能( )
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垂直
答案:A
2.在正三棱锥P-ABC中,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侧棱长为a,则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 )
A.a B.a
C.a D.a
答案:C
3.(教材二次开发:练习改编)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关系是( )
A.l和平面α平行 B.l和平面α垂直
C.l在平面α内 D.不能确定
答案:D
4.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70°,直线l∥m,则m与α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
答案:70°
解析:因为l∥m,所以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等于m与α所成的角,
又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70°,
所以m与α所成的角为70°.
5.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D是侧面PBC上的一点,过D作平面ABC的垂线DE,其中D∉PC,证明:DE∥平面PAC.
证明:因为DE⊥平面ABC,PA⊥平面ABC,
所以DE∥PA.又DE⊄平面PAC,PA⊂平面PAC,
所以DE∥平面PAC.
[方法技巧]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示例]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BC=a(a>0),PA⊥平面AC,且PA=1,问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QD,并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 先证AQ⊥QD,由于BC边的长度是不确定的,在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AQ⊥QD与a有关,应对a进行分类讨论.
[解析] 解法一:连接AQ,因为PA⊥平面AC,QD⊂平面AC,所以PA⊥QD.又因为PQ⊥QD,PA∩PQ=P,所以QD⊥平面PAQ.所以AQ⊥QD.
(1)当0<a<2时,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B=1知,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无交点,即对BC上任一点Q,都有∠AQD<90°,此时BC边上不存在点Q,使PQ⊥QD.
(2)当a=2时,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相切于BC的中点Q,此时∠AQD=90°,所以BC边上存在一点Q,使PQ⊥ QD.
(3)当a>2时,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相交于点Q1,Q2,此时∠AQ1D=∠AQ2D=90°,故BC边上存在两点满足题意.
解法二:如图所示,假如存在点Q,使PQ⊥QD.
连接AQ,PA⊥平面AC,
∴PA⊥QD,
又QD⊥PQ,PQ∩PA=P,
∴QD⊥平面PAQ,
∴QD⊥AQ.
不妨设AQ=x(x>0),
则AQ2=x2,QD2=QC2+CD2=(a-)2+1,AD2=a2,
在Rt△AQD中,由勾股定理得x2+(a-)2+1=a2.
即x4-a2x2+a2=0.
令t=x2,则t2-a2t+a2=0,(*)
∵a>0,∴t1t2=a2>0,t1+t2=a2>0.
方程(*)的判别式Δ=a2(a2-4).
①当0<a<2时,Δ<0,方程(*)无正实根.
②当a>2时,Δ>0,方程(*)有两个相异正实根.
③当a=2时,Δ=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正实根.
综上知,当0<a<2时,BC边上不存在点Q,使PQ⊥QD;
当a=2时,BC边上存在一点Q(即BC的中点),使PQ⊥QD;
当a>2时,BC边上存在两个点满足题意.
[题后反思] 本题的解法一用到了分类讨论思想,借助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的交点的个数推断点Q的存在,解法二则是从代数的角度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是较好的题材.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第1课时导学案,共18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5 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第2课时导学案,共17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