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1.5含答案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1.5含答案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1.5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1.5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1.5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词语运用集中练,诗歌鉴赏模拟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考工记》所表现的虚实结合的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之名,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 ① 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 ② 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这可以分成两派来讲。一派是孔孟、一派是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真实的原因, ③ 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儒家思想则从实出发,如孔子讲“文质彬彬”,一方面内部结构好,一方面外部表现好。孟子也说“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圣而不可知之,就是虚:只能体会,只能欣赏,不能解说,不能摹仿,谓之神。 ④ ,孟子与老庄并不矛盾。他们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是易经上的一阴一阳一结合。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B.但是孔孟也并不停留于虚,而是要从虚到实,发展到神妙的意境:
    C.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割裂虚实,他们结合了老庄的思想:
    D.然而孔孟的伟大在于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他们给虚实平等的地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美感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具有突发的性质。 。 。 。 。 。
    4.将下面五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晚宴上第一次遇见朱丽叶时,立刻被朱丽叶那妩媚动人的姿色所吸引,一见钟情
    ②一个忧心忡忡的穷人,整天忍饥挨饿,根本没有审美情趣。 【甲】碰到最美丽的景色, 【乙】不会产生感觉, 【丙】谈不上美感的萌发了
    ③美感的突发性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美感纯属某种“直觉”的心理现象
    ④当客观美与审美主体的美的观念相一致或越过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时,美感就突然萌发出来
    ⑤其实美感之所以突然萌发,是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长期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分不开的
    A.④①③⑤② B.⑤①③④②
    C.④②③⑤① D.⑤①④③②
    5.给第②句甲、乙、丙横线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

    二、诗歌鉴赏模拟练
    (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6~7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7.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二)[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9.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



    三、名句默写保温练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山间曙色的诗句是“ , ”。
    第5练 语用天天练+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1.答案:①更 ②而 ③倘若 ④所以
    解析:根据首句意思可知,第①空应该是递进关系,故应填“更”;第②空表现中国舞台的出人意料之处,用轻微的转折“而”;第③空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和“倘若”都可以;第④空只能选择表示推断性因果关系的“所以”。
    2.A 根据后文引用部分可知,孔孟的思想从实到虚,衍生出神圣。B项,从虚到实,不符合文意;C项,语意跳跃到文段的最后一部分,且不符合史实;D项,曲解文意,儒家从实出发,是一条推理链条,虚与实并不存在“平等”的问题。故选A。
    3.答案: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他的画常常大量留白,却并不让人感到空。
    解析:原句有三处错误:“得名”和“之名”语意重复;“大量留白……”的主语应该是“他的画”,中途易辙;“并不感到空”,主客问题,改为使动语意更加清楚。
    4.A ④是对前文“美感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具有突发的性质”的阐述,应紧随其后。①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的例子说明美感的突然萌发,所以应紧随④后。③是进一步地阐述美感的突发性给人的错觉。⑤中“其实”呼应③中“似乎……”,应紧随③后。②是对⑤中“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长期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分不开的”的具体阐述,应紧随⑤后。所以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⑤②。故选A。
    5.答案:就是 也 更
    解析:“碰到最美丽的景色”与“不会产生感觉”是假设关系,可以用“即使……也”“就是……也”等关联词。“美感的萌发”与“产生感觉”是递进关系,可以用“更”。
    6.答案:A
    解析: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说法错误。欧诗一、二句直接描写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在山花烂漫的高矮树丛中腾跃鸣叫,三、四句就画眉鸟的叫声发表议论,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文诗则是从人的角度入笔,以画眉鸟的叫声衬托“公庭事简人皆散”后的愉悦心情,不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更不是咏物诗。
    7.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解析: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作用可以从意境营造、衬托人物性格、结构上的线索作用、表情达意等角度考虑。欧诗一、二句写画眉鸟在山间千啼百啭、自由飞翔的景象,后两句针对自由的鸟和笼中鸟不同的叫声发表议论,看似写鸟,实际是写人。诗人通过巧妙的对比,借不同处境画眉鸟的叫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志向,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诗第一句“闲”字就点出诗歌的情感基调,第二句写自己听到画眉鸟叫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后两句则写聆听画眉鸟的叫声的感受,全诗字字句句都表现了诗人在公务闲暇时内心的闲适、自在。
    8.C “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曲解诗意,诗人认为苦笋虽然味苦,但就像魏征直言敢谏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诗人由此想到魏征的美好品质,于是管束儿童不要过多地采摘,应该给它一个发展的空间,让它经受风雨磨炼,蓬勃生长。
    9.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魏征和苦笋之间的相似点。历史上的魏征直言敢谏,人多认为“言行无礼”,难以接受,和苦笋的“苦”有相似之处。诗歌颔联“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指出苦笋的“苦节”是与生俱来的,它象征着耿介的性格,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苦笋品质的认可和赞美。颈联中“我见魏征殊媚妩”引唐太宗的话表达唐太宗对魏征方正人格的认可和欣赏。由此可知,苦笋的“苦节”所象征的耿介性格与魏征的方正人格相似,应得到认可。
    10.答案:(1)契阔谈讌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契”“讌”“繁”“壁”等。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2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5.2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言文翻译重点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4.4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4.4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言文实词勾连训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2.6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1.2.6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用天天练,文言文翻译重点练,名句默写保温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