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春夜洛城闻笛原卷版
一.知识梳理
(一)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注释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三)诗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四)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这里“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 ;“满”字从“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衬托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
整体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六)问题探究
(1)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飞”一字的妙处。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示例1:
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
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5)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折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故园情“一词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意。
(七)诗歌主旨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6.《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7.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
8.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 。
9.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①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
1.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一词的妙处。
答:
2.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写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句,说说“折柳”指的是什么曲?《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指什么地方?
答: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答:
三、中考体验
(2020年山东临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春夜洛城闻笛解析版
一、知识梳理
(一)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注释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三)诗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四)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这里“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 ;“满”字从“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衬托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
整体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六)问题探究
(1)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飞”一字的妙处。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示例1:
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
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5)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折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故园情“一词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意。
(七)诗歌主旨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 。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 。
5.《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 。
6.《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7.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 。
8.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 。
9.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 。
【答案】
1、散入春风满洛城
2、此夜曲中闻折柳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洛”“折”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洛”“折”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①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
1.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飞”一词的妙处。
答:
【答案】 “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即可。 首句,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寻找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笛声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2.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写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结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句,说说“折柳”指的是什么曲?《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折杨柳》曲 思乡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根据全诗的意思,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用反问语气写因闻笛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折柳”指的是《折柳曲》。所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揭示思乡、思念亲人这一主题的句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示例:“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解析】 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这里“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做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满”字是充满的意思,“满”字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描写出其城之静,其夜之静,其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
【答案】 示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折柳指的是《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故园情“一词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意。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 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指什么地方?
答:
【答案】 洛阳。
【解析】 此题是词语注释题。 是近年来常考的题型,复习古诗时需要牢记重点字词释义。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答:
【答案】 洛阳城的夜里非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洛阳,以声衬静。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解析】 这是古诗鉴赏常见题型,赏析艺术手法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为: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作者思想感情把握。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写出了诗人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听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 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理。
三、中考体验
(2020年山东临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导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2011年广西南宁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贾生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贾生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四两句必须押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