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贾生学案
展开(一)原文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注释
《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 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三)、诗意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四)、赏析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她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首句儿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与他。可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皇上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生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其实汉文帝要询问的是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鬼神鬼的事罢了。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予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总结: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五)、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六)、问题探究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
前两句诗,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参考: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3)用现代语言翻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
参考: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参考: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七)、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二.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宣室求贤访逐臣, 。
2、 ,不问苍生问鬼神。
3、《贾生》(李商隐)和《泊秦准》(杜牧)均有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的诗句。《贾生》中“ ”一句,写统治者漠视人民疾苦:《泊秦准》则是借商女“ ”之举,批评晚唐统治者不思进取,寻欢作乐。
4、《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 。”
5、 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
6、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 。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④,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②宜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指汉代文帝。③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贾谊。④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倾听。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构成,其中二、四两句必须押韵。
B.第二句点明“贾生”就是汉文帝所访的“逐臣”,井赞叹其才华无人能比。
C.第三句中“夜半”突出了时间之晚,“前席”表现了汉文帝倾听时的专注。
D.这首诗写汉代事,实际是借古讽今,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答:
三.中考体验
(2019•孝感)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 。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贾生解析版
四.知识梳理
(一)原文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注释
《贾生》: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 徒然。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三)、诗意
汉文帝求贤,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四)、赏析
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被贬,郁郁不得志。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她谈话,诗人写的就是这件事。首句儿的一:求一“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次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这样的高人,难怪皇上也要垂问与他。可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皇上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生跟前,似乎很是虚心倾听。其实汉文帝要询问的是哪是关切百姓的国事,他问的不过是鬼神鬼的事罢了。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予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总结: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五)、写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六)、问题探究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
前两句诗,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至“宣室”访问。“求”、“访”二字,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群不凡。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参考: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3)用现代语言翻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
参考: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参考: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七)、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五.学以致用
(一)诗词默写
1、宣室求贤访逐臣, 。
2、 ,不问苍生问鬼神。
3、《贾生》(李商隐)和《泊秦准》(杜牧)均有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的诗句。《贾生》中“ ”一句,写统治者漠视人民疾苦:《泊秦准》则是借商女“ ”之举,批评晚唐统治者不思进取,寻欢作乐。
4、《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 。”
5、 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 ”。
6、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 , 。
【答案】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可怜夜半虚前席
3、不问苍生问鬼神 隔江犹唱后庭花
4、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5、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6、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贾”“伦”“虚”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③,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④,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②宜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指汉代文帝。③逐臣: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贾谊。④前席: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席,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倾听。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构成,其中二、四两句必须押韵。
B.第二句点明“贾生”就是汉文帝所访的“逐臣”,井赞叹其才华无人能比。
C.第三句中“夜半”突出了时间之晚,“前席”表现了汉文帝倾听时的专注。
D.这首诗写汉代事,实际是借古讽今,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
【答案】 D
【解析】 D项“其思想情感与杜牧的《泊秦淮》相同”错误。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两首诗情感不同。
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
答:
【答案】 ①可怜贾生才华无与伦比,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②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他们(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含义和效果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然后根据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并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和具体语境,联系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这首诗第三句中“可怜”即可惜之意,表现出作者对文帝夜对行为的深深遗憾与嘲讽,也流露出作者对贾生(贾谊)怀才不遇的感慨。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
【答案】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作答要立足于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之上。《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在诗中,用“贾生才调更无伦”一句对贾谊的才能作了高度评价。作者借助贾谊怀才不遇的故事,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4.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答:
【答案】 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解析】 本题是对诗文写作手法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出作者的写法。文章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诗文前两句的叙写突现了朝廷对被贬谪之人的重新作用,是对朝廷作法的褒扬;而后两句则写朝廷与贾谊探讨如何服药求仙的事情,而不去关心民生。用这样的方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据此作答。
六.中考体验
(2019•孝感)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 。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1)思绪之绵长(无穷)
(2)写法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绵长。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技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甲词运用了孙权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典故,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都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导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句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泊秦淮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2011年广西南宁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导学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