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春夜洛城闻笛 教案
展开《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名《春夜洛城闻笛》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语文(部编)章节 学时一课时年级七年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 利用白板播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朗读、理解诗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悟中国古诗的博大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诗情画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三、学习者分析学习本课内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诗人当时所有的情愫。2) 学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难点: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学习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解决措施:对本诗的学习,通过熟悉的《静夜诗》过渡到新授的诗题,通过白板的聚光灯功能,翻翻卡功能,截屏功能,微课工具功能,播放语音,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来感受中国古诗词的博大魅力。 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激发兴趣 由根据提示猜诗人的名字导入,通过熟悉的《静夜诗》过渡到新授的诗题,从而让学生参与白板教学,进入本课主题。轻松猜诗人的名字 ,齐诵《静夜思》,调整状态,进入新课。用工具中翻翻卡功能来提示来猜诗人名字,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热情,同时使学生体会白板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新授学习新知 1.了解诗题2.初步自由朗读3.视频范读,感受诗韵。4.学生自由读,把握节奏。5.师生配合朗读。(四句诗的节奏:默念——低吟——高歌——长叹)6.轻敲桌子打节奏诵读。7.摇头晃脑朗读。8.学生示范诵读。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用白板中的书写模板强调重点字的读音。3.运用媒体录音插入播放功能,听原文范读。4.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朗诵。用工具中的翻翻卡功能展示,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课工具录制功能的录制播放朗读录音的引发学生体味诗韵。让学生和白板互动学习,增加学习的生动性。 合作探究 延伸提升能力 一:赏析前两句诗1.作者为什么用一个“暗”字?2.“满”字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二:赏析后两句诗1.诗中《折杨柳》到底是怎样的一首曲子?2.“折柳”的寓意是什么?3.把无形的笛音化成有形的文字。 感受两组诗句,体味游子深情,那缕浓浓的思乡情。体会借物抒情的写法。 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然后汇报。在音乐中感受诗情:闭上眼睛,静静地用心去聆听。用文字抒写思乡的情怀。 感受诗情,借笛音和杨柳来抒发情感。 白板漫游功能,促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图章笔的功能揭示重点,清晰醒目。录音播放功能,在音乐的陶冶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巩固新知 出示习题自由发言,检测学习成果。针对学习的新知设计巩固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新授的效果和在新授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漏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