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设计
展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诗情画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3、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语言;
4、掌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乡愁聊古诗
看图谈感受,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关山重重,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喷涌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展示思乡的诗句。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另一首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
二、初读,与诗人相遇——解题
大声吟读;
整体把握文章;
读准字音
生读题目。(要求读正确)从题目中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春夜 地点:洛城 就是哪里?今河南洛阳,事情:闻笛 闻就是?闻笛就是?)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再读题。(要求读出感情)诗题中的中心词就是-----闻笛。这笛声勾起了李白心中怎样的情感呢?就让我们梦回千年和李白一同去感受一番。
读着读着,我们和诗人的心越来越近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再读——划分节奏
注意停顿
体味诗情
注意语速
朗读指导: 初读古诗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指名读。读诗不仅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出示节奏线自由读,指名读)古诗如果还能眼中有物,心中有情,抑扬顿挫,那就能读到诗人的心里。诗有时可以轻声默念:谁家玉笛-----暗飞声,有时可以低吟:散入春风------满洛城,有时我们可以高唱:此夜曲中----闻折柳,有时情到深处可以长叹一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师生接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三、走进作者
出示: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世存诗文千余篇。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诗仙背后的故事、创作背景
四、译读,和诗人同行——逐句剖析
信、达、雅;
以诗译诗 ;
力求押韵;
解释扩展;
结合文中注释。
出示:首、颔、颈、尾联。抓住诗中的关键词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齐读并翻译
2、“暗飞声”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用“暗”?
扣住“暗”让学生展开想象
3、赏析“散”和“满”
4、意象“柳”
5、点明本文主旨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我们通过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运用环境描写进行铺垫渲染。 出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笛声当中,李白听到了什么?这吹笛人仅仅吹了这一首曲子吗?他还会吹什么呢?可李白为何偏偏就选了折杨柳来写?齐读: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由此可见作者紧紧围绕着中心来选材。
生写:听到这样的笛声,引读:何人不起-------故园情!
远离家乡多年的李白心中能不升起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吗?这种情就是浓浓的-----故园情!
再读:何人不起故园情!除了李白会思念家乡,还有谁?那些远离故乡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思乡的人呀!因为思乡,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因为思乡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象李白会做什么?会想什么?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
生练写片段。对片段进行点评。
小结写法:围绕中心选材,突出细节描写。
五、写作特点
照应
借景抒情。
六、赏析意象
1、解意象,品诗情:笛、柳、风
2、抓物象,探诗情:月、菊、飞鸿……
板书
春夜洛城闻笛
玉笛声 -------- 故园情
《折杨柳》
借景 抒情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反思,共10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初读,品读,深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