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合集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第2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第2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第1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图文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家简介,创作背景,文体简介,字词学习,生难字词·字音,生难字词·通假字,同“饲”喂,才美不外见,生难字词·古今异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上的名马不计其数,项羽有乌骓马,关羽有赤兔马,名马配英雄,千古流芳。但你可曾想过,这些名马都是被谁发现的呢?“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每每论及名马,人们都会对韩愈的这句名言津津乐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来看看他是如何论述宝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昌黎先生集》。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马说》大约作于唐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年)间。那时韩愈初登仕途,郁郁不得志,他连续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均“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马说》是通篇托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祗 骈 槽 枥 粟 奴隶 食马者 执策 邪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今义:安全,平安,安定,安装。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 数或列举。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马之千里者(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其真不知马也( )
其真无马邪( )
策之不以其道( )
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
不以千里称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而伯乐不常有( )
执策而临之( )
虽有千里之能(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食或尽粟一石( )策之不以其道(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
(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1. 文章一开头就论述了“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请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 在作者看来,如果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 再读原文,说说本段中“祗辱于”“骈死于” 等词语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千里马没有被伯乐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第一段: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末尾,与疑问代词“安”相配合,表示反问,可译为“呢”。
日行千里的马,一次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千里马”与“常马”有什么不同?
2.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食马者不知。
第二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 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
刻画了“食马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形象。
2. 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第三段: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
1.背诵并翻译全文。2.梳理、概括全文脉络。3.搜集关于马的寓言、传说和典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立德树人,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马说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623-2教学课件马说第2课时pptx、623-2教学设计马说第2课时docx、623-2预习导学马说第2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马说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623-1教学课件马说第1课时pptx、623-1教学设计马说第1课时docx、623-1预习导学马说第1课时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