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填空题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 的;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 的。猿声是通过 传入诗人的耳朵的。
2.如果用秒表计时,能否计算出抽空罩内空气的时间: (填“能”或“不能”),这种确定把罩内空气抽尽的时间的测定方法是 。
3.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的.
4.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5.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戴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 的;一路上都听到了他们的说话声,是通过 传到我们耳朵的.
6.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6.8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能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二、选择题
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
8.如图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D.都有可能
9.“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10.红红很擅长弹吉他,演奏时,当红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其原因是( )
A.手使琴弦停止了振动B.手将声音吸收了
C.手不能传声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下列活动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观察蟋蟀翅膀在摩擦振动时,我们能听见清脆的声音
B.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些纸片在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C.雨天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闪电传播更快
D.把一个小收音机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播音
12.自行车的车铃响了之后,用手握住车铃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
A.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全部吸收了
B.车铃发出的声音被手挡住无法听到
C.车铃被握住后发出的声音不能靠空气传播
D.车铃被握住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家住繁华的闹市中心,夜深了街道上车辆的喇叭声、小贩的叫卖声仍不绝于耳,小明打算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报纸、羽绒服、薄塑料袋、泡沫板)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最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
(1)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准备了手机和鞋盒,比较合理的播放声音的方式是______。
A.循环播放同一首歌曲B.录制一秒的敲桌声并循环播放
(2)将声源放进鞋盒,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塞满鞋盒的目的是控制待检测材料的 相同。设计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方案是
A.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知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1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四、计算题
15.某人在A处大喊一声,此声音经过10S传到B处,求AB之间的长度?(15℃)
16.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
(2)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答案
1.运动;运动;空气
2.能;罩内放置一个可以振动的物体,从抽气开始计时,到听不见声音时停止计时,此间所用的时间即为抽气时间
3.回声;空气
4.空气;340;声波
5.静止;空气
;一
13.(1)B (2)厚度;B (3)羽绒服
14.(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
15.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
由v=st得,AB之间的长度:
s=vt=340m/s×10s=3400m。
答:AB之间的长度为3400m。
16.(1)解: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0.5s2 =85m
(2)解: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3s2 =51m
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85m-51m=34m
在这34m所用的时间:t= △t-t12+t22=0.9s-0.5s2+0.3s2=0.8s
汽车的速度为:V‘= St=34m0.8s=42.5m/s
材料
报纸
薄塑料袋
泡沫板
羽绒服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s/m
8
7
5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