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7 呼风唤雨的世纪综合训练题
展开(培优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试题(共10小题)
1.“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2.(《呼风唤雨的世纪》)本文的中心句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免 危险。
②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的美。
③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 创造。
A.发生 发现 发明 B.发现 发明 发生
C.发明 发生 发现
4.我能把下面的词语用线恰当地连接起来。
创造 | 奥秘 | 电报 | 贝尔 |
改善 | 梦想 | 显微镜 | 列文虎克 |
探索 | 生活 | 电话 | 莫尔斯 |
实现 | 奇迹 | 霓虹 | 克劳德 |
5.选词填空。
发展 发明 发生 发现
(1)假期外出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 意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中的美。
(3)我们要大力 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变 改善 改正 改观
(5)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及时 。
(6)要 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难。
(7)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 。
(8)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我们的生活不断 。
6.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课内阅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 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给下列字注音。
赖 | 耕 | 腾 |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
A.排比
B.引用
C.设问
①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②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4)阅读第二自然段,请说明“发现”和“发明”的区别。
8.课外阅读。
神奇的“隐身人”
一个晴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隐身衣”在作怪。
这件“隐身衣”的设计者是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他在“隐身衣”上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和一台放映机。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
“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例如,医生做手术时,经常被自己的手挡住视线,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常常被驾驶舱的地板限制视野,让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隐身衣”在军事上叫作“光学迷彩”,当士兵们穿上这种伪装,就变成了看不见的“透明人”,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多么神奇的“隐身衣”啊!
(1)第3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隐身衣”是利用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做手术时,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一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人”。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点明题目。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
(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骑车。(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
10.“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再次肯定了高铁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的理解。
(培优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 呼风唤雨的世纪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解答】把“人类居住的星球”比作“地球村”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故选:B。
2.(《呼风唤雨的世纪》)本文的中心句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解答】《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一句话概括了主要内容,故本文的中心句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故选:D。
3.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以免 危险。
②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生活的美。
③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员的 创造。
A.发生 发现 发明 B.发现 发明 发生
C.发明 发生 发现
【解答】发生:原来不存在的事情出现了。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
①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出现危险,选“发生”。
②看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选“发现”。
③进步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创造,选“发明”。
故选:A。
4.我能把下面的词语用线恰当地连接起来。
创造 | 奥秘 | 电报 | 贝尔 |
改善 | 梦想 | 显微镜 | 列文虎克 |
探索 | 生活 | 电话 | 莫尔斯 |
实现 | 奇迹 | 霓虹 | 克劳德 |
【解答】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用来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所以,探索﹣﹣奥秘﹣﹣显微镜﹣﹣列文虎克;
贝尔发明了电话,让日常联系更方便,改善了生活,所以,改善﹣﹣生活﹣﹣电话﹣﹣贝尔;
摩尔斯发明了电报,让信息传递更便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实现﹣﹣梦想﹣﹣电报﹣﹣摩尔斯;
克劳德发明了霓虹,这是一个奇迹般的发现,所以,创造﹣﹣奇迹﹣﹣霓虹﹣﹣克劳德。
故答案为:
探索﹣﹣奥秘﹣﹣显微镜﹣﹣列文虎克;
改善﹣﹣生活﹣﹣电话﹣﹣贝尔;
实现﹣﹣梦想﹣﹣电报﹣﹣摩尔斯;
创造﹣﹣奇迹﹣﹣霓虹﹣﹣克劳德
5.选词填空。
发展 发明 发生 发现
(1)假期外出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免 发生 意外。
(2)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 发现 生活中的美。
(3)我们要大力 发展 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发明 ,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变 改善 改正 改观
(5)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及时 改正 。
(6)要 改变 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很难。
(7)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 改观 。
(8)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我们的生活不断 改善 。
【解答】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1)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生”。
(2)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现”。
(3)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展”。
(4)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发明”。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改正: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5)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正”。
(6)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变”。
(7)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观”。
(8)根据以上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改善”。
故答案为:
(1)发生;
(2)发现;
(3)发展;
(4)发明;
(5)改正;
(6)改变;
(7)改观;
(8)改善。
6.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科学技术像一位出色的魔法师,让我们登月球,潜海底…… 比喻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排比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设问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
【解答】(1)这是比喻句,把“科学技术”比喻成“魔术师”。
(2)这是用连续四个“没有……”引导的排比句。
(3)这是设问句,自己提出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自己回答“当然是人类。”
(4)这是比喻句,把“堆满枝头的雪花”比喻成“满树朵朵白色的梨花”。
故答案为:
(1)比喻;
(2)排比;
(3)设问;
(4)比喻。
7.课内阅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 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是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给下列字注音。
赖 lài | 耕 gēng | 腾 téng |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人类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这个呼风唤雨时代的主宰。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择。
A.排比
B.引用
C.设问
①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C
②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A
③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B
(4)阅读第二自然段,请说明“发现”和“发明”的区别。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指本来就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指本来不存在的,新创造出来的事物或者规律。
【解答】(1)考查了给字注音。“赖”读“lài”。“耕”读“gēng”。“腾”读“téng”。
(2)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知,这句话说明了人类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这个呼风唤雨时代的主宰。
(3)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①从“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知,这个句子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②从“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③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
(4)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指本来就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指本来不存在的,新创造出来的事物或者规律。故答案为:
(1)lài gēng téng
(2)说明了人类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这个呼风唤雨时代的主宰。
(3)①C;
②A;
③B;
(4)“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指本来就存在的但是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指本来不存在的,新创造出来的事物或者规律。
8.课外阅读。
神奇的“隐身人”
一个晴朗的中午,在日本东京大学的校园里,一名研究生身穿一件带帽子的灰色衣服来到街道上。老师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身上居然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透过他的身躯,看到他背后来往走动的人群。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撞见“鬼”了。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是那件灰色衣服——“隐身衣”在作怪。
这件“隐身衣”的设计者是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他在“隐身衣”上安装了一台微型摄像机和一台放映机。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
“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例如,医生做手术时,经常被自己的手挡住视线,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飞行员驾驶飞机时常常被驾驶舱的地板限制视野,让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隐身衣”在军事上叫作“光学迷彩”,当士兵们穿上这种伪装,就变成了看不见的“透明人”,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多么神奇的“隐身衣”啊!
(1)第3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B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2)“隐身衣”是利用 A D ,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多选)
A.光学原理
B.小孔成像
C.隐身技术
D.摄像技术
(3)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隐身衣”的用途非常广泛,对它的具体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医生做手术时,如果戴上“隐身手套”,做?手术可以更方便。
B.让驾驶舱地板罩上“隐身衣”,飞行员的观察范围可以更宽广。
C.士兵们穿上“隐身衣”,其战斗力可以大大提高。
D.穿上一件灰色衣服,就可以变成透明的“隐身人”。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B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点明题目。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能力。省略号的作用有: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列举的省略、余意未尽、重复词语的省略、引文的省略。文中省略号的前面的语句是写了“隐身衣”的应用,所以这里省略号的意思是列举的省略。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阅读第二自然段“他利用光学原理和一些摄像技术,让这件衣服产生了奇异的透明效果”可知,“隐身衣”利用了光学原理和摄像技术。故选A、D。
(3)本题考查对段意的概括能力。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及第三自然段中的过渡句“‘隐身衣’的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的前半句可知,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从中获取信息进行选择。通过阅读第三自然段可知,A、B、C正确。结合“首先,摄像机拍摄到穿衣者身后的场景并传给放映机;然后,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可知,穿上那件灰色衣服,并不是变成真正透明的“隐身人”,而是放映机又将拍摄到的画面投射到“隐身衣”的前侧。故选D。
(5)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一般有: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等。短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激发起读者的兴趣。第二部分为第二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及用途。第三部分为最后一自然,总结全文,表达了对“隐身衣”赞叹之情。故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故选B。
故答案为:
(1)B;
(2)A D;
(3)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隐身衣”的设计原理。
(4)D;
(5)B。
9.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缩句)
人们寄托愿望 。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改成陈述句)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
(3)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骑车。(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
【解答】(1)考查了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自己的美好”。
(2)考查了改为陈述句,把“靠什么……呢”去掉,把“呼风唤雨”放在句尾,用句号。
(3)考查了句子仿写,“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是排比句。内容之间是并列关系,据此造句。
故答案为:
(1)人们寄托愿望。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10.“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再次肯定了高铁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的理解。
【解答】结合实际生活谈谈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的方便。
故答案为: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就拿北京首都机场来说,过去的时候在检票口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需要人工验证,非常麻烦。现在的高科技﹣﹣人脸识别,人们只要在识别器跟前一站,所有的信息包括图象都会自动识别,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1:58:16;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0 陀螺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0 陀螺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课内阅读,抓住加点的词语展开想象,写一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句子的含义,给下面的语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选择词语填空,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句子练习,百字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16 麻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6 麻雀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给画线的词语换个说法,查字典,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仿写句子,按要求写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