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生物必修2PPT课件+练习(课时+单元)
- 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 生物 必修2 第4章章末检测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 生物 必修2 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PPT课件+练习 课件 2 次下载
- 人类遗传病PPT课件免费下载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 生物 必修2 本章整合5 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生物 必修2 本章整合5 PPT课件,共31页。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本 章 整 合 网络构建·统揽全局章末解疑答惑复习与提高☞P98一、选择题1.B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唯一方式。2.C 花粉粒细胞是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Ab、aB、ab,发育成幼苗的基因型为AB、Ab、aB、ab,花瓣细胞属于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发育成幼苗后基因型为AaBb。3.B 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仍旧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4.D 同胞兄妹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正确;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两种,B、C正确;纯合子自交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二、非选择题1.提示: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由女方X染色体上携带一对隐性致病基因患有某种遗传病可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aXa。由男方表型正常可知其基因型为XAY。该夫妇生下患病胎儿的概率为1/2。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则100%患有这种遗传病,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则100%携带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表型正常。2.提示: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发生了基因突变,有可能不能合成某种物质,所以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某种维生素后,经过X射线照射的链孢霉又能生长了,说明经X射线照射后的链孢霉不能合成该种维生素。3.提示:这一说法不合理。三倍体香蕉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可能含有对这种病菌抗性的个体存在,因此三倍体香蕉不会灭绝。4.提示:女儿的这一决策有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但是癌症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与生活习惯有关。BRCA1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属于遗传病,因此家族的其他人也应进行基因检测。5.提示:见下图直击高考·真题体验1.(2021·广东卷,11)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可以榨取食用油(菜籽油)。为了培育高产新品种,科学家诱导该油菜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完整植株B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将Bc作为育种材料,能缩短育种年限C.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D.自然状态下Bc因配子发育异常而高度不育A [解析] 白菜型油菜(2n=20)的种子,表明白菜型油菜属于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Bc是通过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其成熟叶肉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Bc是通过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秋水仙素处理Bc幼苗可以培育出纯合植株,此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能缩短育种年限,BC正确;自然状态下,Bc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配子,而高度不育,D正确。故选A。2.(2021·河北卷,15)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 000。甲、乙家系中两患者的外祖父均表现正常,家系乙Ⅱ-2还患有红绿色盲。两家系部分成员DMD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部分序列,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系甲Ⅱ-1和家系乙Ⅱ-2分别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B.若家系乙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儿子,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比患一种病的概率低C.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8D.人群中女性DMD患者频率远低于男性,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4 000ABD [解析] 设DMD相关基因为B/b、色盲相关基因为A/a,家系甲Ⅱ-1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家系乙Ⅱ-2遗传其母亲的DMD致病基因,A错误;若家系乙Ⅰ-1XABY和Ⅰ-2XABXab再生育一个儿子,由于ab基因连锁,互换的概率较低,因此,儿子患两种病的概率高于患一种病的概率,B错误;不考虑其他突变,家系甲Ⅱ-2的基因型为XBY,家系乙中Ⅰ-2的基因型为XBY,Ⅰ-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Ⅱ-1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是1/2,家系甲Ⅱ-2和家系乙Ⅱ-1婚后生出患DMD儿子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由于DMD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伴X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性DMD患者(XbXb)频率远低于男性(XbY),由题干可知,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4 000,即Xb=1/4 000,则XB=3 999/4 000,女性中携带者的频率约为2×1/4 000×3 999/4 000≈1/2 000,D错误;故选A、B、D。3.(2021·广东卷,16)人类(2n=46)14号与21号染色体二者的长臂在着丝点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现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C.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4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D.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C [解析] 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易位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观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故观察平衡易位染色体也可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正确;题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由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故男性携带者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5条染色体,B正确;由于发生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女性卵母细胞中含有45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该女性携带者的卵子最多含23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C错误;女性携带者的卵子可能有6种类型(只考虑图6中的3种染色体)分别是:①含有14、21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21号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故选C。4.(2020·天津卷,7)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精细胞,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见下图。导致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基因突变B.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染色体变异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 [解析] 从图中看出一个DdTt的精原细胞产生了DT,Dt,dT和dt四种精子,而正常的减数分裂只能产生四个两种类型的精子,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这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产生四种精子。故选B。5.(2018·天津·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D [解析] 若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应含有Y染色体,该细胞中已无Y染色体,应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上,A和a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的,C错误。由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知,其体内无Xb基因,而出现的变异细胞中含有Xb 基因,故有节律基因XB突变为无节律基因Xb,D正确。6.(2020·全国卷Ⅰ,32)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解析] (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7.(2020·全国卷Ⅲ,32)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42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秋水仙素处理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解析] (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