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设计,共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理,使学生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字母运算的能力,领悟特殊与一般、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思维习惯、合作意识、持之以恒和永不言弃的数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识记和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的思路突破与优化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对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探求点直线的距离的距离公式的知识能力,点直线的距离的距离公式是同学们研究有关距离最值、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是解析几何的主干知识之一。教学不拘泥于教材,本节课改变了教材的结构,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顺应学生的思维线路,自然流畅、循序渐进、一气呵成。把握解析几何的思想精髓——“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这一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教会学生如何研究数学问题,领悟——将特殊问题适度形式化,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思维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教后反思: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复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提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学生回顾,并回答。然后教师指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点P(1,2)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
(2)点P(1,2)到直线l:y=3的距离是多少?
一般地,点到直线Ax+C=0的距离为:
点到直线By+C=0的距离为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掌握特殊情况下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思考并作出解答
3、.已知点,直线:Ax+By+C=0,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
提出本节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般情况下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思路并推导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4.(2)方法一
让学生体会该方法思路自然但运算较繁引入方法二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入方法二
5、方法二
化繁为简,对解题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在知识,意志能力上得到提高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然后推导出公式。
6、
点到直线:Ax+By+C=0距离公式:
点明公式,及公式的结构特征,注意事项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公式
7、例1的教学。
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解答
8例2.己知点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公式的简单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学生完成
9、例3求经过点 P(3,—2)且与原点距离等于3的直线的方程。
深入理解和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发现问题,强调考虑考虑问题要全面。
问 题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0、巩固练习:
(1)、求P(-1,1)到直线l:y=2x-1的距离d.
(2)、点P(4,m)到直线4x-3y-1=0的距离为3,求m.
进一步巩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11、提高与探索
(1)若点P(x,y)在直线2x+y-10=0上,O为坐标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2)已知实数x,y满足方程2x+y-10=0,则的最小值为 .
(3):已知直线, ,则是否平行?若平行,求间的距离。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概括。
12、思考:求两平行线与的距离?
思考两平行线的距离公式
教师点拨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引入两平行线的距离
13、小结:1、一个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存在性、唯一性、最小性;
2、数学思想的应用:特殊与一般、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灵活使用它们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1)本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点;(2)本节课我们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14、课后作业:
1、过点P(1,3)且与原点距离为1的直线L方程为--------------------.
2、求过点P(0,2)且与点A(1,1),B(-3,1)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3、已知正方形中心在点M(-1,1),一条边所在直线方程为x+y-2=0.求其它三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技能要求,重要的数学思想,主要数学能力,知识点分析,简化的“三段论证模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