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一、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⒉能力目标:通过队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究与应用过程,体验用数形结合、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⒊德育目标: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体会成功的愉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简单应用,难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节课的课型为“新授课”。虽然学生初中已经掌握了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和求法,但本课应用的是解析几何的思想和方法,因此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始终处于积极的问题探究和辨析思考的学习气氛中。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课题引入提出问题: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知一点和一条直线,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生积极回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引题。从复习初中平面几何直接的知识引入,再现点到直线距离的几何特征。为后面几何问题代数化埋下伏笔。新课讲解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坐标系,提出本节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问题1:已知点,直线,如何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学生独立思考2-3分钟,然后分组讨论,交流。讨论、整理出本组同学所想到的各种思路。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讨论的层次。 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研讨讲解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有:思路一:确定直线m的斜率 ↓ 求出直线m的方程 ↓ 求直线m和直线l的交点 ↓求点P到的距离 ↓得到点P到直线l的距离思路二:作P关于l的对称点↓求的坐标↓求点P与点两点间的距离↓距离的一半为所求思路三:易知: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和直线上任意一点间距离的最小值。据此用函数思想。在直线上任取点↓得 ↓M点坐标满足:Ax+By+C=0 ↓代入前式消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函数 ↓求上述函数最小值 ↓开方即为所求思路四:过P作两轴的平行线与直线l交于M、T两点↓求M、T两点坐标↓求|MT|、、↓由求 一段时间后,每组派代表讲解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思路,并引导学生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交流讨论中,教师既要有对正确认识的赞赏,又要有对错误见解的分析及对本人的鼓励。 1、多种方法的呈现,学生逐步体会用数形结合,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2、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探讨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表述,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懂得欣赏他人。3、教师在展示各种思路时,有意识的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出现,融入算法思想,符合教材特点,为以后学习算法作铺垫。 公式具体推导过程:易得直线m的方程为:由此得:(1)又P点在直线l上可知:(2)(2)变形得: (3)(1)+(3)两式平方相加得即 从而得: . 对思路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求解。让学生通过自主推导,发现困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寻求简化运算过程的方法。分析(1)、(2)两式的特点作如下引导:d↓↓↓由此想到整体代换。 师生互动,突破难点。一方面使学生体会整体代换的思想;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树立信心,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巩固落实知识给出公式: 例题讲解:例题:求点P(-1,2),到直线的距离。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步骤:(1)给点的坐标赋值:x1=?,y1=? ;(2)给A、B、C赋值:A=?,B=?,C=? ;(3)计算;(4)给出d的值。巩固练习:练习:求下列点到相应直线的距离。(1)点P(-1,2),直线(2)点P(-1,2),直线(3)点P(-1,2),直线师生共同完成,对公式特征的小结。 通过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得到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步骤。 学生独立解答 使学生养成分步计算的习惯。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公式结构,能熟练运用公式。 能 力 提 高问题2:探究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并给出证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探究过程。 在上次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再次探究,将平行线间的距离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再次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让学生大胆发言,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总结,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布置作业作业:(1)课本练习B 1、2。(2)论文:《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方法种种》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放失。将课堂延伸,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再认识和升华。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复习引入 二.新课讲解 三.巩固练习 定义: 练习2: 公式:练习1: 小结: 作业:五、板书设计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技能要求,重要的数学思想,主要数学能力,知识点分析,简化的“三段论证模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22.2.4点到直线的距离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