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7.1 等腰三角形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7.1 等腰三角形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认识等腰三角形,自学概念,小组合作得出结论,性质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五章第五节的内容。本课安排在《轴对称的性质》后,明确了《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的性质》的联系,起到知识的链接与开拓的作用。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内角以及边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 和创造性,突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重点: 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和“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两个性质对于平面几何中的计算,以及今后的证明尤为重要,故确定为重点)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中关于底和腰,底角和顶角的计算题。(由于等腰三角形底和腰,底角和顶角性质特点很容易混淆,而且它们在用法和讨论上很有考究 ,只能练习实践中获取经验,故确定为难点。)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学 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对于我们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探究---发现---联想---概括”的能力!
观察下列图片,里面有你熟悉的轴对称图形吗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定义: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边: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 做底边.
角: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 夹角叫做底角.
请同学们按课本63页“做一做”的方法折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并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
自己动手 探究性质
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请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在△ABC中, 如果 AB = AC 那么∠B =∠C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在△ABC中,AB =AC, 点 D在BC上
那么∠BAD =∠CAD,AD⊥BC
那么∠BAD =∠CAD,BD=CD
那么AD⊥BC,BD=CD
(2)如果 AD⊥BC,
(3)如果∠BAD =∠CAD ,
(1)如果 BD=CD,
通过例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例一:1、 在等腰△ABC中,AB=3,AC=4,则 △ABC的周长=________2、在等腰△ABC中,AB=3,AC=7,则 △ABC的周长=________
此例题的重点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腰和底边的关系。仔细比较以上两个例题,并强调在没有明确腰和底边之前,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而且在讨论后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就是这样的三条边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二:1、在等腰△ABC中,AB=AC, ∠B=50°,则∠A=__,∠C =__
此例题的重点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突出顶角和底角的关系。强调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
0°<顶角<180°, 0°<底角<90°
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
2、在等腰△ABC中,∠A =100°, 则∠B=___,∠C=___
仔细比较以上两个例题,得出结论一个经验:
例三: 在等腰△ABC中,∠ A=40°, 求∠B 度数。
此题是一道陷阱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例二的2小题比较,估计会出一些状况,大多数学生会按照“两种情况”讨论,得到“两个答案”。
教师给学生画出图形进行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得到却的是“三个答案”。强调需要自己画图解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此题的目的在于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以及怎么书写解答题,强调“三线合一”的表达过程。且此题为课本例题的变形,在于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知识。
解:在△ABC中,∵AB =AC,∠B = 50°,∴∠B =∠C=50°又∵∠A+∠B+∠C=180°, ∴∠A=80°在△ABC中,AB =AC,点D是BC的中点 ∴AD是底边上的中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 AD是∠BAC的平分线 , 即∠BAD =∠CAD = 40°
例四:在△ABC中,AB =AC,点D是BC的中点,∠B = 50°,求∠BAD的度数?
一、填空题1.在△ABC中,AB=AC,若顶角为80°, 则底角的外角为_________.2.在△ABC中,若AB=AC,∠B=∠A, 则∠C=_____________.3.在△ABC中,若AB=AC,∠B的余角为 25°,则∠A=____________.
4.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 AD=DC,∠B=35°, ∠ACD=43°,则 ∠BCD =____________.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后,如有的学生存在困难,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解决。这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
二、选做题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在AC上,D在BA的延长线上,AD=AE,连结DE。请问:DE⊥BC成立吗?
此题难度较大,可以供学习能力较强学生选做!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如:顶角和底角,腰和底边)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5.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 即0°<顶角<180 °, 0°<底角<90 °
4.注意等腰三角形关于底和腰的计算题,特别是需要的讨论的时候,最后还要进行检验,看看这样的三条边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即是否满足三角形的三这关系)
6.重视自己画图解决题目时“三思而后行”!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教科书P66 习题3,4题2、思考:在等腰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 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为什么?(选做)3、思考: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 思考一下,什么三角形又是特殊 的等腰三角形呢?带着问题预习 教科书64—65页的“大家谈谈”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练习题:………… 定义:………… 1. ………… 相关概念 :………… 2.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 ………… 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 1、…………… 2、…………… 例题部分 3、……………
二.教学反馈与评价: 本课从学生回答问题,练习情况等方面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适时点拨;同时从新课标评价理念出发,抓住学生语言、思想、动手能力方面的亮点给予表扬,不足的方面给予帮助、指导和恰如其分的鼓励,形成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三、对于本节的几点思考
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性质的应用,所以本人针对学生的特点, 在上节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我把本节关于等边三角形的知识放在下一课时。否则知识点过多,对于学生来说不易掌握。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想学的习惯。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 “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进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7.1 等腰三角形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八上·冀教·17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pptx、1711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7.1 等腰三角形示范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5等腰三角形,比一比看谁反应快,做一做,一起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一,等边三角形,试一试,55o,40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冀教版17.1 等腰三角形课文配套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新知探究,应用深化,总结提炼,复习提问,回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